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大乘)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大般涅槃经》(梵语: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1般若部、2宝积部、3大集部、4华严部、5涅槃部)涅槃部的第一位。
大乘佛教的涅槃经与《阿含经》中的涅槃经(巴利经藏的大般涅槃经、长阿含游行经等)有一样的名称,两者背景同为释迦牟尼佛在般涅槃(入灭舍寿)前开示教法,但旨趣与情节不同。大乘涅槃经的要旨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1]。
讲述《大般涅槃经》的法师称为“涅槃师”,在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极为盛行。
历史
[编辑]学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经的核心部分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间,在南印度结集而成。[2][3]
在3世纪时,由法显首次在中国译出。最早只有“前分”或“初分”(相当于法显本,或昙无谶本的前十卷)[4],后昙无谶由于阗取回后三十卷,称作“后分”,形成四十卷本[5][6]。
版本
[编辑]梵文本
[编辑]梵文原本已遗失,在20世纪初发现数个残片,残片内容合计不到40卷本的百分之一,但可以对照汉译本。
- 日本高野山
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在日本高野山发现梵文残片,转写为拉丁字母后出版。
- 英国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所属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中收藏,编号为No.143. SA.4。原在中国和阗出土,1903年前后被英国驻喀什噶尔中国事务特别助理收购,送回英国,由英国学者研究后出版。称为Hoernle Manusc。此外,还有另一个残片,编号Kha-i-89。
- 俄国圣彼德堡
收藏六个残片,称为Petrovsky藏品,由沙俄驻喀什噶尔领事,在和阗一带收购。由学者G.M. Bongard-Levin研究后出版,其中一个残片可与英国编号Kha-i-89拼成一页。
汉译本
[编辑]- 慧严、慧观、谢灵运,据法显本与北本,会集成《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南本。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出。
藏译本
[编辑]藏传本有二本
- 一由胜友(Jinamitra)、智藏(Jñānagarbha)和天月(Devacandra)所译,时间可能是在9世纪,由梵文本译成,相当于“初分”本。
- 另一译本由昙无谶本转译成藏文,时间约在11世纪。
蒙文译本由藏译本转译为蒙古文。
粟特文本
[编辑]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者在新疆吐鲁番发掘出大量文书,其中有由粟特文的大般涅槃经残片。由F. W. K. Müller研究、转写后出版,收录于Soghdische Texte.Ⅱ中。F. W. K. Müller认为此译本由昙无谶本转译为粟特文,但其中有几段与汉译本不同,可能参考了另一个译本。
突厥文本
[编辑]《北齐书》记载,齐后主时,曾由刘世清将汉译本大涅槃经转译为突厥文,送给突厥可汗,时间约在6世纪[10]。《隋书》记载,突厥他钵可汗曾派人至中国求取涅槃经,应是指同一件事[11]。突厥语译本没有流传下来,目前也尚未有考古发现。
内容
[编辑]大乘“般若”明无我,讲“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讲“妙有”。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大乘《大般涅槃经》伸延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思想,以对治认为涅槃是永远沉寂的消极涅槃观。大乘《大般涅槃经》是阐释大乘“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
大乘《大般涅槃经》宣扬的中心思想,其所环绕者原不出于“法身常住”,及“悉有佛性”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又关连到佛陀的大般涅槃。本经之出,乃是为对治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而产生,其主张肯定佛陀法身永恒存在,决非油尽灯灭而虚无。[12]
经中将涅槃定义为[12]:
- 一、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夫法性者,无有灭也。(长寿品第四‧卷三‧十四)
- 二、如来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相品‧二十二)
- 三、云何名为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卷二十三‧十)
- 四、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卷二十三‧十三)
- 五、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为定?一切诸佛所有涅槃常乐我净,是故为定,无生老坏,是故为定。(卷二十二‧五)
- 六、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卷二十‧四)
结构
[编辑]最早有“河西五门”,出自协助昙无谶译经的凉州道朗,为初期诸师讲习此经的指南。后有“婆薮七分”,源于世亲的《涅槃论》,为地论师所用。另在江南又有山门法朗的“兴皇八门”说,三论师所凭借。但于后世传播较广的,则为天台五祖章安灌顶的“五门分科”说。
婆薮七分 [13] | 五门分科 [14] | 大般涅槃经 (南本) 三十六卷二十五品 |
大般涅槃经 (北本) 四十卷十三品 |
