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世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預計經濟將迅速增長。

亞洲世紀是對21世紀亞洲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占主導地位的預測,該預測基於人口和經濟趨勢的持續存在。類似於19世紀被稱為英國的帝國世紀和20世紀被稱為美國的美國世紀的概念。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11年的一項研究,到2050年,亞洲有30億人口(約占預計的50.3億亞洲總人口的56.6%)可能會享受到類似今天歐洲的生活水平,並且到本世紀中葉,該地區的產出可能占全球總產出的一半以上。[1]

有人認為,亞洲地區不斷強調團結,並且地區內國家之間的關係日益成熟和進步,這將進一步支撐21世紀成為亞洲世紀的形成。[2][3] [4][5][6][7]然而,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明顯分歧標誌著這兩個國家領導者未能實現亞洲世紀的希望的終結。[8][9]

起源[編輯]

在1924年,卡爾·豪斯霍弗爾(Karl Haushofer)使用了「太平洋時代」這個術語,設想了日本、中國和印度的增長:「我們的眼前正在展開一個巨大的空間,有力量湧入其中……等待著太平洋時代的曙光。這一時代將將取代大西洋時代、超越地中海和歐洲時代」[10]亞洲世紀這個短語起源於1980年代中期到晚期,並被歸因於1988年中國領袖鄧小平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的會晤,鄧小平在會晤中說: 「近年來人們一直在說下一個世紀將是亞洲和太平洋的世紀,仿佛這是肯定的事情。我不同意這種觀點。」[11] 在此之前,亞洲世紀這個詞彙在1985年出現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中。[12] 亞洲世紀之後得到了亞洲政治領袖的再次確認,並且現在已經成為媒體中廣泛使用的術語。

原因[編輯]

在2010年之前的三十年中,亞洲展現出強勁的經濟表現,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可能是亞洲世紀的有力證據。儘管這種經濟表現的差異已被認知了一段時間,但具體的個別挫折(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往往掩蓋了廣泛的趨勢。然而,到了21世紀初,可以明確地認為,這種更強勁的亞洲表現不僅是可持續的,而且具有可能顯著改變地球上的權力分配的力量和規模。隨之而來的是,全球領導地位在一系列重要領域——國際外交、軍事力量、技術和軟實力——也可能由一個或多個亞洲國家承擔。

許多學者提供了促成亞洲顯著發展的因素,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提出了七個支撐因素,使亞洲國家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色,並為自己提供了與西方國家相匹敵的可能性。這七個支撐因素包括:自由市場經濟、科學技術、精英領導體制、實用主義、和平文化、法治和教育。[13]

教授約翰·韋斯特(John West)在他的書《亞洲世紀……岌岌可危》[14]中提出了以下觀點:

"在21世紀的過程中,印度很有可能嶄露頭角,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已經有跡象表明,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中國,這一趨勢有可能持續下去,除非中國認真進行經濟改革。此外,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的人口將在2022年超過中國,並且到2100年可能高出約50%。"[15]

在2019年,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亞洲安全講師克里斯·奧格登教授寫道:「儘管在人均收入和基礎設施方面仍相對落後,但隨著這種財富轉化為軍事、政治和制度影響力(通過聯合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機構),亞洲兩大強國將獲得結構性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使它們成為全球關鍵支點。充滿期待的人口和富有表現力的領導人正在加速並支持這一關鍵性,如果環境污染和腐敗等生存問題能夠克服,將預示著一個以亞洲為中心,以中國和印度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出現,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基礎。」

人口統計[編輯]

亞洲的人口增長預計至少會持續到21世紀上半葉,儘管自20世紀末以來增速已經顯著減緩。在21世紀初,亞洲擁有40億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增長到超過50億人口。[16]雖然亞洲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預計會有很大變化,但預計北美和歐洲在全球人口中的份額將下降。[17]

經濟學[編輯]

