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新市镇
沙田新市镇 Sha Tin New Town | |
---|---|
新市镇 | |
坐标:22°22′49″N 114°11′23″E / 22.380238°N 114.189835°E | |
行政区 | 香港 |
地域 | 新界东 |
分区 | 沙田区 |
发展年份 | 1973年 |
面积 | |
• 总计 | 35.87 平方公里(13.8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1年) | |
• 总计 | 487,724人 |
• 密度 | 17,563人/平方公里(45,490人/平方英里) |
接近的新市镇 | 荃湾新市镇 大埔新市镇 |
{{{blank7_name_sec2}}} | website |
沙田新市镇(英语:Sha Tin New Town)是香港新市镇之一,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自1980年代起发展带扩展至马鞍山。
沙田新市镇在差饷[1]、公共房屋编配(扩展市区)[2]、的士经营范围(但新界的士可行驶九肚山丽坪路、马料水、马鞍山、沙田马场、威尔士亲王医院)[3]的定义下,均属于香港市区的范围内。
地理
[编辑]沙田新市镇主要位于沙田海的填海地,包括沙田市中心、沥源邨、禾𪨶邨、沙角邨、博康邨、乙明邨、圆洲角、石门、马鞍山北面等地。红梅谷、九肚山、小沥源、马鞍山南面等是山地,大围及火炭等地则是由农田开发而来。荃湾新市镇是在沙田的西面,大埔新市镇则是在沙田的北方,南面则为九龙群峰。沙田新市镇最繁荣的地方是沙田市中心。
由于沙田海被填海,原来的城门河被延长,沿填海地上的人工河道出海。
历史
[编辑]1972年10月当时的港督会同行政局批准一个大型的建屋计划,旨在于1980年代中期提供足够房屋,供180万人居住。按照计划,这些新建房屋超过一半在新市镇兴建,而沙田、屯门和荃湾正是由政府指定发展的第一代新市镇。
沙田第一份规划图则于1961年由工务司署制定,其后经当时的港督会同行政局批准。根据这份图则,沙田的人口可达约360,000人,而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公顷750人。虽然图则建议把少量土地划为工业用地,但当时沙田只被视作九龙一个近郊住宅区。
为了纾缓市区的挤逼情况,当局需要在沙田兴建大量徙置屋邨。因此当局检讨1961年的图则,以容许在沙田进行较高密度的住宅和工业发展。经过进一步的规划和工程研究后,当局制定了一份修正分区计划大纲草图。在1965年当时的工务局拟备一个综合发展计划,建议在沙田发展一个新市镇,人口约为100万。根据这个计划而拟备的分区计划大纲草图最后于1967年获得通过。于1970年代初,当局拟备一份经修订的发展计划草图,把沙田发展完成时的人口定为50万人。沙田于1970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填海,人口不断增加。
1979年政府批准发展马鞍山,作为沙田新市镇的扩展部分。1983年马鞍山运输研究获得通过。该项研究建议,沙田及马鞍山的整体人口界限共704,000人,而马鞍山的人口界限为15万人。1986年马鞍山发展检讨完成后,当局批准该次检讨的建议,同意沙田新市镇的人口总数应以750,000人为限。1991年3月22日一份为马鞍山而拟备的分区计划大纲图首次于宪报公布。沙田及马鞍山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曾经数次修订,以纳入最新的建议,而住宅、乡村式发展、商业、工业、休憩用地、政府、机构或社区、绿化地带和其他指定用途等主要的土地用途,以及运输系统已纳入上述分区计划大纲图内。
规划概念
[编辑]沙田新市镇属带型发展,以城门河的天然河谷一带为重心,发展一个均衡和自给自足的社区,使区内居民可以在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休憩、成长和学习。新市镇的规划大部分受到地形和铁路线的限制,在规划不同的土地用途时,当局考虑把河谷及填海区划作较高密度的住宅和工业用途,而地势较高的地方则划作较低密度的住宅用途。
人口及房屋组合
[编辑]沙田区内房屋种类众多有100,000个屋,适合不同收入水平和要求的人士居住。在全面发展后,新市镇的公共租住房屋、资助出售房屋、私人永久性房屋(包括乡村房屋)、其他私人临时房屋及非住宅用房屋的整体房屋组合比率将会是 27:34:36:3。2021年,沙田新市镇人口为487,724人;马鞍山新市镇人口为210,356人,合计698,080人[4]。
社区设施
[编辑]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在新市镇内预留足够土地,发展教育、社区和康乐设施,为居民服务。
新市镇的专上院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恒生大学、香港伍伦贡学院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分校)。香港体育学院则提供另一类型的专上教育。
