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老陈/存档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评选

端午节 (日本)现正进行优良条目评选,请前往发表意见,谢谢!--Ws227留言2015年1月18日 (日) 13:23 (UTC)

同行评审

荒胜文策现正进行同行评审,希望阁下能前往发表意见,谢谢!-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荒胜文策同行评审 2015年1月22日 (四) 04:09 (UTC)

您好,荒胜文策条目中的失效连结(https://www.ptt.cc/man/CampusTour/DD1D/D8DD/M.1108917260.A.459.html)目前在GOOGLE仍可寻获页库存档(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Q6NsJeZqEzgJ:https://www.ptt.cc/man/CampusTour/DD1D/D8DD/M.1108917260.A.459.html+&cd=1&hl=zh-TW&ct=clnk&gl=tw),但Wayback Machine和WebCite则找不到,请问要如何修复,谢谢。-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荒胜文策同行评审 2015年1月23日 (五) 07:02 (UTC)

另一个失效连结目前在GOOGLE仍可搜寻到,但连页库存档都没了...-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荒胜文策同行评审 2015年1月23日 (五) 07:05 (UTC)

非常感谢阁下在荒胜文策条目同行评审期提供的修正建议,现本条目正参与特色条目评选,希望阁下能前往参予评论投票,感谢!-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2月28日 (六) 14:48 (UTC)

给您一个星章!

原星章
感谢阁下对物理学条目的贡献! Whaterss留言2015年2月26日 (四) 09:23 (UTC)

RE:史蒂芬·霍金

老陈您好,祝羊年快乐,多谢您的邀请,只是我目前已不参与优良条目或特色条目的评选,因此不会参与有关史蒂芬·霍金的优良条目评选,不好意思--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1日 (日) 00:19 (UTC)

老陈您好,因为吴俊辉在上课时常常跟我们提到(甚至在各场演讲中)说他是霍金的学生。(例如这个来源就也这么说)。如果有其他可信来源指出事实并非如此,那就先不加并注明之好了。感谢阁下的用心查证。-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

好久不见

近五年之后很高兴看到您依然编辑活跃 祝编安. 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5年3月2日 (一) 19:48 (UTC)

抱歉回复晚了,我很认同您对条目做出的修改拆分,现在想来过去编辑时个人确实有试图涵盖过多主题的倾向,从而造成条目过长。您对物理类条目的编辑维护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对于您的编辑我非常信任。只是个人现在对于特色优良条目的评选兴趣已大不如前,而像“缺乏脚注”这样形式大于内容的评选依据也着实难以遵循。(主要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像编写review一样逐句添加脚注)读过条目重审的各种反对理由,觉得评选的问题主要是外行投票有同等地位,编辑者要做出相应修订无疑要浪费精力和时间。因此暂时没有时间去完成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的工作,但在内容方面我有空时会对各类条目进行有实际价值的编辑,祝好! 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5年3月13日 (五) 19:36 (UTC)

Re:AdS/CFT对偶

感谢提醒,已提交优良候选。谢谢!-Choihei留言2015年3月7日 (六) 20:37 (UTC)

临界质量应该属核技术中重要一部分

阁下好,很高兴您能关注在下的编辑,但在下有一事请教,临界质量应该属核技术中重要一部分,为何要删除之?@用户:老陈--1776004789风不止留言2015年3月8日 (日) 05:38 (UTC)

黑洞、虫洞、量子纠缠

  您好,抱歉打扰,在下最近读到您于虫洞页面扩充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于黑洞的量子纠缠进而产生虫洞,使在下大感不解,毕竟量子力学似乎是建构在平直时空之中,应该与广义相对论不相容,并且黑洞并非粒子,如何产生缠结。在下已参考过出处,无奈语言能力不佳,只能透过翻译一窥一二,却仍无法理解实际内容,还望您能拨冗为在下解惑。--时空旅行者 2015年3月11日 (三) 12:25 (UTC)

关于“电机工程学”的简繁破坏疑问

我认为电气工程学在中国大陆应该属于更加合适的翻译。原因如下: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搜寻电气返回的结果为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而搜寻电机时只能得到electric machine的意思,并被归类为“电气工程”。
  • 在相对权威的中国知网翻译助手中,Electrical engineering给出的在学术论文或著作中多用的翻译为“电气工程”。
  • 此外,我虽然见到清华大学(指位于北京的,而非台湾的)等少数高校使用“电机工程”的称呼,但包含鄙人所在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都采用“电气工程”作为该专业的称呼。

我基于这些原因添加了页面内的简繁转换。希望阁下也能给出相关解释。(简繁转换并不妨碍繁体使用区使用电机工程学啊)--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16日 (一) 16:23 (UTC)

直接把电机改为电气的话我担心electric machine的用法照顾不到。老实说,其实我是在试图改了Template:CGroup/Electronics发现无效果之后才加的那个页面简繁转换,不知是怎么回事。如果阁下觉得应该简繁转换,能否将此内容代移转到简繁请求或是什么地方申请一下吗?多谢多谢。--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17日 (二) 07:21 (UTC)

邀请扩充基础条目

老陈您好,有关维基百科:基础条目中的电磁力,在Wikipedia:基础条目/条目长度列表/2中的长度只有12,395,不满30k,不知您是否愿意协助,让电磁力条目扩充超过30k?谢谢,祝编安--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5日 (三) 16:00 (UTC)

谢谢您的协助--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5日 (三) 22:32 (UTC)

给您的星章!

