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妮·衛斯理

金妮·茉莉·衛斯理 Ginevra Molly Weasley | |
---|---|
![]() 邦妮·賴特於電影中飾演的金妮·衛斯理。 | |
首次登場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最後登場 | 《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 |
创作者 | J·K·羅琳 |
饰演 | 電影:邦妮·赖特[1] 舞台劇:帕琵‧米勒[2] |
配音 | ![]() ![]() ![]() ![]() |
角色设定信息 | |
性別 | 女性 |
出生 | 1981年8月11日 |
國籍 | 英國 |
家人 | |
配偶 | 哈利·波特 |
兒女 | 詹姆·天狼星·波特(長子) 阿不思·賽佛勒斯·波特(次子) 莉莉·露娜·波特(幼女) |
金妮·衛斯理(英語:Ginevra "Ginny" Molly Weasley[4]),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系列內的一個虛構的角色。她生於1981年8月11日,是亞瑟·衛斯理和茉莉·衛斯理唯一和年紀最幼的女兒,並且也是衛斯理家族近幾代以來唯一的女兒。
金妮跟所有魔法世界裡的小孩一樣,她在遇見哈利·波特之前就聽過其事蹟,在耳濡目染下在她心中也對哈利有著一份崇拜,後來二人關係逐漸變得更親密,最後成為主角哈利的妻子。金妮於婚後隨夫姓為金妮·波特,並於婚後育有兩子一女,分別取名為詹姆·天狼星·波特、阿不思·賽佛勒斯·波特和莉莉·露娜·波特。
角色發展[编辑]
金妮是生於1981年8月11日的純血女巫,是衛斯理家族的第七個孩子和唯一的女兒[5]。她就讀於霍格華茲,並且與其家人一起被分派往葛萊芬多學院。作者J·K·羅琳說道[6][7]:
“ | 金妮的背景故事是,她是幾代成員以來第一個來到衛斯理家的女孩,但他們有著七子之第七個兒子和七女之第七個女兒的古老傳統,所以這就是為何她是第七名孩子的原因,她也因此是個具天賦的女巫。我想你會得到一些暗示,因為她在這里和那裡做了一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 ” |
在整個系列的過程裡,金妮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女巫,並展現了自己的獨立性和能力,並且在哈利與黑魔法的戰鬥中不止一次跟哈利並肩作戰[6]。
在與破釜酒吧和麻瓜網的聯合採訪中,羅琳透露自己「一直都知道」金妮跟哈利會走到一起然後分開[7]。羅琳解釋指,隨著電影情節的進展,哈利以至延伸到讀者,都會發現金妮實際上就是哈利心目中的理想女孩。羅琳說哈利「需要跟一個能夠忍受與哈利·波特在一起的某人在一起,因為他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容易受驚的男朋友[7]」。在該系列的後半部分,金妮與哈利「完全對等起來」並且「彼此相配」。作者還評論說,她享受著寫這兩個角色所經歷的「情感大躍進之旅」,而且她真的很喜歡金妮這個角色[7]。
人物性格與特徵[编辑]
外觀[编辑]
金妮有著典型的衛斯理家族特徵:火焰般的紅髮(她戴著濃密的長髮)和具雀斑的皮膚。她被多個角色評論為身材嬌小,並跟母親同樣有著一雙明亮的棕色眼睛。當她臉紅時(在兩人友誼的早期,她經常在哈利·波特身邊臉紅),臉頰的顏色變成跟她髮色相配的紅色[8]。眾所周知,當她非常情緒化時,她會擁有「硬朗和極其憤怒的外表」[9]。
性格[编辑]
金妮是個很強勢、獨立並且經常說出自己想法的女生。她有著具活力和活潑的個性;在跟哈利友誼的最初幾年裡,她對哈利有著一種迷戀,導致她跟哈利成為朋友的最初幾年裡,在哈利面前變得害羞而沉默寡言。據哈利所說,金妮跟六個哥哥一起長大讓她變得堅強[10]。金妮不會懼怕任何人,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在《消失的密室》,當跩哥·馬份在華麗與污痕書店中侮辱哈利時,她便在第一次見面站出來跟跩哥對抗;她為哈利使用詛咒撕淌三步殺(Sectumsempra)而辯護,她甚至勇敢地對抗她的密友妙麗。J·K·羅琳在描述金妮時,她指金妮「並非以一種讓人不快方式的堅強,而是有勇氣的那種」,羅琳還形容她「溫暖而富有同情心」[11]。金妮於霍格華茲就讀期間非常受歡迎並吸引了眾多男孩,榮恩尤其覺得金妮「太受歡迎了,這對她自己有利」。