根據安格斯·麥迪遜的估計,從公元1年到2003年,主要經濟體對世界GDP的全球貢獻。[18]在18世紀之前,按GDP產出計算,中國和印度是兩個最大的經濟體。
預計7年2050個最大經濟體的 GDP[19]
到 2050 年按地區劃分的全球 GDP 預計份額[20]
上海南京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購物街之一,是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及其龐大消費群的典範。
印度的中產階級人口達到3億,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21]這裡展示的是孟買南部的高檔地區。

主要的推動因素是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繼續保持生產率增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沒有完全趨同於歐洲或北美的生活水平,到2050年,亞洲可能將生產全球一半的GDP。[22]與冷戰後期相比,當時北美和歐洲合計產生了全球一半的GDP,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亞洲開發銀行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到2050年,亞洲將將其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份額幾乎翻倍,達到52%,亞洲將重新奪回大約300年前曾經占據的主導經濟地位。」

亞洲世紀的概念假設亞洲經濟體能夠在未來40年內保持其發展勢頭,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和技術環境,並不斷創造比較優勢。在這種情景下,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在2011年的模型估算,亞洲的GDP將從2010年的17萬億美元增長到2050年的174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一半。在同一研究中,亞洲開發銀行估計,七個經濟體(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將引領亞洲強國的增長;根據亞洲世紀的情景,該地區將沒有貧窮國家,而2011年時有八個貧窮國家。

自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農村私有化)和20世紀90年代初(大多數城市)進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三十年保持了8%到10%之間的經濟增長率。[23]印度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開始了類似的升勢,儘管在這段時間內平均增長率約為4%,但在2005年略微增長到8%,並在2006年達到9.2%,然後在2009年放緩至6%。[24] 然後在2010年達到8.9%。[25]

這兩個發展方向都涉及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的經濟自由化政策,以及將經濟面向全球化的轉向(包括出口和吸引外部投資)。這種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程度仍然存在爭議。它們是兩國關鍵政治領導人,特別是印度和中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的一部分。此外,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總數超過25億,為潛在市場提供了巨大潛力。[26]這兩個國家內部消費市場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日本、歐盟甚至美國相比,這使得中國和印度的國內增長率要高得多。[27]基於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際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優勢使得這兩個國家能夠對全球產生競爭壓力。[28]

「東方化」這個術語被用來指代東方(主要是日本)管理技術在西方的傳播。[29][30][31][32]

亞洲經濟主導地位增強的趨勢也基於對最近歷史經濟趨勢的推演。高盛(Goldman Sachs)在其金磚國家(BRIC)經濟預測中,強調了中國大陸將在2050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印度將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趨勢,以GDP計算。該報告還預測了每個國家將主導的產業類型,導致一些人認為中國大陸是「世界工業車間」,印度是「偉大的服務社會」之一。截至2009年,被認為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大多數國家都位於亞洲。

到2050年,東亞和南亞經濟將增長超過20倍。[33]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發展指數的提高,這是用來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標。印度的人類發展指數將接近0.8。東亞的人類發展指數將接近0.94,或者非常接近歐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生活水平。這意味著很難確定這兩者之間的財富差異。由於東亞和印度的人口眾多,它們的經濟規模將非常龐大,如果當前趨勢持續下去,印度的長期人口可能接近中國的兩倍。東亞可能在2030年早期就超過所有西方國家的總經濟規模。如果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繼續脫貧進入中產階級,南亞也可能很快跟隨。

建設項目[編輯]

台灣台北台北 101摩天大樓,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從2004年到2010年。

有預測顯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最具創新性的建築項目將在亞洲展開。作為經濟實力的象徵,亞洲已經建造了一些超高層摩天大樓,目前正在亞洲進行的建築項目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要多。已完成的項目包括:吉隆坡雙峰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台灣台北101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哈利法塔上海中心大廈。未來的建築項目承諾將更高,例如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和達卡的Legacy Tower。

文化[編輯]

