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4月11日) |
赤壁是一地名,闻名于西元208年之赤壁之战,以及大文豪苏轼以赤壁为题之著名词赋。而现代指1998年改名为赤壁市的原湖北省蒲圻市。
赤壁之战
[编辑]赤壁之战发生于汉末三国时期,乃三大战役之一,当时基本上控制了中国北方的曹操率领大军在长江沿岸赤壁、乌林一线与刘备、孙权的联军交战,结果人数处劣势的孙刘联军发动火攻,曹军大败,失去了统一海内的机会,也大致确定了三国时代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不但对当时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参战双方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也为后代所熟知、敬仰,而民间更流传了一大批生动的故事,如群英会、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等,“火烧赤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战事之一。
赤壁之战发生地点及争议
[编辑]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
蒲圻说
[编辑]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了这一学说。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连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铜马镫、“建安八年”(203年)字样的瓦砚,1976年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汉朝带钩,1987年开探的墓室中诸葛亮设计的铜弩机、东汉通行的五铢钱等等。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
嘉鱼说
[编辑]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东坡赤壁
[编辑]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被贬官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曾先后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三部千古传诵的名篇。《念奴娇》一词更是以其恢宏的气度,几乎成为后代评说追念三国的点题之作。不过一般认为苏轼实际游览的赤壁,是黄州东北的赤鼻矶,而不是发生赤壁之战的蒲圻或嘉鱼赤壁。
但是由于苏东坡文章的深远影响,黄州赤壁也因此成名,被称为“文赤壁”或“东坡赤壁”,与原来的“武赤壁”相对应。还有学者认为苏东坡本来就知道这个赤壁不是赤壁之战的赤壁,所以在词作中明确加上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字眼。[1]
赤壁市
[编辑]1998年,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等考虑,湖北省咸宁市下的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该市西北的赤壁山和长江对岸的乌林在1970年代后连续出土了东汉铜铁器、箭簇、货币等大量文物,成为现代主导赤壁所在地争议的重要证据。
现在赤壁是赤壁市的重要旅游地,距离市区40公里的赤壁镇,主要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组成。镇内开发了三国赤壁古战场5A级旅游景区,有很多三国相关景点,除了江边悬崖的“赤壁”二字外,还有湖北省境内最大的人物石雕巨型周瑜塑像,以及武侯拜风台、凤雏庵、碑廊、陈列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