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3世纪 | 14世纪 | 15世纪 |
年代: | 1320年代 | 1330年代 | 1340年代 | 1350年代 | 1360年代 | 1370年代 | 1380年代 |
年份: | 1351年 | 1352年 | 1353年 | 1354年 | 1355年 | 1356年 | 1357年 | 1358年 | 1359年 | 1360年 | 1361年 |
纪年: | 丙申年(猴年);元至正十六年[1];徐壽輝天啟元年[2]或太平元年[1];張士誠天佑三年[1];韓林兒龍鳳二年[1];越南紹豐十六年[3];日本南朝正平十一年,北朝文和五年、延文元年;高丽恭愍王五年[註 1]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356年 |
政治 |
科技 |
文化娛樂 |
體育 |
區域 |
分類 |
格里曆 | 1356 MCCCLVI |
罗马建城纪年 | 2109 |
亞美尼亞曆 | 805 ԹՎ ՊԵ |
亞述曆 | 6106 |
巴厘島薩卡曆 | 1277年-1278年 |
孟加拉曆 | 763 |
柏柏爾曆 | 2306 |
English在位纪年 | 29 Edw. 3 – 30 Edw. 3 |
佛曆 | 1900 |
緬曆 | 718 |
拜占庭曆 | 6864年-6865年 |
农历 | 乙未年 (木 未) 4052 / 3992 — 至 — 丙申年 (火 申) 4053 / 3993 |
科普特曆 | 1072年-1073年 |
不調和教曆 | 2522 |
埃塞俄比亞曆 | 1348年-1349年 |
希伯來曆 | 5116年-5117年 |
印度曆 | |
- 維克拉姆曆 | 1412年-1413年 |
- 薩卡曆 | 1277年-1278年 |
- 争斗时 | 4456年-4457年 |
全新世纪年 | 11356 |
伊博曆 | 356年-357年 |
伊朗曆 | 734年-735年 |
伊斯兰历 | 756年-758年 |
和曆 | 文和5年 / 延文元年 |
爪哇曆 | 1268年-1269年 |
儒略曆 | 1356 MCCCLVI |
韩国历 | 3689 |
民国纪年 | 民前556年 |
泰国历 | 1898年-1899年 |
藏历 | 阴木羊年 1482 / 1101 / 329 — 至 — 阳火猴年 1483 / 1102 / 330 |
大事记[编辑]
亚洲[编辑]
中国[编辑]
- 元朝[註 2](红巾军起义)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未知时间:
日本[编辑]
朝鲜[编辑]
印度[编辑]
欧洲[编辑]
- 1月3日——布拉邦特女公爵让娜和公爵卢森堡的温塞斯拉斯一世在布鲁塞尔举行入城庆典,并颁布宪章(荷蘭語:Blijde Inkomst van 1356),规定了布拉邦特境内城市的各项权利,限制领主权力。
- 1月6日——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率领军队离开纽卡斯尔,向被苏格兰王国占领的特威德河畔贝里克进军(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贝里克围城战)。
- 1月1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在紐倫堡帝国议会上颁布了著名的憲章《1356年金璽詔書》的第一部分(第1-23章)[79],確立了日後神羅皇帝以選舉產生,帝國境內有七位選帝侯享有此重要權力,分別是美因茲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等三位教會選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滕贝格公爵、勃蘭登堡藩侯等四位世俗選侯[80]。除此之外,这一部分的金璽詔書还明令禁止了任何形式的城市联盟和其他公共同盟。
- 萨克森-维滕贝格公国因此被皇帝升格为萨克森选侯国。
- 1月13日——爱德华三世的军队夺回特威德河畔贝里克,贝里克围城战结束。
- 战后,爱德华三世移师并驻扎于罗克斯堡。
- 1月20日——受英格兰支持的苏格兰王位觊觎者爱德华·巴里奥将自称的苏格兰国王头衔让予爱德华三世以换取退休金。
- 1月26日~2月——爱德华三世率军向爱丁堡前进,在苏军的焦土政策与英军的沿途洗劫下,洛锡安地区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燃烧的圣烛节”)。
- 2月5日——在前任主教约翰·温德洛克被暗杀后,阿尔伯特·冯·霍恩贝格与乌尔里希·冯·弗里丁根两人被同时选举为康斯坦茨主教。
- 2月末——温塞斯拉斯一世在布拉班特的统治权得到确认[81]。