文化上,亞洲世紀以印度流派電影寶萊塢、平行電影)、香港流派電影(武俠片香港動作電影)、日本動畫韓流為象徵。對亞洲文化的認識可能是一個更具文化意識的世界的一部分,正如《文明衝突》論文所提出的。同樣,對亞洲文化的肯定影響了亞洲人在亞洲和亞洲僑民社區中的身份政治。[34]

酷日本指數正在飆升;日本的文化產品,包括電視節目,無疑地在美國觀眾中非常流行,而且已經持續多年。 [35]2021年,全球有141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實施日語教育。總學習人數為379萬4714人。

風水類書籍名列暢銷非小說書榜首,風水學校也在不斷增加。大型銀行和跨國公司聘請風水顧問,為他們提供辦公室布局的建議。人們願意在東方醫學、療法和按摩形式上添加補充,而放棄傳統的西方醫學,傾向於使用諸如指壓和針灸等技術。像艾灸和指壓按摩這樣的做法在西方備受歡迎。[36] 幾乎所有東方武術,如功夫、柔道、空手道、合氣道、跆拳道、劍道、柔術、太極拳、氣功、八卦和形意拳,以及它們眾多的關聯流派和分支流派,都擁有。[37]

亞洲烹飪因為亞洲移民的原因,以及非亞洲人對亞洲食材和美食的濃厚興趣而在西方地區非常流行。即使在英國、加拿大、北歐或美國的小鎮,通常都能找到至少一家印度或中國餐館。[38] 在北美洲、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現了受到亞洲啟發的美食的餐廳。例如,華館餐廳和貝威亞洲餐廳這兩個例子,它們不僅在美國廣泛存在,華館餐廳還在世界其他地區設有分店。[39][40]一些受到亞洲美食啟發的食品產品也已經推出,其中包括著名的麵條品牌美極。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和英國,引入了一款以亞洲靈感為特色的麵條系列,名為Maggi Fusian;而在德國和奧地利,推出了一款長期暢銷的產品系列,名為Maggi Magic Asia。包括受到中國、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菜餚啟發的豐富麵條品種。

瑜伽已經在印度和亞洲以外地區獲得了廣泛的流行,進入了西方世界的主流文化。[41]

儘管英語的普及持續擴展,但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對亞洲語言的學習和教授變得更加受歡迎。近年來,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掌握中文具有經濟優勢,因此對中文的研究引起了更大的關注。[42]中國對孔子學院的支持正在受到鼓勵,孔子學院已在許多國家開設,教授中國語言和文化[43]

截止2010年,漢語被評為網際網路上使用最廣泛的第二種語言,近四分之一的網際網路用戶使用漢語,日語排名第四,韓語排名第十。[44]根據中央情報局(CIA)的數據,截止2020年,中國擁有最多的網際網路用戶,印度排名第三,日本排名第六,印度尼西亞排名第十。[45]

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產業,[46] 印度電影業生產的電影比諾萊塢和好萊塢還多。

在二十世紀初期,很少有人是素食者。據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有大約5000萬人口,但只有10萬人是素食者,占總人口的約0.2%。到了1990年代,估計英國素食者的比例在4.2%到11%之間,並且正迅速增加。正如Porritt和Winner所觀察到的,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成為素食者被認為是異常的」,但「現在它既受尊敬又很常見」。」[47][48]

韓流的傳播,尤其是韓國流行音樂韓國電視劇在亞洲以外地區的推廣,催生了滿足這一需求的服務。其中,Viki和DramaFever就是向國際觀眾提供韓劇以及其他亞洲內容的代表性服務。[49][50]SBS亞洲流行音樂頻道和亞洲流行電台是兩個廣播相關的音樂服務,致力於在整個澳大利亞傳播韓國流行音樂的熱潮。除了韓國流行音樂之外,亞洲流行電台還專注於推廣其他亞洲流行音樂,涵蓋印尼、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的音樂。 [51] 同樣,SBS亞洲流行音樂頻道也關注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其他東亞流行音樂,以及在某種程度上與韓國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東南亞流行音樂。隨著亞洲相關內容的不斷普及,「SBS亞洲流行音樂頻道」已經成為SBS的一個品牌名稱,涵蓋了來自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地的電視節目和新聞等SBS內容。這一舉措進一步強化了該平台在澳大利亞傳播亞洲文化和音樂的地位。[52]

