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国鼎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7日 (日) 13:18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国鼎立 (208年-263年)是指中国东汉末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对峙的局面。

历史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曹操南侵失敗,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曹操对孙权刘备采取以防御为主的方针。同时,曹操致力于整顿内部,巩固后方。211年(汉献帝建安十六年),曹操进军关中,先平定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參⁠ 1],又奪取了凉州。215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战败投降[參⁠ 2]

赤壁之战后,刘备出兵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參⁠ 3],随后经孙权确認外,又向他借得南郡,得以管理荆州大部份地區。211年至214年,刘备打败刘璋,占领益州。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又夺取了汉中[參⁠ 4]。同时,镇守荆州的刘备部将关羽,进攻襄樊,大败曹军,威震北方[參⁠ 5]。这时,刘备的势力发展到顶峰[參⁠ 2]

与此同时,孙权一方面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另一方面又招抚了占据广的地方势力。关羽在荆州的发展,引起了东吴的不安,于是孙权派吕蒙袭杀关羽[參⁠ 6][參⁠ 7],把刘备的势力完全逐出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22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其子曹丕汉献帝,自立为帝[參⁠ 8],国号魏,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蜀称帝,定都成都,国号仍是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倾全国兵力东攻孙权,双方战于夷陵猇亭(湖北宜都北)[參⁠ 9],刘备全军覆没,退回白帝城(四川奉节)[參⁠ 10]。不久,刘备崩,其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參⁠ 11]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江苏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或“孙吴”[參⁠ 11],偏安江南。三国局面正式形成。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2.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3.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4.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5.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6.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7.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8.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9.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10.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11.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12.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13.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參⁠">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