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民國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部徽
存在時期1932年2月12日-現今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部門 中華民國陸軍
種類指揮部
功能兵科訓練
直屬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駐軍/總部高雄市鳳山區鳳頂路1000號
別稱金湯部隊
格言臨陣當先
進行曲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部歌
隊慶1932年2月12日
參與戰役一·二八事變閩變設防淞滬抗日遵義備戰、西北剿共、南海殲共
指揮官
現任指揮官 陳信助 陸軍少將
著名指揮官蔣中正
體幹班學員
步兵學校正門。
精神堡壘與指揮部。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簡稱步訓部,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鳳山區,該校畢業學員生得授予軍事學資或文憑。

歷史沿革

[編輯]

校務籌備時期(1930年~1937年7月)

[編輯]
  • 1930年冬,陸軍中將王俊奉命籌建陸軍步兵學校。彼時國軍序列中派系極多,編制混亂,在軍事教育及日常訓練中更是「博採」蘇、德、日眾家,雜亂無章。步兵為軍中主兵,編制一份適合國軍特點的步兵操典、統一步兵教育之指導思想,實已刻不容緩,因受「九一八」日本侵華戰爭 之影響,一度停頓。
  • 1932年2月12日,於南京三牌樓三十三標營房(軍政部對面)成立「陸軍步兵學校」,任命王俊中將 為本校首任校長,開始第一期學員隊之教育訓練。(步校在南京共辦了三期學員隊,步校學員隊第二期於1933年11月開學,1934年5月畢業。後因中日關係緊張,部隊急需用人,遂專辦各種短期訓練班。)
  • 1933年2月,成立校官研究班,7月成立技術訓練班,9月成立機關砲訓練班。
  • 1933年10月,練習隊擴編為步兵第一、二連。
  • 1934年12月,成立射擊訓練班。
  • 1935年1月,增設馬術班。
  • 1936年2月,增設重機槍訓練班, 9月增設政治組。
  • 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曾遷至湖南貴州等地。

戰教時期(1937年~1950年)

[編輯]
  • 1937年9月,奉軍訓部令,增設教育處、研究處、總務 處、游動教育班、軍士教導團及擴大練習隊編制。
  • 1937年10月,為配合對日長期抗戰政策,奉命西遷湖南湘潭。
  • 1938年8月,奉命由湖南(湘潭)遷移廣西全縣,校部遷至鹹水鎮(塘頭腳村)。
  • 1939年2月,因戰事推移,奉命遷移至廣西縣洛垢鎮。
  • 1940年,於甘肅臨洮與廣西全州分別成立西北、西南分校。
  • 1942年,奉令恢復辦第四期學員隊。
  • 1947年夏,遷回南京湯山彈道研究所,於9月召訓初級班。
  • 1948年4月,成立高級教官班,於10月召訓高級班第一期。
  • 1949年2月,徐州會戰後,大軍退守江南,政府遷廣州,本校奉令南遷到廣東省樂昌,4月高級班第一期畢業。6月遷校到海南島,因戰事影響成立教導總隊,並由廣西撥兵至江西保安團,擴編為教導師,由溫鳴劍中將、李鐵君中將先後任師長,成為海南島防衛主要部隊。
  • 1950年3月,奉命遷校來台,同年4月奉國防部電令「茲核定步兵學校於本年四月一日撤銷」停辦,人員撥編為第四軍官訓練班

在台復校擴展時期(1952年~迄今)

