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 (電影)
幻想曲 Fantasia | |
---|---|
基本資料 | |
監製 | 華特·迪士尼 |
編劇 | 喬伊·格蘭特(Joe Grant) 狄克·灰默(Dick Huemer) |
旁白 | Deems Taylor |
主演 | 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 Deems Taylor 費城管弦樂團 華特·迪士尼 |
配樂 | Stephen Csillag |
攝影 | James Wong Howe |
製片商 | 華特迪士尼公司 |
片長 | 124 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40年11月13日 1947年10月16日 1955年9月23日 1974年6月17日 |
發行商 | 華特迪士尼公司 RKO Radio Pictures |
預算 | $228萬美元 |
票房 | $7640萬美元–$8330萬美元 |
前作與續作 | |
續作 | 《幻想曲2000》 |
《幻想曲》(英語:Fantasia)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40年製作的一部美國動畫音樂動畫片,屬多段式電影。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系列第3部作品。這部影片主要由八部古典音樂組成,演奏者是費城交響樂團,指揮是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配合音樂的動畫的內容有些是抽象性的圖像,有些則是故事性的。影片中某些部分還用了斯托科夫斯基和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奏實際畫面。迪姆斯·泰勒在影片中擔任主講人。
華特·迪士尼在1938年確定了這部電影的概念,因為《魔法師的學徒》的動畫接近完成,最初該部一部精心製作的交響曲卡通,旨在讓人氣下降的米奇老鼠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由於製作成本超過了這部短片的收入,因此迪斯尼決定將其納入一部由斯托科夫斯基和泰勒合作多段經典作品的長篇電影。配樂是使用多個音頻通道錄製的,並使用Fantasound複製,這是由迪士尼和RCA開發的開創性音響系統,使《幻想曲》成為第一部以立體聲播放的商業電影和環繞聲的先驅。
《幻想曲》最初是在1940年至1941年間在美國13個城市舉行的一場戲劇路演中上映;第一次開始於1940年11月13日在紐約市的百老匯劇院。雖然受到評論家的好評,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切斷了對歐洲市場的發行,使得電影的高昂製作成本,以及為路演演示建造Fantasound設備和租賃影院的費用。自 1942 年以來,這部電影已由雷電華電影和博偉發行公司多次重新發行,其原始鏡頭和音頻在每個版本中都被刪除、修改或恢復。經通脹調整後,《幻想曲》是美國有史以來票房第23高的電影。
《幻想曲》系列已經發展到包括遊戲、樂園景點和現場音樂會,1999年,華特的侄子洛伊·愛德華·迪士尼聯合製作了續集《幻想曲2000》。1998 年,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列為100年 第 58位最偉大的美國電影和10大名單中的第五大動畫電影。1990年,《幻想曲》被國家影片登記表選中保存於國會圖書館,因為該部電影「具有文化、歷史或美學意義。」
劇情段落
[編輯]電影的七個段落是:
-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曲(斯托科夫斯基將它改寫為交響樂團演奏,動畫內容是抽象圖片)
-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胡桃鉗組曲(動畫內容是仙子、蘑菇、魚等的舞蹈)
- 保羅·杜卡——魔術師的學徒(動畫內容是米老鼠作為魔術師的學徒)
