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市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3月5日) |
川崎市 川崎市 | |
---|---|
政令指定都市 | |
日文轉寫 | |
• 日文 | 川崎市 |
• 平假名 | かわさきし |
• 羅馬字 | Kawasaki-shi |
| |
川崎市在神奈川縣的位置 | |
坐標:35°31′51″N 139°42′11″E / 35.53089°N 139.703°E | |
國家 | 日本 |
地方 | 關東地方 |
都道府縣 | 神奈川縣 |
接鄰行政區 | 橫濱市 東京都:大田區、世田谷區、稻城市、狛江市、多摩市、調布市、町田市 千葉縣:木更津市 |
政府 | |
• 市長 | 福田紀彥 |
面積 | |
• 總計 | 143.01平方公里 |
人口(2022年2月1日) | |
• 總計 | 1,537,929人 |
• 密度 | 10,754人/平方公里 |
象徵 | |
• 市樹 | 椿 |
• 市花 | 杜鵑花 |
時區 | 日本標準時間(UTC+9) |
市編號 | 14130-5 |
郵遞區號 | 〒210-8577 |
市役所地址 | 川崎市川崎區宮本町1番地 |
電話號碼 | +81-44-200-2111 |
法人番號 | 7000020141305 |
網站 | www |
川崎市(日語:川崎市/かわさきし Kawasaki shi */?)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東北端的都市,位處東京、橫濱兩大都市之間,為政令指定都市。其為面積最小的政令指定都市,總人口數則為154萬,2019年5月超過神戶市成為日本人口第6多的市[1],同時是日本除都道府縣廳所在地以外人口最多的都市。
歷史
[編輯]川崎市西北部的丘陵地區,已經確認自繩文時代開始便有人居住。隨著公元七世紀的律令體制的制定,該地區成為武藏國的一部分。平安時代,該地區由稻毛氏一族控制。自公元1128年,寺院平間寺(川崎大師)建立後,從鎌倉時代到戰國時代,歷經了一些小領主的統治,最終被納入北條氏的統治範圍。江戶時代,隨著東海道以及中原街道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幕府在現在的川崎站地區附近設置了川崎宿,並於1623年將它指定為東海道五十三次中的最後一個正式宿場。
到了近代,隨著日本第一條鐵道(現東海道本線)於1872年開業,川崎站誕生。此後,以該車站為中心,郵政、電力等公共事業也隨之展開。並且在明治、大正年間,以川崎站為中心的城市化加速。與此同時,西北部丘陵地區,仍然保持著原有的農村模樣。1924年7月1日,由2町1村合併而來的川崎市正式成立,當時人口4萬8394人。到了昭和初期,已經形成了工業區聚集在南武線沿線,住宅區集中在各私鐵沿線的基本格局。二戰期間,川崎市於1945年4月15日遭到盟軍轟炸,川崎站周邊以及臨海地區的工業地帶遭受到巨大損失。
戰後,隨著日本經濟復甦,身為緊挨著東京的城市,川崎市西北部地區作為良好的住宅區而獲得良好聲譽,吸引了很多在東京工作的人入住。2015財年,川崎市15歲以上的就業·通學者人口中,有41.1%通勤至東京都。1972年4月1日,川崎市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1974年,人口超過了100萬。2017年4月24日,人口超過150萬。至今為東京首都圈的重要衛星城市。
地理
[編輯]- 川崎市位於神奈川縣東北部。市的北部與東京都的交界處流淌著多摩川、東部則是寬廣的東京灣。市的西南部是被稱作為多摩丘陵的丘陵地帶。因為市的東部是平坦地,自古以來多用於工業用地及住宅,特別是東京灣岸在大規模的填海造地之後眾多的重化學工業進出此處。一方面,中部、西部則是商業地、住宅地集中區。
- 流過市內的河川主要是多摩川以及鶴見川。
行政區劃
[編輯]區域劃分
[編輯]川崎市目前由七個區構成。另外,川崎市的行政區名與其他的政令指定都市的行政區名或者是東京都的行政區名無一相同。在日本,都市中使用最多的區名是「西區」。
