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坐标23°28′37.7″N 120°26′26″E / 23.477139°N 120.44056°E / 23.477139; 120.4405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JANKA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7日 (一) 23:4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本昭和11年(1936年)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
日治時期專賣局嘉義支局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為位於臺灣嘉義市西區古蹟,公告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6月7日[1]。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的辦公場所[2],在二二八事件中,該建築的門窗曾改建以作為砲兵要塞使用[2]。2014年7月1日被嘉義市政府選定將本建築建設為嘉義市立美術館

沿革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嘉義地區的專賣制度始於1900年設立的嘉義、布袋嘴北門嶼鹽務局,負責從事食鹽生產,但嘉義鹽務局在後來即廢止。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於1901年6月成立後,原本的鹽務局則改為專賣局布袋嘴支局和北門嶼支局。1907年6月,布袋嘴支局虎尾藔出張所設置;於1909年11月增設五條港掌潭出張所。

為了酒類實施專賣,專賣局在1922年4月成立「台南專賣支局嘉義出張所」,徵收了由赤司初太郎在1916年創立的「大正製酒會社」,其經營的嘉義造酒場(今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斗六造酒場收歸中央,並以嘉義製酒場當作嘉義出張所的廳舍所在;而布袋支局虎尾寮出張所亦在此時廢止。酒專賣於同年5月施行後,嘉義出張所便開始製造和販賣酒精及糖蜜酒,及管理相關取締事務;同年9月,開始菸草販賣和取締業務;11月,開始管理菸草耕作與食鹽取締業務。1924年12月,台南專賣支局嘉義出張所升格為「專賣局嘉義支局」,斗六造酒場自其獨立;管理食鹽生產的原布袋支局和北門支局則獨立為布袋和北門出張所。1934年7月,由於專賣局收購了臺灣製腦株式會社,專賣局嘉義支局亦開始管理粗製樟腦和樟腦油的製造[3]。1939年,嘉義支局於嘉義市北社尾設有「北社尾葉菸草再乾燥工場」。

此嘉義支局廳舍建築則是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9月25日動工,其位於嘉義酒工場對面,地址為嘉義市西門町九丁目4番地,於隔年5月7日落成。但因為戰爭爆發,所以到了昭和十三年(1938年)3月5日才啟用[2][4]

嘉義支局管轄區域[3]
項目 範圍
酒類製造販賣 嘉義市、嘉義郡斗六郡虎尾郡北港郡東石郡新營郡
菸草販賣 同上
葉菸草耕種 嘉義市、嘉義郡、斗六郡
食鹽販賣 嘉義市、嘉義郡、斗六郡、虎尾郡
粗製樟腦 臺南州全、高雄州旗山郡

民國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專賣局嘉義支局改為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在二二八事件中,該建築的門窗曾被改建以作為砲兵要塞使用[2]。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2月8日時因為年久失修,所以進行了整修工程[1]

2014年7月1日,嘉義市政府配合嘉義市升格省轄市32周年在此處成立「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2018年3月28日嘉義市立美術館增改建工程開工,[5],後於2020年3月16日完工,「嘉義市立美術館」於2020年11月7日正式開館。

交通

參考來源

  1. ^ 1.0 1.1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 2.0 2.1 2.2 2.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3. ^ 3.0 3.1 事業概況書 嘉義支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 1938-01. 
  4. ^ 蔡榮順(撰文). 《諸羅身影-嘉義市古蹟與歷史建築影像集》. 嘉義市: 嘉義市文化局. 2005: 39頁. ISBN 986-00-1484-1. 
  5. ^ 王善嬿. 嘉義市立美術館動土 新工法增建玻璃盒子. 自由時報. 2018年3月28日 [2018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