西方地區對東方文化和哲學的不斷增強意識和流行趨勢導致了東方文化物品在這些國家的銷售。其中最著名的是佛像,從用於花園的雕像到用於家居的物品都有。印度教神明如象頭神的雕像以及東亞的陰陽等符號也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商店中有售。澳大利亞的連鎖店Ishka銷售許多來自印度的東方文化物品。然而,銷售東方文化物品也遭到了批評,有人認為許多購買這些物品的人並不理解它們的意義,認為這是東方主義的一種表現。[53]

宗教[編輯]

甚至在20世紀50年代,傑出的思想歷史學家克蘭·布林頓仍然可以將「吸引東方智慧的現代團體」視為「宗派主義的"、「邊緣的」,以及「不在西方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潮流之內」。[54]然而,一些西方人已經皈依了東方宗教,或者至少對它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例如,披頭四樂隊曾追隨瑪哈禮希‧瑪赫西‧優濟,首先在1967年前往威爾斯的班戈,隨後在1968年前往印度學習超越瞑想(而達賴喇嘛(Dalai Lama)的著作《幸福的藝術》成為了暢銷書,他能夠在紐約中央公園或倫敦溫布利體育場吸引大批觀眾。[55]

在一些國家,佛教是第二大宗教。[56]FWBO是西方最大和增長最快的佛教組織之一。[57]

對於基督教和猶太教來說,轉世的信仰從未成為官方教義的一部分,或者至少在基督教中,它在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以微弱多數被否決後成為正式異端教義。[58]然而,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民意調查顯示,這種信仰存在相當高的水平。在1940年代進行的「困惑的人」調查表明,英國只有4%的人相信轉生。幾年後,傑弗里·戈勒(Geoffrey Gorer)進行的調查顯示,這一比例為5%(1955年,第262頁)。然而,到了1967年,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18%,並在1979年進一步增長到29%,比早期「困惑的人」數據增長了六倍。艾琳·巴克(Eileen Barker)報告稱,大約五分之一的歐洲人現在表示他們相信轉世。[59]

業報,這個概念源自古印度,是印度教、佛教和其他東方宗教的關鍵概念,已經深入西方文化意識。約翰·列儂(John Lennon)1970年的單曲「即時業力!」被認為在西方世界普及了業力,現在已成為當今廣為人知和流行的概念,引起了流行語和模因,並在其他形式的西方流行文化中出現。[60][61]

覺察佛教冥想,在亞洲非常流行,如今已在西方獲得了主流的普及。[62]

政治[編輯]

一艘來自東亞的貨櫃船的貨物在印度新孟買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卸貨。亞洲國家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也使它們在政治上更加緊密。

中國和在較小程度上印度在國際組織和世界大國中的全球政治地位已經上升,這導致美國和歐洲聯盟更積極地參與與這兩個國家的接觸過程。中國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儘管印度不是常任理事國,但有可能成為一名,或者至少獲得更有影響力的地位。[63]日本也試圖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64],儘管這兩個國家的努力遭到了其他亞洲國家的反對(例如,巴基斯坦反對印度的申請;中國、韓國和北朝鮮反對日本的申請)。[65]

在21世紀,亞洲地區可能會圍繞東協和其他自由貿易協議的基礎進一步發展一個亞洲區域性集團。[66]然而,不同亞洲國家的國家領導層對中國在該地區的霸權野心存在一些政治擔憂。另一個新組織,東亞峰會,也可能會創建一個類似歐盟的貿易區。[67]