- 川崎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川崎站。是川崎市最繁華的一個區,也是北上進入東京的必經之路。
- 幸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矢向站。
- 中原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武藏小杉站。該區有許多大企業的辦公樓或者工場,比如NEC、富士通。
- 高津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武藏溝之口站(武蔵溝ノ口駅)。
- 多摩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向丘遊園站(向ヶ丘遊園駅)。藤子·F·不二雄生前就住於此。
- 宮前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宮前平站(宫前平駅)。
- 麻生區 - 離區公所最近的車站是新百合丘站(新百合ヶ丘駅)。
鄰接自治體
[編輯]經濟
[編輯]川崎市的產業結構主要以重工業以及服務業為主。明治初期曾一度興盛的農業隨著戰後城市化的推進,所占比重逐漸減少。
由於川崎市位於京濱工業地帶中間,自明治維新以來,重工業就一直在不斷增長。目前,市內仍然存有諸如JFE、富士通、NEC、東芝等大企業的工場,以及諸多中小企業的工場。另一方面,臨海地區的化學工業相關產業,則在不斷萎縮中。近年來,川崎市內集中了許多尖端科技的研究所,川崎科技工業園區的建設也在實施中。
川崎市的商業活動主要以川崎站為中心展開。比如川崎站西口的LAZONA川崎廣場,以及川崎站東口的Azalea地下街。另外,在各個區的主要車站,也分別建設了很多商業中心。如武藏溝之口站,新百合丘站等車站。另外,川崎市還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風俗業,川崎站附近的堀之內是關東地方僅次於吉原的風俗街。
-
武蔵小杉新中心(在中原區)
-
河濱公園(在中原區)
-
市中心(在川崎區)
-
川崎岡田屋(百貨、在川崎站東口、川崎區)
-
SAIKAYA百貨(在川崎站東口、川崎區)
-
NTT東廣播站(在武蔵小杉、中原區)
-
溝之口站商業中心(在高津區)
-
(舊)帝京大學附屬醫院(在高津區)
-
武蔵小杉大廈(在中原區)
-
THE TOWER & PARKS田園都市溝之口(公寓大廈、在高津區)
交通
[編輯]機場
[編輯]川崎市沒有機場,但多摩川一河之隔即為東京都大田區的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
鐵路
[編輯]- 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
- ※特急列車當中「踴子」號的一部分列車停靠。
- 京濱東北線:川崎站
- 南武線:川崎站 - 尻手站 - (橫濱市鶴見區)- 鹿島田站 - 平間站 - 向河原站 - 武藏小杉站 - 武藏中原站 - 武藏新城站 - 武藏溝之口站 - 津田山站 - 久地站 - 宿河原站 - 登戶站 - 中野島站 - 稻田堤站
- 南武線支線:尻手站 - 八丁畷站 - 川崎新町站 - 小田榮站 - 濱川崎站
- 鶴見線:武藏白石站 - 濱川崎站 - 昭和站 - 扇町站
- 鶴見線大川支線:大川站
- 橫須賀線:武藏小杉站 - 新川崎站
- ※特急列車當中「成田特快」號列車停在武藏小杉站。
- 京王電鐵(京王)
- 小田急電鐵(小田急)
- 京濱急行電鐵(京急)
- 一部路線預定改為地下化,2005年一部分開工。
- 東急電鐵(東急)
- 東橫線:新丸子站 - 武藏小杉站 - 元住吉站
- 目黑線:新丸子站 - 武藏小杉站 - 元住吉站
- 田園都市線:二子新地站 - 高津站 - 溝之口站 - 梶谷站 - 宮崎台站 - 宮前平站 - 鷺沼站
- 大井町線:(二子新地站) - (高津站) - 溝之口站