威尔士亲王医院于1982年正式启用,是一家分区医院。其他的辅助医院服务则由位于亚公角的沙田医院和沙田慈氏护养院(补助医院)提供。沙田另外有一间私人医院(仁安医院)。新市镇亦设有四间普通科诊疗所/健康中心,为区内居民服务。
康乐及休憩用地
[编辑]城门河是沙田休憩用地的中枢,两岸设有公园、长廊、自行车道和其他康乐设施。占地九公顷的沙田公园,则是休憩用地的中心。马鞍山乌溪沙西面海旁的休憩用地已发展为马鞍山公园。当局亦兴建了一条附设自行车道的海滨长廊,由南面的大水坑通往北面的马鞍山公园。
当局亦已规划及提供康乐设施,这些设施如沙田运动场,多是位于城门河两岸的。乌溪沙青年新村是马鞍山著名的康乐区之一。新市镇多个地点均设有游泳池场馆、网球场、壁球场和室内康乐中心,供居民使用。
市中心
[编辑]港铁东铁线沙田站附近一带已发展为沙田市中心,作为旧墟镇的扩展区。这处亦为新市镇提供一个购物中心和主要的公共交通交汇处。文娱馆与商业楼宇及沙田车站相连,是沙田市中心的焦点。文娱馆提供全面的设施,包括图书馆和大会堂。沙田法院位于文娱馆旁。沙田公园位于文娱馆与城门河之间,是市中心的一项主要发展。沙田公园是城门河两岸休憩用地的中心。市中心亦设有商店、办公室、电影院和其他商业及康乐设施。
马鞍山的市中心包括一个商业中心区,为住宅发展所围绕,外层为政府及社区设施用地、马鞍山公园和吐露港长廊。
工业
[编辑]工业分布于四个主要地区,即大围、火炭、石门及圆洲角。当局并为这些工业区提供方便的交通设施,多以快速公路连接主要干线,减少对市民的影响。沙田新市镇的工业以制造业、货仓和贮物为主。
而在石门工业区附近,曾经在1960年代中至1995年间,设立女婆山石矿场,是沙田区唯一一个曾经存在的石矿场。
运输
[编辑]公路、隧道及道路
[编辑]新市镇发展初期,连接沙田与九龙的道路交通主要依赖狮子山隧道和大埔公路。1978年狮子山隧道扩阔成双线双程的隧道。吐露港公路于1985年9月通车,联同沙田路和大埔公路组成了一个高速公路系统,把新市镇与大埔连接起来。大老山公路亦把马鞍山与吐露港公路连接起来及大老山隧道快捷前往东九龙。西沙公路于1988年10月通车,提供了一条连接沙田与西贡的道路。城门隧道于1990年4月通车,将新界东与新界西道路连接起来。连接九龙西部的8号干线长沙湾至沙田段,以及在沙田新市镇内接驳8号干线的T3号公路(青沙公路)于2008年3月完成。
公共交通
[编辑]沙田新市镇设有多条巴士路线,由各个人口聚点直通都会区,亦有部分巴士路线由这些人口聚点接驳火车站。除巴士服务外,亦有绿色专线小巴行走人口较少的住宅区。除沙田马场、大围、大埔公路、沙田路、狮子山隧道公路及狮子山郊野隧道外,沙田新市镇均禁止红色小巴行驶。另外,新界的士亦不能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外沙田新市镇区域载客。
九广铁路(港铁)
[编辑]九广铁路(营运已与香港地铁合并为港铁)对于新市镇的发展至为重要。新市镇共有五个东铁线车站,即大围、沙田、火炭、马场和大学站。屯马线(前称马鞍山铁路(两铁合并前)/线(两铁合并后))显径至乌溪沙均位于沙田区内,连接启德及马鞍山乌溪沙(利安邨东北面),全长约17公里,全程共有十二个车站及一个维修中心,这条铁路于大围站及钻石山站设有转车设施,连接现有的东铁线及观塘线车站。
未来发展
[编辑]白石从前用作难民羁留中心,坐落于马鞍山市中心以东的策略性位置,是吐露港的陆岬。白石提供了发展康乐设施的机会,现时白石主要为高球场。
位于大围站上盖的柏傲庄正兴建7幢楼高逾49层的住宅连66.7万呎商场 围方,已于2023年落成入伙。
此外,火炭亦正逐步由工业区转型为住宅区,星凯堤岸、骏洋邨、旭禾苑亦于近年相继落成入伙,而火炭站旁的用地亦有发展商申请改变土地用途,兴建住宅。
影视作品、书籍、电视节目
[编辑]在1980年代曾有不少影视、书籍及歌曲以沙田新市镇为创作题材,描述沙田新市镇居民生活环境舒适。
- 《最佳拍档》(电影,1982年,导演:曾志伟 主演:许冠杰、麦嘉)
- 《城市故事》(电视剧,1986年-1988年)
- 《富贵逼人》(电影,1987年,导演:高志森 主演:董骠、沈殿霞)
- 《花心梦里人》(电影,1988年,导演:柯星沛 主演:陈勋奇、曾志伟)
- 《富贵再三逼人》(电影,1989年,导演:冼杞然 主演:董骠、沈殿霞)
- 《逆流大叔》(电影,2018年,导演:陈咏燊 主演:吴镇宇、潘灿良、胡子彤)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放寬物業應課差餉租值限制. [2024-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8).
- ^ 公共租住房屋申请简介
- ^ 的士經營範圍. [2024-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5).
- ^ PPcite news|url=https://www.census2021.gov.hk/doc/pub/21C_Articles_New_Towns.pdf%7Ctitle=香港新市鎮人口%7Cwork=統計處%7Cdate=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