俄羅斯總理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鼓勵了俄中印三方聯盟的想法,這一想法最早由印度戰略家馬德哈夫·達斯·納拉帕特在1983年提出,[68]並支持多極世界的觀點。[69]

人力資本[編輯]

2007年世界銀行有關全球化的報告指出:「不斷提升的教育水平也至關重要,平均而言,它提高了亞洲的增長率0.75至2個百分點。」[70] 通過提供高質量教育快速擴展人力資本在整個亞洲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對於「提高預期壽命和經濟增長,甚至對於制度質量和社會是否能夠過渡成為現代民主國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71]

3G(全球增長引擎)[編輯]

亞洲地區中具有最有前景增長預期的國家包括: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拉克、蒙古、菲律賓、斯里蘭卡和越南。根據預測,發展中亞洲地區將成為直至2050年增長最快的地區,其增長受到人口和收入的增長推動,11個3G國家中有9個位於亞洲。[72]越南在全球增長發動機指數中排名最高,中國排名第二,指數為0.81,印度緊隨其後,指數為0.71。[73]

根據滙豐銀行貿易信心指數(TCI)和滙豐貿易預測的報告,有四個國家的貿易量增長顯著,分別是埃及、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預計這些國家的貿易增長將至少持續到2025年,年均增長率達到7.3%。[74]

下一個 11[編輯]

"下一個 11"(也以數字名稱N-11而聞名)是高盛投資銀行和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的十一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墨西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土耳其韓國越南。這些國家被認為具有潛力在21世紀與金磚四國/金磚國家一起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該銀行於2005年12月12日選擇了這些國家,它們都展現出有望投資和未來增長的良好前景。到2011年底,四個主要國家(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和土耳其),也被稱為「MINT」,占據了下一個 11 GDP的73%。金磚國家的GDP為13.5萬億美元,而MIKT國家的GDP接近其中的30%,為3.9萬億美元。

實現亞洲世紀的挑戰[編輯]

亞洲的增長並不是確保的。其領導者將不得不應對多重風險和挑戰,特別是:

  • 國內不斷加劇的不平等,財富和機會主要集中在上層社會。這可能會削弱社會凝聚力和穩定性。
  • 許多亞洲國家將無法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教育和政府政策方面的投資,以幫助他們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 激烈的競爭,爭奪有限的自然資源,如土地、水源、燃料或食物,因新興富裕的亞洲人追求更高生活水平而加劇。
  • 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可能威脅農業生產、沿海人口和眾多大城市地區。
  •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
  • 蔓延的腐敗問題困擾著許多亞洲國家政府。[75]
  •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持續發展的直接影響(例如勞動力減少、消費模式改變、共財政壓力[76])

批評[編輯]

儘管有預測表明亞洲在經濟和政治實力上不斷增強,但「亞洲世紀」的觀念也受到了批評。這包括高速增長持續可能導致革命、經濟衰退環境問題,尤其是在中國大陸。[77]

也可以看看[編輯]

參考[編輯]