魔法能力與技巧[编辑]
金妮是個有天賦的女巫,14歲的時候已能施展出有形的護法咒,其護法咒的形態為馬[12]。她也是個有天賦的飛行者和魁地奇球員,曾在魁地奇訓練打進了「17球」。金妮擅長施展蝙蝠精咒(Bat-Bogey Hex),這引起了赫瑞司·史拉轟的注意,隨後邀請她加入「史拉轟俱樂部」。
演出[编辑]
電影[编辑]
在2001年-2011年上映的八部《哈利波特》電影中,金妮·衛斯理的角色由邦妮·韋特飾演。韋特還於《鳳凰會的密令》、《混血王子的背叛》和《死神的聖物(上)》的電子遊戲中為其角色配音。韋特還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題公園景點中的哈利波特禁忌之旅裡飾演金妮的角色。韋特把金妮的性格描述為「外向、友善和自信」[13]。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上映前,韋特接受了《電訊報》採訪時透露,她得到這個角色是因為她的哥哥曾經閱讀過那些小說並告訴她指,他認為妹妹讓他想到了金妮,並建議她為該角色進行試鏡[14][15]。
在《消失的密室》的遊戲中,金妮的角色由維多莉·羅賓遜(Victoire Robinson)聲演,而《死神的聖物II》的遊戲中就由安娜貝·斯庫利聲演。邦妮·韋特於《混血王子的背叛》遊戲中為其角色配音,並在某些任務中擔任可玩角色[16][17]。
其他作品[编辑]
在原來的西區製作之舞台劇《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中,波蒂·米勒在當中飾演成年版本的金妮[18]。在該舞台劇裡,金妮必須幫助哈利與二人任性的兒子阿不思·賽佛勒斯·波特進行和解,並且在該系列從前的小說中有著對事件引用的作用。其中簡要地提到她在《預言家日報》的工作,當跩哥指責她助長對前食死人的懷疑時,但她指自己的文章純粹跟運動有關[19]。
相關情節[编辑]

《神秘的魔法石》[编辑]
金妮首次出現在此電影中,當時哈利於王十字車站遇到了衛斯理一家,他們幫忙哈利到達9¾月台。在意識到哈利的身份後,金妮問她母親是否可以登上霍格華茲特快列車來看他,而她為了能夠看哈利一眼而感到興奮[20]。
《消失的密室》[编辑]
金妮於第二輯小說及電影裡正式進入霍格華茲就讀,成為了那裡的一年級新生,她對哈利產生了好感和愛慕之情,並且被分派至葛萊分多學院。由於魯休思·馬份於學期開始前在華麗與污痕書店中把湯姆·瑞斗的日記(佛地魔的其中一個分靈體)丟進金妮的大釜中,導致她於故事的高潮部分裡把密室之門打開,並且被湯姆·瑞斗附身以攻擊麻瓜出身的學生,成為了一連串的神秘襲擊之關鍵。
《阿茲卡班的逃犯》[编辑]
金妮在《阿茲卡班的逃犯》中幾乎沒有參與,儘管她在該輯小說和電影中都在霍格華茲於學習,並且跟妙麗越來越親近。
《火盃的考驗》[编辑]
金妮在這輯小說及電影中跟隨其父親、兄長們,以及哈利與妙麗一起參與魁地奇世界盃,她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後來她答應了奈威·隆巴頓作為其聖誕舞會的舞伴,這對舞伴的精湛舞藝甚至得到了群眾裡為數不多的舞會中人的肯定。
《鳳凰會的密令》[编辑]
在這輯小說及電影開始前,金妮在性格上變得更加有主見、敢於說話和開朗,由於妙麗在學期開始前曾建議她假裝對哈利不感興趣,然後跟其他男生交往,這讓哈利最終會注意到她[21],因此金妮於篇章開始的「幾個月前放棄了哈利」[22],並跟聖誕舞會上認識的男生—米高·寇那成為她的男朋友。後來當恩不里居以終身的魁地奇禁令來懲罰哈利時,金妮接替他成為了葛萊分多學院的搜捕手(她原打算轉為追蹤手以接替今年已畢業隊員的空位)。此書也揭露金妮騎掃帚的功力,其實她從六歲開始便在家中偷偷拿著一眾哥哥們的掃帚出來玩,因此她的技能就是因此訓練出來,此事不僅讓完全都不知情的兄長們與其他同學都感到訝異,而且也只有妙麗一人得知真相。在小說的最後一部分,由於擔任搜捕手的金妮在魁地奇球賽中擊敗了雷文克勞隊,因此讓二人爭吵並分手了,並由丁·湯瑪斯取代了其位置。後來她加入到鄧不利多的軍隊(D.A.),在哈利的指導下,金妮的護法為一匹馬。後來,她跟其餘五名D.A.成員陪同哈利試圖闖入神秘事務部以進行營救天狼星·布萊克的行動。在該小說的尾聲時,由於金妮左腳的腳踝遭食死人弄至骨折,使她不能行走而被迫退出行動,並回到學校接受治療[23]。
《混血王子的背叛》[编辑]