-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動畫內容是地球的誕生、生物演化、恐龍的出現及其滅絕)
-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動畫內容是希臘神話中人馬等奇幻生物的故事)
- 阿米爾凱爾·龐契埃利——時辰之舞(動畫內容是大象、鴕鳥、河馬、鱷魚等跳芭蕾舞)
- 影片的最後一部分由兩個作品連接而成:
- 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荒山之夜(魔神在夜晚狂歡,直到黎明到來)
- 弗朗茨·舒伯特——聖母頌(僧侶在晨靄中遊行)
影片中使用的音樂大多數是標題音樂。不過影片中的情節一般與音樂本身的情節不同。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中本來是基督化前俄羅斯先人的舞蹈,而不是恐龍的舞蹈。貝多芬本來是描寫奧地利農村的景象,而不是古希臘神話。舒伯特的歌本來是鋼琴伴奏的獨唱,其歌詞本來是德語的。這首歌后來才被改為拉丁語。只有杜卡的音樂與原來的故事相同。杜卡用音樂來描寫約翰·沃爾夫岡·歌德的一首詩。也有人認為杜卡的這段音樂是影片中最成功的一段。後來在幻想曲2000中這一段被再次使用。
魔術師的學徒
[編輯]魔術師的學徒也是這部影片中最早被拍攝的一段。1930年代末,米老鼠的觀眾越來越少了,迪士尼於是製造了唐老鴨的動畫。此外這時還有人想與迪士尼競爭,迪士尼公司的內部開始產生了是否繼續米老鼠系列的爭論。米老鼠是華特·迪士尼心愛的創作,因此他不願放棄它。華特·迪士尼為此創造了《魔術師的學徒》,這部片子除了杜卡的音樂外什麼其它的聲音也沒有。
1938年《魔術師的學徒》開始拍攝時,華特·迪士尼偶然在好萊塢的一家酒店裡遇到斯托科夫斯基。斯托科夫斯基說,他願意與舊金山最好的100位音樂家,一起為《魔術師的學徒》無償配音。
《魔術師的學徒》是華特·迪士尼公司到那時為止最複雜的動畫片。米老鼠被重新設計,使他的形象更加充實:他的眼睛第一次有眼珠。從配色、式樣到角色的動作和速度,可以看出這部片是精心製作的。
這一切使得這部片子的造價非常昂貴,花了12.5萬美元。華特知道他這個本他賺不回來了。(對比:迪士尼公司此時的動畫片的造價平均是4萬美元,比其它公司的造價高一萬美元,迪士尼公司到此為止最賺錢的電影是1933年的《三隻小豬》,賺6萬美元。)他聽從斯托科夫斯基的建議把原來的《魔術師的學徒》擴展為一個音樂系列,而《魔術師的學徒》則是其中的一段。為了提供一致性和解釋,斯托科夫斯基和音樂評論家迪姆斯·泰勒被聘在每個小段的開始做一個引子。一開始這部片子的名字是「音樂會」,斯托科夫斯基建議將它稱為幻想曲,這是片名的來源。 此外,在2010年電影魔法師的學徒中有其中一小段仿造了此劇情
幻聲
[編輯]斯托科夫斯基是費城交響樂團的指揮,與這個樂團一起他為剩下的六段配了音。在配音的初期華特也在場,他對交響樂團的演奏非常滿意,但當他後來聽到錄音的結果時他大為失望。他覺得錄音效果聲音太輕,沒有活力。因此他讓工程師找一個更好的錄音方式。他的工程師發明了多通道錄音,他們將這個錄音方式稱為「幻聲」。使幻想曲成為世界上第一部立體聲商業電影。
華特是一個喜歡試驗新東西的人,他本來想將幻想曲拍成寬銀幕,在播放《胡桃鉗組曲》時在電影院裡噴不同的香水,但這些計劃後來都沒有實現。
其他部分的創造和內容
[編輯]1939年初《魔術師的學徒》基本完工,幻想曲的其他部分開始開工,這些部分與《魔術師的學徒》一樣精心製作:
- 《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的動畫部分完全是抽象的,其初始的靈感來自於德國抽象動畫作家奧斯卡·費辛傑。費辛傑參加了這部分的開始工作。《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的前三分之一不是動畫,而是樂團演奏這部著作的景,隨著音樂的發展,照明用的燈光是抽象式的,加上特殊的影子效果。演奏這段音樂的是費城交響樂團,但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樂團並不是這個樂團,而是舊金山地方的音樂家,還有迪士尼公司的雇員模仿音樂家演奏。