编辑星章
谢谢您扩充电磁力条目 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7日 (五) 09:16 (UTC)

有关物理学基础条目

您好,再次谢谢您在电磁力的扩充,有关物理学基础条目,现在只剩相_(物质)篇幅还需再扩充,其他条目的加权长度均已超过30k,不知您是否愿意协助扩充相_(物质)条目?谢谢,祝编安--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8日 (六) 00:35 (UTC)

相_(物质)的加权长度也已超过30k,谢谢您的大力支持--Wolfch (留言) 2015年4月3日 (五) 17:03 (UTC)

Paradox:“悖论”与“吊诡”

Hi! 注意到您最近有参与相关的编辑,想跟您讨论看看Paradox的繁(正)体名词选用,根据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的数据库查询是“吊诡”没错,但是市面上的科普书籍几乎都是“悖论”(例子)。查询Google:“悖论”的结果“吊诡”的结果,也可发现吊诡在台湾的使用较偏对日常诡异事物的形容,比如“吊诡的是,平常很贪吃的他,今天什么都没吃就跑去睡了。”而悖论成为一个专有的科学名词,也特别符合这些维基百科的科学条目。若依常见原则,使用“悖论”对台湾读者比较不会有违和感。--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9日 (四) 20:42 (UTC)

感谢您的回复!待请教过后再将讨论成果回报予您。--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10日 (五) 14:48 (UTC)
老陈您好,我不算是物理专业人士啦,不过在台湾提到科学领域的Paradox,好像比较常翻译为“悖论”,请参考,祝编安--Wolfch (留言) 2015年4月10日 (五) 15:33 (UTC)
老陈您好,我在台湾大多是常听到“悖论”,不论是在物理系的课堂中或者是科普书籍上。当然还是有曾经见过翻译成“吊诡”的,但是相对上少很多。由于历史因素,有时候台湾政府方面对科学名词的翻译并不一定在台湾常用,很可能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遗留下来的,再加上政府官员不了解科学用语所导致。-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4月11日 (六) 03:52 (UTC)
感谢各位的回复讨论,有此共识日后编撰可以配合调整。敬祝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12日 (日) 15:10 (UTC)

特色条目评选邀请

您好,本人主编的恩维尔·霍查条目正在进行特色条目评选,欢迎阁下前往参评,不吝赐教--AsharaDayne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13:52 (UTC)

电磁波被提交优良条目重审

阁下主编之“电磁波”已被送至优良条目评选页面,如果投票期结束后,没有达到票数标准,该条目将被取消优良条目资格,敬请前往查阅,并对条目做整修已期继续符合标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4月23日 (四) 17:11 (UTC)

回复通告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老陈。您在Talk:马克士威方程组有新的留言或与您有关的消息。
此回复通告添加于2015年4月27日 (一) 07:37 (UTC),您可以通过移除{{Talkback}}随时移除本通知

希望阁下可以参考我对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建议--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7日 (一) 07:37 (UTC)

我会在课余时间试着修订此条目及其他很有意义的条目的。其实我对阁下对物理学条目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感动的。看到您是马克士威方程组的主编,才来向您提出意见。--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9日 (三) 05:31 (UTC)

草稿:电磁场的界面条件

诚邀阁下到Draft:电磁场的界面条件核实以及补充内容。--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9日 (三) 11:26 (UTC)

重力波 (相对论)

相对论的重要条目重力波 (相对论)正在进行优良评选,恳请您热烈参予评论与投票,共同努力提升物理条目品质,谢谢!--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日 (五) 22:25 (UTC)

非常地感谢您能鼎力襄助!一直以来看着您将许多物理条目完善化,觉得十分感动。在下不才学浅识薄,希望有机会也能协助效力一二。敬祝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5日 (二) 16:55 (UTC)
我用来抵消User:昏君的“抵消刘嘉反对票”的投票不是针对阁下的条目,请见谅。我只是不愿这种纯为抵消的票发挥作用。--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7日 (四) 05:21 (UTC)

波动方程和电磁学

希望阁下有时间能去丰富波动方程条目,祝编安。--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7日 (四) 04:03 (UTC)

能不能帮我把我新翻译的Draft:电磁学的序言章节合并到电磁学中?--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13日 (三) 05:20 (UTC)
邀请阁下参与翻译Draft:亥姆霍兹方程,我能力有限,后面的有些难。--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16日 (六) 02:55 (UTC)
可以请阁下帮我翻译Draft:坡印廷向量的Invariance to adding a curl of a field小节和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章节吗?另外,阁下能给我介绍几个在物理方面比较活跃的编者吗?或者物理好,但在别的主题活跃的也可以。--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23日 (六) 02:52 (UTC)
Draft:坡印廷向量已在User:Kasuga的大力帮助下完成,阁下可以前去看看。--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27日 (三) 06:13 (UTC)
坡印廷向量草稿已经发布,正在候选DYK,敬请关注。--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29日 (五) 07:35 (UTC)

詹姆斯·查兑克

您好!经您的提醒,我稍浏览拜读詹姆斯·查兑克条目,觉得写作相当通畅。不过我对特色条目更严格的评比要求还不能确切掌握,还需要一些时间多比较一些条目。最近私事稍稍比较忙碌,答复您的速度较慢,恳请海涵!敬祝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9日 (六) 09:33 (UTC)

补充来源

感谢您的通知,我可参与协力,目前先选光子为目标,行有余力再加上大爆炸。敬祝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3日 (三) 09:16 (UTC)

您好,关于光子条目,贴模板的人士并没有在特定句子附上{{來源請求}};而且原本来源就已有百多个,说来源不充足实在站不住脚。前几天去该人士讨论页发讯息请求协助附上{{來源請求}},但未获回应。所以我先暂停补充光子的来源,改协作大爆炸的来源。敬祝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6日 (六) 23:48 (UTC)

感谢通知,那我选物理学史吧。敬候编安!——Choihei留言2015年5月13日 (三) 21:23 (UTC)

啤酒送给您!