- 3月14日——荷兰与乌得勒支在苏斯特爆发了一场战斗,荷兰最终胜利(鱼钩与鳕鱼战争苏斯特之战)[82]。
- 4月5日——法王約翰二世以意图谋反的理由在鲁昂抓捕了纳瓦拉的卡洛斯二世和他的支持者,并将他的四个支持者斩首。
- 4月18日——英格兰与苏格兰达成新的停战协定。
- 6月~7月——英法百年战争兰开斯特的骑行劫掠行动,兰开斯特公爵亨利率英军渡过英吉利海峡,与被法军抓捕的纳瓦拉的卡洛斯二世的支持者们一同劫掠了安茹地区。
- 6月15日——佛兰德伯爵路易二世为夺取布拉邦特公国而向女公爵让娜宣战,布拉邦特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 6月23日——巴伐利亚-施特劳宾公爵、荷兰伯爵威廉一世从去世的母亲,埃诺女伯爵玛格丽特二世处继承了埃诺伯国。
- 6月30日——荷兰与乌得勒支签订停战协议,荷兰承认埃姆内斯等地归属乌得勒支。
- 8月——乔瓦尼·多芬在特雷维索被选举为威尼斯总督。他后来成功突破匈牙利军队的包围,回到威尼斯即位。
- 8月4日~9月19日——英法百年战争黑太子的骑行劫掠行动,黑太子爱德华率军自波尔多出发,沿途洗劫了法兰西大片土地。
- 8月17日——佛兰德伯爵的军队于安德莱赫特附近的舒特击败布拉邦特军队(布拉邦特王位继承战争舒特战役)
- 8月18日——佛兰德军队在舒特战役后占领了布鲁塞尔[82]。
- 8月20日——佛兰德军队占领了梅赫伦[82]。
- 8月22日——佛兰德军队占领了鲁汶和菲尔福德[82]。
- 8月23日——佛兰德军队占领了安特卫普和赫林贝亨[82]。
- 8月24日——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发生大地震[註 4],这场地震影响了安达卢西亚西部和葡萄牙南部,使塞维利亚城受到严重破坏。
同日——佛兰德军队占领了蒂嫩和尼韦勒[82]。
- 9月19日——英法百年战争普瓦捷戰役,黑太子爱德华率领的英军以少胜多击败法军,当场俘获法王約翰二世、法王四子菲利普等人。
- 10月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承诺支援布拉邦特[82]。
- 10月3日——兰开斯特公爵亨利率领的英军开始围攻由法国盟友布列塔尼公国控制的雷恩(英法百年战争(布列塔尼继承战争)雷恩围城战)。
- 10月17日——埃里克十二世受贵族拥戴自立为瑞典国王,与他的父亲马格努斯四世为敌。瑞典爆发内战。
- 10月18日——瑞士北部发生巴塞尔大地震,这场地震影响了法国与德国的广大地区,造成约1000人死亡,巴塞尔城及周围80余个城堡毁坏严重。这场地震是中欧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83] 。
- 10月24日——在查理四世承诺支援这一消息的鼓舞下,埃弗拉德·塞克莱斯带领市民驱逐了布鲁塞尔的佛兰德人,恢复布拉邦特统治[82]。
- 未来数日被占领的布拉邦特诸城市都发生了类似的起义,使让娜与温塞斯拉斯成功恢复了除梅赫伦外布拉邦特各地的统治[82]。
- 11月15日——西蒙尼·波卡涅拉再度成为热那亚总督。
- 11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帝国自由城市梅斯召开了梅斯帝国议会。
- 11月26日——在布拉班特成功袭击那慕尔后,那慕尔侯爵威廉一世与布拉班特签订停战协定[82]。
- 12月25日——查理四世于梅斯帝国议会上颁布了梅斯法令(即《1356年金玺诏书》的第二部分(第24-31章))。
日期不明[编辑]
-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将境内的于利希伯国升格为公国。
- 那不勒斯国王路易吉一世与女王乔万娜一世在墨西拿加冕为西西里岛的统治者。
- 海尔德公爵雷金纳德三世也参与了布拉邦特王位继承战争,并与布拉邦特议和,获得蒂伦豪特镇[84]。
- 泽塔从塞尔维亚帝国中独立。
- 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准许波兰境内的利沃夫城使用马格德堡法律。
- 第一届汉萨同盟大会于吕贝克召开。
- 理查德·阿斯凯顿(英語:Richard d'Askeaton)被英国人任命为爱尔兰大法官[85]。
- 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跨度桥拱的拱桥斯卡利杰罗桥于维罗纳完工。
- 布良斯克公国被立陶宛大公国吞并。
非洲[编辑]
埃及[编辑]
出生[编辑]
欧洲[编辑]
亚洲[编辑]
中国[编辑]
- 12月3日——秦愍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次子(逝世于1395年,39岁)
- 扎巴绛曲,西藏帕木竹巴王朝统治者(逝世于1386年)
- 明升,元末明初明夏政权末代皇帝、高丽政治人物(逝世于1391年)
