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中國隋朝時設置的州。
開皇末年,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縣(大業初年改郪縣,今四川省三台縣)。「因梓潼水為名」《元和郡縣誌》)。轄境相當今四川省三台、鹽亭、射洪等縣地。大業初改為新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為梓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梓州。轄境擴大至今中江縣。北宋時,為梓州路治。重和元年(1118年)升為潼川府。州城「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衝要」(《元和郡縣誌》)。唐朝乾元後,分蜀為東、西川,梓州常為東川節度使治。
- 唐朝梓州刺史
|
- 李謙(乾元年間)
- 段子璋(761年)
- 郝某(762年)
- 李某(762年—763年)
- 章彝(763年—764年)
- 楊某(764年)
- 李季貞(永泰年間)
- 李某(大曆初年)
- 張獻誠(766年)
- 李長(766年—767年)
- 杜濟(767年—768年)
- 鮮于叔明(768年—786年)
- 於邵(771年,未任)
- 錢某(大曆、貞元年間)
- 王叔邕(786年—802年)
- 李康(802年—806年)
- 韋丹(805年—806年,未任)
- 高崇文(806年)
- 嚴礪(806年—809年)
- 潘孟陽(809年—813年)
- 盧坦(813年—817年)
- 李逢吉(817年—820年)
- 王涯(820年—823年)
- 李絳(823年—825年)
- 郭釗(825年—829年)
- 劉遵古(830年—832年)
- 楊嗣復(833年—835年)
- 馮宿(835年—836年)
- 楊汝士(836年—839年)
|
- 鄭復(839年—841年)
- 歸融(841年—842年)
- 盧弘宣(843年—844年)
- 盧商(844年—845年)
- 杜悰(845年—848年)
- 周墀(849年—851年)
- 柳仲郢(851年—855年)
- 韋有翼(855年—858年)
- 崔慎由(858年—咸通初年)
- 嚴某(咸通初年)
- 薛耽(862年)
- 高璩(862年—865年)
- 王承業(865年)
- 獨孤雲(866年—870年)
- 顏慶復(870年—871年)
- 崔充(872年—875年)
- 吳行魯(875年—877年)
- 李璧(877年—878年)
- 王諷(878年—879年)
- 楊師立(880年—884年)
- 高仁厚(884年—886年)
- 顧彥朗(887年—891年)
- 顧彥暉(891年—897年)
- 李茂貞(896年,未任)
- 劉崇望(898年,未任)
- 王宗滌(897年—901年)
- 王宗裕(901年—904年)
- 王宗佶(905年—907年)
|
|
---|
|
|
|
|
|
註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