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
黃克誠 黃時瑄 | |
---|---|
第十二屆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 | |
任期 1982年9月—1985年9月 | |
第一書記 | 陳雲 |
第十一屆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 | |
任期 1978年12月—1982年9月 | |
第一書記 | 陳雲 |
第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 |
任期 1958年10月—1959年9月 | |
前任 | 粟裕 |
繼任 | 羅瑞卿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永興縣 | 1902年10月1日
逝世 | 1986年1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4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唐棣華(1941年結婚) |
兒女 | 長子:黃煦次子:黃晴 長女:黃楠次女:黃梅 |
學歷 | 大學 |
母校 | 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
職業 | 政治家、軍事家 |
著作 | 《黃克誠自述》 |
宗教信仰 |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
獲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國共產黨 |
服役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服役時間 | 1925年-1986年 |
軍銜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193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1955年) |
參戰 | 中國抗日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原名黃時瑄,男,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黃克誠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之後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之後陸續擔任中央紅軍紅四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隨後跟隨主力進行戰略轉移,併到達陝北,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部長。八年抗戰期間,陸續擔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二、四、五縱隊政委,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等職位,並參與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其歷任天津市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位。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直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誣陷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而被撤職受迫害。「文革」後復出,任中紀委書記等。1986年12月28日11時15分[1],黃克誠在北京去世。
生平
[編輯]早期革命與紅軍時期
[編輯]1902年10月1日,黃克誠出生於湖南永興油麻圩下青村貧農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2]。隨後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赴廣州考入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1926年,入伍加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唐生智部,參與北伐[3],參加了攻克漢陽、漢口、雞公山、武勝關等戰鬥[4]。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黃克誠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從事革命籌備活動。
1928年1月,黃克誠組織參與湘南起義,領導湖南永興暴動,任永興紅軍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4月,隨朱德、陳毅進入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後改任第2路游擊司令,率部返回湘南開展游擊。1929年春,到國民革命軍唐生智舊部做兵運工作。1930年2月,奉派前往湘鄂贛蘇區,先後任紅5軍大隊、支隊政委,率部參加攻打平江、修水和陽新戰鬥[5]。在攻打修水時,黃克誠手持大刀、身先士卒登上雲梯攻入城內[6][7]。6月,陸續擔任紅3軍團第5軍第3縱隊第2支隊、第8軍第4師第3團政委,先後率部參加岳陽、平漢戰鬥和長沙戰役以及紅一方面軍二打長沙戰役。年底,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
1931年1月,黃克誠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代理師政委。4月,調任第3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作戰[7]。7月,率部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因保護部下免遭肅反以「AB團」為名義殺害而拒絕執行肅反委員會命令,多虧彭德懷直接干預,黃克誠險些被捕遇害[8]。同年12月,任紅3軍團第1師政委[7]。1932年1月,黃克誠率部參加贛州戰役期間,因上級錯誤指揮,部隊陷入重圍,黃克誠果斷指揮部隊抗擊並及時轉移脫離險境[9]。3月,任紅3軍團第5軍政治部主任,所部編入東路軍進入福建作戰。7月,率部參加池江及大余戰鬥。8月,參加水口、樂宜戰役。9月,復任第3師政委。10月寧都會議後,因支持毛澤東主張而被降職,調任紅3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第5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和東方軍入閩作戰。1933年11月,任紅3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0]。
1934年10月,因為反圍剿作戰失敗,黃克誠跟隨紅軍主力長征,率紅3軍團第4師擔任前衛參加湘江戰役,掩護中央機關和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1935年2月,任縮編後的紅3軍團第10團政委,率部參加土城、婁山關和二打遵義等戰鬥。紅軍到達陝北後,他出任軍委衛生部長[7]。1936年2月,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東征戰役。5月,任紅1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西征;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1937年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同年8月,黃克誠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1]。10月,擔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委兼太南軍政委員會書記,與旅長徐海東率部轉戰晉冀豫,開闢太行山南段抗日根據地,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並參與指揮牛村、溫湯、虒亭、張店、町店等戰鬥[7]。
1938年9月,與代旅長楊得志率八路軍第344旅發起彰南戰役,出擊平漢路西側地區。1939年初,黃克誠領導創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率部挺入河北、山東[12]。1940年2月,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委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冀魯豫軍政委員會書記,率部參加磁武涉林戰役,隨後與國軍石友三部主力發生摩擦,並殲滅對方部隊。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進入河南、安徽等地,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委[13]。8月,東進安徽東北,組建八路軍第5縱隊,並任司令員兼政委。10月,率主力部隊馳援新四軍黃橋戰役,並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於淮海、鹽阜地區,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絡[14]。