大般泥洹经 (法显本) 六卷十八品 |
---|---|---|---|---|
不思议神通反示分 | 召请涅槃众 | 序品 | 寿命品 | 序品 |
大身菩萨品 | ||||
成就种性遣执分 | 开演涅槃施 | 纯陀品 | 长者纯陀品 | |
哀叹品 | 哀叹品 | |||
正法实义分 | 长寿品 | 长寿品 | ||
金刚身品 | 金刚身品 | 金刚身品 | ||
名字功德品 | 名字功德品 | 受持品 | ||
四相品 | 如来性品 | 四法品 | ||
四依品 | 四依品 | |||
邪正品 | 分别邪正品 | |||
四谛品 | 四谛品 | |||
四倒品 | 四倒品 | |||
如来性品 | 如来性品 | |||
文字品 | 文字品 | |||
鸟喻品 | 鸟喻品 | |||
月喻品 | 月喻品 | |||
菩萨品 | 问菩萨品 | |||
一切大众所问品 | 一切大众所问品 | 随喜品 | ||
方便修成分 | 示现涅槃行 | 现病品 | 现病品 | (无对应) |
圣行品 | 圣行品 | |||
梵行品 | 梵行品 | |||
婴儿行品 | 婴儿行品 | |||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 |||
离诸放逸入证分 | 问答涅槃义 | 师子吼品 | 师子吼菩萨品 | |
慈光善巧住持分 | 折摄涅槃用 | 迦叶品 | 迦叶菩萨品 | |
显相分 | 㤭陈如品 | 㤭陈如品 |
注释
[编辑]- 世亲《大般涅槃经论》
- 世亲《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 梁‧宝亮《大般涅槃经集解》(南本)
- 隋‧净影慧远《大般涅槃经义记》(北本)
- 隋‧吉藏《涅槃经游意》
- 隋‧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玄义》(南本)
- 隋‧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疏》(南本)
- 日本‧守笃本纯《涅槃经会疏》(取灌顶《疏》分会)
- 新罗‧元晓《涅槃宗要》
考证
[编辑]本经之编集,据横超慧日先生所考,曾经有过大约七次或八次的增编。其所以不能完全统一它的思想理路,自是与此逐渐增编的原因有关。经中之矛盾思想,有时极为尖锐,例如沙门四果,在德王品中遭受贬责,于四依品中却特为称赞。以大乘经典之发展史看,本经之出,晚于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经类[12]。
根据《止观辅行传弘决》,传为若那跋陀罗、会宁共译的《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又称新后分、茶毗分)本入伪目,至大唐刊定始入正经[15]。另外“东塔律宗”怀素律师按“佛物得买供养具”认为茶毗分恐非真[16]。
天台宗又以《像法决疑经》为《大般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开元释教录》则列《像法决疑经》于伪妄乱真录,因此刻本藏经皆不收。
图片
[编辑]-
杭州中国国家版本馆大般涅槃经
引用
[编辑]- ^ 张曼涛.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总之本经在涅槃观念的表达上岐异差左处甚多,这或由于渐渐次第编集所成之所致,其唯一统一而前后一贯者,则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涅槃常乐我净,如来恒不变易的中心观念。此观念当是一学派之传承而来,故经文中各品的解说虽有小异,而其中心思想则相同。
- ^ 王邦维. 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中华佛学学报. 1993, 06: 103–127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Hodge, Stephen (2006), On the Eschatology of the Mahaparinirvana Sutra and Related Matters, lecture deli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SOAS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8《大涅槃经记》:“此大涅槃经,初十卷,有五品。其胡本是东方道人智猛,从天竺将来,暂憩高昌。有天竺沙门昙无谶,广学博见,道俗兼综,游方观化,先在炖煌。河西王宿植洪业,素心冥契,契应王公,躬统士众,西定炖煌,会遇其人,神解悟识,请迎诣州安止内苑。遣使高昌取此胡本,命谶译出。此经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已后,其本久在炖煌,谶因出经。”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8《大涅槃经记》:“下际知部党不足,寻访慕余残。有胡道人,应期送到此经。胡本都二万五千偈,后来胡本想亦近具足。但顷来国家慇猥,未暇更译,遂少停滞,诸可流布者。经中大意,宗涂悉举,无所少也。今现已有十三品,作四十卷。”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14《昙无谶传》:“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国寻求。值其母亡,遂留岁余。后于于阗更得经本,复还姑臧译之,续为三十六卷焉。”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六卷泥洹记第十八·出经后记》:先见晋土道人释法显远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写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义熙十三年十月一日。于谢司空石所立道场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经。至十四年正月二日挍定尽讫。禅师佛大跋陀。手执胡本。宝云传译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涅槃经记第十七·未详作者》:此大涅槃经。