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 (中國)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魏天興四年(401年)以鄴行台所轄六郡(魏郡、陽平、廣平、汲郡、頓丘、清河)改設為相州,位於河南北部安陽市一帶和臨漳縣。州治在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
北周末,楊堅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之亂,毀舊鄴城,遷相州於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南郊)。隋代又北移到今安陽市。金、元、明、清為彰德府。安陽市所轄彰德府城即為新鄴城。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州 | 相州 | 郡 | 魏郡 | ||
郡 | 魏郡 | 成安郡 | 林慮郡 | 縣 | 安陽縣 成安縣 臨漳縣 洹水縣 臨淇縣 鄴縣 滏陽縣 臨水縣 林慮縣 靈泉縣 堯城縣 |
縣 | 鄴縣 成安縣 臨漳縣 洹水縣 臨淇縣 |
滏陽縣 臨水縣 | 林慮縣 靈泉縣 |
唐朝相州轄縣 | |
---|---|
618年 | 安陽縣、零泉縣、林慮縣、鄴縣、臨漳縣、洹水縣、堯城縣、相縣[1](臨水縣[2]、滏陽縣、成安縣改屬磁州) |
619年 | 安陽縣、零泉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相縣(林慮縣改屬岩州,洹水縣改屬洹州) |
621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相縣(洹水縣來屬,廢除零泉縣,新設蕩源縣[3],改屬黎州) |
622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林慮縣來屬,廢除相縣) |
623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林慮縣(蕩源縣來屬) |
627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蕩源縣(改名湯陰縣)、林慮縣(滏陽縣、成安縣來屬) |
643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滏陽縣、成安縣(內黃縣、臨河縣來屬) |
765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成安縣、內黃縣、臨河縣(滏陽縣改屬磁州) |
905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洹水縣、湯陰縣、林慮縣、成安縣(改名斥丘縣)、內黃縣、臨河縣 |
906年 | 安陽縣、鄴縣、臨漳縣、堯城縣、湯陰縣、林慮縣(洹水縣、內黃縣、臨河縣、斥丘縣改屬魏州) |
刺史
[編輯]
|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
京畿道 關內道 | |
---|---|
都畿道 河南道 | |
河東道 | |
河北道 | |
山南西道 | |
山南東道 | |
淮南道 | |
江南東道 | |
江南西道 | |
隴右道 | |
河西道 | |
劍南道 | |
黔中道 | |
嶺南道 | 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竇州 | 辯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龔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籠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護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