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20141095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9日 (五) 06:5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
概覽
類型通勤型電力動車組
型號1141A
原產國 中国
製造 中国 中車長春
訂單編號1141A
產量17列
製造年份2015-2018年
投入运营馬鞍山綫/屯馬綫一期:2017年3月12日
西鐵綫:2020年3月7日
主要用戶File:MTR Corporation (logo only).svg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營運路線屯馬綫一期西鐵綫,未來將於屯馬綫全線行駛。
技術數據
列車編組5M3T
編組長度196.4m
車輛長度包括貫通道及車頭整流罩的長度
先頭車廂:25,280 mm
其他車廂:24,136 mm
排除貫通道的長度
先頭車廂:24,820 mm
其他車廂:23,216 mm
先頭車廂整流罩的長度:622 mm
車廂之間貫通道的長度:920mm
車體宽度3,100mm
車體高度3,990mm
地板高度1,066.8mm
車輛重量有待公布 預計平均每卡車45t
轴距2,500mm
轨距1,435mm
轉向架中車長春軌道客車:
CW6020型(無動力車廂)/
CW6020D型(動力車廂)
車體材質不鏽鋼
車輛定员全車3,572人
C、K、M及P車廂:452人
D車廂:430人
營運速度(屯馬綫一期)120 km/h
(西鐵綫)130km/h
設計最高速度160km/h
起動加速度(3.6km/h/s) 1
常用減速度(3.6km/h/s) 1
緊急減速度(4.86km/h/s) 1.35
供電制式25,000V交流電 50Hz
受流方式单臂式集电弓
傳動方式交-直-交
牽引電動機三菱電機製開放式內扇形三相誘導電動機MB-5153-A2型
電動機功率190 kW
牽引功率3800 kW
傳動比5:71:1
控制裝置三菱電機製 IGBT-VVVF
驅動裝置三菱電機製 WN傳動器 WN-1608-A型
制動方式Knorr-Bremse(克諾爾)
EP Compact 制動控制系統
電控風制動以及再生制動併用
備註:再生制動於7km/h以下失效
安全防護系統Thales SelTrac CBTC
其它事项
外观設計 法國 MBD Design
備註高壓/低壓接線箱:
中車青島四方
主變壓器:
三菱電機製 ATM28A型

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英語:Tuen Ma Line C-Train,簡稱:TML C-Train,俗稱「假千九」),又稱「港鐵中車長客電動列車」,是港鐵公司所購置的通勤列車

重要事件

本列車是為將來屯馬綫通車而購置的列車。

列車合約已於2013年12月11日批出予中國中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招標編號為1141A,合約總值港幣13.8億($1,384,231,600)[1]。随后于2017年2月8日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將會增購多3列中國製列車。中國製列車的總數將會由14列增至17列,以擴大屯馬綫車隊數目,應付日後所需。

首列列車於2016年5月25日至6月7日間從遼寧營口港直接運抵香港[2][3]。並於2017年3月12日率先在馬鞍山綫上投入服務,其後延伸至屯馬綫一期及投放三列在西鐵綫行走,在屯馬綫全綫通車後會行走全綫。

值得提的是本列車在投入服務前,都會先在西鐵綫進行測試,直到2020年3月7日才於西鐵綫提供載客服務。

2020年2月13日,編組(D413/D414)被安排為馬鞍山綫前往大圍的最後一班列車。

2020年2月14日,屯馬綫一期正式通車,第1以及8編組列車(D397/D398編組,D413/D414編組)擔當該綫的首班列車,該兩班列車分別由烏溪沙站啟德站開出。

2020年3月7日,第9編組列車(D415/D416編組)成為西鐵綫的首列投入服務的中國製列車。[4][5]但營運不足3小時後,列車駛到美孚站期間港鐵就宣佈列車暫停服務,要提早收車。港鐵承認下午約2時55分,因荃灣西站附近發生信號故障,需要安排一列往屯門方向的西鐵綫列車乘客於美孚站下車,以便作出車務調動。[6]

2020年4月4日,第14編組列車(D421/D422編組)投入服務。

2020年5月2日,最後一架本型號列車,第15編組列車(D427/D428編組)投入服務,標誌着所有此型號列車全數投入服務。

設計

車外

這型號列車外形近似港鐵近畿川崎列車(IKK-Train),然而車身塗裝採用「鐵路願景」標準,與港鐵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港鐵機場鐵路願景列車的車身塗裝看齊。車身以啞光米白色為主色,並利用視覺效果將車門及車窗連成一體化之形態。車頂饰有紅色條带。車頭採用流線型設計的線條,車頭燈組件採用蝌蚪形圖案設計。

由於需遷就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以及既有營運範圍之西鐵綫車站月台幕門佈局(屯門站尖東站),故沿用其車門佈局。