金妮於災來耶·史密身上施展蝙蝠精咒(Bat-Bogey Hex),史拉轟教授對於金妮的魔法能力表示欣賞,並邀請她加入他的「史拉轟俱樂部」。金妮以追蹤手的身分成為了葛萊分多魁地奇球隊的永久成員,並當賽佛勒斯·石內卜在魁地奇盃決賽中把哈利被罰拘留時,她代替哈利成為搜捕手。
一直以來,哈利對金妮的感覺只是個需要保護的妹妹,然而哈利意外目睹金妮在空無一人的走廊裡緊緊的擁抱著丁·湯瑪斯並熱烈地親吻起來,讓目睹此事的哈利於其內心產生了憤怒的反應,及後金妮和丁的出雙入對令他非常的痛苦。這種反應讓哈利本人也感到驚訝,經過反思後的他也意識到金妮對他的吸引力[9]。在開學後的史拉轟魔藥學課堂上,哈利從愛情魔藥的味道裡嗅到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到了六年級的學年中期,哈利正在跟榮恩和妙麗提起「混血王子」遺留下來的課本,而金妮也剛好加入談話,哈利在此時才注意到,愛情魔藥裡的那一股香味其實就是金妮身上的那種味道,他也是在那時才知道自己愛上了金妮。由於金妮的哥哥榮恩口頭上反對丁·湯瑪斯和他妹妹外出,哈利也恐怕他的反應會和丁·湯瑪斯一樣,甚至更壞。在哈利運用幸運藥水福來福喜的影響意外輕推之下,金妮與丁·湯瑪斯的關係在那年的四月徹底結束,金妮把其解釋為丁不必要地試圖幫助她穿過肖像裡的洞[24]。在葛萊分多再次擊敗雷文克勞贏得魁地奇盃後,金妮朝他奔過來緊緊抱住哈利,兩人分享了他們的初吻,從而開始了兩人的關係。在電影中,金妮於萬應室為收藏混血王子的筆記後湊上去吻了哈利(原著為葛來分多魁地奇球賽勝利後兩人在交誼廳當眾親吻)。這並沒有如他擔心的那樣改變哈利與榮恩的關係,二人可以享受著他們幾個月平靜的關係。
在鄧不利多去世後,哈利決心要一個人前往尋找分靈體,哈利心中雖然不捨,但因為擔心自己對金妮的愛會讓她處於危險之中,因此向金妮提出了分手。
《死神的聖物》[编辑]
受到哈利的啟示的推動下,榮恩和妙麗都離開霍格華茲去尋找死神的聖物。金妮在她的睡房裡親吻哈利的照片,哈利和金妮的感情更加有進展,二人意識到他們仍然對彼此有著強烈的感情。她在六年級的時候回到霍格華茲,她在那裡跟奈威·隆巴頓和露娜·羅古德一起重新組建鄧不利多的軍隊。由於榮恩與哈利及妙麗一起逃亡,金妮被迫跟家人一起躲藏起來。儘管她還未成年,但她不顧母親和哈利的反對參與了霍格華茲大戰[25]。在哈利假定死亡後,她跟妙麗和露娜聯手對付貝拉·雷斯壯,後者幾乎利用殺戮咒攻擊金妮,這激怒了茉莉·衛斯理,以至於她親自介入干預並把貝拉·雷斯壯本人殺掉[26]。
後記[编辑]
在《死神的聖物》的事件發生的19年後,哈利與金妮育有三名子女,分別為:詹姆·天狼星·波特(長子)、阿不思·賽佛勒斯·波特(次子)以及 莉莉·露娜·波特(幼女)。雖然後記並沒有明確說明哈利跟金妮結婚了,但新聞文章和其他來源將其視為事實[27][28][29]。
羅琳在該小說出版後詳細闡述了金妮的未來,稱她自從霍格華茲畢業後便加入了魁地奇球隊聯盟中唯一的純女子球隊——聖顱島女頭鳥隊的追蹤手,淋漓盡致地發揮她運動方面的專長,成為衛斯理家族裡唯一於成年後擔任職業魁地奇球員的成員。金妮在那裡作為著名球員度過了幾年後,後來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哈利與她的三個孩子而選擇退役,退役後的金妮成為了《預言家日報》的魁地奇資深記者,其所展現的能力也不遜色於球場上的表現。她及後跟哈利建立家庭[30][31]。金妮於2014年魁地奇世界盃舉行期間與麗塔·史譏一同報導魁地奇賽事經過。
家庭[编辑]
衛斯理家的族譜 | |||||||||||||||||||||||||||||||||||||||||||||||||||||||||||||||||||||||||||||||||||||||||||||||||||||||||||||||||||||||||||||||||||||||||||||||||||||||||||||||||||||||||||||||||||||||||||||||||||||||||||||||||||||||||||||||||||||||||||||||||||||||||||||||||||||||||||||||||||||||||||||||||||||||||||||||||||||||||||||||||||||||||||||||||||||||||||||||||||||||||||||||||||||||||||||||||||||||||||||||||||||||||||||||||||||||||||||||||||||||||||||||||||||||||||||||||||||||||||||||||||||||||||||||||||||||||||||||||||||||||||||||||||||||||||||||||||||||||||||||||||||||||||||||||||||||||||||||||||||||||||||||||||||||||||||||||||||||||||||||||||||||||||||||||||||||||||||||||||||||||||||||||||||||||||||||||||||||||||||||||||||||||
