跳至內容

弗沙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沙佛梵語Puṣya Buddha巴利語Pussa Buddha),名號「Puṣya」爲星宿名,也譯作補砂勃沙富沙逋沙補沙孛舍浮舍浮沙等,義爲「熾盛宿星」、「鬼宿星」、「增威」[1][2];是佛陀名號,此名號既有過去古佛同名者,也有賢劫未來佛同名者。

分述

[編輯]

上座部二十五佛

[編輯]
緬甸仰光的二十八佛像

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傳統中,列出過去二十五佛過去七佛往前的佛陀爲弗沙佛提舍佛等。

在《佛種姓經》中,提舍佛的出生地是迦尸王城巴利語Kāśi),父王是勝軍(Jayasenā), 母后是尸利摩耶(Siremaya),出家後在庵摩羅迦āmalaka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大乘認為的過去佛

[編輯]

提舍佛爲過去佛,在多部經典中有記載。

梵文《大事英語Mahāvastu》(屬於大眾部說出世部)和中文《佛本行集經》都提到,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曾供養過三億尊弗沙佛。[3]

《大悲經》^ 中記載,提舍佛和弗沙佛同爲原始七佛之前的古佛,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時曾「七日七夜目不暫瞬」[4]。《華嚴經·昇須彌頂品》中也提到提舍佛和弗沙佛是位於毗婆尸佛之前的古佛[5]

漢傳佛教有觀點認為帝沙星(提舍星)即弗沙星,提舍佛也就是弗沙佛的異名。故弗沙佛世時發生的「釋迦菩薩七日七夜單腿站立用偈讚佛」之事亦即在提舍佛世之時。[1]但若如此,《大悲經》中記載「七日七夜目不暫瞬,以無量偈贊彼世尊」爲弗沙佛,此前也就不必別立帝沙佛[4][6]

大乘認為的未來佛

[編輯]

《華嚴經》中提到,賢劫千佛中,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後的第六尊、第七尊爲提舍如來、弗沙如來[7]

