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事件
新城事件 | |||||||
---|---|---|---|---|---|---|---|
台湾抗日运动的一部分 | |||||||
1920年,日方在新城天主堂前为新城事件殉难将士设立的“殉难将士瘗骨碑” | |||||||
| |||||||
参战方 | |||||||
阿美族南势群 | 外太鲁阁各社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汤地弘 | 哈鹿阁·纳威 | ||||||
参战单位 | |||||||
台湾守备混成第1旅团 | |||||||
兵力 | |||||||
数百至千余人 | 千余人 | ||||||
伤亡与损失 | |||||||
战死人数不明 逾500人病死 | 不明 |
新城事件,太鲁阁族称为新城战争(太鲁阁语:Mtgjiyal Alang Paru),是1896年(明治29年)12月至翌年5月间,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与台湾太鲁阁族于东台湾新城一带爆发的军事冲突,也是太鲁阁族与日本之间的首起冲突。
背景
[编辑]1895年(明治28年)中日战争结束后,大清帝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政府。同年10月,日本的军事力量终于进占台湾西部的台南城。11月,日本在台南首创民政支部,并于恒春地区设支部出张所,以便统管地方事务。1896年(明治29年)4月,重新将恒春出张所改设为支厅,同年5月日军由打狗(今高雄)进兵卑南地区,25日上陆攻占卑南后,新设台东支厅以统御当地之住民。6月,日本南进军由卑南北进花莲,日军随即入驻花莲港并设置守备队,完成台湾本岛之接收,至此,台澎全岛悉数落入日军之控制。6月29日日本政府开办台东抚垦署,总理花东地区山地之抚垦及原住民等事务,花莲太鲁阁地区亦开始有日军驻扎在新城,监视该地域的汉人以及原住民族。
起因
[编辑]根据文史资料、族人口述及1914年(大正3年)由台湾总督府民政部发行之《太鲁阁蕃事情》一书,可提出三种不同观点。
- 文史资料纪载:
1896年12月,花莲港守备队新城监视哨之将校以下13名军人之中,因有人不尊重太鲁阁族之习俗,以致全员被杀殆尽。
- 族人口述:
一位被族人称做Agiun的汉人早年自宜兰移居此地,娶族人女子为妻,精通族语,族人枪支都购置于他,而他喜欢收购鹿茸,族人以鹿茸向他换取汉币,再以汉币向他购买枪支,与族人关系良好。清末年间常为官员与族人充当翻译,后来日本人有意重用之,成为日本人与族人的沟通桥梁。“新城事件”前几天,阿吉勇的小姨子到他家拜访她姐姐,竟遭日本军轮暴,引起族人不满,担心以后还会发生类似事情,族人因而群情激愤,故而引发此一事件。
- 由《太鲁阁蕃事情》一书纪载:
日本人与当地原住民之所以交恶,肇因于1896年12月下旬,花莲港中午气温能高达37.5度,日本军队因初尝南国温煦,日本兵之上身赤膊对台湾人来说极不得体,双方感情因而疏远。不久,因主食之番薯不足,日军擅入民家强以低价购买,又擅自在立雾溪畔取砂金取乐,影响到原住民的生活权,不满之情由此愈加表面化。
而关于日军强暴事件之真相,遭受日军强暴女性之身份,一说为李阿隆弟妇的妹妹,但据明治时代即在新城经营商店的金子金太郎之孙乙彦君,追忆祖父叙述的真相,遭强暴女性为李阿隆之弟妇,按照太鲁阁人规矩,强奸有夫之妇者,因从严惩罚,因李阿隆之弟因此而自杀,益加引起群情愤慨。
事件经过
[编辑]1896年12月23日,因花莲港守备队新城分遣队士兵强奸太鲁阁族妇女,导致太鲁阁族极为愤怒,在汉族通事李阿隆暗中协助下,召集武士林(德路固语:Bsuring)、古鲁(德路固语:Kulu)、赫赫斯(德路固语:Huhus)与九宛(德路固语:Qowqan)等社约二十余名男丁,突袭新城分遣队监视哨,共杀死官兵13人,史称“新城事件”,事后并导致五个月的讨伐战役。
