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瓮炮台
白米瓮炮台 | |
---|---|
白米瓮堡垒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 基隆市中山区光华路37巷 |
坐标 | 25°09′19″N 121°44′35″E / 25.15535°N 121.74300°E |
建成时间 | 日治台湾1900年(明治33年,兴建) 日治台湾明治35年(1902年,完工)[1]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参观 |
官方名称 | 白米瓮炮台 |
类型 | 登录等级: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关塞 |
详细登录资料 |
白米瓮炮台,又称白米瓮堡垒,是位于台湾基隆市中山区太白庄的一处炮台遗址,过去曾是台湾日治时期基隆要塞司令部的要塞辖内设施。目前属基隆市所管辖的市定古迹。
历史
[编辑]白米瓮炮台今天所见的各项炮台设施,全数是明治时期日军因应日俄战争整备求,由其陆军筑城部本部,重新设计兴建而成的海岸型堡垒,至于名称由来,则有一说此地区在过去17世纪时,可能曾设置名为“Milaen”的一座堡垒,此堡垒讯息能够从《淡水与其附近村社暨鸡笼岛略图》[2]得知,然而迄今的考证并无确信证据证明此堡垒的存在,另外,有此一说:太白庄地区别称为“荷兰城”,源自于当时驻扎该区的清兵与战后迁台居此之地的居民,多为湖南籍,而后因语言之误,谐音为“荷兰”遂名而来。此外在清领时期,刘铭传曾在邻近火号山附近兴建仙洞炮台(Fort Clement)。
在要塞的正式名称方面,日本国陆军省的官方文件称其为“白米瓮炮台”,1921年至28年由大日本帝国陆地测量部绘制的《二万五千分之一台湾地形图》称其为“白米炮台”[3][4]。标准的日文音译通称为“はくまいおう”“はくべいおう”,在1945年美军绘制的台湾城市地图则有“はくべいがおう”的音译。
兴建
[编辑]1900年(明治33年),台湾总督府筑城部基隆分部根据1899年《基隆要塞防御(永久)要领书》中,因应恐爆发之日俄战争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御炮台”防御工程。[5][6],于同年7月向陆军大臣上呈白米瓮堡垒交通路特别工法及设计预算书,于同年12月12日禁型施工工程,于1901年(明治34年)11月完成配炮工事,因此白米瓮堡垒同时也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炮的堡垒炮台,最终白米瓮堡垒竣工于1902年(明治35年)7月30日[7],该系统属海防型炮台,装备有朝北方方向的炮座(标高约70米),以及四门射程约8800米的8吋加农炮[8]が。并设置于形势险要的太白庄地区,与附近的万人头炮台和东岸的社寮岛(现和平岛)互为犄角共扼基隆港。成为负责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御防线。
1904年2月,白米瓮堡垒增建炮兵射击指挥所[9],并在1907年增建将校室、兵舍、粮食支库等设施。1927年,由于一门火炮受损,以八尺门炮台的安式8吋加农炮作为替换。1931年,增设演习炮台。[10]
战后
[编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隆要塞与辖内设施均由中华民国国军所接收,1947年因配合基隆要塞缩减计划,白米瓮炮台隶属基隆要塞管理,在1957年撤销基隆要塞后,白米瓮炮台撤除驻军,并将所有的后膛炮同时报废。1977年,厕圊、监守卫舍和库房交由国有财产局管理。其中厕圊作为太白庄社区的公共厕所使用。原本的炮座区则在1980年进行修复工程。
1985年8月19日,白米瓮炮台被内政部指定为第三级古迹,2004年10月12日,基隆市文化局原公告包括监守卫舍的三处附属遗迹登录为历史建筑,然而在国有财产局标售并由私人得标后,将附属遗迹解除为历史建筑。
2009年10月13日,白米瓮炮台公告为基隆市市定古迹,并在2020年7月,为考量未来西岸地区整体规划及本古迹修复后观光需求,基隆市文化局在“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整合计划”的专案经费支援下进行白米瓮炮台修复再利用工程计划,除进行炮台区域之整修补强,包括服务中心及公共厕所,将既有库房再利用为服务中心,并修缮凉亭、炮台坡道日式栏杆仿作及全区整修工程,在修复工事中则复原了过去已消失的观测所铁堡,使得该设施得以复原历史情境。[11]
炮台全面的修复工程则在2021年完成,[12]整建完成的炮台则设有步道,以串连附近的基隆灯塔、球子山灯塔等景点。[13]原库房修复再利用后将成为旅客服务中心,并在2022年修复完成。
平面配置与构造
[编辑]-
白米瓮炮台的大门遗迹
-
白米瓮炮台弹药库
-
大型炮盘座
-
大型炮盘座近景
白米瓮炮台系统依照大白庄与周围地形而兴建,配置共分为四大区域,共为炮座区、观测区、兵舍区、库房区。目前白米瓮炮台免费向游客开放。紧邻东边的区域为基隆灯塔和万人头炮台遗址,西边是协和火力发电厂。
炮座区主由混凝土及石造打造的四座大型炮座构成,炮盘座宽约12.6米,前方胸墙高1.72米,厚1.7米,胸墙外混凝土斜面为3米,主成直线形配置,坐南朝北至海湾位置,炮原配备有安式8吋加农炮4门,作为海岸平射炮射击使用。炮座四周胸墙设有贮弹孔,后方设有运炮坡道连通炮侧库,作为炮弹紧急支援功能。[14]
此外,白米瓮炮台设有两间拱顶炮侧库,座落于入口门宽1.05米,高约1.75米,入内则有0.5米厚的挡墙,上开方形小窗,主为混凝土拱顶构造,脚壁、拱顶厚度约1.1米,最初作为炮兵临时待命场所,也兼作炮台附属弹药库之用。[15]
观测区位于两侧山丘的制高点,并设有指挥所及观测所设施,作为观测基隆外海敌舰位置、通讯与防空作用和弹著点的监控设施。[16]西侧观测所标高178.65米,最初作为炮台下达命令、通信联络的指挥所。该结构为半圆形混拟构造,原设有铁堡,并于2020年的修复工事中复原。主体建筑下方另增设掩蔽部、分观测所,皆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17]东侧的山丘(标高103m)则设有射击指挥所及观测所,部分混凝土结构仍然存在。
-
作为装填炮弹功能的库房,现作为游客中心使用。
-
位于山丘的射击指挥所
-
厕圊
-
铁堡
兵舍区、库房区部分,共设有粮食支库、兵舍、炮具库、监守卫舍、炊事场、马厩、兵器小修理所等设施,分布于炮座区背坡各处。目前沿运车道下方存库房、两间厕圊(厕所)、蓄水池、弹药库等附属建物。[18]此外在附近设有木山电灯机关舍,作为木山炮台及白米瓮炮台系统之支援设施。
弹药库为火药支库,位于库房西侧,该结构为混凝土拱券构成,平面采U字形平面。[19]