  1. ^ ADB. Asia 2050: 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 [zh:亞洲2050:實現亞洲世紀]. 2011-08-01 (英語). 
  2. ^ PM Yıldırım calls Asian countries on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PM Yıldırım呼籲亞洲國家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沙巴日報. 2017-11-23 [2023-12-18] (美國英語). 
  3. ^ 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 Honour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migrants and respecting their rights — Hakam [國際移民日:尊重移民的貢獻並尊重他們的權利——哈卡姆]. Malay Mail. 2023-12-18 [2023-12-18] (英語). 
  4. ^ Author, No. Momentum for improving Japan-China relations [改善日中關係的動力]. The Japan Times. 2017-11-14 [2023-12-18] (英語). 
  5. ^ 美聯社. South Korea, China foreign ministries encourage strong ties [韓國,中國外交部鼓勵建立牢固的關係]. 沙巴日報. 2017-11-22 [2023-12-18] (美國英語). 
  6. ^ 格拉澤, 邦妮·斯; 柯林斯, 麗莎. China’s Rapprochement With South Korea Who Won the THAAD Dispute? [中國與韓國的和解 誰贏得了薩德之爭?]. Foreign Affairs. 2017-11-07. ISSN 0015-7120 (美國英語). 
  7. ^ China, Asean to formulate strategic partnership vision towards 2030 [中國與東協制定面向2030年的戰略夥伴關係願景]. 海峽時報. 2017-11-13 [2023-12-18]. ISSN 0585-3923 (英語). 
  8. ^ 帕塔克, 斯里帕納. India-China Relations: The End of Hope for an Asian Century [印中關係:亞洲世紀希望的終結]. South Asian Voices. 2023-06-02 [2023-12-18] (英語). 
  9. ^ JACOB, HAPPYMON. India’s dilemmas in an Asian century [亞洲世紀印度的困境]. THE Hindu. 2023-01-01 [2023-12-18]. ISSN 0971-751X (印度英語). 
  10. ^ 引自漢斯·魏格特,"豪肖弗與太平洋",外交事務,20/4,(1942):第735頁。
  11. ^ 鄧, 小平. 邓小平文选(五彩缤纷的邓小平从天上人间). 3、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 (人民出版社). 1993: 281. 
  12. ^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ce[zh:安全与发展援助]. 1985 (英語). 
  13. ^ Mahbubani, Kishore.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ZH:新亚洲半球: 全球力量向东不可抗拒的转移]. Public Affairs. 2008-02-00. 
  14. ^ Review: Asia on a knife-edge [zh: 評論:刀刃上的亞洲]. www.lowyinstitute.org. [2023-12-18] (英語). 
  15. ^ 韋斯特, 約翰. The Asian Century Could Belong to India | Asian Century on a Knife-edge [zh:亞洲世紀可能屬於印度 | 亞洲世紀在刀刃上]. 2018-04-25 [2023-12-18] (美國英語). 
  16. ^ DataFinder -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zh: DataFinder - 人口參考局]. 2008-04-30 [2023-12-18]. 
  17. ^ Human Population: Fundamentals of Growth Population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zh:人口: 人口增長與分布的基本要素]. web.archive.org. 2006-02-20 [2023-12-18]. 
  18. ^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long-term GDP projections – EABER. eaber.org. [17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May 2019). 
  19. ^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long-term GDP projections – EABER. eaber.org. [18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May 2019). 
  20. ^ Keillor 2007
  21. ^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long-term GDP projections – EABER. eaber.org. [17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May 2019). 
  22. ^ 保羅·哈伯德; 德魯夫·夏爾馬.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long-term GDP projections | EABER [理解和應用長期GDP預測]. web.archive.org. 2019-05-19 [2023-12-18]. 
  23. ^ economic growth rates Archives [zh:經濟增長率]. China Digital Times (CDT). [2023-12-18] (美國英語). 
