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桂河大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1日 (五) 04:24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基本资料
导演大衛·連
监制山姆·史匹格
编剧编剧:Michael Wilson Carl Foreman
小说:彼埃尔·布勒
原著桂河大桥[*]
主演亞歷·堅尼斯
早川雪洲
威廉·荷頓
配乐馬爾康·亞諾
摄影Jack Hildyard
剪辑Peter Taylor
制片商Horizon Pictures
片长161分钟
产地 英国
语言英語日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57年10月2日
发行商Columbia Pictures
预算US$3,000,000
票房$27.2 million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桂河大桥
香港桂河橋
臺灣桂河大橋

桂河大橋》(英語: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题材影片,發行於1957年,亞歷·堅尼斯等主演,大卫·連导演。《桂河大橋》的電影故事情節是虛構的[1],只有日本戰俘營的英軍士兵的建設泰缅铁路是真實的,泰國北碧府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剧情

1943年,英軍上校尼柯森和他的屬下成為日軍的俘虜,被命令修建泰國西部地區的桂河大橋。除了英軍的俘虜,營區還有早先到達的美國海軍軍官希爾斯。尼柯森不贊成希爾斯等人提議的逃亡計畫。身為一個典型的英國紳士,他固守著自己的準則,並拿《日內瓦公約》上不讓軍官俘虜幹體力活的規矩和日軍大佐齋藤講道理。他和手下軍官拒絕做修橋苦力的行為激怒了齋藤,於是尼柯森和手下軍官全被關了禁閉

修橋的任務進行得很不順利,除了軍官外的士兵全部都消極怠工,工期眼看就要拖延。齋藤對尼柯森軟硬兼施,最終還是在工期的壓力下妥協了,尼柯森和他的軍官不必賣力氣幹粗活,但他們必須指揮手下把橋在規定的5月12日前修好,鐵路橋上還將鋪設鐵軌,日軍的火車將從此經過。希爾斯涉險逃亡,終於逃出了日軍的控制範圍,而且還準備返回美國,但是他卻碰到英軍316特殊部隊的招用,因為他熟悉島上情況所以他成了嚮導。同行的還有華登少校和志願參加行動的年輕人喬埃斯。他們先是空降在安全的陸地上,然後向日軍控制的桂河大橋進發,目標就是炸毀桂河大橋。

華登發現桂河大橋是一座修造精良的大橋,並不像草草完工的臨時建築。實際上,這是尼柯森指揮手下軍士共同努力的結果。雖然他的做法不能讓人理解。但尼柯森認為這是英軍榮譽的象徵,雖然被俘虜但是他們仍然可以吹著歡快的小調,向日本人證明英國軍人的質素。

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希爾斯、喬埃斯、暹羅人也布好了炸毀大橋的炸藥,並準備一旦火車經過就炸掉大橋。但次日,在剛剛完工的大橋上巡視的尼柯森,發現了水位下降後希爾斯等人布炸藥時露出水面的引線......

角色

配乐

片中多处使用了《波基上校进行曲》,此曲同时被馬爾康·亞諾改编为《桂河进行曲英语The River Kwai March》。

獎項

奥斯卡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大衛·連
  • 最佳男主角:亞歷堅尼斯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音乐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男配角(入圍):早川雪洲

金球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亞歷堅尼斯

BAFTA

參考來源

  1. ^ Hugo Sze. 電影「桂河橋」—— 故事純屬虛構?. CUP 媒體. 2020-08-24 [2020-09-0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