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是後世對華夏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之總稱。諸子是指中國先秦時期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孫子、申子、韓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學術思想代表人物。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不同學術流派,而至戰國中期,百家爭鳴,眾多學說紛呈,豐富多彩,為中華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礎。
沿革
[編輯]班固《漢書·藝文志》認為諸子百家皆出於王官:「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稱為九流十家。 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諸侯爭霸,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打破了本來的貴族政治體制,使得原本幾乎沒有資格參與政治的庶民可以發表自己的政見並參與政治決策,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交互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
史家論述
[編輯]各個流派
-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了司馬談(司馬遷之父)對學術流派的見解,司馬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論六家要旨),即: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
- 東漢班固在《漢書》中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歸納為十家(九流十家),即: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説家。
- 呂思勉認為「術數」、「方技」、「兵書」三略,亦可稱為先秦諸子,可算為十二家[1]。
起源
[編輯]1.為了救時之弊。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2]
2.源流出自於王官。
《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3]
價值
[編輯]1.呂思勉《經子解題.讀諸子之法》:「讀諸子者,固不為研習文辭。然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實為中國文學,立極於前。留心文學者,於此加以鑽研,固勝徒讀集部之書者甚遠。」[4]
又曰:「以今語言之,則諸子以文,可謂『個性』最顯著者;欲治文學者,誠不可不加之意也。」[5]
2.《漢書.藝文志》:「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3]
流派
[編輯]學派 | 人物 | 著作 | ||
---|---|---|---|---|
道家 | 老子、莊子、列禦寇 | 《老子》、《莊子》、《黃帝四經》、《淮南子》、《列子》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夏 | 《論語》、《孟子》、《荀子》、《孝經》、《中庸》、《大學》、《禮記》、《春秋》、《左傳》等 | ||
墨家 | 墨子、禽滑釐、孟勝、田襄子 | 《墨子》、《墨子閒詁》、《田俅子》、《我子》、《隨巢子》、《胡非子》 | ||
名家 | 鄧析、惠施、公孫龍、尹文 、宋鈃 | 《鄧析子》、《公孫龍子》、《尹文子》、《惠子》、《黃公》、《毛公》、《成公生》 | ||
法家 | 管仲、子產、韓非、商鞅、慎到、李斯、申不害、李悝 | 《商君書》、《韓非子》 、《法經》、《管子》、《申子》、《李子》、《慎子》 | ||
陰陽家 | 鄒衍 | 《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現代都已失傳。 | ||
縱橫家 | 鬼谷子、張儀、蘇秦 | 《捭闔策》《戰國策》 | ||
醫家 | 扁鵲、岐伯 、淳于意 | 《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 ||
兵家 | 孫武、孫臏、吳起、尉繚 |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起兵法》、《尉繚子》 | ||
雜家 | 呂不韋、劉安、尸佼 | 《呂氏春秋》、《淮南子》、《尸子》 | ||
農家 | 許行、計然 | 《神農》、《黔老》 | ||
小說家 | 虞初、屈原、字玉 | 《虞初志》、《離騷》、《九辯》、《神女》、《高唐》 | ||
方技家 | 岐伯 、淳于意 |
影響
[編輯]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先秦學術概論》
- ^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 ^ 3.0 3.1 《漢書.藝文志》.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呂思勉. 經子解題. 千華駐科技. 2023: 60. ISBN 9786263687967.
- ^ 呂思勉. 經子解題. 千華駐科技. 2023: 61. ISBN 9786263687967.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曹峰:〈回到諸子:無法之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白彤東:〈作為現代政治哲學的先秦思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梅約翰:〈諸子學與論理學:中國哲學建構的基石與尺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何炳棣:〈從《莊子•天下》篇首解析先秦思想中的基本關懷〉。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網際網路檔案館):《諸子百家》(繁體中文)
- 諸子百家各學派的著作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9-24(繁體中文)
- 國立中山大學:諸子百家(繁體中文)
- 中國文化大學《中華百科全書》:先秦諸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中華文化:先秦諸子(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