- 孔讷,明朝政治人物、衍圣公(逝世于1400年)
- 王度,明朝政治人物(逝世于1402年)
- 林右,明朝政治人物(逝世于1409年)
- 梁潜,明朝政治人物(逝世于1418年)
- 郑亨,明朝军事将领(逝世于1434年)
- 李英,明朝军事将领(逝世于1437年)
日本[编辑]
朝鲜[编辑]
- 7月12日——神德王后,朝鲜太祖正妃(逝世于1396年)
- 完南平府院君李朝,朝鲜王国开国之君李成桂之侄(逝世于1408年)
- 赵璞,朝鲜政治人物(逝世于1408年)
- 徐愈,朝鲜政治人物(逝世于1411年)
- 林整,朝鲜政治人物(逝世于1413年)
- 边显,朝鲜政治人物(逝年不详)
琉球[编辑]
波斯[编辑]
逝世[编辑]
歐洲[编辑]
- 1月21日——约翰·温德洛克,康斯坦茨主教,被暗杀(生年不详)
- 1月25日——莫里斯·菲茨杰拉德,德斯蒙德伯爵(生年不详)
- 3月12日——鲁道夫一世,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萨克森选帝侯(出生于1284年)
- 4月5日(遭法王约翰二世处决)[86]
- 6月21日——博尔科二世,奥波莱公爵(出生于14世纪前)
- 6月23日——埃诺的玛格丽特二世,埃诺与荷兰女伯爵,神圣羅馬帝國皇后(出生于1311年)
- 8月8日——乔瓦尼·格拉代尼戈,威尼斯总督(出生于1280年)
- 8月11日——安德烈亚斯·冯·维斯利卡,什未林主教(生年不详)
- 9月19日(于普瓦捷战役中阵亡):
- 法军:
- 皮埃尔一世,波旁公爵(出生于1311年)
- 戈蒂耶六世,布列讷伯爵、法兰西王室统帅(出生于1304年)
- 让·德克莱蒙特,尚蒂伊与博蒙领主、法国元帅(出生于1300年至1306年之间[88][89])
- 若弗里·德沙尔尼,法军骑士,金焰旗掌旗官(出生于14世纪)
- 于格三世·德卡斯泰尔诺-卡尔蒙特,法军贵族(出生于1294年)
- 让四世·德沙托维兰,沙托维兰领主(出生于1326年)
- 杜拉佐的罗贝托,那不勒斯贵族,随叔叔埃利·德塔列朗-佩里戈尔红衣主教来和解双方,后加入法军作战(出生于1326年)
- 尤斯塔斯·德里布蒙,里布蒙领主,法军旗手(生年不详)[90]
- 雷诺四世·德蓬,蒂雷讷与卡拉子爵、蓬镇领主(共治),雷诺五世之父(出生于1291年)[91]
- 雷诺五世·德蓬,蒂雷讷与卡拉子爵、蓬镇领主(共治),雷诺四世之子(出生于1330年左右)[92]
- 法军:
- 11月——杰弗里·德哈考特,圣索弗子爵,战死于百年战争(生年不详)
- 11月9日——弗莱堡的弗里德里希,弗莱堡伯爵(出生于1316年)
- 日期不详:
- 约翰三世,萨克森-贝格多夫-默尔恩公爵(生年不详)
- 利波·梅米,意大利画家(生年不详)
亞洲[编辑]
中國[编辑]
日本[编辑]
- 1月24日——道昭,日本天台宗僧侣、歌人(出生于1281年)
- 4月2日——元观,日本天台宗僧侣(出生于1281年)
- 7月11日——斯波家兼,日本武将(出生于1308年)
- 7月27日——菊池武澄,日本武将(生年不详)
- 8月3日——卍庵士颜,日本僧侣(出生于1283年)
- 8月13日——涩川直赖,日本武将(出生于1335年)
- 10月7日——尊圆法亲王,日本法亲王(出生于1298年)
- 10月17日——吉良满义,日本武将(生年不详)
- 11月29日——堀川具信,日本公卿(出生于1332年)
- 12月17日——宇都宫公纲,日本大名(出生于1302年)
朝鲜[编辑]
印度[编辑]
波斯[编辑]
安纳托利亚[编辑]
年历[编辑]
年曆
註釋[编辑]
相关[编辑]
- 1356 (小说),一本以1356年普瓦捷战役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參考資料[编辑]
文献[编辑]
中国[编辑]
- 元史
- 新元史
- 元史续编
- 明史
- 明实录
- 罪惟录
- 名山藏
- 明史纪事本末
- 续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后编
- 明本纪校注
脚注[编辑]
- ^ 1.0 1.1 1.2 1.3 方诗铭. 《中国历史纪年表》元纪年表.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3年4月: p.130-131. ISBN 978-7-5458-0726-4.
- ^ 章采烈. 论《玄宫之碑》的史料价值[J]. 江汉论坛, 1986(4):67-70.
- ^ 《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七 裕宗皇帝:“绍丰……丙申十六年元至正十六年”
- ^ 《元史》卷四十四、《新元史》卷二十五:“十六年春正月壬午,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春,正月,壬午朔,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春,正月,壬午朔……是日,张士诚弟士德陷常熟州。”
