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的标志。此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电离辐射”,预示著标志挂放处可能存在被辐射照射的危险。
非电离辐射的标志。
维基百科中的医学内容
仅供参考,并
不能视作专业意见。如需获取医疗帮助或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详见
医学声明。
电离辐射(英语:ionizing radiation)又称游离辐射[1],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辐射可分为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游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作用出至少一个电子。反之,非游离辐射则不行。游离能力,决定于射线(粒子或波)所带的能量,而不是射线的数量。如果射线没有带有足够游离能量的话,大量的射线并不能够导致游离。
- 游离辐射包含: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与γ射线、X射线等高能电磁波,而被称为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射线则两者皆有。电磁波(光子)的游离能力,随著电磁波谱变化,电磁波谱中的γ射线、X射线几乎可以电离任何原子或分子。电磁波的频率愈高,能量愈强,电离能力愈强。在电磁波谱上,远紫外线,电离能力较强;
- 直接游离辐射:具有足够动能的、碰撞时能引起介质电离的带电粒子组成的辐射。[2]
- 间接游离辐射:具有足够动能的、碰撞时能产生带电粒子从而引起介质电离的不带电粒子组成的辐射。
- 非游离辐射是指与X射线相比之下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近紫外线与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游离能力较弱的电磁波。
人造辐射与用途[编辑]
天然辐射[编辑]
一些天然元素会自然发出游离辐射,例如镭、钸、铀、钍等元素,会释放游离辐射。正常的生活环境下,也会有少量的游离辐射,称背景辐射,是由自然界的氡气产生。
危害性与辐射的作用方式[编辑]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因为一般电离辐射是看不到的,而具有放射性的微尘极其细小不易被察觉,因而受害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过量照射或吸入大量放射微尘。在短时间内过量照射或吸入大量放射微尘会引起急性放射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脱发等症状,其造血功能、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亦可能出现异常;而放射性核素长期超量蓄积在体内,可引起慢性放射病。过量电离辐射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 外照射:游离辐射在人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产生作用。
-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直接对人体内部产生作用。
电离辐射的一般接触机会[编辑]
- 核工业系统:放射性物质开采、冶炼、核电站、核反应堆。
- 射线发生器生产和使用:加速器、医疗X光检验。
- 放射性核素生产和使用:科研实验。
- 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稀土矿。
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编辑]
- 活度: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叶正义,称为活度。
- 暴露量:射线对空气的电离能力。
- 吸收剂量:每单位被照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 等效剂量:吸收剂量×加权因数,衡量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一般应用在辐射防护中)。
物理量 |
旧单位 |
新单位 |
换算关系
|
活度 |
居里(Ci) |
贝克勒尔(Bq) |
1Ci=3.7×1010Bq
|
暴露量 |
伦琴(R) |
库伦/千克(C/kg) |
1R=2.58×10-4C/kg
|
吸收剂量 |
拉德(rad) |
格雷(Gy) |
1Gy=100rad
|
等效剂量 |
仑目(rem) |
西弗(Sv) |
1Sv=100rem
|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