- 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的動畫中描寫希臘神話中的人馬和女人馬(這是迪士尼公司的一個發明)、一匹飛馬和它的全家以及奧林匹斯山脈上的眾神。酒神狄俄尼索斯召集眾神參加一個宴會,但這場宴會卻不歡而散因為宙斯用雷來擊眾神以取歡。
- 《時辰之舞》詼諧地描繪鴕鳥、河馬、大象和鱷魚試圖跳真的時辰之舞。這個瘋狂的嘗試在迪士尼的動畫片中是極為罕見的。
- 《荒山之夜》中的魔鬼查立保Chernabog的生動性和強烈性也是迪士尼動畫片中少有的。迪士尼僱傭了貝拉·路高西作為這個形象的原形。路高西在迪士尼的攝影棚中待了數日,做魔鬼的樣子,這些行動被拍攝下來作為後來動畫中魔鬼的原形。
- 突然傳來得教堂鐘聲中止了群魔亂舞。電影的鏡頭突然轉向遠方:一隊僧侶莊嚴地在舒伯特的音樂伴奏下在森林中持燭行進。這個鏡頭轉移是迪士尼動畫中最有效的多平面動畫攝影之一。這些僧侶必須非常細緻地描畫,因為鏡頭拍得非常近,在一個大熒幕上,即使很小的錯誤也會影響觀眾的感覺。最後又一次用多平面動畫攝影的手段影片展現了一個美麗的日出。以這個壯觀的景象影片結束。
上映
[編輯]華特·迪士尼本來打算將幻想曲的上演搞成一次特別事件。觀眾要預訂電影票才能觀看這部電影。他為這部電影印刷了特殊的節目單,由他本人和斯托科夫斯基簽名,來描寫每一部分的美術、攝影、介紹、參加者等等。每個影院影場的四周和頂棚要裝30個或更多喇叭來讓觀眾感受幻聲。這個上演過程不像是一次電影,而更像一次音樂會。除了泰勒的介紹外每次適當的上演還包括《春之祭》和「與錄音會面」的一個15分鐘的休息。對美國動畫片來說不尋常的還有,這部片子沒有開始和結尾的感謝詞和參加者名單。在休息期間在影院關閉的幕上僅有一個不動的字幕:
「幻想曲。華特·迪士尼公司1940年版權所有。Technicolor著色。雷電華電影公司出品。RCA聲音系統。」
發行
[編輯]1940年華特·迪士尼公司自己以「巡迴演出版」的形式發行了幻想曲,因為公司的發行社不願接受這部電影。1940年11月13日該片在紐約首演。影片的最後一段是在當天拍攝的,在當天用飛機送到紐約,在首演前四小時接到電影上去的。主要由於大多數影院無法裝備這麼多喇叭和音響裝備以及由於此時對美國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只有12個影院放映了帶幻聲的全片,而且這個版本只被印了16次。對華特·迪士尼來說,《幻想曲》是一次經濟錯誤,這就是為什麼他此後拍攝了一部比較便宜的片子:《小飛象》。
1941年1月29日《幻想曲》正式公演。迪士尼的發行商還是接受了這個片子。他們將片子的錄音改為單聲道,在電影休息時的字幕上加上了他們的標誌。
1942年該公司將《幻想曲》從125分鐘縮減到83分鐘(《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被整段刪除,迪姆斯·泰勒的解說被縮減得無法再縮減)。這個版本在全美國發行(這是《幻想曲》第一次被廣泛地發行)。不幸的是觀眾對它並不欣賞。
1947年《幻想曲》再次被出版,這次《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又被加進去了,但迪姆斯·泰勒的解說片段仍然很短。這個版本是一般公眾最熟悉的版本,此後大多數的版本都是在這個版本的基礎上做的,因此它也被稱為「一般發行版」。
一直到1967年的重發行這部影片始終未能將它的成本賺回來。1967年《幻想曲》突然在青少年和大學生中變得非常普及。許多這些年輕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服用大麻和LSD等非法毒品來「增強電影的感覺」。迪士尼因此將它的1967年重製版宣傳為「時髦電影」,還為它設計了一個迷幻式的海報。這次重版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他們中許多人在放映時直接躺在屏幕下在那裡看這部電影。
1969年的重製版把一匹黑色的人馬去除掉了,原因是有人說這匹黑人馬向一匹金髮的白女人馬獻殷勤,有種族歧視的意味。