初十卷有五品。其胡本是东方道人智猛从天竺将来。暂憩高昌。有天竺沙门昙无谶。广学博见道俗兼综。游方观化先在炖煌。河西王宿植洪业素心冥契。契应王公躬统士众。西定炖煌。会遇其人。神解悟识。请迎诣州安止内苑。遣使高昌取此胡本。命谶译出。此经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已后。其本久在炖煌。谶因出经。下际知部党不足。寻访慕余残。有胡道人(印度僧)。应期送到此经。胡本都二万五千偈。后来胡本想亦近具足。但顷来国家慇猥。未暇更译。遂少停滞诸可流布者。经中大意宗涂悉举。无所少也。今现已有十三品。作四十卷。为经文句。执笔者一承经师口所译不加华饰。其经初后所演。佛性广略之闻耳。无相违也。每自惟省。虽复西垂深幸此遇。遇此大典开解常滞。非言所尽。以诸家译经之致大不允其旨归。疑谬后生。是故窃不辞。辄作徒劳之举。冀少有补益。咨参经师。采寻前后。略举初五品为私记。余致惟之悉可领也(祐寻此序与朗法师序及忏法传小小不同未详孰正故复两出)。
- ^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第十四《昙无谶传第三》:昙无谶。中天竺人也。……十岁与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酬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异。交争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不肯屈。谶服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于是集众悔过。遂专业大乘。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乃赍大涅槃经本前分十二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奔龟兹。龟兹国多小乘学不信涅槃。……河西王沮渠蒙逊。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请令出其经本。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恐言舛于理不许。于是学语三年。翻为汉言。方共译写。是时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值其宣出法藏。深相推重。转易梵文。嵩公笔受。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谶临机释滞。未常留碍。……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国寻求。值其母亡。遂留岁余。后于于阗更得经本。复还姑臧译之。续为三十六卷焉。……初谶译出涅槃。卷数已定。而外国沙门昙无发云。此经品未尽。谶常慨然。誓必重寻。蒙逊因其行志乃伪资发遣。厚赠宝货。未发数日。乃流涕告众曰谶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行四十里。逊密遣刺客害之。时年四十九。众咸恸惜焉。后道场寺慧观志欲重求后品。以高昌沙门道普常游外国善能胡书解六国语。宋元嘉中。启文帝资遣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至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遂卒。普临终叹曰。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 ^ 《北齐书》卷20〈斛律羌举传〉:代人刘世清,祖拔,魏燕州刺史;父巍,金紫光禄大夫。世清武平末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任遇与孝卿相亚,情性甚整,周慎谨密,在孝卿之右。能通四夷语,为当时第一。后主令世清作突厥语翻《涅槃经》,以遗突厥可汗,敕中书侍郎李德林为其序。
- ^ 《隋书》卷84〈北狄传〉:齐有沙门惠琳,被掠入突厥中,因谓佗钵曰:“为有佛法耳。”遂说以因缘果报之事。佗闻而信之,建一伽蓝,遣使聘于齐氏,求《净名》、《涅槃》、《华严》等经,并《十诵律》。
- ^ 12.0 12.1 12.2 张曼涛.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华冈佛学学报.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世亲《涅槃论》:“从初如是至流血洒地,名不思议神通反示分。〈纯陀〉、〈哀叹〉二品,名成就种性遣执分。从三告已下讫〈大众问品〉,名正法实义分。五行十功德,名方便修成分。〈师子吼品〉,名离诸放逸入证分。〈迦叶品〉,名慈光善巧住持分。〈㤭陈如品〉,名显相分。”
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疏》:“婆薮七分……地师(地论师)以第一卷为“神通反示分”……彼以第二卷为“种性破疑除执分”,第三卷至大众问为“正法实义分”。……彼以五行十功德为“方便修成分”,彼以师子吼为“不放逸入证分”。……彼以迦叶为“慈悲住持分”,陈如为“显相分”。” - ^ 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疏》:“初列章者。一召请涅槃众。二开演涅槃施。三示现涅槃行。四问答涅槃义。五折摄涅槃用。”
- ^ 佛光大辭典 - 大般涅槃經後分.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怀素《四分律开宗记》:“故新后分涅槃经上卷云。佛告阿难。若佛现在。所施佛物。僧众应知。若佛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华。以供养佛。除供养佛。余不得用。用者则犯盗佛物罪。此经传来。恐非真也。五百云(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佛物得买供养具。”
外部链接
[编辑]- 略论大乘《大般涅槃经》的传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邦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