---|---|---|---|---|---|---|---|---|---|---|---|---|---|---|---|---|---|---|---|---|---|---|---|---|---|---|---|---|---|---|---|---|---|---|---|---|---|---|---|---|---|---|---|---|---|---|---|---|---|---|---|---|---|---|---|---|---|---|---|---|---|---|---|---|---|---|---|---|---|---|---|---|---|---|---|---|---|---|---|---|---|---|---|---|---|---|---|---|---|---|---|---|---|---|---|---|---|---|---|---|---|---|---|---|---|---|---|---|---|---|---|---|---|---|---|---|---|---|---|---|---|---|---|---|---|---|---|---|---|---|---|---|---|---|---|---|---|---|---|---|---|---|---|---|---|---|---|---|---|---|---|---|---|---|---|---|---|---|---|---|---|---|---|---|---|---|---|---|---|---|---|---|---|---|---|---|---|---|---|---|---|---|---|---|---|---|---|---|---|---|---|---|---|---|---|---|---|---|---|---|---|---|---|---|---|---|---|---|---|---|---|---|---|---|---|---|---|---|---|---|---|---|---|---|---|---|---|---|---|---|---|---|---|---|---|---|---|---|---|---|---|---|---|---|---|---|---|---|---|---|---|---|---|---|---|---|---|---|---|---|---|---|---|---|---|---|---|---|---|---|---|---|---|---|---|---|---|---|---|---|---|---|---|---|---|---|---|---|---|---|---|---|---|---|---|---|---|---|---|---|---|---|---|---|---|---|---|---|---|---|---|---|---|---|---|---|---|---|---|---|---|---|---|---|---|---|---|---|---|---|---|---|---|---|---|---|---|---|---|---|---|---|---|---|---|---|---|---|---|---|---|---|---|---|---|---|---|---|---|---|---|---|---|---|---|---|---|---|---|---|---|---|---|---|---|---|---|---|---|---|---|---|---|---|---|---|---|---|---|---|---|---|---|---|---|---|---|---|---|---|---|---|---|---|---|---|---|---|---|---|---|---|---|---|---|---|---|---|---|---|---|---|---|---|---