1982年重製時的錄音技術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因此迪士尼公司決定將整部片中的音樂重新用新的數位技術錄音。這使得這部影片成為第一部用數位技術立體聲錄音的影片。此外迪姆斯·泰勒的解說被一個聲音相似的解說所代替。1980年代的眾多重製版一般都是在這個版本的基礎上做的。
1990年為慶祝這部影片的50周年迪士尼決定重新使用一開始的幻聲錄音,使用所有還能使用的老的材料。整部影片被重新修復,使得它基本上與1947年的一般發行版類似。圖像和幻聲都被數位化了,因此觀眾可以聽到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和他的費城交響樂團的原來錄音。
最近的一個版本是影片的60周年DVD版本。迪士尼將1940年的125分鐘的最早版本(巡迴演出版)恢復了失去的迪姆斯·泰勒的整個解說,包括中間休息。可惜的是迪姆斯·泰勒的原來的解說大多數已經損壞無法修復,因此迪士尼聘請了一位播音員來做解說。此外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的部分場面鏡頭被拉近(用來消除黑人馬的鏡頭)。這也是這部影片近年來最完整的一個版本。
評論
[編輯]這部影片獲得兩項奧斯卡金像獎:
- 華特·迪士尼等為他們創立《幻想曲》而為電影錄音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和他的助手們為他們對《幻想曲》中的音樂所作出的獨特的貢獻,由此他們擴展了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和藝術的範圍。
至今為止對評論界這部影片的評價不同。許多評論家讚賞這部影片,尤其其中的動畫。這部影片被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選為值得保存的影片之一。
其它的評論比較反面,尤其批評它「媚俗」,尤其貝多芬的那一段被批評得特別厲害。
古典音樂愛好者尤其批評對原作的裁截,尤其貝多芬的音樂被裁截得最厲害。依果·斯特拉文斯基是電影中所使用的音樂的唯一一位在生的作曲家,他對《春之祭》的裁截非常憤慨。
在北美洲這部電影常常被用來做兒童對古典音樂的啟蒙。尤其恐龍的一段特別受小觀眾的青睞。有些擁有該電影的影音產品的父母會吃驚地發現他們的孩子會哼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
新版
[編輯]迪士尼本來希望《幻想曲》可以不斷推陳出新,最好每年出一集新的,但這後來被證明太昂貴了。他想在新的版本中將一些場面以新的音樂和動畫代替,使新的版本既讓人感到熟悉,又有些新的東西。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巨大的投資使得迪士尼未能在他生前完成這個計劃。
1999年12月31日開始上映的《幻想曲2000》終於實現了他的計劃。《幻想曲2000》使用了原版中魔術師的學徒一段,其它段落都是全新的。
影音產品的發行
[編輯]本片在中國大陸由中錄德加拉發行了英文版VCD,在台灣已經由博偉發行英語發音DVD(已絕版),在香港已經由洲立發行英、粵語DVD(已絕版),再版無粵配僅有中文字幕。
本片在美國由博偉發行過DVD(已絕版)。(本片70週年版本也未有國語發音版本)。
目前則有藍光BD版發行中。
電影原聲帶
[編輯]本片電影原聲帶在台灣由滾石發行過電影原聲帶,現已絕版。
外部連結
[編輯]-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
- TCM電影資料庫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
- AllMovie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
- 豆瓣電影上《Fantasia》的資料 (簡體中文)
- 爛番茄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
- 大卡通資料庫上《Fantasia》的資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