争战经过
[编辑]花莲港守备队闻讯后,1897年(明治30年)1月10日出动全部两个中队,并招募阿美族南势群600人,共同进攻外太鲁阁地区,太鲁阁族则顽强抵抗,并在路上铺设尖竹与鹿砦以御敌。1月29日,因部队前进困难,又染疫病,再度以汤地弘中佐为指挥官,增加步兵第二大队及炮兵、工兵各一小队,并从澎湖厅调来葛城号巡洋舰支援炮击,进攻外太鲁阁地区,希望能迫使太鲁阁族屈服。2月6日,又以一大队配合炮、工两小队进攻九宛社,但几次的攻击都被太鲁阁族所击退且压制。由于守备队并不像太鲁阁族这么熟悉山地作战,因此即使有现代化武器,仍无法击败太鲁阁族。5月12日,因伤亡过多且疫病流行而停止进攻,并于次日撤军。
在争战过程中,日军主要发动4次讨伐:
第一次讨伐,出动花莲守备队,基隆步兵第2队,台北炮兵、工兵各1小队,募600名阿美族壮丁,再加上军舰1艘,攻打外太鲁阁。太鲁阁族人故意引诱日军进入立雾溪峡谷内,由总头目哈鹿阁·那威(德路固语:Haruq Nawi)率领之外太鲁阁族人自峡谷上方推下巨石,成功击退来犯的敌人。
第二次讨伐,兵力是基隆第三大队、炮兵、工兵各1小队、军伕及阿美族壮丁1700人,于砂卡礑溪谷中。被太鲁阁族人用同样方式打败。
第三次讨伐,日军出动步兵1大队、炮兵、工兵各1小队,加上汉人军伕及阿美族壮丁共400名,攻打卡乌湾社。太鲁阁族以居高临下之势,痛击日军。
第四次讨伐,日军派出步兵1大队、炮兵、工兵、军伕、壮丁等数百人入山进攻。太鲁阁族在哈鹿阁·那威领导下,将日军围困于溪畔,日方几番突围,终告失败。
事件结果
[编辑]花莲港守备队虽然发动现代化军队及募集阿美族壮丁进行连番的征讨行动,但遭遇太鲁阁族的顽强抵抗,最后花莲港守备队只好于1897年5月13日撤退,停止其军事行动。对花莲港守备队而言这是一场失败的征讨行动,他们花费超乎计划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结果,仅在此事件之后,了解到太鲁阁族凶猛善战以及太鲁阁地区总通事李阿隆的善于谋略,这些威胁实是日后统管花莲地区的一大问题,有其必要在事件后重新思考处理方式与商应对策。
当局在见识到太鲁阁族的凶猛之后,也知晓了太鲁阁族与泰雅族南澳群之间的仇敌关系,更因此决定要采取“以蕃制蕃”的方法,利用太鲁阁族来攻击南澳群。1903年(明治36年)11月11日,台东厅长相良长纲亲自到花莲,与总督府派来的警视贺来仓太,一同进入太鲁阁地区会见总头目及召集头目以下番人,希望太鲁阁族能协助征讨南澳群。
同年12月1日,双方集合全体战斗人员并出发,当时分两路前进,一路1000余人从山地进击,首先攻陷一个200户居民的部落,并将之烧毁,接着再攻打一个大部落,交战两天一夜,最后放火烧掉该部落后凯旋归来;而另一路约200名人员从海岸攻击,两天之后也打下南澳蕃另一个部落,并于13日凯旋。此次攻击,太鲁阁族也带回敌人首级及战利品,相良长纲给予丰厚奖励后,也结束此次利用太鲁阁族进行“以蕃制蕃”的战役。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鸿义章(Upay Radiw Kanasaw). 太魯閣事件 1914 再版. 新北市: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20. ISBN 978-986-5435-35-6 (中文(台湾)).
- 徐如林、杨南郡. 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台北市: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6. ISBN 97898604884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