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牵
蔡牽 | |
---|---|
台灣統治者 | |
鎮海威武王 | |
國家 | 大清 → 光明 |
時代 | 18世紀 |
族裔 | 漢族閩南人 |
出生 | 1761年 大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 |
逝世 | 1809年 大清浙江省台州府漁山列島 |
蔡牽 | |
漢字 | 蔡牽 |
---|---|
白話字 | Chhòa Khian |
臺羅拼音 | Tshuà Khian |
号 | |
漢字 | 鎮海威武王 |
白話字 | Tìn-hái Ui-bú-ông |
臺羅拼音 | Tìn-hái Ui-bú-ông |
尊稱 | |
漢字 | 大出海 |
白話字 | Tōa-chhut-hái |
臺羅拼音 | Tuā-tshut-hái |
蔡牵(1761年-1809年,台語:Chhòa khian),一作蔡騫,為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的海賊領袖、福建泉州同安出身的閩南人,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後來於滬尾(今臺灣臺北淡水區)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清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1]
蔡牽對當時華南與台灣社會具有重大影響力,許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保持密切關係,例如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臺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以及鼓浪嶼的黃旭齋(黃勗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牽給予的通行憑證,或者是署名蔡牽的「媽祖令牌」,或者黃色「免劫令旗」,頗具有統治者諭令的意味。[2]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蔡牽自幼便自食其力,以「彈棉被」(把棉被的棉花彈鬆、修復)及修補漁網勉強餬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因饑荒犯法而亡命入海,成為一名海盜。當時閩浙海域的鳳尾與水澳兩幫海盜,以及安南的艇匪等相繼瓦解消亡,蔡牽靠著重整這批殘餘勢力而迅速崛起。[3]嘉慶二年(1797年),蔡牽已成為統領百艘船艦和兩萬餘人的海上霸主,眾人尊稱他為「大出海」。[1]他所領導的艦隊馳騁於中國閩浙及兩廣的沿海洋面,劫船越貨、限制航道、收取「出洋稅」,與香港的張保仔相互支援呼應。
攻台[编辑]
嘉庆七年(1802年),蔡牵率船队攻厦门海口的大、小担山登岸夺炮。嘉庆九年(1804年)蔡牵的艦隊抵達臺南鹿耳门,在浮鹰洋面破温州镇水师。
后浙江提督李長庚率兵镇压[4],在定海洋面击败蔡牵。次年(1805年)蔡牵自称「镇海王」,船队驶入凤山(今高雄市鳳山區),包围。嘉庆十二年冬十二月(1807年)李長庚与福建水师提督张见陞在廣東黑水外洋合击蔡牵,蔡牵在只剩大船三艘的情况下于船尾发炮、開槍,李因咽喉中彈不治身亡。
敗亡[编辑]
嘉庆十四年(1809年)李長庚部将王得祿、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围攻蔡牵于浙江台州渔山外洋,血戰一晝夜,蔡牽之妻也是海盜,能督造炮彈。蔡牽彈丸射盡竟以銀元為彈。[5]次日寡不敌众,开炮自炸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而死(一說蔡牽自摟金錨投海自盡),餘眾四千人降服。