|---|---|---|---|---|---|---|---|---|---|---|---|---|---|---|---|---|---|---|---|---|---|---|---|---|---|---|---|---|---|---|---|---|---|---|---|---|---|---|---|---|---|---|---|---|---|---|---|---|---|---|---|---|---|---|---|---|---|---|---|---|---|---|---|---|---|---|---|---|---|---|---|---|---|---|---|---|---|---|---|---|---|---|---|---|---|---|---|---|---|---|---|---|---|---|---|---|---|---|---|---|---|---|---|---|---|---|---|---|---|---|---|---|---|---|---|---|---|---|---|---|---|---|---|---|---|---|---|---|---|---|---|---|---|---|---|---|---|---|---|---|---|---|---|---|---|---|---|---|---|---|---|---|---|---|---|---|---|---|---|---|---|---|---|---|---|---|---|---|---|---|---|---|---|---|---|---|---|---|---|---|---|---|---|---|---|---|---|---|---|---|---|---|---|---|---|---|---|---|---|---|---|---|---|---|---|---|---|---|---|---|---|---|---|---|---|---|---|---|---|---|---|---|---|---|---|---|---|---|---|---|---|---|---|---|---|---|---|---|---|---|---|---|---|---|---|---|---|---|---|---|---|---|---|---|---|---|---|---|---|---|---|---|---|---|---|---|---|---|---|---|---|---|---|---|---|---|---|---|---|---|---|---|---|---|---|---|---|---|---|---|---|---|---|---|---|---|---|---|---|---|---|---|---|
註: |
迴響與評價[编辑]
戴夫·科佩爾(Dave Kopel)引用了約翰·格蘭傑的作品,把金妮在《消失的密室》中的關鍵角色比作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般的道德劇。他描述了哈利下到密室營救金妮的最後一幕:「在《消失的密室》高潮中,哈利下降來到一個深深的地下世界,面對著兩個撒旦奴才(佛地魔和巨型蛇妖),他因對鄧不利多的忠誠信仰而免於死亡(遠古時代的大鬍子上帝父親),並拯救了處女(sic維珍妮亞·衛斯理),並凱旋而上升。這就是給新觀眾的《天路歷程》[32]。」這句話早於羅琳的啟示,即金妮的整個名字「吉尼芙拉(Ginevra)」,而不是「維珍妮亞(Virginia)」[5]。
流行文化[编辑]
- 在2013年的節目—《囧男大爆炸》第6季第15集,倫納德剛開始閱讀《混血王子》時,謝爾頓毀壞了石內卜的鄧布利多之死,還有多比在《死神的聖物》中的死亡時,這引發了他們之間的不和。後來,在試圖修補他們之間的關係時,佩妮意外地破壞了哈利與金妮最終在一起的事實,試圖在榮恩接受哈利對其妹妹金妮感興趣,以及倫納德對謝爾頓破壞一系列關鍵事件的潛在寬容之間進行了比較。倫納德顯然對又一件事被破壞感到失望[33][34][35]。
- 在2018年的反烏托邦科幻電影《闇黑之心》裡,兩名主角比較了他們跟金妮與哈利的關係,在諾亞·貝拉茨基(Noah Berlatsky)描述的一個場景中指「這是個元批評的時刻,這就像微笑一樣可能讓觀眾齜牙咧嘴[36]。」這部電影本身受到評論家的廣泛批評,貝拉茨基本人稱其為「平淡無聊」。
參考資料[编辑]
- ^ 资料:《哈利-波特6》人物介绍--金妮韦斯莱. 新浪网. 2009-07-01.