駕駛室門采用同廠生產之深圳地鐵中車長客A型電動列車的一體化薄板門設計,而客用車門則由上海法維萊交通車輛設備製造。

此外,由於當時馬鞍山綫尚未完成安裝月台閘門,頭批出廠的列車在車卡連接位之間裝有紅色鐵鏈,2018年5月,因應所有馬鞍山綫車站均安裝月台閘門,港鐵為該路線所有列車之駁位拆除鐵鏈,而后续出厂的列车则不再安装鐵鏈。然而由於其中三列本型號列車(D415/D416,D421/D422及D427/D428編組)於西鐵綫提供載客服務 (現時只剩下西鐵綫紅磡站未設有月台幕門或閘門),因此該列車之駁位會重新加裝鐵鏈,預期2021年屯馬綫全線通車,並轉用紅磡站設有月台幕門的新月台後,有關鐵鏈才會拆除。

主要设备

這款列車的牽引系統為三菱電機所製,型號與同期招標的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相同。無動力車廂採用中車長客所研製的CW6020型轉向架,而動力車廂採用中車長客所研製的CW6020D型轉向架。集電弓為英國Brecknell Willis製造的集電弓。因為電氣組件設計問題,列車駛經中性區時斷路器(VCB)開合會造成較大且突然噪音(此現象與港鐵近畿川崎列車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相同)。車卡之間的貫通道由德國廠商虎伯拉鉸接系統(HÜBNER Group)提供。

這款列車首次採用廣州中車軌道交通空調裝備有限公司製造的空調系統,外型和港鐵近畿川崎列車採用的東芝空調十分相似,但外殼手工較東芝製冷氣機組為粗糙,其中有部分列車冷氣機組投入服務不久,已出現鏽漬,而焊接點亦未磨平,噪音亦較明顯。

本型列車控制台與港鐵近畿川崎電動列車的佈置大致相同(例如SelTrac訊號系統介面及駕駛手掣,均設於左方,而駕駛手掣採用類似遊戲機手掣的佈局,但面板顏色由灰色改為黑色),而兩者均有採用三菱電機製列車管理系統(TMS),駕駛室的閉路電視顯示屏由新加坡電子工程公司(ST Engineering)提供。

另外,其中3列列車裝有車載軌道檢測系統(on-board rail inspection system, ORIS)以便檢測軌道的狀態[7]

車內

車廂則參考近年港鐵列車車廂設計,例如在座位的上方設有港鐵車廂電視液晶體顯示屏,每節車廂設有6個電視機。在車廂的兩端設有通道端螢幕以顯示下一站的名稱,而車廂內的客用車門上方亦設有動態路線圖,為乘客提供資訊及車務資料。車廂內設有欖形扶手,方便乘客緊握扶手。同時設有經改良的吊環,吊環將採用軟物料製造,並採用人體工學設計。

另外,第3以及第6車廂設有1個多用途空間,該空間不設半座位。同時第1以及第8車廂均為靜音車廂。

座位設計與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的有所不同,例如每席座椅之間設有間隔,而且每卡列車的座椅數目相比港鐵近畿川崎電動列車每卡列車的座椅數目少,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一排有3至5個座位,而這型號列車僅有3至4個座位,因此各側窗闊度亦由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約3至5座位闊(每列車的頭窗及尾窗共4塊為約3座位闊,連貫通道附近的窗約5座位闊,其它皆為約4座位闊)改為統一約3座位闊使得窗戶透光量亦較少。

另外,本型號列車投入服務初期車廂客燈採用白色LED燈,後來港鐵在2019年上旬至2020年上旬為部分列車(例如:D397/D398,D403/D404,D405/D406,D417/D418)更換黃色LED燈,改善乘客眼部舒適度和乘車環境。

‎列車編組

批次 批出合約時間 列車數量 車卡編號 車卡數量 投入服務日期 備註
D P M K C
首批訂購列車 2013年12月11日 14列 D/P/M/K397&401-425、D/P/M/C398&402-426 28 28 28 14 14 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4月4日 因沙中綫東西走廊(屯馬綫)通車而購置
次批訂購列車 2017年2月8日 3列 D/P/M/K427-431、D/P/M/C428-432 6 6 6 3 3 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5月2日 因客量需求上升而訂講,作為擴充車隊

列車每8卡為一組,編組方式為D-P-M-K+C-M-P-D。動拖比為5M3T,與近畿川崎列車8卡組合略有分別。另外,其中3列列車在出廠時已裝有車載軌道檢測系統(on-board rail inspection system, ORIS)以便檢測軌道的狀態,其後港鐵將陸續在所有編組加裝此設備。[8]