1941年1月,黃克誠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領導蘇北軍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7][15]。1943年後,相繼參與指揮淮海1943年夏季戰役、蘇中1944年攻勢作戰,使蘇北和蘇中、淮南、淮北解放區聯成一片。1945年4月,他發動阜寧戰役,攻佔阜寧。9月,指揮部隊發起兩淮戰役,攻佔淮陰、淮安[16]。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1945年9月14日,黃克誠向中共中央提出創建東北戰略根據地的建議[7]。月底,奉命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三萬五千餘人進軍東北,參加東北根據地的創建。1946年1月,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3月,指揮所部攻佔四平、長春、齊齊哈爾等地。4月,新四軍第3師主力參加第二次四平戰役[17]。1946年6月26日國共內戰正式爆發。1946年6月28日西滿分局書記兼西滿軍區政委李富春、分局副書記兼西滿軍區司令員黃克誠致電中共中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勢力有了大的發展,以美國為中心的帝國主義與以蘇聯為中心的人民勢力的矛盾更加尖銳了。但戰後的人民力量並沒能形成大規模的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解放運動,帝國主義也未發生像那時的嚴重危機。在中國八年抗戰中,人民的勢力也得到空前的發展與壯大,中國整個反革命勢力在抗戰中是削弱了,但反革命的中心勢力蔣介石的力量在戰後則是加強了。基於上述分析,黨的方針是力求保存力量,等待時機。具體辦法是:需讓步以達和平,需拖延以待時機,需堅決打下去以分勝負。目前已到和戰最後關頭。估計蔣介石不會因我們讓步放下屠刀,這樣則不如採取堅決打下去的方針。這個方針也危險,勝利把握不大,但如打得好可能打打停停,可以長期堅持以待國內外的根本變化。」1946年7月6日毛澤東復電《對付美蔣的主要政策不是讓步而是鬥爭》[18]
李、黃: |
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主持東北民主聯軍後勤工作。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委。1949年1月,天津戰役結束後,黃克誠任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19]、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提出「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復生產,進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方針。
1949年3月,在湖南尚未解放之時,中共中央就決定成立中共湖南省委,任命天津市委書記黃克誠為湖南省委書記,王首道為副書記,任命時任北平市委秘書長的湖南平江人石磊為中共長沙市委書記並恢復原名曹瑛。4月上旬,黃克誠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後,調前冀察熱遼中央分局幹部到天津集結,5月17日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湘江大隊」,1949年5月26日乘火車從天律出發南下湖南。湘江大隊下設四個中隊:
山西專門組建的「晉中南下區黨委」組織部長閻子祥抵開封後,被中原局任命為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1949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領導班子在開封正式組建,省委書記黃克誠,省委副書記王首道、金明、省委宣傳部長周小舟、長沙市委書記曹瑛、長沙市長閻子祥。先期到達的山西、山東等南下工作團,中原大學學生編入湘江大隊,由天津出發時的四個中隊擴充為四個大隊,金明任湘江大隊部司令員兼政委,柴沫任參謀長。
- 一大隊由湖南省委機關人員組成
- 二大隊由湖南省政府機關人員組成
- 三大隊由湖南省公安廳機關人員組成
- 四大隊由長沙市黨政機關人員組成。四大隊大隊長閻子祥,政委由曹瑛擔任,副大隊長程萍(長沙市委副書記兼首任公安局長)
1949年6月上旬,湘江大隊分多路先後到達武漢。6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名單在漢口宣佈,同時確定了長沙、常德、衡陽、邵陽、永州等專區及所在各縣的領導班子。 「凡5萬人口以上城市須設立軍管會」。[20]
1949年8月5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六軍第138師從長沙東郊東屯渡進城,長沙和平解放。1949年8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成立,蕭勁光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同日,長沙警備司令部成立,第138師師長解沛然(解方)任司令員,曹瑛兼政委[21]。8月19日,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主任為蕭勁光,副主任是陳明仁、王首道。8月20日,南下省委與地下黨湖南省工委勝利會師,合併組成新的湖南省委,黃克誠擔任書記。8月22日,長沙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長為閻子祥。[22]8月25日,南下市委與地下黨長沙市工委勝利會師,合併組成新的長沙市委,書記由曹瑛擔任。[23]:5。
1949年8月2日,以華國鋒為首的晉中南下工作團第一大隊第五中隊112名隊員乘船到達湘陰縣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2年,黃克誠從地方調入中央,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方勤務部部長、政委、主持建立部隊後勤工作的規章制度,籌備韓戰及國防建設的後勤供應工作。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協助彭德懷主持軍委和國防部工作,實施軍隊精簡整編和改革,調整組織機構。1955年9月,黃克誠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1]。
1958年,黃克誠參與對粟裕的批判[24]。10月,黃克誠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廬山會議期間,因直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誣陷為「彭、黃、張、周反黨集團」成員而被撤銷黨內、軍內領導職務,在家賦閒[6]。
1962年,參加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但中途被勒令退出,此後被剝奪出席中央全會的權利。1965年,被貶為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1]。1975年,被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安置在太原。1977年12月復出,出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11]。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組織糾正了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內的冤假錯案[25]。
1980年11月,發表講話,評價與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體系,對統一中共全黨的思想起了積極的作用[26]。
1985年9月,由於健康原因,辭去領導職務。晚年著有《黃克誠自述》。
1986年12月28日11時1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11][1]。黨對其的評價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
著作
[編輯]- 《黃克誠回憶錄》上冊,1989解放軍出版社
- 《黃克誠軍事文選》2002解放軍出版社
- 《黃克誠自述》2004年人民出版社
家庭
[編輯]擔任職務
[編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委員(二中全會遞補),第八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中全會撤銷)。第十一屆中央紀委常務書記,十二屆中央紀委委員、常委、第二書記(至1985年中共全國代表會議)。1956年11月至1959年8月任中央軍委委員。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中共中央、中纪委、中央军委讣告 黄克诚同志逝世. 人民日報. 1986-12-30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7).
