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基隆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隆河
词源基隆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地区台湾北部
新北市 · 基隆市 · 台北市
流域
水系中央管河川
源头分水仑
 • 位置新北市平溪区
 • 坐标25°01′06″N 121°42′21″E / 25.01833°N 121.70583°E / 25.01833; 121.70583
 • 海拔300米(980英尺)
第二源头火烧寮山
 • 海拔560米(1,840英尺)
河口淡水河
 • 位置台北市北投区关渡
 • 坐标25°06′44″N 121°27′50″E / 25.11222°N 121.46389°E / 25.11222; 121.46389
 • 海拔0米(0英尺)
流域面积493 km2(190 sq mi)
本貌
长度86.4 km(53.7 mi)
流量 
 • 平均流量39.5 m3/s(1,390 cu ft/s)
 • 最小流量12 m3/s(420 cu ft/s)
 • 最大流量3,690 m3/s(130,000 cu ft/s)
特征
左岸支流大坑溪 · 下寮溪 · 北峰溪 · 康诰坑溪 · 智慧溪 · 礼门溪 · 茄苳溪 · 保长坑溪 · 拔西猴溪 · 暖暖溪 · 𫙮鱼坑溪 · 新寮溪 · 三坑溪
右岸支流贵水二溪 · 磺港溪 · 外双溪 · 内沟溪 · 草滥溪 · 叭𪡏溪 · 北港溪 · 乡长溪 · 鹿寮溪 · 玛陵坑溪 · 大武仑溪 · 深澳坑溪 · 灰窑溪 · 芊蓁林溪

基隆河是位于台湾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全长86.4公里[1],横跨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该河川虽以“基隆”为名,但实际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于新北市台北市,实际流经基隆市之河段仅约15公里(占17%)。

概况

[编辑]

基隆河发源于新北市平溪区分水仑,但其水系最远源流则为其支流芊蓁林溪,发源于狮公髻尾山(又名火烧寮山)东偏北侧标高约560公尺处,水系河长约96公里,流域面积约493平方公里[2]。主流从新北市平溪区起始后,往东北流经新北市瑞芳区,进入基隆市暖暖区之后转弯西流,汇集到七堵区、新北市汐止区,再进入台北市,流经南港内湖松山中山士林大同北投,最后于关渡汇入淡水河。

基隆河大致可分成三段:[3]

  • 源流段:从发源地平溪地区至瑞芳,平均坡降90分之1。
  • 中游段:瑞芳南港,平均坡降150分之1。
  • 下游段:南港至河口关渡,平均坡降3,000分之1。

基隆河昔日自西、至日治铁路运输畅通以前,利用舟楫之便,可由淡水河口趁潮水直通峰仔峙(后改称水返脚,今汐止),改乘独木舟可抵暖暖,再登岸改走陆路越狮球岭抵达基隆港。西班牙人称为基马逊河奇马松河Quimazón; Kimazón[4]:290;荷兰人续沿用西班牙的名称,在《大台北古地图》也称里族河Ritsouquie revier),1655年《热兰遮城日记》记为鸡笼河Quelanghsche reviere);[5]另有峰仔峙港大隆同溪内港北溪基隆溪川基隆溪基隆川等多个名称。

地形

[编辑]

基隆河上游往东北东方向流动,经三貂岭后,转向北北东,经过猴硐后河谷逐渐开阔,并转向西流,自瑞芳以下,河道十分曲折,流经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汐止、南港之后进入台北盆地,在关渡附近汇入淡水河。上游从源头自瑞芳约30公里,发源于平溪菁桐附近,与相邻之景美溪支流大溪墘溪呈谷中分水,河谷狭窄呈V字形,谷中巨砾遍布,岩床裸露,瀑布壶穴地形特别发达[6]。十分到平溪一带受到新世晚期地震和火山等作用的影响,河阶分布,向东流经十分瀑布后开始深切,形成峡谷地形,回春地形特别明显,著名的有岭脚瀑布、十分寮瀑布、野人谷瀑布、暖暖壶穴与大华壶穴等。至三貂岭附近向东北东的流路骤转为北向,并在瑞芳附近急转向西,形成曲流[6]。流经瑞芳距离海岸仅1.5公里,之后进入和缓起伏的丘陵带,河谷渐开阔,至八堵、松山及汐止之间有广大的河床平原,在南港附近进入台北盆地。进入台北盆地后进入下游河段,一直到关渡为止,由于河床为冲积层,土质松软,呈显著的自由曲流,蜿蜒穿梭于台北盆地[6]