屯馬綫中車長客列車車卡組合註解
設施 D P M K C M P D
駕駛室 Driving cab O X X X X X X O
集電弓 Pantograph X O X O X X O X
電動機 Motor X O O O X O O X
拖卡 Trailer O X X X O X X O
輪椅預留位 Wheelchair Seat X X O X X O X X
交叉線 Cross Train Line X X X X O X X X
緊急逃生梯 Emergency Escape Ladder O X X X O X X O
輔助駕駛控制板 Hostler X X X O O X X X
「港鐵車廂電視」靜音車廂 「MTR In-train TV」 Quiet Car O X X X X X X O
稱號 Tc1 Mp1 MW1 HMp HT MW2 Mp2 Tc2
車卡编號 D397/4xx P397/4xx M397/4xx K397/4xx C398/4xx M398/4xx P398/4xx D398/4xx
動力配置 拖卡,附駕駛艙
(Tc1)
動力車卡,附集電弓
(Mp1)
動力車卡
(MW1)
動力車卡,附集電弓
(HMp)
拖卡
(HT)
動力車卡
(MW2)
動力車卡,附集電弓
(Mp2)
拖卡,附駕駛艙
(Tc2)
動力單元 單元1 單元2
下行(往烏溪沙/紅磡) 屯馬綫的組合(17列) (往啟德/屯門)上行

屯馬綫一期的列車組合(14列):

  • D397-P397-M397-K397+C398-M398-P398-D398
  • D401-P401-M401-K401+C402-M402-P402-D402
  • D403-P403-M403-K403+C404-M404-P404-D404
  • D405-P405-M405-K405+C406-M406-P406-D406
  • D407-P407-M407-K407+C408-M408-P408-D408
  • D409-P409-M409-K409+C410-M410-P410-D410
  • D411-P411-M411-K411+C412-M412-P412-D412
  • D413-P413-M413-K413+C414-M414-P414-D414
  • D417-P417-M417-K417+C418-M418-P418-D418
  • D419-P419-M419-K419+C420-M420-P420-D420
  • D423-P423-M423-K423+C424-M424-P424-D424
  • D425-P425-M425-K425+C426-M426-P426-D426
  • D429-P429-M429-K429+C430-M430-P430-D430
  • D431-P431-M431-K431+C432-M432-P432-D432

西鐵綫列車組合(3列):

  • D415-P415-M415-K415+C416-M416-P416-D416
  • D421-P421-M421-K421+C422-M422-P422-D422
  • D427-P427-M427-K427+C428-M428-P428-D428

其餘為48列的港鐵近畿川崎列車

  • 所有列車已更換新款車門「請小心月台空隙」貼紙。
  • 各D卡為靜音車廂
  • 因為列車電腦系統無法識別編號為「00」字尾的列車,因此在列車編號不能有「00」字尾(即是D399/D400編組),亦由於這個問題所在,故不會有D399-P399-M399-K399+C400-M400-P400-D400的編組。
  • 所有西鐵綫列車需要安裝車卡與車卡之間的紅色鐵鏈。
  • 所有屯馬綫一期列車已拆除車卡與車卡之間的紅色鐵鏈。
  • 代表列車已經更換黃色LED車廂客燈。

大事記

(D397/D398)編組

  • 2016年6月7-9日,首列屯馬綫列車(D397/D398)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3月12日,馬鞍山綫第一列屯馬綫列車(D397/D398)以001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3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16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 2020年2月14日,屯馬綫一期通車,第一列屯馬綫列車(D397/D398)為通車首班列車,該首班列車由啟德站開出。

(D401/D402)編組

  • 2016年10月5-7日,第二列屯馬綫列車(D401/D402)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3月26日,馬鞍山綫第二列屯馬綫列車(D401/D402)以001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4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18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03/D404)編組

  • 2017年2月14-15日,第三列屯馬綫列車(D403/D404)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5月21日,馬鞍山綫第三列屯馬綫列車(D403/D404)以004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5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20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05/D406)編組

  • 2017年3月31-4月1日,第四列屯馬綫列車(D405/D406)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7月2日,馬鞍山綫第四列屯馬綫列車(D405/D406)以002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6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23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07/D408)編組

  • 2017年4月25-26日,第五列屯馬綫列車(D407/D408)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7月30日,馬鞍山綫第五列屯馬綫列車(D407/D408)以003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7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25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09/D410)編組

  • 2017年5月18-19日,第六列屯馬綫列車(D409/D410)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9月16日,馬鞍山綫第六列屯馬綫列車(D409/D410)以018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9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30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11/D412)編組

  • 2017年6月21-22日,第七列屯馬綫列車(D411/D412)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9月24日,馬鞍山綫第七列屯馬綫列車(D411/D412)以003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0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31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13/D414)編組