  24. ^ India's Economic Growth -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Will Leave You Speechless [zh:印度經濟增長:政府政策會讓你啞口無言]. 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 [2023-12-18] (英語). 
  25. ^ India Growth May Exceed Forecast, Ushering Rate Rise [zh:印度經濟增長可能超過預期,引領利率上升]. Bloomberg.com. 2010-12-01 [2023-12-18] (英語). 
  26. ^ IDB: Countries Ranked by Population [IDB:按人口排名的國家]. web.archive.org. 1999-11-28 [2023-12-18]. 
  27. ^ Indices & Data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HDR)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zh:索引與數據 - 人類發展報告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署)] (英語). 
  28. ^ Asia Times Online :: Asian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zh:亞洲時報在線 : 亞洲新聞和時事]. web.archive.org. 2009-08-06 [2023-12-18]. 
  29. ^ 安妮·拉芬,"東方化與西方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屬印度支那的愛國青年組織"
  30. ^ 卡普林斯基,拉斐爾,東方化: 日本管理技術向開發中國家推廣
  31. ^ 黃光國,東方化: 社會文化對生產力的影響
  32. ^ 坎貝爾, 科林. Easternization of the West [zh:西方的東方化]. Routledge. 2015-11-17: 376. ISBN 978-1-317-26091-2 (英語). 
  33. ^ Asia's Future in a Globalized World - Centrum für angewandte Politikforschung (C·A·P) München [zh:全球化世界中的亞洲未來 - 慕尼黑政治研究中心 (C·A·P)]. www.cap-lmu.de. [2023-12-18]. 
  34. ^ Culture of Asia – Music, Art and Language [zh:亞洲文化 – 音樂、藝術和語言]. 
  35. ^ 艾米麗·利奇. AsianWeek » Cool Japan: Why Japanese remakes are so popular on American TV, and where we’re getting it wrong [zh:酷日本:為什麼日本翻拍在美國電視上如此受歡迎,以及我們哪裡做錯了]. web.archive.org. 2008-09-15 [2023-12-18]. 
  36.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19頁
  37.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20頁
  38.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21頁
  39. ^ Asian & Chinese Food Restaurant [zh:亞洲及中餐餐廳]. Default. [2023-12-18] (英語). 
  40. ^ Pei Wei Asian Kitchen: Your Go-To Chinese Food Restaurant [zh:貝威亞洲廚房:您的首選中餐餐廳]. Pei Wei Asian Kitchen. [2023-12-18] (美國英語). 
  41. ^ Yoga Today: Is Yoga Becoming Too Mainstream? [zh:今日瑜伽: 瑜伽正在成為主流嗎?]. Yoga Journal. 2007-08-28 [2023-12-18] (美國英語). 
  42. ^ 保爾森,阿曼達. Next hot language to study: Chinese [zh:下一個熱門語言學習: 中文].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ISSN 0882-7729. 
  43. ^ US to Open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zh:美國將開設第一所孔子學院]. www.china.org.cn. [2023-12-18]. 
  44. ^ Top Ten Interne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 Internet Statistics [zh:世界十大網際網路語言 - 網際網路統計]. www.internetworldstats.com. [2023-12-18]. 
  45.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Rank Order - Internet users [zh:中央情報局 - 世界概況 - 排名順序 - 網際網路用戶]. web.archive.org. 2007-06-13 [2023-12-18]. 
  46. ^ WORLD RANKINGS:NUMBER OF FEATURE FILMS PRODUCED AND KEY CINEMA DATA, 2008–2021 [世界排名:2008-2021 年製作的故事片數量和主要電影數據]. Screen Australia. [2023-12-18] (英語). 
  47. ^ 波里特,喬納森;獲勝者,大衛(1988)。綠黨的到來。豐塔納/柯林斯。
  48.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80頁
  49. ^ 线上观看韩剧、华语剧和电影. Rakuten Viki. [2023-12-18] (中文). 
  50. ^ Thank you for nine great years [zh:感謝您9年的美好時光]. www.dramafever.com. [2023-12-18]. 
  51. ^ About - ASIAN POP RADIO [zh:關於 - 亞洲流行電台]. web.archive.org. 2016-11-12 [2023-12-18]. 
  52. ^ Choi, JungBong; Maliangkay, Roald. K-pop - The International Rise of the Korean Music Industry [zh:K-pop - 韓國音樂產業的國際崛起]. Routledge. 2014-09-15. ISBN 978-1-317-68180-9 (英語). 
