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品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品珍
顧品珍


籍貫 雲南昆明

顧品珍(1883年—1922年3月20日)莜齋,雲南昆明人,清末民初將領,滇軍重要領導人之一。

生平[編輯]

光緒30年(1904年),顧品珍前往日本學習軍事,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念書,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屆騎兵科學習。光緒34年(1908年),顧品珍畢業歸國,任雲南陸軍講武堂兵學教習。在日本留學期間,顧品珍為革命思想所傾倒,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宣統3年(1911年)10月30日,蔡鍔唐繼堯率領雲南暫編陸軍第十九鎮發動昆明重九起義。顧品珍亦隨之參加辛亥革命,任革命軍參謀部第三部長。不久,隸屬於謝汝翼率領的第1梯團,出征四川民國元年(1913年)秋,任雲南陸軍第2師代師長,次年3月,升任第1師師長。民國4年(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顧品珍任護國軍第1軍第3梯團團長,追隨蔡鍔出征四川。那時,顧品珍輔助蔡鍔,勇敢戰鬥,立下軍功。1916年6月,袁世凱病死後護國軍改組。蔡鍔升任四川督軍兼四川省省長,追隨蔡鍔部隊的第3梯團則增編升格為川軍第6師,顧品珍任師長兼成都戍衛司令。12月升任陸軍中將。由於蔡鍔在1916年11月猝逝,顧品珍又重新與唐繼堯恢復合作關係。

民國六年(1917)4月28日,顧品珍的部隊被北京政府改編稱為陸軍第14師,顧品珍續任師長[1]。同年因7月北京政治政變後而出現了護法運動,支持護法派的唐繼堯脫離北京政府統治,組建靖國聯軍,與其同盟的顧品珍也放棄了北京政府的職銜,14師更名為「在川靖國軍第一軍」,顧品珍升任軍長,在川靖國軍與親北京的川軍在四川省內多度爆發交戰。北京政府為了處理靖國軍,由吳光新擔任四川查辦使結合親北京政府的四川督軍劉存厚試圖驅逐反叛軍。面對北京部隊,顧品珍與在川靖國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四川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聯軍擊敗了吳光新與劉存厚聯軍,靖國軍與北京政府在四川的戰爭是在民國七年(1918)2月20日,由川東護國第一支隊(隊長顏德基)、貴州陸軍第2師(師長袁祖銘)、四川陸軍第2師(師長石青陽)、第5師(師長呂超)進入成都告終。在川靖國軍第一軍在戰勝後繼續在四川省內鄰近成都的資陽縣簡陽縣資中縣內江縣等地駐紮。

護法運動結束後,熊克武並不樂見雲貴軍隊持續在四川存在,他提出「川人治川」的口號,增強自身軍力之餘也以政治訴求計畫驅逐滇軍黔軍。兩軍的衝突始於民國九年(1920)3月,唐繼堯宣布撤銷熊克武的職務,其職務由劉湘接任。5月,唐下令在川靖國軍與黔軍聯合驅逐熊克武,顧品珍被任命為「追擊總司令」,川軍後來集結反擊,在川靖國軍第一軍在成都遭到擊退,第二軍在瀘州市被擊敗時其軍長趙又新遭擊斃,由於態勢不利於己方,顧品珍下令部隊撤退回雲南,駐防畢節市昭通市,唐繼堯任命顧為雲南東防督辦。顧品珍回到雲南時,滇軍士官鄧泰中楊蓁金漢鼎等人不滿唐繼堯頻繁用兵。1920年末,他們秘密集會,決定迅速發動兵變。楊原來是顧的親信,報告顧這些決議,顧也決心發動倒唐兵變。那時,靖國軍第8軍軍長葉荃突然發動兵變,可是唐繼堯已經察知葉的企圖,輕易地擊敗了葉。對顧來說,葉的兵變是完全偶然的事情,但顧掌握了絕好的機會。

民國10年(1921年)2月,顧亦發動倒唐兵變。唐繼堯則沒能料想到顧品珍會叛變,急忙逃赴香港,通電下野。兵變成功後,顧品珍被推派為滇軍總司令。同年4月20日周鍾岳辭去省長職務,顧品珍在金漢鼎等人的提議下,於4月23日兼任省長。同年12月,顧品珍支持孫中山北伐,1922年1月,任雲南討賊軍總司令。同年2月,唐繼堯除了尋求舊部下支持,也向駐廣東的滇軍尋求援助。顧品珍雖告知孫中山企圖攔截,但無兵力的孫中山最終無力阻止駐廣滇軍回滇。顧品珍迎擊唐軍。起初,顧軍的數量超過唐軍,但顧軍發生內訌,統率困難。3月20日,顧品珍駐宜良鵝毛寨時,支持唐的雲南土匪吳學顯率軍突襲顧品珍的指揮部。在混亂中,包括警衛營營長、參謀長等核心親信接連遭到射殺,顧品珍也中彈身亡[2],享年39歲。民國12年(1923年),孫中山追贈顧品珍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注釋[編輯]

  1.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4-29, (466號) [2023-08-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07). 
  2. ^ 李希泌《顧品珍》第403頁記載,顧品珍「用手槍自戕」。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