- ^ 黃克誠. 黄克诚自述. 人民出版社. 1994: 9. ISBN 7-01-002042-6.
- ^ 黃禹康. 大将历险记——开国大将黄克诚的传奇经历. 新華網. 2009年1月4日 [201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4).
- ^ 胡居成. 黄克诚千里奔波寻找党. 黨史縱覽. [201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1).
- ^ Domes, Jurgen. Peng Te-huai: The Man and the Image. London: C. Hurst & Company. 1985: 48 [2015-04-26]. ISBN 0-905838-9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7) (英語).
- ^ 6.0 6.1 徐焰. 黄克诚为真理十次直言. 人民網. 2001年5月21日 [201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8).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273–277. ISBN 978-7-5483-0058-8.
- ^ 黃禹康. 开国大将黄克诚的传奇经历:彭德怀力挽刀下人. 中國新聞網. 2008年12月31日 [2010-06-20].
- ^ 劉秉榮. 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四. 北京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人民出版社. 2007: 2187. ISBN 978-7-01-0065-30-4.
- ^ 周鴻、朱漢國 主編 (編). 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 附卷·人物.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0: 639. ISBN 7-209-02403-4.
- ^ 11.0 11.1 11.2 11.3 11.4 黄克诚. 新華網.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30).
- ^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新華網. 2007-04-26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77. ISBN 978-7-80237-381-5.
- ^ 曹晉傑. 刘少奇在黄桥决战前后的“苏北战略”. 文史春秋. 2010, (7).[永久失效連結]
- ^ 鄭雲華;舒健.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新四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98. ISBN 978-7-01-005094-2.
- ^ 姚有志;李慶山. 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白山出版社. 2009: 344. ISBN 9787806875803.
- ^ 杨奎松:1946年国共四平之战及其幕后. 鳳凰網. 2009-08-07 [2015-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 ^ 《對付美蔣的主要政策不是讓步而是鬥爭》,收錄於《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 ^ 黃克誠.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 人民網. 1949-01-15 [2015-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9).
- ^ 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送審版),第554—556頁。
- ^ 曹瑛:《回湖南工作》,載長沙市委黨史辦、市檔案館編《黎明的長沙》,內部刊物1993年版。
- ^ 閻子祥:《難以忘懷的歲月》。載中共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委黨史聯絡組編《南下征程——長沙市南下幹部資料選編》,內部資料2004年版,第90—93頁。
-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卷. 北京. 1987.
- ^ 粟裕平反成功关键人物并非江泽民. 多維新聞. 2015-01-17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7).
- ^ 何立波. 黄克诚在中纪委. 法律教育網. 2008-11-11 [201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 ^ 《黃克誠傳》編寫組. 黄克诚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年: 589. ISBN 978-7-5154-0177-5.
中國共產黨職務 | ||
---|---|---|
前任: 楊尚昆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1956年11月-1959年9月 |
繼任: 羅瑞卿 |
新頭銜 | 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員會書記 1949年8月-1952年10月 |
繼任: 金明 |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書記 1949年1月-1949年5月 |
繼任: 黃敬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 ||
前任: 粟裕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58年10月-1959年9月 |
繼任: 羅瑞卿 |
前任: 楊立三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部長 1954年10月-1957年5月 |
繼任: 洪學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政治委員 1954年10月-1957年5月 |
繼任: 余秋里 |
- 1902年出生
- 1986年逝世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 江蘇省政府主席
- 黃姓
- 永興人
- 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入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 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市長
-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
- 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
- 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 文革受難者
- 一級八一勳章獲得者
-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獲得者
- 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