- ^ 《元史》卷四十四:“十六年春正月……庚戌,左丞相哈麻罢。辛亥,御史大夫雪雪亦罢”
- ^ 《新元史》卷二十五:“庚戌,左丞相哈麻有罪免。辛亥,御史大夫雪雪有罪免。”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春,正月……庚戌,中书左丞相哈玛尔罢。……辛亥,御史大夫舒苏亦罢。”
- ^ 《元史》卷四十四:“二月……丙辰……命贬哈麻惠州安置,雪雪肇州安置,寻杖杀之。”
- ^ 《新元史》卷二十五:“二月……丙辰,安置哈麻于惠州,雪雪于肇州,寻皆杖杀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癸丑……贬哈玛尔惠州安置,舒苏肇州安置,比行,俱杖死。”
- ^ 《元史》卷四十四:“十六年春正月……是月,蓟州地震。”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春,正月……是月,蓟州地震。。”
- ^ 《元史》卷四十四:“十六年春正月……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徐寿辉居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春,正月……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徐寿辉居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二月,壬子朔,张士德陷平江路,据之。……张士德众才三四千人,长驱而前,直造北门,弓不发矢,剑不接刃,明旦,缘城而上,遂陷平江路。”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壬子朔……毁承天寺佛像为王宫,改平江路为隆平府,设省、院、六部、百司。凡寺观、庵院、豪门、巨室,将士争占而居,无虚者”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壬子朔……既而昆山、嘉定、崇明州相继降。”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常州豪民黄贵甫,间道归款张士德,许为内应,寇至,不战而城陷,改常州路为毗陵郡。”
- ^ 王崇武. 明本纪校注. 明本纪校注 第1版. 北京. 2017. ISBN 978-7-101-12302-9. OCLC 982054905. Authors list列表缺少
|last1=
(帮助)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四:“丙申春二月……丙子,上率常遇春等擊蠻子海牙於采石,時敵舟聯絡江上,勢甚盛,乃命遇春設疑兵,以分敵勢,而以大兵薄之,及戰,遇春率舟師衝其中,敵舟分為二,我師左右縱擊,飛礟中敵,舟輒糜碎,自辰至午,戰益急,敵大敗,俘獲萬計,盡得其舟艦,蠻子海牙以餘眾走集慶。”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常遇春攻官军于采石,以奇兵分其势,而以正兵与之合战,战则出奇兵捣之,纵火焚其连舰,大破之,曼济哈雅仅以身免,自是扼江之势遂衰。”
- ^ 24.0 24.1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辛巳朔,朱元璋率诸军取集庆。自太平水陆并进,至江陵镇,攻破陈兆先营,擒兆先,尽降其众,得兵三万六千人。”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四:“丙申春……三月……癸未,至江寧鎮,先攻陳兆先營,大破之,進拔其柵,擒兆先,盡降其眾,得兵三萬六千人。”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壬午,徐寿辉复寇襄阳。”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辛巳朔,朱元璋率诸军取集庆。……庚寅,城破……福寿遂遇害。”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朱元璋之取集庆也,克城之日……水寨元帅康茂才等各率众降,凡得军民五十馀万。”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朱元璋之取集庆也……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癸巳,张士诚自高邮徙居隆平宫……,改至正十六年为天祐三年,国号大周,历曰《明时》,自称周王。……以阴阳术人李行素为丞相,弟士德为平章。”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丙申,倪文俊陷常德路,总兵官温都喇遁。”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四:“丙申春……三月……丙申徐達、湯和、張德麟、廖永安等進兵攻鎮江。”