贺中文基础条目评分已超过英文, 成为第三名, 谢谢您的参与 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13日 (三) 14:12 (UTC)

优良条目评选

本人提名了条目“谢朓”参加维基百科:优良条目评选,不知先生是否有兴趣加以评审?期待阁下给予宝贵意见,谢谢。Queensroad留言2015年5月13日 (三) 14:50 (UTC)

RE:补充来源

抱歉,我最近课业比较忙,有各种报告与实验。不过我还是会尽可能拨空参与补充来源的。感谢邀请。-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5月14日 (四) 06:07 (UTC)

特色条目评选

你好,小弟的四个条目1998年英格兰慈善盾北路球场中岸水手足球会蒂埃里·亨利正进行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若有时间的话或可拨冗参评一下,谢谢!--JK~揾我 2015年5月15日 (五) 06:24 (UTC)

仅管,尽管…

简体字使用"尽管"似乎是更多,要不改成字词转换?只是不知繁体的语言代码用hant、hk、还是tw…--Tiger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0:38 (UTC)

现在简体显示是"尽",不用转成简体。(一开始用繁体输入就是因为不喜欢源码繁简混合 囧rz……)在下不了解繁体“盡”“儘”的分别,不知道现在的写法是否符合繁体用字习惯?--Tiger留言2015年5月16日 (六) 07:05 (UTC)

特色列表评选

梅西耶天体列表正在进行特色列表评选,恳请参予评论与投票,谢谢!-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5月19日 (二) 15:03 (UTC)

大爆炸

多谢邀请!很好的一个条目,撤销特色很可惜,已前去力保。——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21日 (四) 06:10 (UTC)

元素命名争议

你好。一月至今学业忙碌,未能回应你的几次请求,深感抱歉。前天回到维基上一看,发现人们在我的熟悉地带──化学元素条目──争得喋喋不休。争议主要围绕着首段介绍文字中,要使用国际通用的英文IUPAC命名,还是《辞海》所列出的拉丁名。烦请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化学专业术语投票”发表你的意见,合适时请投下一票。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5月21日 (四) 07:31 (UTC)

感谢你的留言。虽然讨论的结果对其他化学物质条目都可能会有影响,但目前为止的争议只是围绕化学元素条目。不知你所说的做得不够的功课指的是什么?如果我有资料遗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5月22日 (五) 06:00 (UTC)

欢迎阁下参与讨论

邀请阁下参与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化学专业术语投票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关于化学元素名称问题的投票,这对中文维基百科中有关化学元素之条目影响极大,望关注。-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5月22日 (五) 02:39 (UTC)

苏州就化学元素条目首段格式问题致中文维基社群的公开信

首先,本人就该问题造成互助客栈条目探讨版严重拥堵并有可能涉及扰乱和破坏礼仪而致歉,但本人声明这并非本人的初衷,如有打扰还请社群的各位海涵。本人认为有必要将此问题的来龙去脉向大家说明,并提出本人的个人看法,供社群就解决此问题作为参考。

该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缘起本人与User:Alfredo ougaowen君关于Doctrina条目的一场争议,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标题到底是使用拉丁文源词还是英文,或者使用其中一个中文意思作为标题。在该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本人突然发现本人使用的Chrome浏览器来源于化学元素的英(法)文名,点开,发现其首段外文名Chromium未标注语言名称,想起看到过家中的1999年版《辞海》附录《国际原子量表》中各元素除了列出化学符号外就只列出了拉丁文名称,其中铬的拉丁文名貌似就是Chromium,而且本人虽然不是化学本科出身,但对于化学一向很感兴趣,初中时化学是全班第一,中考全市第一(99分,无100分),高中时为班级化学课代表,本人很清楚地记得老师说过元素的化学符号就来源于拉丁文名,而当初元素周期表草创时期,拉丁文也是国际科技通用语文(类似地,在生物学界学名也是用拉丁文)。因此,本人很自然地在条目首段的Chromium前加了拉丁文。然后就受到了Alfredo ougaowen的跟踪,他质疑并回退了本人的编辑,他认为Chromium不是拉丁文,本人就又找出最新的《辞海》的pdf版给出来源,但他还是半信半疑。本人发现很多元素的条目都在首段加入英文,这不符合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的常识,就想干脆在所有元素条目首段加入拉丁文和《辞海》来源并删除英文,又在等条目执行加入拉丁文的想法,但一直受到Alfredo ougaowen的跟踪和质疑。Alfredo ougaowen持续地将问题反应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本人每改一个元素他就加一个讨论,还不停地@本人,让人不胜其扰。之后User:Hanteng等人加入讨论,对我加拉丁文的行为口诛笔伐,本人也予以还击,并提出了投票解决的方案,该问题遂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

这位始作俑者User:Alfredo ougaowen是个标准的加英文派,常常在编辑的一些条目中加入不必要的英文,如在意大利半岛亚得里亚海云豹奈梅亨东方狍等与英文或英语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条目加入英文,屡教不改。他还创建了标准藏语原始汉藏语文艺复兴拉丁语等语言类条目,也都是与英文无关的,他偏偏要加入英文。对于的首段,他坚持Chromium是英文,却对本人拿出的《辞海》来源证明Chromium是拉丁文一再怀疑。因为该问题一再扩大,才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Alfredo ougaowen加入英文的理由很简单,说加入英文有助于读者阅读,对于本人删除他所加英文的举动,他认为是妨碍编辑的行为而一再回退。对于他的行为,本人还是一句话,要看英文的请去英文维基,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英文维基中文版,没有必要在与英文或英语国家无关的条目中加入英文。对于是否加英文的问题,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关于在非英语条目添加英语名已基本讨论完毕达成共识,基本上参与编辑的资深编辑和多数管理员都认可没有必要在与英文或英语国家无关的条目中加入英文,但是Alfredo ougaowen的行为与此认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Alfredo ougaowen等加英文派的理由十分牵强,要说加英文便于阅读和编辑,那为何不加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其他大语种呢?如果一定要加英文才能便于阅读和编辑的话,干脆在每个条目的中文正文下加上英文译文,这样就完全能“便于阅读和编辑”,岂不更好?那样的话,中文维基干脆改名英汉或者汉英维基得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讨论的余地,而应该坚决对加英文派说不。