主要支流

[编辑]
承德路向上游方向看外双溪
位于平溪区月桃寮溪眼镜洞注入基隆河。
源头小溪小桥(石底观音山登山口)。

主要桥梁

[编辑]
兴建中的社子大桥
承德桥向上游方向看基隆河。
剑潭山前;中山桥(左前)、松江大桥(右前)、汐止五股高架桥(后)、中山高速公路圆山桥(最后)交叉跨过基隆河。
河面净水艇。
大直流向剑潭山麓剑潭段的基隆河。
南港区环东大道与基隆河,左侧(北岸)是内湖区南湖右岸河滨公园
位于汐止区北山大桥西段南侧。
位于瑞芳区台铁宜兰线第三基隆河桥(三貂岭站南侧)

以下由河口源头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桥梁

民生桥和真朴斋

整治水患问题

[编辑]
1945年美军绘制之台北地图,图中上方可见原本基隆河蜿蜒曲流的样貌
基隆河内湖段。

由于基隆河的河道曲折,且上游的平溪山区为台湾雨量最多的地区,因此每当台风或豪雨来袭时,易造成下游地区的水患,故进行了两次基隆河截弯取直工程。

第一次截弯取直

[编辑]

第一次整治于1964年11月5日至1965年7月19日处理士林段的基隆河,中华民国国军部队从社子岛挖开一条新的河道,原河道及番仔沟后来被填平,形成基河路与剑潭路、承德路四段三条道路。工程完毕后,社子岛则成了社子半岛,仅留下福德绿地供人凭吊。

第二次截弯取直

[编辑]

第二次于1991年11月11日至1993年11月10日,在大直松山内湖南港段实行第二次的工程,以利于基隆河洪水的宣泄。工程完成后,虽然台北市下游段的水患获得改善,但因河道缩短使涨潮时河水逆流而上,造成中游段的汐止基隆市五堵等地区反而在降雨量大时常发生水患。以下为整建后原河道的利用变迁:

  • 中山大直段:北安路、堤顶大道二段、美丽华。
  • 内湖段:民权东路六段、行善路、内湖科学园区。
  • 南港段:石潭公园。

关于松山段的截弯取直,在前台北市长黄大洲的《改造:基隆河截弯取直纪实》一书中提到:数值模拟的结果,若是只有截弯取直,和原公告的内湖堤线(沿著河湾而建)相较,因为蓄洪量降低,河水水位会提高,因而低水水槽必需特别挖深。因此将截弯取直视为都市更新开发计画比较恰当。截弯取直后产生的“新生土地”,的确造就了内湖科技园区和明水路的新兴住商混合区,以及旧宗路的新兴商业区[7]

员山子分洪道

[编辑]

后来又于2003年到2005年间在瑞芳兴建员山子分洪道,可将上游的洪水分流排入东海,对中游地区的洪水防制具有相当效果。

在2015年9月强台杜鹃来袭时,员山子分洪堰最高水位达66公尺,分洪量达每秒932立方公尺,分洪体积2021万立方公尺,相当于8,100个标准游泳池水量。经济部表示,员山子分洪道可将基隆河81%洪水分流入东海,亚洲最大分洪道“员山子分洪道”确保基隆河下游的北北基地区800万人口幸免于水患[8]

观光景点

[编辑]
十分瀑布

交通

[编辑]
大佳~圆山间的花博2号游艇。
以下铁路全程沿基隆河岸行驶:

蓝色公路

[编辑]

基隆河在花博展期内设置一蓝色公路站点—大佳码头,由此可单点进出游河,亦可由此进出园区,来往美堤码头和锡口码头,并于花博后继续提供民众搭乘。

码头名称 Station Name 所在地 所在地区
花博蓝色公路
大佳码头 Dajia Pier 台北市 中山区 大佳河滨公园
→往美堤码头锡口码头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e河川知識服務網 名詞庫. e-river.wra.gov.tw. 经济部水利署. [29 Sept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September 2020). 
  2. ^ 杨万全,认识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湾水文论文集,2000年5月,第524页
  3. ^ 淡水河水系河川環境管理計畫規劃. 新北市板桥区: 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3年. ISBN 978-986-03-7491-9. 
  4. ^ 艾斯奇维. 由李慧珍·吴孟真·周佑芷·许壬馨·李毓中翻译. 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3-12, 54 (4): 284–305. 
  5. ^ 翁佳音. 第二章·基隆河流域. 大台北古地圖考釋.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1998-06: 23–50 [原荷文报告1654年]. ISBN 957-02-2084-8 –通过扫描版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台湾乡土文献影像;数位版抄本中研院台湾研究网路化. 
  6. ^ 6.0 6.1 6.2 杜友仁,龚任义,李锡堤 (国立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 基隆河流域之河階地形分析. 国立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7. ^ 黄大洲,《改造:基隆河截弯取直纪实》,正中书局,2001年
  8. ^ 员山子分洪隧道 内部首度公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汤佳玲,自由时报,2015-11-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