- ^ 33.0 33.1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丁酉……是日,建康兵取镇江路。朱元璋既定集庆,欲发兵取镇江……于是命徐达为大将军,率诸将浮江东下……达等顿首受命。进兵攻镇江,翌日,克之,苗军元帅鄂勒哲出走,守将段武、平章定定战死。……遂分兵徇金坛、丹阳,下之。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镇守其地。”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三月……戊申,方国珍复降,以为海道漕运万户。”
- ^ 《明实录》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四月……壬子,张士诚将赵打虎陷湖州。改湖州路为吴兴郡。”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四:“丙申春……四月……乙丑克金壇縣”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四月……张士诚将史文炳,率兵自泖湖入古浦塘,破淀湖栅。苗军一矢不发,夜中遁去,松江遂陷。”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五月,丙申,倪文俊陷澧州路。”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六月,乙丑,建康兵取广德路,改为广兴府,以邓愈守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六月……雷州地大震。”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六月……张士德……自平望、乌墩直捣杭州。江浙丞相达实特穆尔,恃鄂勒哲兵强,漫不为备,寇至,城遂陷,达实特穆尔遁……鄂勒哲乃以苗军及官军分为三路:蒋英从大麻塘栖,董旺从硖石长安,身率刘震、朱诚从海盐黄湾而进……士德知鄂勒哲分路而来,遂应接不暇,一败于皋亭,再败于谢村,三败于央城巷,贼水从德清、陆从海盐遁去。遂复杭州。”
- ^ 《国初群雄事略》卷三:“至正十六年丙申……六月,卜颜帖木儿复池州,以军守之,寻卒”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秋,七月,己卯朔,建康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以御史台为府,置江南行中书省,元璋兼总省事,置官属。以韩林儿自称宋后,遥奉之,文移除授,悉以龙凤纪年。”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七月……张士诚以舟师攻镇江,吴统军元帅徐达等御之。……达亲督师,与战于龙潭。……阵乱,士诚兵退走,遇伏,遂大败。”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八月,己酉朔,张士诚将江通海降于吴。”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丙辰,奉元路判官王渊等以义兵复商州。”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八月……庚午……是日,倪文俊陷衡州路,元帅甄崇福战死。”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八月……黄河决,山东大水。”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八月……张士诚将史文炳,以水师数万攻嘉兴,杨鄂勒哲以大军四伏,使小舟数百十艘饵之。贼樯橹蔽天,排江而下,追至杉青东西岸,多积苇以待,适南风大作,岸上举火,贼舟焚燎,至四十里不止,死者甚众。遂舍舟登陆,进逼城下,战于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七千级,俘者数千。”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九月,戊寅朔……改江淮府为镇江府。”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九月……庚辰,汝颍贼李武、崔德等破潼关,参知政事舒穆噜杰战死。”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壬午,豫王喇特纳实哩,同知枢密院事定珠,引兵复潼关,河南平章伯嘉努以兵守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丙申,潼关复陷,伯嘉努兵溃,豫王复以兵取之,李武、崔德败走。”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戊戌,贼陷陕州及虢州。”