至于该问题所涉及的另一位维基人User:Hanteng君,想必大家对于本人与他的恩恩怨怨并不陌生。在这个问题发酵初期,Hanteng与本人在独裁政体条目是否存在中立性问题这个问题上又发生了争执。众所周知,我们两人的政治立场大相径庭,争议是难免的,而Hanteng一向什么事都爱插一脚,对于本人的任何看法从来都是反对的。既然Hanteng重新开始活跃,那么他反对本人在化学元素条目首段格式问题的立场也是非常正常的。Hanteng的长处在于找资料,但他的短处是不会长话短说,而且喜欢长篇大论,到处口诛笔伐,重复话题(我戏称为“祥林嫂”式的抱怨,以及“贴大字报”),他一下子开了N个(本人没数)相关话题对本进行“讨伐”,以至于管理员User:Shizhao也看不下去,对他进行了警告(请集中在一个章节讨论,不要到处开新章节。再这样下去,应该算是扰乱维基百科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15年5月20日 (三) 01:57 (UTC))。都说太长不看,加上本人处于毕业答辩的最后关键时期,难以一一予以回应,但这样反而给大家一个印象——Hanteng比本人更有道理。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两人都有道理,完全不是Hanteng单方面宣称的那样本人的讨论都是“误导”和“谎言”,甚至是“无知”和“反智”。

Hanteng一再宣称的本人有关“贝采利乌斯用拉丁文名统一元素的名称”是“原创研究”,然而本人确实提供了来源,并且在此来源可能不足以证明“贝采利乌斯用拉丁文名统一元素的名称”的情况下修改了本人所提的方案的格式,即使贝采利乌斯并未用拉丁文名统一元素的名称,本人也没有“原创研究”。Hanteng也一再宣称IUPAC对于元素的规定命名不局限于英文,然而根据IUPAC自己的官方文件第46-47页关于元素命名的问题,IUPAC规定的就是元素的英文名而非其他语文的名称。而它在表I(第248页)中列出的是批准的在化合物组成的各原子的英文名称,但它只是建议其他语言中所用的原子的名称尽量与表中的英文名称相似,同样承认过去的非英文命名且与英文名称相差较大的其他语言中的原子名称,也就是说它并不规定元素一定要用英文,更没有规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元素也要以英文为标准或者使用英文名称,所以使用英文是说不过去的。该表I不过列出了元素的英文名而已,没有强制对元素进行自己的命名,因为这个组织主要是规范化合物命名的,要规范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自然要先列出化合物组成各元素的英文名,不过也就仅此而已,它的这个表也不具有约束力,在英文国家和地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未必会用英文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德国等德语国家和地区,就不会用IUPAC的英文命名Tungsten,而会用德文Wolfram。同样的例子有等,其他元素也有很多在非英语国家有着与英文不同的词语形式,如此多的元素在非英语国家并未使用IUPAC的英文命名,这与Hanteng等IUPAC英文名支持者所称IUPAC英文名是世界通用的情况完全不同。还是老话,英语只在英语国家是正式的通用语言,而在全世界它只不过是通用语的一种(尽管可能是最为流行的),但其他通用语还有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加英文呢?

对于Hanteng宣称的本人使用大陆版《辞海》作为来源是“地域中心”,本人已经修改方案,允许加入其他可靠来源来证明这元素的拉丁文是正确的,而且《辞海》也曾在香港出版,所以根本没有所谓“地域中心”的问题。至于Hanteng所宣称的本人排挤IUPAC的英文名,也是无中生有的,本人的方案一开始就允许在正文部分加入元素在各种语言中的形式,当然包括了IUPAC的英文名。而且,现在元素的基本信息框内只列出元素的英文名(也就是IUPAC规定的英文名),已经涉嫌英文中心主义,再在首段首句列出,岂不重复而且过分?而Hanteng在搜集一系列资料试图“讨伐”我后,同样得出了结论,那就是贝采利乌斯采用的元素的化学符号都来源于元素的拉丁文名且沿用至今,那么在首段化学符号之后加入拉丁文名以示读者这个化学符号是来源于哪个拉丁文,这应该是相当正常的,为什么要反对呢?

综上所述,本人支持任何全球视野的可靠来源,从来没有只用《辞海》来源而造成所谓的”地域中心“,也从来未排挤IUPAC规定的元素的英文名,但一则英文名并非强制在全世界通用,二则现在元素的信息框已经有英文名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在首段首句加入英文名,当然本人也不反对在正文加入英文名及其词源。既然元素的化学符号都来源于其拉丁文名,那么在首段首句加入拉丁文名是有必要的。本人一向为中文维基前途着想,不想因此问题而导致社群的混乱,故而在共识难以达成开投票以求最终解决问题,完全是为了中文维基好,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本人的政治立场而反对本人(本人知道本人的政治立场在这里不讨喜)。因为本问题涉及的讨论很长,本人的回应也相对较长,如有打扰,还望海涵,也请大家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化学专业术语投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投票,谢谢!PS:因为User:和平奋斗救地球君已经四处拉票,为公平起见,本人也只好拉票,还请见谅。——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23日 (六) 16:59 (UTC)


hanteng:请就事论事

不能期待你喜欢我这个人,但请就事论事考虑以下两位的意见(一位站外专家,一位译编过40个元素条目的维基人):