[編輯]
  • 1952年1月16日,在臺灣省高雄縣鳳山鎮(今高雄市鳳山區)灣子頭復校,奉命成立儲備軍官班及軍校幹訓班總隊,同年8月配合整軍需要,成立汽車保養訓練隊。
  • 1954年,奉命擔任後備軍官訓練工作
  • 1957年秋,接受大專畢業生(預備軍官)入伍訓練,遂成立第三總隊。
  • 1958年,成立政工軍官班,召訓各部隊中未曾接受軍事訓練之政工幹部,成立突擊訓練組及突擊隊,負責各部隊突擊作戰技術之專精訓練。
  • 1969年12月16日,因「嘉禾專案」與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併編,更名為「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隸屬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部,並增設訓練處與作戰發展室。
  • 1979年7月1日,因「崑崙專案」,改隸陸軍總司令部
  • 1996年7月1日,陸軍總部指示,步兵幹部應具備「徒步步兵」與「裝甲步兵」之專業學能,故將裝甲步兵回歸步兵體系。
  • 1996年,因「精實案」組織調整,裁撤學員大隊第五中隊、士官大隊第五中隊,訓練處擴編為新訓科、部隊科,總教官室一般組改為裝步戰術組。
  • 1998年9月,配合「精實案」,陸軍第一部隊訓練考核指揮部(北考部)與裝甲兵部隊訓練中心整編為「陸軍部隊訓練北區聯合測考中心」,隸屬陸軍總司令部。陸軍第二部隊訓練考核指揮部(南考部)改編為「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
  • 2002年1月1日,陸軍總部指示將反裝甲部隊正式回歸步兵體系。
  • 2004年7月,因應「精進案」組織調整,「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改隸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
  • 2007年,「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改隸回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
  • 2011年,因應「精粹案」組織調整,「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改隸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 2013年12月13日,改編「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1][2]
  • 2014年11月,配合「精粹案」組織調整,「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解配回編「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改隸陸軍步訓部。
  • 2021年,「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改隸回「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校徽介紹

[編輯]
  • 「臨陣當先」
乃步兵本色,為步兵幹部的傳統校訓,步兵軍士官精神就是「跟我來」、「有我在」、「跟我做」的領導風格。
  • 「刃」與「盾」
刃代表「攻必克」,盾代表「守必固」,展現出步兵能達成任何艱困的作戰任務。
  • 「鐵」代表善用武器,「血」代表愛國忠心,展現出步兵無畏精神與勇猛頑強之作風。
  • 「紅、藍、白」為中華民國國旗三色「青天、白日、滿地紅」,表示愛國情操與捍衛領土的決心。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部歌

[編輯]
林慶培 曲 程邦治

臨陣當先 決戰致勝 我們步兵為主兵

風雨不足畏 地形任縱橫

勇猛頑強殲敵建功

忠誠精實 名將多出自吾校

不怕苦 不怕死 光民族 復國土

碧血丹心 為國干城

發揚吾校精神 發揚吾校精神

任務

[編輯]

步兵訓練指揮部顧名思義,即專責於步兵之訓練。至此處受訓者包含幹部(接受更高級的步兵課程),班隊有正規班、官分班、專分班、義務役預官班、志願役預官班及志願役指職預官班、士官高級班、常士分科班、領導士官班、志願役指職士官班、預備士官班及體幹班、師資班等不同班隊,此外尚有各式武器專長訓練,步兵接受步兵戰鬥教育訓練(即專長訓練),經鑑測合格後,指揮部會頒發結訓證書,並任命步兵官科的軍官及士官,也會頒給任官令,使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國軍幹部。

編組

[編輯]

步兵訓練指揮部為國軍規模最大的專業訓練單位,並負責全軍步兵職類幹部本職學能鑑測,以及國軍官兵基本體能鑑測,每年前來接受專長訓練、各類進修班隊與鑑測的軍官、士官、士兵、軍校學生與後備軍人,人數平均超過5萬人,所轄行政單位為計畫考核處、部隊訓練處、總務處、政戰綜合處、作戰發展室、主計室、資訊圖書中心與醫務所等。

隊名由來

[編輯]