- ^ 《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察罕帖木儿复陕州及虢州,复袭败贼兵于平陆、安邑。”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彗,堕地有声,火焰蓬勃,久之乃息,化为石。”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冬,十月……戊申,张士诚以兵败于常州,遣其下孙君寿奉书至建康请和。”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冬,十月……镇南王退驻淮安,赵君用自泗州来寇;乙丑,城陷,淮东廉访使褚布哈死之,镇南王被执,逾月不屈,与其妻皆赴水死。”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一月,张士诚将诱降吴兵七千人,因挟之以攻徐达、汤和垒。壬午,达勒兵与战,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内外夹击,大破之,擒其将张德,馀军奔入城。”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一月……士诚复遣其将吕珍驰入常州,督兵拒守,达复进师围之。”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一月……刘福通遣将分略河南、山东、河北,京师大震。是月,河南陷。”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二月,庚申,河南行省平章达实巴图尔大破刘福通兵于太康。”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二月……是月,倪文俊陷岳州路,杀威顺王子岱特穆尔。”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二月……湖广参政额森特穆尔与左江义兵万户邓祖胜,合兵复衡州。”
- ^ 《明史》卷一百一十二 韩林儿传:“十六年……既而元师大败福通于太康,进围亳,福通挟林儿走安丰。”
- ^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五 韩林儿传:“十六年……十二月……答失八都鲁遂克毫州,擒伪丞相王显忠、罗文素及伪元帅张敏等,福通挟林儿走安丰。”
- ^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十二月……甯国路长枪元帅谢国玺寇吴广兴府,元帅邓愈击败之,擒其总管武世荣,获兵千馀人。”
- ^ 《明实录•太祖实录》卷四:“十二月……宁国路长枪元帅谢国玺寇广兴府元帅邓愈击败之禽其总管武世荣获兵千馀人”
- ^ 《国初群雄事略》卷十四:“至正十六年丙申,广东叛将黄常寇惠州,真率兵解惠州之围,逐黄常,复惠州,升广东道宣慰司元帅。”
- ^ 《日本国史略》后光严天皇记:“延文元年……以文和五年三月廿八日改元。”
- ^ 《高丽史》卷三十九:“五月……丁酉太司徒奇辙太监权谦庆阳府院君卢頙谋反伏诛亲党皆逃宫城戒严释郑之祥为巡军提控令侍卫以洪彦博为右政丞尹桓为左政丞元颢判三司事许伯黄石奇为赞成事全普门韩可贵为三司右左使金逸逢金镛印珰为佥议评理寻以故纵奇权卢* {支}党下颢可贵沔城君具荣俭于狱杀之籍其家。”
- ^ 《高丽史》卷三十九:“五月……罢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以评理印珰同知密直司事姜仲卿为西北面兵马使司尹辛珣兪洪前大护军崔莹前副正崔夫介为副使攻鸭江以西八站以密直副使柳仁雨为东北面兵马使前大护军贡天甫前宗簿令金元凤为副使收复双城等地。”
- ^ 《高丽史》卷三十九:“六月癸丑印珰引兵渡鸭绿江攻婆娑府等三站破之。”
- ^ 《高丽史》卷三十九:“六月……乙亥停至正年号。”
- ^ 《高丽史》卷三十九:“东北面兵马使柳仁雨陷双城摠管赵小生千户卓都卿遁走收复和登定长预高文宜州及宣德元兴宁仁耀德静边等镇咸州以北自高宗戊午没于元今皆复之。”
- ^ 待补
- ^ Sen, Sailendra. A Textbook of Medieval Indian History. Primus Books. 2013: 103–106. ISBN 978-9-38060-734-4.
