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40.112.64.50留言2021年2月18日 (四) 06:37 →‎歷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關山鎮
Guanshan Township
舊稱:里壟
關山鎮位置圖
坐标:23°01′05″N 121°11′38″E / 23.0181°N 121.1939°E / 23.0181; 121.1939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臺東縣
下級區劃7135
政府
 • 行政机构關山鎮公所
(立法機關:關山鎮民代表會
 • 鎮長戴文達關山鎮鎮長列表)
面积
 • 总计58.7351 平方公里(22.6777 平方英里)
海拔280 公尺(920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3,181戶)
 • 總計8,044人
 • 排名5
 • 密度137人/平方公里(355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56
戶政資料代碼10014030
毗鄰池上鄉海端鄉鹿野鄉東河鄉
網站http://www.guanshan.gov.tw/

關山鎮(郡群布農語:Kinalaungan,臺灣客家語四縣腔:guanˊ sanˊ ziinˋ,臺灣話Koan-san-tìn)為臺灣臺東縣的一個鎮,位於臺東縣北部,西隔為海端鄉,北接池上鄉,東臨東河鄉,南為鹿野鄉,人口僅8.5千人,為全國人口最少且唯一未達一萬人的鎮[a]

該鎮相對位置位於花東縱谷平原南段,有卑南溪流過,東為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年雨量2,000公釐,平均溫度23.7度。

歷史

關山鎮公所

清朝初期,平埔原住民(主要為大武壠族)已進入關山開墾。[1]之後阿美族也在關山聚居和建社。漢人則在清朝光緒晚期開始移入開墾。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移入客家族群開墾東部地區主要為鳳林一帶,其它則散居在在關山或大範圍東部地區。

關山鎮原名為「里壠」(閩南語:Lí-lāng),起源於阿美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

1920年(大正9年)設里壠區役場,之後開闢關山警備道,以其位於大關山之下,改名為關山。

1946年國民政府設治關山鄉,之後改設里壠鎮,1954年再改名為關山鎮。

台東縣關山市區

歷屆首長

任次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備註
關山鎮鎮長(實施地方自治前)
1 黃拓榮 1946年2月1日 1946年12月14日 由官方派任首位鎮長
2 徐監 1946年12月15日 1948年12月31日 由鎮民代表選出
3 吳光亮 1949年1月1日 1951年2月13日 由鎮民代表選出
關山鎮鎮長(實施地方自治後)
1 卓勝順 1951年2月14日 1953年3月31日 由鎮民直選首位鎮長
2 徐榮乾 1953年4月1日 1956年3月31日
3 徐榮乾 1956年4月1日 1960年1月4日
4 曾玉崙 1960年1月5日 1961年8月30日
5 詹進興 1964年3月1日 1968年2月28日
6 詹進興 1968年3月1日 1973年3月31日
7 王國輝 1973年4月1日 1977年12月29日
8 王國輝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2月28日
9 彭盛煥 1982年3月1日 1986年2月28日
10 彭盛煥 1986年3月1日 1990年2月28日
11 王寵懿 1990年3月1日 1994年2月28日
12 許瑞貴 1994年3月1日 1998年2月28日
13 許瑞貴 1998年3月1日 2002年2月28日
14 王寵懿 2002年3月1日 2006年2月28日
15 黃瑞華 2006年3月1日 2010年2月28日
16 黃瑞華 2010年3月1日 2014年12月24日
17 戴文達 2014年12月25日 2018年12月24日
18 戴文達 2018年12月25日 2022年12月24日 現任

地理環境

關山鎮境內有卑南溪,東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屬於臺東縱谷平原的一部分,與池上鄉及鹿野鄉同樣為通谷地形,地勢平坦適合農業發展。整體而言關山鎮地區的地勢比池上鄉地區的海拔高度較低,也較潮濕。

行政區劃

  • 月眉里、里壠里、新福里、豐泉里、中福里、電光里、德高里,共7里;135鄰。
村名及地名 鄰數[2] 主要聚落[3]
德高里 33 北庄、日新、東明、西庄、頂庄、東庄、永豐
新福里 14 溪埔、新福
豐泉里(b) 12 昌林、長興
中福里(a) 19 里壠
里壠里 33 里壠、崁頂、隆興
月眉里 7 月眉、中和、盛豐
電光里 17 嘉武、東興、中興、上雷公火、南興
關山鎮行政區劃

