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仁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雅婕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4日 (日) 12:4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達仁鄉
Daren Township
舊稱:大仁鄉、阿塱衛
山地鄉
達仁鄉位置圖
坐标:22°18′N 120°53′E / 22.3°N 120.88°E / 22.3; 120.88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臺東縣
下級區劃656
政府
 • 行政机构達仁鄉公所
(立法機關:達仁鄉民代表會
 • 鄉長陳新輝達仁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306.4454 平方公里(118.3192 平方英里)
海拔572 公尺(1,877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1,436戶)
 • 總計3,402人
 • 排名16
 • 密度11.1人/平方公里(28.8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66
戶政資料代碼10014150
毗鄰金峰鄉太麻里鄉大武鄉屏東縣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
地方語言排灣語
網站http://www.ttdaren.gov.tw/

達仁鄉排灣語Tadren)位於台灣臺東縣南端,北臨金峰鄉,東鄰大武鄉,東北連太麻里鄉,東南濱太平洋,西鄰屏東縣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南接屏東縣牡丹鄉。境內人口約3.5千人,為臺東縣人口最少的鄉鎮。

地處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南麓,90%以上均為丘陵山坡地,平原極少,有大武溪安朔溪楓港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地方通行語為排灣語[1]

達仁鄉市區(安朔)一景

歷史

達仁鄉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在清朝時期阿塱衛社的聚居地,其中以安朔村為最大,而「安朔」(阿朗壹 Aljungic)在排灣族語中便是指「最多人的社」。
日治時期日本將本鄉原住民劃分為土哇巴樂(土坂)、大板鹿(台坂)、大里力(森永)、就卡固來、阿塱衛(安朔)等五個社,先後劃歸台東廳大武支廳、台東郡管理,並在各社直接派駐警察處理行政、教育、衛生等日常政務。戰後之初劃歸臺東縣大武鄉,1946年自大武鄉分治,當時官派之台東縣長建議鄉名為「大仁鄉」,可與大武鄉保持有淵源關係之意涵,但未被地方人士接納,認為「大」字難脫與大武鄉的臍帶關係,有無法獨立之感。當時首任官派鄉長葛良拜審酌上級與地方意見,將「大」改為「達」,經代表會決議後,轉呈台東縣政府核備[2]。也是台東縣5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

歷屆鄉長

葛良拜
第1,2屆
宋新貴
第3屆
王光輝
第4,5屆
王川山
第6,7屆
宋春雄
第8,9屆
董進輝
第10,11屆
王光清
第12,13屆
包世晶
第14屆
張金生
第15屆
包世晶
第16屆解職
王光清
第16屆補選
王光清
第17屆
陳新輝
第18屆

行政區劃

本鄉共6村56鄰。

  • 臺坂村:包括臺坂(Tjuwavanaq)部落與Larepaq部落。1951年大狗(Tjuwaqau)部落併入臺坂部落。
  • 土坂村:包括土坂(Tjuabal)部落與Tjuwavangas部落。Palivungai部落與部分大谷(Tjalilig)部落及Kinavaliyan部落分別於1951年與1951年~1955年併入土坂部落。
  • 新化村:1951年~1955年Qaquvuljan部落、Tjivavau部落與姑子崙(Koaran)部落併入紹家(Tjukakuljai)部落。
  • 安朔村:包括阿塱衛('Aljungic)部落。
  • 森永村:1951年~1955年由部分大谷(Tjalilig)部落與Kinavaliyan部落建立森永(Morinaga)部落。
  • 南田村:1955年由部分土坂部落建立南田部落。
達仁鄉行政區劃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4,593—    
1986 4,343−5.4%
1991 4,170−4.0%
1996 4,185+0.4%
2001 4,203+0.4%
2006 3,815−9.2%
2011 3,965+3.9%
2016 3,524−11.1%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交通

公路

省道
縣道

教育

國民小學

旅遊

特產

注釋及參考資料

註釋
參考資料
  1. ^ 55公所 原民「地方通行語」公告了[1],自由時報 2017-10-12.
  2. ^ 葛良拜1954年12月,達仁沿革手稿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