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滿族
台灣滿族 | |
---|---|
台南孔子廟石碑上的滿文 | |
分佈地區 | |
臺灣 | 12,000 |
語言 | |
滿語、錫伯語 現代標準漢語、其他台灣語言 | |
宗教信仰 | |
薩滿教、佛教、道教、儒教、台灣民間信仰、基督宗教 | |
相關族群 | |
通古斯民族(滿族 · 錫伯族 · 鄂溫克族 · 鄂倫春族) · 蒙古族(蒙八旗) · 漢族(漢八旗) |
台灣滿族[1],又稱在台滿族[2]、旅台滿族[3],是臺灣的少數族群,由近代從滿洲與中國本部等地移居台灣的滿族和錫伯族等通古斯民族以及金代女真後裔組成[1],目前人口約12,000人[1]。
歷史
[編輯]滿族移居台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788年(清乾隆53年)移居台灣的金代女真後裔粘德尚、粘德粵、粘德恩三兄弟,他們是完顏宗翰六世孫元初左丞相粘重山的後裔,粘重山以名為姓,故其後裔以粘為姓氏。粘德尚三兄弟世居福建晉江衙口村粘厝埔,於台灣彰化鹿港登陸,有「台灣粘氏開基三祖」之稱[1]。定居鹿港後分化為頂粘村及廈粘村兩支,至今已繁衍至二百八十餘戶、四千餘人。此外,前往台灣各地的還有二百餘戶,也在四千人左右。目前台灣粘氏共有五百餘戶、人口八千左右,設有台灣粘氏宗親會[1]。雖在清代未隸屬於八旗,但認同滿族[1]。
第二批移居台灣的滿族人士是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學者、宗教家、自由人士以及軍公教人員和家屬,為台灣外省人,多是精英人士,目前人口已發展至約三千多人[1]。這批人士在時任總統蔣中正的鼓勵下,以原北京滿族協會為班底在台灣創立中華民國滿族協會,以恭親王奕訢之孫、書畫家溥儒為會長,以唐君武為秘書長。其餘主要創會元老還有莫德惠、鮑靜安、庫春熙、廣祿、富伯平等百餘人[1]。協會亦成為此後在台滿族的領導組織,後又於2021年重組並更名為台灣滿族協會[1]。
主要氏族
[編輯]台灣滿族大姓主要為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葉赫那拉、富察、佟佳、烏扎拉、馬佳、莫塔哈利、完顏、寧古塔、巴雅拉、翁紐絡[1]。根據滿族協會的調查,共使用漢姓94個,除粘氏家族外,以趙姓人口最多[1]。其中伊爾根覺羅以趙為氏;愛新覺羅以金、趙、肇、羅、馬為氏;葉赫那拉以那為氏;富察以富、傅為氏;佟佳以佟為氏;烏扎拉以吳為氏;馬佳以馬為氏;完顏以王、汪、粘為氏;寧古塔以劉為氏;巴雅拉以白為氏;翁紐絡以翁為氏;莫塔哈利以莫為氏,為東北政壇元老莫德惠之後[1]。此外,還有一些在台人口稀少的姓氏,例如烏爾胡濟氏來台時僅有一人,即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空軍司令的烏鉞上將,以及滿洲正黃旗與鑲黃旗的赫舍里氏。[1]。
知名人物
[編輯]台灣滿族的知名人士有書畫家溥儒、前考試院長莫德惠、滿語學者廣祿、《自由中國》編委金承藝、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那志良、前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烏鉞、作家曹又方、苦苓、粘迪舜、儒學學者毓鋆、前考試院長關中、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前立法委員胡賡年、前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何守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敖國珠、導演鈕承澤、演員郭子乾、那維勳、胡因夢、劉德凱、郎祖筠、何篤霖、星座塔羅專家安格斯、魔術師粘立人、立法委員高金素梅、中天新聞台女主播馬千惠、企業管理學兼社會工程學學者金新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