次生活圈中心

關山地區

《東部區域計畫》內,關山為關山次生活圈的生活圈中心,影響範圍擴及關山鎮、池上鄉、海端鄉等三鄉鎮。[4]現今行政機關也以關山為中心作業,稱為「關山地區」,影響區域除了關山、池上、海端,更達鹿野、延平等鄉,如關山分局、關山分隊、關山地政、關山戶政[5],又有關山慈濟醫院的設立,關山鎮區域性醫療機能更加充實。 2016年開始,關山有豐富便利的生活機能。全聯福利中心、遠傳門市、鮮茶道、政利超市、農會超市、7-11、全家便利商店、金玉堂文具店、中華電信營業處所、台電關山服務所、中油、關山便當、關山小鎮市集、慈濟醫院關山分院。

行政變革

里壠成為關山地方行政中心的歷史首見於1915年,以里壠為中心架設電網警備線及警用電話線,同年即設立「里壠支廳」管轄。1920年里壠支廳併入臺東支廳,1923年里壠支廳再度設置,轄有鹿野、里壠、新開園三區,1937年里壠支廳改為關山郡,里壠庄改稱關山庄,關山郡包含了現今臺東縣的池上鄉、關山鎮、海端鄉、鹿野鄉、延平鄉等五個行政區,關山是這五個行政區的核心市街

戰後1946年1月25日為臺東縣關山區關山鄉,初期關山區轄有三鄉,即關山鄉、池上鄉、鹿野鄉。同年4月與新港鄉改制改名為里壠鎮與成功鎮,關山區管轄區域新增二鄉,共轄一鎮四鄉。

1947年關山區署裁撤,1949成立東峰區,區署設於里壠鎮原關山區署所在地,轄有海端、金山、延平、達仁、蘭嶼五鄉,里壠再度成為跨區域性的行政中心。1951年東峰區裁撤,里壠的行政功能僅及鎮內。1954年里壠鎮改名關山鎮至今。[6]

發展歷程

里壠市街在日治時期快速發展,由於是關山地方的行政、警備中心,職警員及其眷屬帶動了消費、文化、教育的發展,使里壠成為縱谷南段重要的中心。在交通方面,里壠有鐵路車站及公路客運站的建設,也是來往山地部落的重要關口。產業上,日治時期有製糖、製腦、咖啡、紙漿產業,戰後有農墾、木業、紙業、香茅產業。產業帶來了移民,里壠市街也隨人口增加受益。[6]關山市區位於玉里及臺東兩市街之間,又是臺20線的終點,與成功鎮之間有一海岸山脈之隔,也使關山有著地理上的獨立性。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 5,168—    
1951 6,291+21.7%
1956 10,043+59.6%
1961 13,131+30.7%
1966 15,689+19.5%
1971 15,406−1.8%
1976 14,916−3.2%
1981 13,636−8.6%
1986 12,834−5.9%
1991 11,947−6.9%
1996 11,725−1.9%
2001 10,962−6.5%
2006 10,095−7.9%
2011 9,559−5.3%
2016 8,811−7.8%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歷年人口變化

  • 關山鎮人口於1968年達到最顛峰,其後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1975、1981、1982、1990、1993這5年為正成長,其餘47年皆呈負成長,並於2007年10月首度跌破1萬人。
關山鎮歷年人口變化(1946年~2020年)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圖書館

旅遊

特產

出身人物

來源與腳註

  1. ^ 張振岳.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花蓮縣: 花蓮縣文化局. 2001: 10–14. ISBN 978-986-02-5684-0. 
  2. ^ 關山鎮戶政事務所官網
  3. ^ 《臺東縣關山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
  4. ^ 臺東縣綜合發展計畫
  5. ^ 池上戶政最新消息[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施添福. 《關山鎮志下冊》. 臺東縣關山鎮: 關山鎮公所. 2002. ISBN 957-01-0627-1. 
  7. ^ 本所各鄉鎮歷年人口數及原住民數統計 (XLS). 臺東縣關山戶政事務所. 
  8.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9. ^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搶救老房子 76歲關山老旅社恐拆"[1],聯合晚報,2015-06-07/14:02:36.
註釋
  1. ^ 次少的為南投縣集集鎮,該鎮人口約1.06萬人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