- ^ Luxembourg, Charles IV. The Golden Bull of 1356 AD. [2020-06-20]. ISBN 9781987027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Bryce, James, The Holy Roman Empire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edition, 1978), p. 243
- ^ van Bree, Han; Willem Velema (red.). Het aanzien van een millennium. Kroniek van historische gebeurtenissen van de Lage Landen 1000–2000. Utrecht: Uitgeverij Het Spectrum. 1999: 28–30. ISBN 9027468443.
- ^ 82.00 82.01 82.02 82.03 82.04 82.05 82.06 82.07 82.08 82.09 82.10 Boffa, Sergio. Warfare in Medieval Brabant, 1356-1406. Woodbridge (Suffolk): Boydell & Brewer. 2004: 3–10 [7 december 2019]. ISBN 97818438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 ^ 1356 Basel Earthquake: A 650-Year Retrospective (PDF). Risk Management Solutions. 2006 [7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29).
The most damaging intraplate earthquake known to have occurred in central Europe
- ^ Encarta-encyclopedie Winkler Prins (1993–2002) s.v. "Brabant [geschiedenis] 1. §2. Geschiedenis". Microsoft Corporation/Het Spectrum.
- ^ The history of the Lord Chancellors of Ireland from A.D. 1186 to A.D. 1874.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 ^ Françoise Autrand. Charles V, le Sage. Paris: Fayard. 1994: 177–179. ISBN 2-213-02769-2.
- ^ M. André Borel d’Hauterive, Notice Historique de la Noblesse, tome 2, page 391.
- ^ Philippe Contamine. Pages d'histoire militaire médiévale. Paris: Institut de France. 2005: 173.
- ^ Richard W. Kaeuper and Elspeth Kennedy. The Book of Chivalry of Geoffroi de Charny : Text,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6: 4. ISBN 978-0-8122-1579-3.
- ^ John Thomas Smith. Antiquities of Westminster: The Old Palace; St. Stephen's Chapel, (now the House of Commons). Containing 246 Engravings of Topographical Objects, of which 122 No Longer Remain.. London: T. Bensley. 1807: 246.
- ^ RENAUD [IV] de Pons.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 ^ RENAUD [V] de Pons.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 ^ 《高丽史》卷三十九:戊申斩西北面兵马使印珰。”
![]() |
维基文库中提及1356年的原始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