  53. ^ Appreciation or Appropriation? The Fashionable Corruption of Buddhism in the West [讚賞還是撥款? 西方佛教的時髦腐敗]. ABC Religion & Ethics. 2014-08-18 [2023-12-18] (澳大利亞英語). 
  54.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29頁
  55.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23頁
  56. ^ Buddhism becomes second religion [佛教成為第二宗教].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03-03-04 [2023-12-18] (英國英語). 
  57. ^ 科林·坎貝爾,《西方的東方化》,第25頁
  58. ^ 萊斯利·D·韋瑟黑德,《基督教不可知論者》
  59. ^ 科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西方的東方化》,第72-73頁
  60. ^ How Karma Works [zh:業力如何運作]. HowStuffWorks. 2007-12-04 [2023-12-18] (美國英語). 
  61. ^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Karma but were too polite to ask [zh:你想知道的關於業力的一切,但太禮貌了,不敢問]. 加拿大廣播公司. 
  62. ^ How the Mindfulness Movement Went Mainstream -- And the Backlash That Came With It - Alternet.org [zh:正念運動如何成為主流——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反對]. www.alternet.org. [2023-12-18] (英語). 
  63. ^ 埃希拉揚·安巴拉桑. Analysis: India's Security Council seat bid [zh:分析: 印度安理會席位競標].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04-09-22 [2023-12-18] (英國英語). 
  64. ^ 格倫·凱斯勒. U.S. to Back Japan Security Council Bid [zh:美國支持日本參加聯合國安理會]. www.washingtonpost.com. 華盛頓郵報. [2023-12-18]. 
  65. ^ 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 Japan's Quest For A Permanent Security Council Seat: A Matter of Pride Or Justice? [日本尋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驕傲還是正義?]. 2000-01-14: 151頁. ISBN 978-0-312-22847-7 (英語). 
  66. ^ ASEAN and India Seal Trade, Cooperation Pacts With Eye on "Asian century" [zh:東協和印度簽署貿易、合作協定 著眼於「亞洲世紀」]. web.archive.org. 2012-04-04 [2023-12-18]. 
  67. ^ 莎拉·巴克利. Asian powers reach for new community [亞洲大國尋求新社區].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05-12-14 [2023-12-18] (英國英語). 
  68. ^ 傑漢吉爾·波查. China and US in trophy tug of war [zh:中美在戰利品拉鋸戰中]. 
  69. ^ Russia-China-India:A Strategic Triangle [zh:俄羅斯-中國-印度:戰略三角]. web.archive.org. 2003-05-09 [2023-12-18]. 
  70. ^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Managing the next wave of globalization [zh:全球經濟展望:應對下一波全球化浪潮] (PDF). World Bank. 
  71. ^ 沃爾夫岡·盧茨; 薩米爾·KC. The Asian Century will be built on human capital [亞洲世紀將建立在人力資本之上]. 東亞論壇季刊:2013年第5卷第1期. 2013-01-01, 5 (1) (英語). 
  72. ^ Philippine potential cited [zh:菲律賓潛力被引用]. web.archive.org. 2011-04-24 [2023-12-18]. 
  73. ^ Citigroup: Vietnam holds world’s highest potential – 3G concept [zh:花旗集團: 越南擁有世界最高潛力 - 3G概念]. web.archive.org. 2016-02-22 [2023-12-18]. 
  74. ^ Indonesia fourth in world`s trade volume growth [zh:印度尼西亞在世界貿易額增長中排名第四]. Antara News. [2023-12-18]. 
  75. ^ ASIA 2050 – 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 – Executive Summary [zh:亞洲2050 – 實現亞洲世紀 – 執行摘要] (PDF). 
  76. ^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Asia's Future Growth [zh:人口老齡化對亞洲未來增長的影響] (PDF). 
  77. ^ Coming out [即將推出]. 經濟學人. ISSN 0013-0613. 

來源[編輯]

  • 基勒, 布魯斯·大衛. 21世纪的营销. 韋斯特波特 (康乃狄克州): 普萊格. 2007. ISBN 978-0-275-99276-7. 

進一步閱讀[編輯]

  • 馬布巴尼,基紹爾(2009年)。《新亞洲地緣:全球權力向東方的不可抗拒轉移》。PublicAffairs出版。國際標準書號 9781586486716

外部連結[編輯]

其他的[編輯]

演講和政治聲明

預測

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