註釋參考

[編輯]
  1. ^ 1.0 1.1 《俱舍光記·十八》:「底沙(Tiṣya),此云圓滿,是星名,從星為名。……過去有佛號曰底沙,或曰補沙(Puṣya)。」《四教儀集解·中》:「底沙、弗沙,梵音不同,云富沙,又云底迦。」
    《佛學大辭典》【底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佛名)Tiṣya,佛名。釋迦牟尼佛嘗在此佛所與彌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翹一腳,以一偈讚佛,依其功德於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雲。玄應音義二十四曰:「底沙,丁禮反,舊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國多此也。」俱舍光記十八曰:「底沙此雲圓滿,是星名,從星為名。」慧琳音義曰:「底沙,唐雲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記日,但以月所臨宿以為名,舊經雲蛭數者是也。……底沙佛,梵語舊經中作弗沙佛同一也」婆沙論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經說,過去有佛,號曰底沙,或曰補沙。彼佛有二菩薩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釋迦牟尼,二名梅怛儷藥(譯言慈氏)。爾時彼佛觀二弟子誰先根熟,即如實知慈氏先熟,能寂後熟。復觀二士所化有情,誰根先熟。又如實知釋迦所化應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機感相會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則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釋迦:吾欲遊山,汝可隨去。爾時彼佛取尼師檀,隨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龕。敷尼師檀,結跏趺坐,入火界定。經七晝夜,受妙喜樂,威光熾然。釋迦須臾亦往山上,處處尋佛,如犢求母。展轉遇至彼龕室前,欻然見佛,威儀端肅,光明照耀。專誠懇發,喜歎不堪。於行無間,忘下一足。瞻仰尊顏,目不暫捨。經七晝夜,以一伽他讚彼佛曰:天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徧無等。如是讚已,便超九劫。於慈氏前,得無上覺。」
  2. ^ 《佛學大辭典》【弗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佛名)又作勃沙,富沙,逋沙,補沙。華嚴經昇須彌頂品曰:「弗沙明達第一義,諸吉祥中最無上。(中略)提沙如來辯無礙,諸吉祥中最無上。」俱舍光記十八曰:「底沙(Tiṣya),此雲圓滿,是星名,從星為名。(中略)過去有佛號曰底沙,或曰補沙。」四教儀集解中曰:「底沙弗沙,梵音不同,雲富沙,又雲底迦。」名義集一曰:「什師解弗沙菩薩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時相應鬼宿,因以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見底沙佛條。梵Fuṣya。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正雲勃沙此雲增威。《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上芳物反星名也或雲富沙唐言鬼宿。
    《佛光大辭典》:梵名 Pusya。二十八宿之一。意譯為鬼宿、熾盛宿。又作勃沙、富沙、逋沙、補沙、底沙。俱舍論記卷十八(大四一‧二八二上):「底沙,此雲圓滿,是星名。」據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一星宿品載,此宿有三星(我國則認為有五星),狀如畫瓶(或鈎尺),屬蘗利訶馺撥底神,姓烏波若,或烏和、炮波那毘、謨闍耶那等。於密教之曼荼羅中,稱為「增益」。其形像,左手豎掌,拇指、中指二指彎曲持蓮,蓮上有珠,右手隱而不見。〔摩登伽經卷上、宿曜經卷上〕(參閱「二十八宿」173) p1927
  3.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佛】:梵文《大事》(Maha^vastu)是屬於大眾部的說出世部的佛典。在這本書中,關於過去佛記錄了兩種說法。根據第一種說法,在釋尊過去世尚未成佛的菩薩時代裏,他曾遇見、禮拜、受教的佛共有三十億的釋迦佛、八億燃燈佛、五百蓮華上佛、三億弗沙佛、一萬八千摩羅幢佛、五百蓮華上佛、九萬迦葉佛、一萬五千炎熱佛、二千憍陳如佛、一位普護佛、一千紫幢佛、八萬四千帝幢佛、一萬五千日佛、六千三百展轉佛、六十四正思佛、一位善照佛、一位無敗幢佛等。根據第二說,如將同名的佛刪除,則從帝幢佛到燃燈佛有一一四佛,燃燈佛到迦葉佛有十五佛。
    上述梵文《大事》所提到的過去佛與漢譯《佛本行集經》所提到的過去佛類似。根據《佛本行集經》,相當於第一說的有︰三十億釋迦佛、八億燃燈佛、三億弗沙佛、九萬迦葉佛、六萬燈明佛、一萬八千婆羅王佛、一萬能度彼岸佛、一萬五千日佛、二千憍陳如佛、六千龍佛、一千紫幢佛、五百蓮華上佛、六十四螺髻佛、一位正行佛、八萬四千億辟支佛、一位善思佛、一位示悔幢佛;相當於第二說的則有︰帝幢佛到能作光明佛(燃燈佛)一百佛,及從燃燈佛到迦葉佛十五佛。梵文《大事》和《佛本行集經》最後提到的十五佛,兩者在順序上多少有所不同。根據《大事》十五佛是下列各佛︰燃燈、世無比、蓮華上、最上行、德上名稱、釋迦牟尼、見一切利、帝沙、弗沙、毗婆屍、屍棄、毗舍浮、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最後的六佛屬於過去七佛。這十五佛類似記載在《大悲經》上的十四佛。這十四佛就是以上十五佛中少了見一切利佛的其他十四佛。
  4. ^ 4.0 4.1 大悲经》, 〈植善根品第十一〉: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言:「我從燃燈佛來,次復值佛名蓮華上,我以金華奉散彼佛,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次復值佛名一切世間最勝自在,我以銀華奉散彼佛,爲求如是一切種智。次復值佛名極高行,我把寶錢奉獻彼佛,爲求如是不可知智。次復值佛名曰上譽,我把眾寶奉獻彼佛,爲求如是無障礙智。次復值佛號釋迦牟尼,我以雜華散彼佛上,爲求如是無上菩提。次復值佛名曰帝沙,我以赤旃檀末塗散彼佛,亦復爲求無障礙智。次復值佛名曰弗沙,我以深信七日七夜目不暫瞬,以無量偈贊彼世尊。次復值佛名毗婆 尸,我復以豆散彼世尊。次復值佛名曰 尸棄,我以無價寶衣奉上彼佛。次復值佛名毗舍浮,我以肴膳飲食供養彼佛世尊。 
  5. ^ 華嚴經·昇須彌頂品》:「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迦葉如來具大悲,諸吉祥中最無上,……毘婆 尸佛如滿月,諸吉祥中最無上,……弗沙明達第一義,諸吉祥中最無上,彼佛曾來入此殿,是故此處最吉祥。提舍如來辯無礙,諸吉祥中最無上……」。
  6. ^ 《佛光大辭典》【底沙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又作底砂佛、帝沙佛、提沙佛、補砂佛、弗沙佛。……」
  7. ^ 卷三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 T10n0293 (東京: 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8 [2019-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師子如來、大法光幢如來、妙眼如來、清淨拘蘇摩華如來、妙華吉祥如來、提舍如來、弗沙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