逸事[编辑]
- 據說蔡牽分戰利品時,會要求眾人支付一筆公基金,公基金分成三項,第一是「天公金」,是用來祭天、祭媽祖;第二是「賞金」,用來獎勵特別英勇的水手或補助受傷的海盜;第三是「備金」,往往拿來賑濟陣亡者的遺孀與遺孤。蔡牽也會將海盜遺孀許配給別的海盜。
- 據說蔡牽不允許部下互相搶奪婦女,更不許性侵,相傳是往昔有部下因爭風喫醋互相開槍,而後蔡牽將此二人絞殺,掛在船上示眾。蔡牽的作為是,統一將婦女俘虜後,再由蔡牽許配給各部下。但蔡牽也乘機自肥,自己也乘機娶了幾個美貌的女子,其中一個是「蔡牽媽」(或「蔡牽娘」)。
- 蔡牽有很多妻妾,其中一妻稱「蔡牽媽」(或「蔡牽娘」)者,亦是一個大海盜。「蔡牽媽」面貌美豔、身段姣好,人稱「細腰」,姓為「林」,或說姓「呂」,據說是台灣雲林縣人,是蔡牽所劫的女子,自願捨棄其夫而跟隨蔡牽,並向蔡牽要了一筆錢給了其夫,笑著跟其夫說:「少年擱媠(年輕貌美)的很多,拿著錢去買一個。」蔡牽認為她對自己是真心的,頗為寵愛,並刻意時常賞之以俊美的男僕,至於是否收為面首則不得而知。
- 蔡牽媽性格強悍、機智,蔡牽上岸劫掠,富戶不敢出門,個個躲在家中,率眾持槍守備。「蔡牽媽」認為率眾硬攻必定造成傷亡,刻意率領幾個婢女挨家挨戶放帖子,「蔡牽公約眾富戶一同拜觀音媽、拜媽祖」,要「誦經念佛」、「演戲酬神」,沒有人一邊禮佛一邊殺人的,富戶們才知道「蔡牽公只是要錢,不想殺人」,於是紛紛前往付保護費。
- 據說某日蔡牽停泊於馬祖東引島北澳港內,發現北澳嶺上有農夫牽黃牛正將青綠未出穗的麥子犁掉,蔡牽見後十分訝異:麥子尚未出穗又怎麼要犁掉?遂派手下前往查看,眾人到後均不見農夫、黃牛、麥田,就在納悶之際,發現遠處有數十艘清廷軍艦駛來,連忙回船通知蔡牽,蔡牽便下令船隊揚帆離開,逃過一劫。蔡牽為感念神靈化身農夫警示,便封之為「犁麥大王」,將其供奉於東引天后宮媽祖旁。[6]
- 據說,臺北富豪張秉鵬為商行夥計時,一次帶領船隊駛入滬尾港口,卻於入港時遭蔡牽襲擊。同日恰逢大龍峒保安宮落成、大道公神像開光點眼,居民至滬尾港迎請從祖廟白礁慈濟宮進香歸返的神像,沿途燒香、放鞭炮,蔡牽誤以為是在歡迎自己,大喜,遂下令所有海賊不准殺生,張秉鵬槍下得生但被俘虜,跪在蔡牽船中,遇到蔡牽的妻子。蔡妻與之閒聊,發現自己是張秉鵬的同鄉,於是要求蔡牽放過張秉鵬,蔡牽並授予張秉鵬「免劫」令旗,以海盜船將張秉鵬與他的貨物送回,張秉鵬因此發跡,其後創立了「張得寶商號」。
- 據說,黃旭齋一次出海,被蔡牽部下的海賊俘虜,海賊們正在想要直接槍殺他還是把他丟入海中溺死,恰好遇到蔡牽親自來視導,蔡牽當即命令釋放黃旭齋,宴請之並贈送其一個令牌(或者是一面旗子),上書「天后聖母之寶,沐恩信士蔡牽敬題」,並交代黃旭齋此令牌可「保佑行船平安」(免被蔡牽打劫),以船將黃旭齋與他的貨物送回。黃旭齋被放走之後,蔡牽才告訴其他小嘍囉,原來早年蔡牽逃亡時到一個麵攤喫蚵仔粥,身上的銀兩因故失落,麵攤老闆要把蔡牽捉到官府,吵鬧間蔡牽本來要拔出暗藏的匕首對抗,黃旭齋經過就直接付錢救了蔡牽,還塞了一把碎銀子資助蔡牽。蔡牽臨走前曾經許諾:「黃頭家,小姓蔡,日後必定相報」。
註解[编辑]
- ^ 1.0 1.1 蔡牽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鹿港意樓的再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9-27.
- ^ 吳建昇 嘉慶十年(1805)海盜蔡牽攻台行動之研究 - 崑山科技大學 (PDF).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30).
- ^ 據說蔡自言:「不怕千萬兵,只怕李長庚」
- ^ 張師誠《殲除海洋積年首逆蔡牽摺》該匪因不得鉛丸接濟,以番銀作為砲彈點放。
- ^ 這個神明很少見/犁麥大王後台是航海王蔡牽?.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參考文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