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菲佐拉·阿明
哈菲佐拉·阿明 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 | |
---|---|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第2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任期 1979年9月14日—1979年12月27日 | |
前任 |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繼任 |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第2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 |
任期 1979年9月14日—1979年12月27日 | |
前任 |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繼任 |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 |
任期 1979年3月27日—1979年12月27日 | |
國家元首 |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前任 |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繼任 |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阿富汗王國帕格曼 | 1929年8月1日
逝世 | 1979年12月27日†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喀布爾 | (50歲)
死因 | 政變中遭槍殺 |
政黨 |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
哈菲佐拉·阿明(普什圖語: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羅馬化:Hafizullah Amin;1929年8月1日—1979年12月27日),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領導人。他是阿富汗共產主義革命家和政治家,並且組織了1978年的四月革命,參與創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79年9月又將前領導人塔拉基趕下台,自己擔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三個月後的1979年12月在蘇聯發動的政變中被槍殺。[1]
早期生平
[編輯]阿明出生於在喀布爾省的小鎮帕格曼,早年就讀於喀布爾大學,並曾兩次去美國學習。在此期間,阿明被馬克思主義所吸引,並參與了威斯康星大學的激進學生運動。[2]回到阿富汗後,他利用他的教師工作向學生傳播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3]他後來加入了由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和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創立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他作為候選人參加了1965年阿富汗議會選舉,但未能獲得席位,但在1969年阿富汗議會選舉成為人民派唯一的議員 ,由此提升了黨內地位。
兩次政變
[編輯]阿明是1978年4月四月革命的主要組織者,它推翻了穆罕默德·達烏德汗政府,並基於社會主義理想的建立了親蘇的新國家。[2]作為民主共和國的第二號人物,阿明很快成為了政權的強者,[4]他是一系列國家行動的主要設計者,包括大規模迫害被視為反革命的民眾。[5] 阿明與塔拉基的個人權力鬥爭不斷升級,最終導致阿明將塔拉基罷免並處決。1979年9月16日,阿明自任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革命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最高領導者)。[6]
阿明短暫的領導自始至終具有爭議。由於情況迅速惡化[7],以及陸軍遺棄和叛逃,他的政府未能解決針對該政權的民眾叛亂問題[8]。他試圖改善與巴基斯坦和美國的關係,並考慮以在承認杜蘭線,換取巴基斯坦停止支持反政權游擊隊。[9] 許多阿富汗人認為,阿明應對該政權的殘暴舉措負責[10] 例如對上千人的處決.[11]。據說阿明非常崇拜史達林,史達林的肖像一直擺在阿明的辦公室。阿明最喜歡說的話:「史達林同志教會我們如何在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雖然開始會痛苦,但事後一切都會非常好[12]。」
蘇軍入侵
[編輯]1979年3月,蘇聯高層得知了阿富汗局勢日益惡化以及多次收到塔拉基和阿明要求蘇聯出兵協助的要求,但是當時的蘇聯決策層拒絕了阿富汗政府的出兵請求。
塔拉基被推翻並被阿明處死之後,蘇聯高層決策者對阿明產生了警惕。在後來被解密的蘇共中央檔案中,對阿明有以下論述:「塔拉基下台並被殺害,使得阿富汗局勢變得極為複雜。為鞏固自己的權利,阿明做出一些姿態,諸如開始只當憲法草案和釋放部分在押人員,但實際上卻在黨政軍和社會團體內擴大清洗範圍……阿明的做法勢必引起人民民主黨內部進一步分裂,消滅黨的健康中堅,消弱黨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還會使領導人在建設新社會和反對國內反革命派的鬥爭中偏離解決那些迫切問題的軌道……值得警惕的是剛剛出現的苗頭:阿明有意調整同穆斯林反對派代表和反政府部落首領之間的關係,阿明準備以「妥協的條件」的實質就是犧牲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最近以來一個明顯的徵兆,就是阿富汗新政府在同西方大國的關係中力圖奉行更加「平衡的政策」。眾所周知,美國人通過與阿富汗的接觸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可以把阿富汗的政策朝著有利於華盛頓的方向扭轉……如果發現能證實阿明有反蘇傾向苗頭的事實,則需要提出我方的補充性建議措施。……」[13]。
1970年代末,世界各國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使蘇聯外交戰略受到挫折,比如:埃以和談、親蘇的英迪拉·甘地在印度大選中落敗、伊拉克的薩達姆軍事政變、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土耳其的比倫特·埃傑維特左派政府的下台等,在這種形勢下,蘇聯領導人很難容忍再失去「已經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阿富汗[14]。因此,原本對阿富汗局勢不打算直接干預的蘇共領導為了穩定阿富汗局勢,最終決定通過出兵干預換掉阿明政權。
儘管阿明知道,他違背了他對蘇聯領導人做出不殺害塔拉基的承諾會惹惱蘇聯。但是他依然相信蘇聯,因為他認為蘇聯最終會接受這個事實[15]。因此阿明把塔拉基趕下台之後,處於對自己的安全考慮,他希望蘇聯能提供以中亞加盟共和國的穆斯林軍人組成的一個部隊以保衛他的安全,於是蘇聯政府順水推舟地滿足了他的要求,12月蘇聯向阿富汗派出了一個約500人,身著阿富汗軍裝的「穆斯林營」[16]。1979年12月27日,蘇聯策劃了「333風暴行動」,而那支蘇聯派來「保護」阿明的「穆斯林營」在這次行動中起到了裡應外合的「特洛伊木馬」的作用。阿明政府被推翻,阿明本人遭到槍殺,而蘇聯也因此揭開了長達10年的蘇聯-阿富汗戰爭的序幕。
參考資料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2.0 2.1 存档副本.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6).
- ^ 存档副本.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15).
- ^ Kaufman, Michael T. Taraki's Downfall Came Immediately After a Visit to Moscow. The New York Times. 1979-09-23 [2021-07-29].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美國英語).
- ^ 存档副本.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 ^ 存档副本.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 ^ Archived copy. [12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9).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5).
- ^ Library of Congress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 Country Studies / Area Handbook Series / Afghanistan. country-data.com.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Yet many Afghans held Amin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me's harshest measures and the Soviets, worried about their huge investment in Afghanistan might be jeopardize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advisers' in Afghanistan. Amin become the target of several assassination attempts in early and mid-December 1979.
- ^ Conflict in Afghanistan: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by Frank Clements
- ^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俄]A·利亞霍夫斯基 莫斯科「恆古」出版社(1995)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劉憲平譯 第92頁
- ^ 《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藏3、編目82、卷宗173、第118頁-127頁
- ^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俄]A·利亞霍夫斯基 莫斯科「恆古」出版社(1995)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劉憲平譯 第100頁
- ^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俄]A·利亞霍夫斯基 莫斯科「恆古」出版社(1995)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劉憲平譯 第134頁
- ^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俄]A·利亞霍夫斯基 莫斯科「恆古」出版社(1995)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劉憲平譯 第93頁
政黨職務 | ||
---|---|---|
前任: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79 |
繼任: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政府職務 | ||
前任: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1979 |
繼任: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前任: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
部長會議主席 1979 |
繼任: 巴布拉克·卡爾邁勒 |
前任: 穆罕默德·阿斯蘭 |
國防部長 1979 |
繼任: 穆罕默德·拉法利 |
前任: 首任 |
AGSA首長 1978-1979 |
繼任: 阿薩杜拉·阿明 (KAM首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