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

坐标30°59′53″N 103°37′09″E / 30.99806°N 103.61917°E / 30.99806; 103.619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高晶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7日 (日) 03:5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都江堰市
县级市
远眺都江堰水利工程
远眺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市的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30°59′36″N 103°37′27″E / 30.99331°N 103.62403°E / 30.99331; 103.6240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四川省成都市
設立1988
政府駐地都江堰大道
下级行政区
19
政府
 • 市委书记张余松
 • 市长何维楷
面积
 • 总计1,208.44 平方公里(466.58 平方英里)
人口(2014)
 • 總計71.63万人(常住)
語言
 • 母语方言岷江话四川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611830
電話區號28
車輛號牌川A、川G
行政区划代码510181
国内生产总值¥275.38亿(2015年)
網站www.djy.gov.cn

都江堰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上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缘,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都江堰以及道教圣地青城山在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都江堰市也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靠近震源地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震后都江堰市出台全方面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经济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在2015年GDP达到275.38亿,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主。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历史悠久,在1988年以都江堰而易名为都江堰市至今。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历史

  • 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时秦国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三国蜀汉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青城县元朝合并为灌州明朝降州置灌县。
  • 198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 1999年,都江堰市辖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219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灌口镇:75059、幸福镇:122728、蒲阳镇:26163、聚源镇:30985、崇义镇:26460、天马镇:29936、石羊镇:26377、柳街镇:21828、玉堂镇:20894、中兴镇:26620、青城山镇:10287、龙池镇:6155、胥家乡:26340、驾虹乡:12307、金凤乡:14404、向峨乡:14350、土桥乡:12397、安龙乡:11347、大乐乡:11477、徐渡乡:16524、沿江乡:15006、民兴乡:13389、青城乡:15671、大观乡:10761、两河乡:4721、白沙乡:8472、麻溪乡:5511、虹口乡:5820。
  •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人民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人民政府驻紫宽街。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人民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人民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人民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人民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人民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人民政府驻双风路。
  • 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市在汶川大地震中为极重灾区,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有超过三千人遇难。
  •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 将中兴镇沿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理,将胥家镇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5个社区和蒲阳镇上游、壹街、尚阳3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灌口镇管理,将聚源镇张家湾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幸福镇管辖。 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办事处。 灌口街道办事处辖南桥、文庙、瑞莲、柳河、栏马桥、平义、灵岩、蒲阳路、建兴、紫东、玉带桥、太平、伏龙、西川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 幸福街道办事处辖观凤楼、翔凤桥、幸福、彩虹、岷江路、莲花、解放7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银杏街道办事处辖宁江、银杏、王家桥、高埂、百花、万岭、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上游、壹街、尚阳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永丰街道办事处辖民丰、民主、永丰、石马、永寿、友爱、联盟、新联8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奎光塔街道办事处辖奎光塔、观江、龙潭湾、安青、安顺、金江、滨河、勤俭人家、张家湾9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

地理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西北为山地,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都江堰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工程“深淘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后,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气候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都江堰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7.9
(64.2)
21.0
(69.8)
29.7
(85.5)
31.3
(88.3)
33.4
(92.1)
34.7
(94.5)
35.5
(95.9)
35.0
(95.0)
34.2
(93.6)
28.2
(82.8)
24.8
(76.6)
17.2
(63.0)
35.5
(95.9)
平均高温 °C(°F) 8.3
(46.9)
10.3
(50.5)
14.6
(58.3)
20.2
(68.4)
24.7
(76.5)
26.7
(80.1)
28.7
(83.7)
28.3
(82.9)
24.3
(75.7)
19.2
(66.6)
14.9
(58.8)
9.7
(49.5)
19.2
(66.5)
日均气温 °C(°F) 5.1
(41.2)
7.0
(44.6)
10.7
(51.3)
15.8
(60.4)
20.3
(68.5)
22.9
(73.2)
24.8
(76.6)
24.3
(75.7)
20.7
(69.3)
16.1
(61.0)
11.6
(52.9)
6.4
(43.5)
15.5
(59.9)
平均低温 °C(°F) 2.5
(36.5)
4.5
(40.1)
7.6
(45.7)
12.2
(54.0)
16.7
(62.1)
19.7
(67.5)
21.6
(70.9)
21.2
(70.2)
18.2
(64.8)
13.9
(57.0)
9.2
(48.6)
3.9
(39.0)
12.6
(54.7)
历史最低温 °C(°F) −3.4
(25.9)
−4.1
(24.6)
−2.9
(26.8)
3.6
(38.5)
6.4
(43.5)
13.3
(55.9)
15.6
(60.1)
15.0
(59.0)
11.9
(53.4)
2.9
(37.2)
0.4
(32.7)
−7.1
(19.2)
−7.1
(19.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6.3
(0.64)
23.4
(0.92)
40.7
(1.60)
63.8
(2.51)
90.9
(3.58)
118.8
(4.68)
230.1
(9.06)
257.6
(10.14)
166.3
(6.55)
65.8
(2.59)
30.6
(1.20)
12.5
(0.49)
1,116.8
(43.96)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0.4 13.1 15.3 16.2 17.5 17.2 18.7 17.2 20.3 18.5 12.4 8.6 185.4
平均相對濕度(%) 82 81 79 77 73 77 81 81 83 85 83 82 80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1]

行政区划

都江堰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5个[2]

奎光塔街道、​幸福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玉堂街道、​蒲阳街道、​聚源镇、​天马镇、​石羊镇、​青城山镇龙池镇

教育

教育概况

截止2014年6月,都江堰市有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教育学院、成都大学分部、宁江职工大学等,有省属本科3所、省属中专3所,成都市属中专1所、技工学校4所,普通中学40所,职业高中2所,小学230所,在校学生8.6万名。其中都江堰中学为省级重点高中,都江堰市李冰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徐渡职业高中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

高等学校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层次 网址
1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 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研究生 http://djy.sicau.edu.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本科 http://www.nsu.edu.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都江堰市大观镇高尔夫大道367号 本科 http://www.cisisu.edu.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都江堰市天府大道聚青路口 专科 http://www.sctbc.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 都江堰市古堰景区侧(复兴街40号) 专科 http://www.swcvc.net.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等教育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层次 网址
1 四川省都江堰中学 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彩虹大道南段505号 普通高中(省级重点中学) http://www.djyzx.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成都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学府路418号 普通高中(成都市重点中学) http://www.dfles.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中兴镇(青城山快铁站旁) 普通高中 http://www.qcsgjzx.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 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聚源镇迎祥村 普通高中 http://www.byjygz.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 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古堰景区侧(复兴街40号) 职业高中(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http://www.djyzz.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

经济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工业有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

物产

文化和旅游

青城山

都江堰市以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都江堰市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传。

市境西部的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也是正一道的祖庭,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前山上密布宫观,而后山则幽深古雅,保持了相当的原始风貌。目前,整个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名胜古迹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青城山等。

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5+0.5处:都江堰奎光塔青城山古建筑群玉堂窑址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芒城古城址茶马古道-松茂古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宣威门古城墙文庙及魁星阁大观普照寺三佛洞摩崖造像蒲阳兴隆桥懋功寺青城山摩崖石刻青城山建福宫

参见

参考文献

  1.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1981-2010). 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2. ^ 2023年都江堰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