  1. 北京大学王教授:若本人主编一本读者设定在非化学专业大学知识水平的化学专业术语的字典或百科全书,“采用IUPAC/IUPAP的建议名称就行,没必要用拉丁文。”元素历史介绍如涉及到拉丁文,那介绍一下拉丁文无妨。(详见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教授回信内容摘要
  2. 维基人钢琴小子:“tl;dr:应在首段标注拥有特殊地位的IUPAC英文命名,这是公正、客观的标准,不存在英文中心的问题。”(详见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化学专业术语投票

若您对我或苏的方案有疑问,关键在此:我的提案不禁止拉丁文出现在首句,但苏的方案禁止IUPAC的名称出现在首句。 若您想参与投票,建议您看一看在两方案的投票人所发表的意见和理据作参考。--❦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5月23日 (六) 19:48 (UTC)

RE:基础条目显示问题

您用户页中的基础条目显示问题, 在增加一个User:老陈/vae2页面后,已经正常了。 因为维基百科:基础条目/扩展/自然科学/物理有引入{{/vae2}}模版,在您的用户页引入时,会变成{{User:老陳/vae2}},因此只要在User:老陈/vae2增加对应的设定,就OK了。

维基百科:基础条目/扩展/自然科学/物理有引入{{/vae2}}模版的原因是因为Wikipedia:基础条目/扩展/自然科学以下的部分子页面内容也会在Wikipedia:基础条目条目中显示,但{{vae2}}模版需要资源较多,同一页面无法调用此模版太多次,只用{{vae2}}可能会使Wikipedia:基础条目/扩展/自然科学因模版超过数量而无法正常显示,因此利用此技术,使{{/vae2}}模版在不同的页面有不同的效果,避免上述的问题。--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5日 (一) 12:02 (UTC)

邀请阁下帮助翻译

邀请阁下合作翻译Draft:色散关系,另有一篇数学条目Draft:幂,觉得可以重翻(当然可以借用原来的翻译)以后评优良,有时间也请看看。--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6月5日 (五) 01:28 (UTC)

阁下可以去翻译全内反射这个条目吗?看起来很值得翻译。还有横模英语Transverse modeDraft:电磁波导,如果阁下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6月17日 (三) 15:04 (UTC)

邀请您参加第十三次动员令

中文维基百科 第十三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老陈/存档4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十三次动员令会于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间进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详细动员事项请参见第十三次动员令,让您从动员令说明书中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参考主页的报名指引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报名处现已开放)。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小动员令主题有:地球科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欧洲历史地理以及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或参考推广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河田末吉

本人近日将〈河田末吉〉提交优良条目评选,希望阁下能前往参予发表意见,敬请不吝指教,感谢!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7月17日 (五) 07:36 (UTC)

在下的多元微积分需要阁下的指教

在下翻译的条目多元微积分尚有不足,请阁下百忙之中抽空帮忙审查,不胜感激。(目前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参考资料) 祝编安!--V (1984) 2015年7月30日 (四) 14:58 (UTC)

特色列表评选

19世纪日食列表正在进行特色列表评选,希望阁下能前往参予发表意见,敬请不吝指教,感谢!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4日 (二) 07:14 (UTC)

优良条目评选

首次参选优良条目,望阁下前往发表评论及投票,不吝赐教,我会全力以赴的!--Engle跃湛蓝天空带来无限宽容2015年8月7日 (五) 01:51 (UTC)

诚邀阁下参与“抗议唐人百科联署”

您好!作为一名中文维基百科用户,本人注意到有一个名为唐人百科的网站,内容全部是复制自维基百科,而唐人百科的著作权声明订有“Copyright © 2015 TanRen.US”的条款;维基百科的内容并不是在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不可在违反CC-by-sa-3.0的条款下,任意复制或修改,然后宣称为自己著作权所有。同时,唐人百科新购买并使用了wikipediacn.info网域,显而易见这是“维基百科中国”的意思;但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拥有Wikipedia的商标权,只有基金会有权使用。为了表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的不满、并要求唐人百科解决以上问题,本人诚邀阁下参与“抗议唐人百科联署”,谢谢。--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8日 (六) 14:06 (UTC)

连续还是接续

1 − 2 + 3 − 4 + …的第一句,至少在大陆简体中使用连续居多,如果在繁体中大多使用接续的话可以考虑地区词转换。--4Li 2015年8月14日 (五) 07:04 (UTC)

授予E=MC²星章

E=MC²星章
感谢阁下对科学条目的贡献。 Carrotkit和平约章维基布告板‎条目DIY 2015年8月21日 (五) 06:27 (UTC)

关于约西亚·吉布斯条目的命名问题

老陈前辈,您好。本人正在翻译Josiah Willard Gibbs条目,翻译和整理工作应该能在近日内完成。

但有关这个条目的命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我现在已经看到的英文材料来看,他的中间名并不能省去,有时可能更重要,像耶鲁大学以他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就并没有省去他的中间名。所以,您看是否能将此条目重新移回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帮忙解决下这个问题,多谢。--TW 2015年8月21日 (五) 14:05 (UTC)

翻译问题

最近我在试着翻译扩充黑洞资讯悖论条目,想请问“But since everything within the interior of the black hole will hit the singularity within a finite time, the part which is traced over partially might disappear completely from the physical system.”这句的“traced over partially”应该怎么翻译比较好?谢谢您!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24日 (一) 05:11 (UTC)

另外也请问“Hawking radiation is not precisely thermal but receives quantum corrections”应该怎么翻译比较好?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24日 (一) 08:25 (UTC)
刚刚翻译扩充了黑洞资讯悖论条目,想请阁下协助确认有无译错之处,感谢!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26日 (三) 10:03 (UTC)
好啊。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8月27日 (四) 07:04 (UTC)

多谢您对于该条目的关注。我现在已经将该条目提报WP:DYKC,并且为了该条目质量能更进一步,已提交WP:PR。希望您能参与这个条目的评审,并邀请熟识该条目内容及格式规范的维基同仁参与到评审中来。祝编安。--TW 2015年8月24日 (一) 05:29 (UTC)