- ※二子新地站、高津站在大井町線側沒有月台,停靠兩站的列車在二子玉川站-溝之口站間只限行走田園都市線各站停車軌道。
巴士
[編輯]川崎市的巴士線路主要由川崎市市營巴士、東急巴士、小田急巴士及川崎鶴見臨港巴士等公、私營巴士企業負責運營。巴士統一採用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的運作方式。
教育
[編輯]截至2009年川崎市擁有市立小學114所,市立初中51所,全日制高中25所(縣立14所,市立5所,私立6所),定時制高中7所(皆為市立)[2]。此外,擁有8所大學(含大學的校區),4所短期大學。
在社會教育方面,川崎市各個區都設立有市立圖書館以及相應的分館,總計7所本館、5所分館以及1處閱覽所[3]。此外,神奈川縣縣立圖書館在川崎市也設立有神奈川縣立川崎圖書館,主要收藏自然科學,工學,產業信息等分類的資料。
旅遊
[編輯]主要觀光點
[編輯]- 位於川崎區
- 平間寺(川崎大師)
- 稻毛神社
- 東芝未來科學館
- LA CITTADELLA
- 川崎水族館
- 位於幸區
- 夢見崎動物園
- 位於中原區
- 等等力綠地
- 常樂寺(漫畫寺)
- 位於高津區
- 溝口神社
- 位於多摩區
- 生田綠地公園
- 川崎市立日本民家園
- 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
- 川崎市岡本太郎美術館
- 讀賣樂園(之間稻城市)
- 位於宮前區
- 電車與巴士博物館
- 位於麻生區
- 王禪寺
體育
[編輯]主要體育設施
[編輯]- 川崎球場
位於川崎市富士見公園內。1952年啟用。曾經是職業棒球聯賽的賽場。現今只是作為美式足球以及一些臨時賽事的場地使用。
- 川崎等等力球場
位於中原區等等力綠地內。可容納5000名觀眾。是高中棒球預選賽的賽場,以及美式足球的正式賽場。
- 等等力陸上競技場
位於中原區等等力綠地內。可容納25000名觀眾。1964年啟用,經歷若干修整後於1993年被正式認定為J聯賽的主要賽場。
- 古市場陸上競技場
原本是幸區的古市場。
- 川崎國際生田綠地高爾夫球場
位於多摩區的丘陵地帶。1952年作為鄉村俱樂部而開業。
- 川崎競輪場
位於川崎市川崎區。是一個自行車賽的場地,於1949年啟用。
- 川崎賽馬場
位於川崎市川崎區。1949年啟用,現在作為神奈川縣川崎賽馬聯合會舉辦賽馬的賽場。
- 川崎市體育館
位於川崎市川崎區。主要舉辦職業摔角等室內賽事。
- 川崎等等力Arena
位於中原區等等力綠地內。主要舉辦國際排球賽事以及一些演唱會。
姊妹或友好城市
[編輯]城市 | 國家 | 締結日期 |
---|---|---|
里耶卡(濱海和山區縣) | 克羅埃西亞 | 1977年6月23日 |
巴爾的摩(馬利蘭州) | 美國 | 1979年6月14日 |
瀋陽(遼寧省)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1年8月18日 |
臥龍崗(新南威爾斯州) | 澳洲 | 1988年5月18日 |
謝菲爾德(英格蘭) | 英國 | 1990年7月30日 |
薩爾茨堡(薩爾茨堡邦) | 奧地利 | 1992年4月17日 |
呂貝克(什列斯威-好斯敦) | 德國 | 1992年5月12日 |
中標津町(北海道) | 日本 | 1992年7月9日 |
富士見町(長野縣) | 日本 | 1993年4月22日 |
那霸市(沖繩縣) | 日本 | 1996年5月20日 |
富川市(京畿道) | 南韓 | 1996年10月21日 |
關聯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産経新聞. (2019年5月22日).
- ^ 平成21年度 学校統計要覧.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2) (日語).
- ^ 川崎市立図書館 図書館一覧. [201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6)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