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天安門廣場中軸線 |
座標 | 39°54′11″N 116°23′30″E / 39.90306°N 116.39167°E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958年 |
編號 | 1-33 |
認定時間 | 1961年 |
北京城中軸線 (含現代延伸段) | ||||||||||||||||||||||||||||||||||||||||||||||
---|---|---|---|---|---|---|---|---|---|---|---|---|---|---|---|---|---|---|---|---|---|---|---|---|---|---|---|---|---|---|---|---|---|---|---|---|---|---|---|---|---|---|---|---|---|---|
|
||||||||||||||||||||||||||||||||||||||||||||||
|
||||||||||||||||||||||||||||||||||||||||||||||
|
||||||||||||||||||||||||||||||||||||||||||||||
|
||||||||||||||||||||||||||||||||||||||||||||||
註: ←|→表示兩側建築物關於城中軸對稱的布局。 | ||||||||||||||||||||||||||||||||||||||||||||||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中央,在天安門城樓、長安街、國旗旗杆以南,毛主席紀念堂以北,是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紀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開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7月27日,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該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由國家興建的大型紀念碑,也是第一個大型公共藝術項目。[1]
紀念碑
[編輯]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占地約3,100平方米,由碑身、須彌座和台基三部分組成。
碑體平面呈長方形,頂為盝頂。碑身用413塊花崗石分32層壘砌而成。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石材,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鐫刻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共150字,其文如下:(以下採用為碑文實際字體)
“ |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時起为了反对內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 次鬥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体會議建立 |
” |
碑文中的「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三十年以來」是指以五四運動起點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整個民主革命時期(1840—1949);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則是中國受侵略的開始,中國從此瀰漫著滾滾硝煙,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標誌著中國近代史開端。內部敵人:反動派,清政府;外部敵人:侵略者。
在碑身的左右兩側刻有五角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花紋圖案。
碑身由林徽因設計的兩層須彌座承托。上層小須彌座的四面刻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拼成的八個花環,以示對烈士的崇敬之情。下層大須彌座的束腰部鑲嵌着十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其中八幅作品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事件,按東南西北的順序依次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和「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此外,在北面正中「勝利渡長江」的兩側還有兩幅裝飾性作品「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這十座浮雕的高度均為2米,寬2至6.4米,總長40.68米,一共雕刻了180個人物,由劉開渠等人設計創作。
紀念碑的台基也分為兩層,上層呈方形,下層呈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米。兩層台基的四面均為欄杆環繞,並設有台階。整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共用1.7萬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石砌成,面對天安門,肅穆莊嚴,雄偉壯觀。它整合了明清以來的漢民族建築與希臘羅馬建築的風格,並與北京城的中軸線相呼應。碑心石取自青島浮山。
興建
[編輯]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提出「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運動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建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在天安門廣場上,毛澤東和全體政協代表為紀念碑奠基。此後開始了廣泛的設計方案的徵集活動。在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雕塑家劉開渠的主持下,確定了最終的建設方案。1952年8月1日起工程正式開工,到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
奠基
[編輯]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當天下午6時,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及首都各界群眾代表共3,000人在天安門廣場南端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典禮在《義勇軍進行曲》中開始。周恩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致詞[2]:
我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現在,1949年9月30日,我們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外舉行這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周恩來致詞結束後,全體人員脫帽默哀。此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宣讀了親自撰寫的碑文,並第一個為紀念碑的奠基石執鍬鏟土。
奠基石高1米7,其座高65厘米、寬100厘米、厚35厘米,質地為艾青石。石上有銘文155字,隸書,由毛澤東起草,葉恭綽書寫,陳志敬鐫刻。[3]初稿為彭真所擬,原題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毛澤東對其加以修改,形成了終稿:[4]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
[編輯]1951年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提交了由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副市長張友漁、吳晗簽署的報告,稱擬於1951年春開始施工,並提出了建立組織機構和工程預算等情況。
北京市人民政府1952年5月22日關於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致政務院周總理的報告稿記載,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4月29日邀請中央部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等9個單位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籌建座談會,決定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17個單位各推派代表一名為委員。[1]
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17個組成單位及其代表如下:[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鄭振鐸)
- 中華全國總工會(史占春)
- 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戴夫)
- 華北軍區政治部(丁里)
-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王冶秋)
- 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張效曾)
- 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馮昌伯→曹言行)
-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金民)
- 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王紀元)
- 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王朝聞)
- 中國建築工程學會(莊俊)
- 北京市人民政府(彭真)
-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薛子正)
- 北京市總工會
- 北京市協商委員會(李健生)
- 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梁思成)
1952年5月10日,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成立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會議由梁思成主持,彭真、王冶秋、張效曾因事請假,北京市建設局王明之、趙慎之列席。會議通過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組織規程》,並推選出以下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人員:[1]
此後,委員會又設立了其他機構。委員會成立初期的基本構架如下:
專門委員會(4個):[1]
- (1)施工委員會
- (2)建築設計專門委員會
- (3)結構設計專門委員會
- (4)雕畫史料編審委員會
處(3個):
設計處下轄的美術工作組由滑田友於1952年底初步組建,1953年2月劉開渠到京後重新組定。重新組定後的美術工作組人員如下:[1]
- 組長:劉開渠;副組長:滑田友、彥涵、吳作人、張松鶴
浮雕
[編輯]1952年7月中旬,史料委員會初步提出了浮雕的主題方案,共有九幅。1953年1月19日,秘書長薛子正傳達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關於浮雕主題的指示:[5]
「井岡山」改為「八一」;「義和團」改為「甲午」;「平型關」改為「延安出擊」;「三元里」是否找一個更好的畫面? 「游擊戰」太抽象,「長征」哪一個場面可以代表?