溯自民國21年建校於南京(金陵)湯山,同一時期砲兵學校、工兵、交通輜重學校,亦於南京週邊地區建校。然而國軍遷台後,砲兵學校首先於台南四分子復校,並以前南京湯山為由,將砲校所在地率先稱為「湯山營區」,稍後步兵學校亦於高雄鳳山復校, 所在營區則取金陵湯山之義,命名為「金湯營區」以茲紀念,並意喻步兵戰力「固若金湯」;而在台北內湖復校的工兵學校,則稱所在地為「金陵營區」,並在1980年續遷至高雄燕巢。


歷任指揮官兼校長

[編輯]
指揮官兼校長
歷任 姓名 任期時間 備註
首任 王俊 1932年2月12日–1935年10月10日 北京軍官預校4期
蔣中正 1935年10月10日-1948年1月1日 保定軍校第1期
周鴻恩 1948年1月1日–1949年4月1日 黃埔軍校第1期
溫鳴劍 1949年4月1日-1950年4月1日 粵軍講武堂
林森木 1952年1月15日-1952年8月16日 西北陸軍幹校1期
龔愚 1952年8月16日–1954年7月1日 黃埔軍校第6期
吳文芝 1954年7月1日-1956年6月16日 黃埔軍校第10期
尹學謙 1956年6月16日-1957年9月16日 黃埔軍校第10期
張立夫 1957年9月16日–1960年5月20日 黃埔軍校第8期
黃毓峻 1960年5月22日-1962年9月20日 黃埔軍校第10期
陳德煌 1962年11月1日-1965年4月1日 黃埔軍校第10期
韓斌 1965年4月1日–1969年5月16日 黃埔軍校第10期
陳斯祿 1969年5月21日-1969年12月1日 黃埔軍校第16期
傅西來 1969年12月1日-1970年9月1日 黃埔軍校第12期
楊敬斌 1970年9月16日–1972年9月1日 黃埔軍校第17期
宋心濂 1972年9月16日-1975年3月1日 黃埔軍校第16期
林仲連 1975年3月1日-1977年4月21日 黃埔軍校第16期
呂錫明 1977年4月21日–1978年6月30日 黃埔軍校第16期
向華超 1978年7月10日-1980年1月16日 黃埔軍校第12期
程邦治 1980年1月16日–1983年1月31日 黃埔軍校第22期
李楨林 1983年7月1日-1985年12月16日 陸軍官校第25期
王明洵 1985年12月16日–1988年3月1日 陸軍官校第24期
劉能寬 1988年3月1日-1990年3月1日 陸軍官校第25期
丁渝洲 1990年3月1日–1993年7月5日 陸軍官校第35期
謝建東 1993年7月5日-1995年8月31日 陸軍官校第36期
張鑄勳 1995年9月1日–1997年6月30日 陸軍官校第37期
楊建中 1997年7月1日-1999年7月15日 陸軍官校第38期
王根林 1999年7月16日–2002年2月28日 陸軍官校第40期
武劍剛 2002年3月1日-2005年3月31日 陸軍官校第42期
黃奕炳 2005年4月1日–2006年10月31日 陸軍官校第45期
劉鴻鳴 2006年11月1日-2008年3月15日 陸軍官校第42期
朱玉書 2008年3月16日–2009年10月1日 陸軍官校第46期
潘家宇 2009年10月1日-2011年6月30日 陸軍官校第47期
黃承華 2011年7月1日–2015年1月31日 陸軍官校第49期
郭力升 2015年2月1日-2016年6月1日 陸軍官校第56期
呂坤修 2016年6月1日–2018年12月27日 陸軍官校第57期
黃先任 2018年12月28日-2022年10月31日 陸軍官校第59期
陳信助 2022年11月1日- 陸軍官校第62期

引用

[編輯]
  1. ^ 王烱華; 趙元彬(攝). 軍事教育條例修正 9少將降編為9上校. 臺北: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1日 [2014年5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5日). 
  2. ^ 張立臻; 阮正霖. 兵監學校組織調整 精進部隊戰力. 軍事新聞通訊社 (臺北: 青年日報社). 2014-04-02.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