- ^ 【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三主角定裝照出爐!. 哈利波特仙境. 2016-05-31.
- ^ 《獅子王2:辛巴的榮耀》簡介與配音陣容介紹(日语). BiBi. 2019-03-11.
- ^ 簡體中文版譯為「金妮芙拉」,繁體中文版一律譯為「金妮」。
- ^ 5.0 5.1 J.K. Rowling. J.K. Rowling Official Site: Some Random Facts About The Weasley Family. [20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March 2006).
- ^ 6.0 6.1 Women of Harry Potter: Ginny Weasley Is Impressed. Tor.com. 31 October 2016 [201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April 2017).
- ^ 7.0 7.1 7.2 7.3 The Leaky Cauldron and MN Interview Joanne Kathleen Rowling. The Leaky Cauldron. 28 July 2007 [8 February 2022].
- ^ J.K. Rowling. chapter 17.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Bloomsbury Publishing. 1997. ISBN 0-7475-3269-9.
- ^ 9.0 9.1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5. ISBN 0-7475-8108-8.
- ^ Harry Potter: 15 Things You Never Knew About Ginny Weasley. ScreenRant. 12 July 2017 [201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ne 2018).
- ^ Sorry Haters, Harry Potter and Ginny Weasley were destined for each other. [1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November 2017).
- ^ Ginny Weasley. Pottermore. [1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18).
- ^ Latino, Harry. New interview with Bonnie Wright. snitchseeker.com. 14 July 2007 [5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pril 2010).
- ^ Harry Potter Q&A. The Daily Telegraph. [5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5 December 2008).
- ^ Ginny Weasley looks really different now and we are officially Stupefied. Metro. 14 November 2016 [201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 December 2017).
- ^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Video Game 2009). IMDb. 10 July 2009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February 2017).
- ^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2009) Xbox 360 credits. MobyGames.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3 May 2018).
- ^ Cursed Child reveals first look at Harry, Ginny and Albus Potter in character. Pottermore. 31 May 2016 [5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uly 2016).
- ^ John Tiffany & Jack Thorne.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Scholastic Inc. 2016. ISBN 978-1-338-09913-3.
- ^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4088-5565-2., chapter 6
-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4. ISBN 0-7475-5100-6. 第16章。
-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4. ISBN 0-7475-5100-6.
- ^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4088-5569-0., chapter 35
-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5. ISBN 0-7475-8108-8.,第22章。
- ^ J.K. 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0-545-01022-1., 第31章。
- ^ New Interview with J.K. Rowling for Release of Dutch Edition of "Deathly Hallows". The Leaky Cauldron. 19 November 2007 [5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November 2007).
- ^ Brown, Jen. Finished 'Potter'? Rowling tells what happens next. Today. 26 July 2007 [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December 2014).
- ^ Toler, Lindsay. 'Harry Potter' author ties up loose ends. The Arizona Republic (London). Associated Press. 5 August 2007 [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anuary 2015).
- ^ Ginevra "Ginny" Molly Weasley. The Harry Potter Lexicon. [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anuary 2015).
- ^ Bloomsbury, By. Harry Potter – Harry Potter books and resources – Bloomsbury.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ne 2009).
- ^ Rowling Answers 10 Questions About Harry. Time. 2007 [16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anuary 2017).
- ^ Dave Kopel. Deconstructing Rowling. National Review. 2003 [2007-06-23].
- ^ Harry and Ginny get together?.
- ^ Harry Potter Spoiler Alert - the Big Bang Theory. YouTube.
- ^ Archived copy. [12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June 2020).
- ^ Noah Berlatsky. The flat, boring dystopia Darkest Minds misses an obvious chance at cultural relevance. The Verge. 2003 [2019-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