监守卫舍和库房在战后土地为国防部军备局,所有2005年,监守卫舍被国有财产局标售,而遭到得标地主铲平而拆除。至今仅存部分残迹。[20]库房虽免于拆除,然而却因受损而紧急维护[21],在2018年完成钢棚加框、加固工程后[22][23] 。于2020年起进行修复工程,在工事中复原了原有的芬克式钢筋构造,完工后作为游客咨询、历史资讯及导览服务的服务中心使用。[24][25]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明治35年12月11日付 陆军省 军事机密受第403号 “基隆要塞白米瓮堡塁竣功図书别纸目录之通进达件也” 国立公文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翁, 佳音.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 台北县: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789860224030 (中文(台湾)).
- ^ 国立国会図书馆 台湾の地図(日本统治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台湾 中央研究院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军绘制台湾城市地图
- ^ 明治33年8月1日付 陆军省 军事机密文第247号 “基隆瓮堡白米瓮堡塁建筑ノ件” 国立公文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軍事機密受第三一九号 築城部 基隆白米甕堡塁(B点)建築ノ件〉.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 〈基隆要塞白米甕堡壘竣工圖書送達文件〉.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昭和8年10月27日付 陆军省 基要炮89号 “安式8吋加农炮床抗堪试験射撃用弾薬支给相成度件申请” 国立公文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築城部本部送達 軍事機密受第二八号 陸軍省受領 軍事機密受第@五二号 竣功図書進逹 基隆要塞白米甕堡塁砲兵射撃指揮所建築 竣功書.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 密受第七七七號 築本秘第一三八號 基隆要塞白米甕演習砲臺新設工事竣功圖書提出ノ件報告.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 吴康玮. 白米甕砲台整修 打造西岸觀光步道. yahoo奇摩新闻. 2020-06-13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游明煌. 白米甕砲台修復完成 基隆西岸文化觀光路線最後一哩路. 联合报. 2021-10-17 [202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邱瑞杰. 基隆燈塔直上白米甕砲台 遙望球子山 來日再戰1日雙塔. 联合报. 2021-10-12 [202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 ^ 白米甕砲台砲座區.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白米甕砲台砲側庫.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游明煌. 基隆百年古蹟白米甕砲台修復 觀測所鐵堡軍事情境復原. 联合报. 2021-07-30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白米甕砲台西側觀測所.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张, 崑振. 《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基隆古蹟深度導覽手冊》.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2010. ISBN 9789860224030 (中文(台湾)).
- ^ 白米甕砲台彈藥庫.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游明煌. 白米甕砲台歷史建築 地主想拆. 自由时报. 2005-09-14 [200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 唐声扬. 砲台日軍庫房 被批比廢墟還糟. 自由时报. 2007-11-06 [200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 俞肇福. 基隆白米甕砲台彈藥庫 明年修復. 自由时报. 2018-06-04 [201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 Lu, Hsien-hsiu; Hetherington, William. Keelung historic sites to be restored. Taipei Times. 13 September 2016 [10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 ^ 游明煌. 基隆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 啟用. 联合报. 2022-06-25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 ^ 张志康. 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啟用 帶動基隆西岸觀光廊帶. 中时电子报. 2022-06-25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外部链接
[编辑]- 白米瓮炮台——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白米瓮炮台 —— 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整合计划
- 巴达维亚城日志 - 台湾学数位电子书数据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交通部观光局:白米瓮炮台(荷兰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基隆旅游网:白米瓮炮台(荷兰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