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5日 (二) 20:11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名词最早由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广东任省委书记时提出,意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在农村实现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和机械化,引进国外先进的农场管理技术。这一计划被文革打乱。[1]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2],针对以往严重的“三农问题”,而提出的建设任务。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细化了对该问题的阐述[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在经济学上,有国家主导投资农村基本建设,扩大内需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 盘点毛邓时代主政广东的高官. [201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2.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