老陈前辈,您好。有个不情之请,由于本人所在的地区访问不了archive.org(域名能解析,但请求总是超时,已尝试了几个小时),所以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能否代为存档一下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的参考来源,多谢。祝编安--TW 2015年8月25日 (二) 21:55 (UTC)
就是将参考来源中的外链做存档,以备外链失效时还能进行查验(详参Wikipedia:使用时光机)。这项工作已经在User:和平奋斗救地球协助下完成,多谢您的关心。--TW留言2015年8月26日 (三) 05:17 (UTC)

奥格·玻尔

老陈前辈,您好。新近重写了奥格·玻尔条目,希望您能对该条目的内容格式进行审阅。多谢!--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4:31 (UTC)

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您能帮忙访问一下[1],由于本地网络问题,不能确定该外链是否为死链。多谢!--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5:27 (UTC)
多谢!--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5:35 (UTC)
关于氘的超精细结构,找到了原始文献,拉比是其署名作者之一,参考文献已增补,并已修改该句的说法。--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5:02 (UTC)
多谢您提出的意见。已参考原文,将该句说法修正为“他与哥伦比亚大学的伊西多·拉比进行了几次学术探讨”。--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01 (UTC)
另,关于氘的超精细结构,正在寻找更多来源。--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03 (UTC)
您看现在先将该句说法调整为“当时拉比正参与研究的”是否合适?如果没能查到可靠来源佐证的话,要不就采用该说法吧。当然我还会继续查的“发现”的说法确实存在问题,已做调整。(一股脑的翻译,看到该条目刚经重审,我就没有细读了 囧rz……。)--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18 (UTC)
抱歉打扰了!看了下原文,是我翻译错了 囧rz……,已调整为“拉比当时有关氘的超精细结构的一些新的发现”。另外根据查到的文献来看,比如拉比等人的那个快报以及Nafe et al. 在1948年提交的有关氘的超精细结构的论文,这个发现可能指的是一种能提高精确程度的测量方法。感谢您细致的审阅。谢谢您--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7:07 (UTC)
感谢您提出的意见。我是依据WP:CS#来源标示位置标注的来源位置,不大清楚这个规定是否已经修改而没有写在上面。如果确实已经修改了,希望您能告知我,我会进行调整的。谢谢您祝编安。--TW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4:24 (UTC)

尼尔斯·玻尔

老陈前辈您好,又来打扰了。正在翻译英文维基中Neils Bohr条目。在翻译"Institute of Physics"一节的最后两段遇到些困难。

原文如下:

The discovery of Compton scattering by Arthur Holly Compton in 1923 convinced most physicists that light was composed of photons, and that energy and momentum were conserved in collisions between electrons and photons. In 1924, Bohr, Kramers and John C. Slater, an American physicist working at the Institute in Copenhagen, proposed the Bohr–Kramers–Slater theory (BKS). It was more a programme than a full physical theory, as the ideas it developed were not worked out quantitatively. BKS theory became the final attempt at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of matter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quantum theory, in which quantum phenomena were treated by imposing quantum restrictions on a classical wave descrip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lling atomic behaviour under inciden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virtual oscillators" at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frequencies, rather than the (different) apparent frequencies of the Bohr orbits, led Max Born, Werner Heisenberg and Kramers to explore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The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rix mechanics, the first form of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The BKS theory also generated discussion of, and renewed attention to, difficulties i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old quantum theory.The most provocative element of BKS – that momentum and energy would not necessarily be conserved in each interaction, but only statistically – was soon shown to be in conflict with experiments conducted by Walther Bothe and Hans Geiger.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Bohr informed Darwin, "there is nothing else to do than to give our revolutionary efforts as honourable a funeral as possible."

我现在翻译为:

由阿瑟·康普顿在1923年发现的康普顿散射令当时大多数的物理学家相信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并且在电子和光子发生碰撞时总的能量和动量是守恒的。1924年,玻尔,克拉默以及当时与他们共事的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斯莱特提出了玻尔–克拉默–斯莱特理论(简称为BKS理论)。由于其并没有进行量化,因而并不被视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BKS理论是基于旧量子论去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间相互作用的最后一次尝试。在这一理论中,对于量子现象的处理是通过在电磁场经典的波形式描述上施加量子约束的方式完成的。 马克斯·玻恩,维尔纳·海森堡以及克拉默尝试在构造原子的理论模型上另辟蹊径。他们试图用可观测的原子放出或吸收的“有效振子”来取代玻尔模型中并不能直接观测的电子轨道及频率等概念。这令他们发展出量子力学的首个表述形式,矩阵力学。而BKS理论也令旧量子论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再度受到关注并引起了针对于该问题的讨论。BKS理论中最具争议的一个观点——系统的能量与动量并不需要在每个相互作用中都守恒,它们只需在统计意义上总体守恒即可——很快就被发现与瓦尔特·博特以及汉斯·盖革的实验结果相抵触。在得知这些结果后,玻尔对达尔文说:“没有比为我们这项革命性工作举行一场葬礼更为光荣的事了。”

特别是关于矩阵力学的几句,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意译,但不知道是否准确。希望能得到您的意见,多谢!--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15:54 (UTC)

多谢您提供的资料,我会根据它来进行修改的。另外,在翻译过程中发现原文条目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细致的审阅。--TW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5:14 (UTC)
老陈前辈,您好。又来打扰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尼尔斯·玻尔条目的翻译。希望您能对该条目进行编修。我由于学业的原因要放一段很长的维基假期,因而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处理的问题,希望您能电邮联系我。敬祝编安。--TW留言2015年9月7日 (一) 06:40 (UTC)

您好

老陈前辈,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提供的帮助。我已看到了您的来信。我可能在周末会有一定的时间参与维基的编辑。有关这几个条目:

  1. 关于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有关它的同行评审业已接近尾声,我考虑在对这个条目进行些微调后,在下周末将其提交至GAC(如果较为顺利的话,可能会进一步提交至FAC),希望您到时能参与该条目的评议,并能邀请了解相关领域的维基同仁。
  2. 关于尼尔斯·玻尔:已看到您对于它进行的细致的编修。我也会继续对于它的编修工作。
  3. 关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正在计划对于这个条目进行修订。看到了上次这个条目GAC时的相关讨论,而在本人阅读后也觉得这一条目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计划了此次修订。考虑到这一条目的重要性,整体修订的艰巨性,以及本人知识水平及活跃时间

有限,可能在一次同行评审中未必能完成,所以我在我的讨论页中建立了相关专页,我会将我的进度(详细情况可以看我的沙盒)以及有关其内容编订的一些想法在其中更新,希望您能关注,并邀请了解相关领域的维基同仁也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来。不过这两周我可能只能去细读一下现在的中文版本及英文版本,不会进行实质性的编辑工作。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敬祝编安。--TW留言2015年9月18日 (五) 13:42 (UTC)

感谢您的回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作为一位对于自然科学,科学哲学,大众文化,国际和平主义运动等等方面都卓有影响的大师,对于其条目的修订诚非一人之功,非常期待对其的同行评审。不过由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我可能到10月初才有能力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跟进。另,有关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相关条目的编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会参与其中的。祝编安--TW留言2015年9月20日 (日) 07:14 (UTC)

感谢邀请

谢谢老陈前辈的邀请。我最近工作十分繁忙,闲暇时间希望能多放松身心。因此最近都没怎么编辑条目。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来协助您! AndyHe829留言2015年9月19日 (六) 06:02 (UTC)

感谢邀请,但我不确定到时有没有空(因为将近期中考)。其实我还蛮好奇这次会颁给谁。若到时有空,将会参与编辑相关条目,祝编安!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学条目提升计划地质专题2015年9月19日 (六) 06:06 (UTC)

乐意关注。我正在准备报考研究生学院,较为繁忙,将竭我所能。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9月19日 (六) 18:00 (UTC)

抱歉这么晚才回复,最近上线时间不稳定,但当天自当尽力而为,感谢邀请。敬候编安!-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3日 (六) 10:42 (UTC)

噢,那天刚好有事,大概要黄昏才能上线。-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3日 (六) 20:46 (UTC)

恭喜您完成第十三次动员令!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老陈您好:

感谢您报名参与第十三次动员令!根据您的贡献,您已经成功达到了完成本次动员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您已成功完成本次动员令!恭喜!

根据动员令报名时您所申报的完成动员令次数,请在您的用户页修改以下模板的数字部分: {{User 動員令|8}} (您可以直接复制此行到您的用户页适当位置,并保存页面)


再次感谢您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希望下一次动员令您能继续参与。如有任何意见或问题,请至动员令的讨论页提出。

通知您的主持人是:Engle跃有话好好说2015年9月21日 (一) 10:04 (UTC)

关于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等条目

老陈前辈,您好:

  1. 关于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感谢您对于该条目的编修。这次在GAN中以一票之差未能入选,殊为遗憾。我会在下一次评选期到来前,抽时间对于该条目进一步润色,争取获选。
  2. 关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打算在这几天提起对于它的同行评审,在其中提出我的一些意见。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还请不吝指教。
  3. 关于近日即将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在10月6日至9日恰好较为空闲,到时可以提供一些协助,如果您需要的话。

祝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3:17 (UTC)

另,有关尼尔斯·玻尔中Høffding的译法,我是参考大陆地区的几部工具书,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哲学大辞典》以及《伦理学大辞典》,将其译为“许夫定”的,不大清楚其他地区的译法,所以是否应该将该词提交字词转换?--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3:49 (UTC)

感谢您的回应。尼尔斯·玻尔经过您的编修已相当完备。我会在这两天调整一下参注格式,检查外链是否存在死链,然后修正行文中存在的一些笔误,进行微调。预计这些工作会在10月3日完成。如果您有意提交GAN,个人表示支持。祝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6:31 (UTC)
另,参考来源中所附的原文,我不大清楚应如何处理,是否应该附上翻译?希望得到您的解答。--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6:37 (UTC)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相关重要条目为

请选择您想要编写的条目。每人选择一个条目,在条目后面签字。如果您编写完毕您选择的条目,可以选择另外一个条目。如果您所想要编写的条目已被选去,您可以跟那条目的编写者联络,商讨合作事宜。大家辛苦了,祝编安!--老陈留言2015年10月6日 (二) 13:52 (UTC)