  • 2017年7月12-13日,第八列屯馬綫列車(D413/D414)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10月23日,馬鞍山綫第八列屯馬綫列車(D413/D414)以014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1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33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 2020年2月13日,第八列屯馬綫列車(D413/D414) 安排為前往大圍的最後一班列車;翌日,屯馬綫一期通車,該列車安排為首班由烏溪沙至啟德的列車。

(D415/D416)編組

  • 2017年8月3-4日,第九列屯馬綫列車(D415/D416)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8年11月27日,馬鞍山綫第十一列屯馬綫列車(D415/D416)以004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6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47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 2019年3月17日,在何文田站試車。
  • 2020年3月7日,西鐵綫第一列屯馬綫列車(D415/D416)以011車序投入服務,為西鐵綫第34列投入服務的8卡列車,為首列在屯馬綫全線通車前,曾於馬鞍山綫及西鐵綫載客的屯馬綫列車。但營運不足3小時後,因荃灣西站訊號系統故障,列車駛到美孚站期間就宣布列車暫停服務,要提早收車。[6]

(D417/D418)編組

  • 2017年8月29-30日,第十列屯馬綫列車(D417/D418)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11月26日,馬鞍山綫第九列屯馬綫列車(D417/D418)以004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4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37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19/D420)編組

  • 2017年10月10-11日,第十一列屯馬綫列車(D419/D420)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7年12月17日,馬鞍山綫第十列屯馬綫列車(D419/D420)以006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5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39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21/D422)編組

  • 2017年11月21-22日,第十二列屯馬綫列車(D421/D422)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20年4月4日,西鐵綫第二列屯馬綫列車(D421/D422)以011車序投入服務,為西鐵綫第35列投入服務的8卡列車及屯馬綫第54列投入服務之列車,並於下午兩點至四點間被收回廠。

(D423/D424)編組

  • 2018年2月22-23日,第十三列屯馬綫列車(D423/D424)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8年12月15日,馬鞍山綫第十二列屯馬綫列車(D423/D424)以012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7>16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48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25/D426)編組

  • 2018年2月22-23日,第十四列屯馬綫列車(D425/D426)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9年1月12日,馬鞍山綫第十三列屯馬綫列車(D425/D426)以012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8>17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49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D427/D428)編組

  • 2018年7月12-14日,第十五列屯馬綫一期列車(D427/D428)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20年5月2日,西鐵綫第三列屯馬綫列車(D427/D428)以011車序投入服務,為西鐵綫第36列投入服務的8卡列車及屯馬綫第55列投入服務的列車,亦是最後一列投入服務的本型號列車。

(D429/D430)編組

  • 2018年8月21-22日,第十六列屯馬綫列車(D429/D430)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9年1月31日,馬鞍山綫第十四列屯馬綫列車(D429/D430)以012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19>18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50列投入服務之列車。
  • 2020年8月24日,正進行啟德至紅磡站列車動態測試。[9]

(D431/D432)編組

  • 2018年11月21-22日,第十七列屯馬綫列車(D431/D432)運抵香港,並逐步由屯門內河碼頭運往八鄉車廠。
  • 2019年8月21日,馬鞍山綫第十五列屯馬綫列車(D431/D432)以012車序投入服務,為馬鞍山綫第20>19列投入服務之8卡車及屯馬綫第53列投入服務之列車,亦是未成為屯馬綫一期之前,最後一列於馬鞍山綫投入服務的列車。

爭議

設計問題

由於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均比照港鐵近畿川崎列車(俗稱千九,取自該批列車合約編號SP1900)而設計,鐵路迷根據其外觀稱之為「假千九」、「偽千九公主」、「紅/赤色惡魔」、「野獸」、「山寨千九」或「假九/狗」等。列車內外的設計飽受劣評,包括外觀設計上,在列車車尾燈亮起時,若從車外觀望列車有如一名男子正對「奸笑」的觀感。同時在車廂設計上,座椅編排由原本的一排六個縮減至一排三個,令座位數量進一步減少。車廂吊環亦難於緊握,乘客緊握時非常不舒適。[10][11]

品質問題

此外在列車剛投入服務之時,有乘客發現車廂表面有輕微凹痕,質疑此批次列車的質素是否低於水平。同時有乘客投訴列車車廂內瀰漫一陣塑膠氣味,擔心製造列車之物料對人體有害[12]

到2018年2月,有乘客發現車廂的座椅表面出現疑似生銹痕迹,令人質疑新車物料質素大倒退,港鐵未有回應[13]。2018年8月港鐵更換車廂座椅鋼材為由啞面轉為光面。

圖片庫

馬鞍山綫/屯馬綫一期

西鐵綫

參見

參考資料及註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