史料委員會經過多次討論後,又對原先提出的浮雕主題進行了多次改變,形成了現在的八幅。[6]
- 林則徐《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7]
- 太平天國洪秀全《金田起義》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助手劉士銘、謝家聲
- 《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助手祖文軒
- 《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助手陳天、夏肖敏、吳汝釗
- 《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助手李禎祥、王澎(王鴻文)
- 《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助手王卓予、王萬景
- 《抗日游擊戰》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
- 《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
修繕記錄
[編輯]- 1971年,紀念碑北面原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題字被改成紅色玻璃鋼字。
- 1980年國慶節前,紀念碑拆除了紅色玻璃鋼字,更換了損壞斷裂的石料,恢復了原有的鎏金字。
- 1999年6月,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改造時又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和維護。
- 2006年,修復紀念碑存在的漏水、有裂縫、部分地方錯位、風化嚴重等問題,是47年來首次大規模的修繕。[8]
歷史事件
[編輯]- 1976年4月5日,天安門廣場上發生以悼念已故總理周恩來為目的的四五運動,大量的花圈和詩歌布滿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廣場。這一運動後被四人幫鎮壓,但運動中的詩歌后來被搜集出版,稱為「天安門詩抄」。[9]
- 1989年4月16日,北京高校的學生把已故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遺照放在紀念碑上,也有人把大字報等貼在這上面。在隨後整個學生運動的過程中,紀念碑都是抗議者的指揮部和活動中心。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戒嚴部隊在6月4日凌晨對天安門廣場實施清場時,聚集在紀念碑周圍的數千學生是最後離開的。在此之前紀念碑的基座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近距離參觀紀念碑須彌座上的浮雕。而此後至今紀念碑基座則被護欄圍起,不開放予公眾。內有武警站崗[10]。此外還有少先隊員的「少年先鋒崗」,該崗自1986年起設立,2003年因SARS而中斷,2006年起恢復。[11]
- 2024年7月27日,包括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內的天安門廣場建築群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12]。
紀念活動
[編輯]國慶節和烈士紀念日
[編輯]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以往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該儀式於2008年[13]、2010年[14]、2011年[15]、2012年、2013年[16]舉行(2009年則是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每年9月30日,即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編輯]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在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該儀式曾於1995年、2005年[17]抗日戰爭勝利50、60周年之際舉行。
外國領導人敬獻花籃
[編輯]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外國領導人來京訪問時敬獻花籃的場所。
郵票
[編輯]為紀念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於紀念碑揭幕之日暨1958年5月1日發行了紀念郵票,全套1枚,主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為紅色。1958年5月30日發行該郵票的同名小全張(M)1枚,其圖案除紀念碑郵票外,還印有紀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該小全張是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第一枚小全張。
- 郵票:
- 小全張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刘开渠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组织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于2011-10-1查阅. [2011-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2).
- ^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前后,环球视野,于2011-10-1查阅. [2011-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
- ^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失踪50年 碑文与现在不同,新浪网,2004年09月26日.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10月23日).
- ^ 詹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诞生,光明网,2004年12月26日.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5日).
- ^ 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第463頁
- ^ 姚潤萍.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新華網. 2013-09-30 [2017-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 ^ 孟蘭英,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者之一曾竹韶,黨史文匯 2011年第9期
- ^ 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始全面修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星島環球網引自《新京報》,2006年2月9日
- ^ 四五運動期間廣場上抗議的民眾,中央為讀詩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
- ^ Matters to note when paying respects or laying wreaths at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Major Events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he Tiananmen Area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2002-07-19 [202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2-05).
- ^ 人民英雄纪念碑将恢复少先队员站岗,新华网,2006年09月29日.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3日).
-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華網. 2024-07-27 [2024-07-27].
- ^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2008年10月1日
- ^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2010年10月1日
- ^ 胡錦濤等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政府網,2011年10月1日
- ^ 2013年10月1日. [2013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3日).
- ^ 为了和平的纪念 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侧记,人民网,2005年09月04日.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4日).
- ^ “对日中关系要有大局观和决断力”,京報网,2012年04月25日. [2012年4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