我选超级神冈探测器吧。-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0月7日 (三) 01:43 (UTC)
会照英文维基现有版本进行扩充。-TW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02:18 (UTC)
正文部分的翻译会尽力在10月10日前完成。但由于10月10日后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编辑,后续的整理校对工作可能就无法完成了,还望诸位同仁协助代为完成。另外,这个条目存在大量[来源请求]以及死链,还望诸位同仁协助添补来源。祝诸位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15:02 (UTC)
我觉得这些需要来源的文句都相当合理,应该可以保留,但找到来源可能需要一番功夫。@Choihei不知您对这工作有没有兴趣?您是我们中间的粒子物理学专家。--老陈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21:02 (UTC)
正文的大半部分的翻译已完成。只是其中的“质量”一节的翻译由于专业性较强需要协助进行完成,另外其中“尺寸”以及“手征性”两节可能需要立即进行审校,万望提供协助。--TW留言2015年10月8日 (四) 15:45 (UTC)
正在翻译中。我觉得“尺寸”以及“手征性”两节都翻译的很顺畅,谢谢!--老陈留言2015年10月8日 (四) 21:28 (UTC)
正文部分已基本翻译完毕,感谢各位提供的协助,希望各位能够进行审校。另,其中的米赫耶夫–斯米尔诺夫–沃尔芬斯坦效应中微子速度的测定较为重要,已提交翻译请求,如果各位有时间的话,希望能协助消红。祝各位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9日 (五) 10:38 (UTC)
我选中微子震荡,谢谢您!--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7日 (三) 04:26 (UTC)
晚来了,个人觉得那两篇传记勉强还算足够(相比其他诺奖得主),会按英语版本扩充太阳中微子问题条目。-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14:03 (UTC)
刚刚看太阳微中子英文版没有很长,索性就翻译了。现在太阳微中子剩一段落,先完成后,再继续微中子振荡。敬祝各位编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7日 (三) 19:49 (UTC)
@Kasuga谢谢完成这内容精致的条目,已申请DYK了!--老陈留言2015年10月9日 (五) 17:52 (UTC)
谢谢您的赞许!明日比较有空,将继续另一条目。现在先读一下英文版。--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11日 (日) 07:10 (UTC)
自英文维基翻译了可能相关的比较短的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条目并已提交WP:DYKC,希望您能进行审阅。祝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13日 (二) 11:18 (UTC)
探索未知区域的条目,加油!--老陈留言2015年10月14日 (三) 05:11 (UTC)
对不起,最近有点忙,其实我还没有开始翻译太阳中微子问题,有空就会做。-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25日 (日) 22:06 (UTC)

同行评审

已发起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同行评审,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希望您能关注一下。祝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10日 (六) 15:13 (UTC)

尼尔斯·玻尔

最近在忙于翻译中微子及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以及收集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没有顾及到编修这个条目。我会对这个条目再进行格式上以及用语上的小的编修后,再提起GAN的。(不过最近现实生活较为忙碌,可能进展较为缓慢。)感谢您对于这个条目的细致的编修令这一条目内容得以比英文版本还要充实。祝编安。-TW留言2015年10月18日 (日) 13:00 (UTC)

保罗·狄拉克

老陈前辈,该条目已被User:AT提起GA重审,希望您能关注。--TW留言2015年10月26日 (一) 09:55 (UTC)

Re: 中微子

老陈前辈,您好:

  1. 有关中微子这个条目:由于我并非粒子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所以在这个条目的内容取舍方面不太能给出比较好的意见。希望您以及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比较在行的User:Choihei君能去协助斧正这一条目。
  2. 其他条目:我最近在翻译恩里科·费米(如果年内还有时间的话可能还会翻译罗伯特·奥本海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仍在寻找相关的资料可能需要到2016年有些时间后才能开始修订),不过囿于编辑时间有限每天只能翻译一小段。我打算在完成对于这个条目的翻译以及格式修整后并经过您的审读后与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尼尔斯·玻尔一并推选GA。希望您到时能关注这些条目。

祝编安。--W (Talk) 2015年10月30日 (五) 16:29 (UTC)

对于MSW部分已做增补。我会继续尝试增补这个条目的来源的。--W (Talk) 2015年11月1日 (日) 02:46 (UTC)
p.s.在Flow里留言可以不用“~~~~”签名哦。--W (Talk) 2015年11月1日 (日) 02:49 (UTC)

《维基简讯》2015年11月号 发布

维基简讯

维基简讯》是一个向整个中文维基社群介绍最近所发生的与维基相关和维基人所关心事情的月报。包括中文维基百科及其维基媒体姊妹计划各种消息,维基相关技术通知与分享,如MediaWiki软硬件的更新、升级、维护,以及维基相关的专题报告。
本期综览
阅读· 订阅 · 参与单页版本 维基简讯由机器人传送:Eagerbot留言),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四) 10:17 (UTC)

恩里科·费米

老陈前辈,您好。恩里科·费米已译毕。我现在已经将内容移入,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希望您能进行审读。祝编安。--W (Talk) 2015年11月16日 (一) 15:19 (UTC)

多谢提出意见。我会进行考证修改的。--W (Talk) 2015年11月17日 (二) 09:12 (UTC)
修改反馈:
  1. 第一句依据该段来源(具体为第11页)改译为“...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住宿等优待,这也是阿米代伊鼓励费米选择比萨高师的原因之一。但是入学考试异常严格,...”
  2. “认为它可以媲美一份博士的学位论文”根据该段的来源(具体为第13页)已改为“并认为费米有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潜质”。
  3. A.Kopff的原书的书名为Grundzüge der einsteinschen Relativitätstheorie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其英译本的书名,所以我一开始跟据英文条目将其译为《相对论的数学理论》。现已将译名依据原文修改为《爱因斯坦相对论要旨》。
再次多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W (Talk) 2015年11月17日 (二) 09:54 (UTC)

Re: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说实话,我在看这个条目之前还真不知道有这个奖。 囧rz……条目没什么问题。就是“批评”那段直接引用读起来有点突兀,我觉得可以采用转述的写法或者加上“blabla这样评价这种高额奖金”之类的过度可能会好些......--W (Talk) 2015年11月19日 (四) 12:19 (UTC)

尼尔斯·玻尔

老陈前辈,您好。我准备在这两天整理这个条目,然后准备将这个条目提报GAN。不知您意下如何?--W (Talk) 2015年11月27日 (五) 16:04 (UTC)

老陈前辈,我已将该条目提交GAN,希望您能发表意见。--W (Talk) 2015年11月29日 (日) 12:16 (UTC)

朗道

[2],朗道是俄国人(虽然他的出生地现在已经不属于俄国),且英文维基亦有将其归入俄罗斯专题。想请问移除原因?谢谢。-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2月12日 (六) 02:40 (UTC)

给您一个星章!

原星章
感谢阁下对物理类条目的贡献~ 沧海夜风留言2015年12月15日 (二) 05: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