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祭
外觀
此條目論述以台灣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閩南裔台灣人的祭祀時間除了祖先或親人忌日外(一般「對年」之後就不拜生日,除非視為神明),常在除、清、盂、九等節慶:
- 除夕:以年粿、發粿(年糕、發糕)等祭拜祖先。
- 清明(或者為寒食節):若有祠堂則舉行祠祭。
- 中元(又稱盂蘭節,農曆七月十五):又稱盂蘭節。以祭拜好兄弟為主,也祭拜祖先。
- 重陽(又稱重九節,農曆九月初九):又稱重九節。祭拜祖先,慰問族中長者。
客家裔台灣人通常在公廳(祖堂)祭拜阿公婆(祖先),又稱堂祭。客家人除了平時每天傍晚到祖堂下上香、奉茶、點火外,在一些特殊日子有較隆重的堂祭儀式。堂祭通常在上午舉行,但某些時候有其他作法。
- 除夕上午拜神,下午祭祖;準備發粄、甜粄。
- 元宵:以粄圓祭祖。
- 清明:準備牲禮及艾粄、紅粄到祖堂補敬奉,稱「作清明」。
-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帶粽子堂下「拜爺」。
- 中元(農曆七月十五):除了祭祖,有些家族也會祭拜好兄弟。「拜爺」時須準備芋粄。。
- 滿年福(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二月廿五,各地的時間不一)
- 冬至:少數人會準備粄圓到祖堂祭拜。
祭祀儀程
[編輯]整理
[編輯]擺放祭品
[編輯]- 準備食物包括牲禮、水果、糕餅等。物品包括紙錢、線香、紅蠟燭、鮮花、酒(通常是米酒或清酒等)。
- 牲禮(三牲肉類)擺放方式:左魚—中間雞(雞頭朝向祖牌)—右豬肉。
- 除上述祭品,台灣河洛人常常還會準備家常菜、米飯。客家人則尚有粄、菓、茶與應節食物。
祭祀
[編輯]共進午膳
[編輯]- 接著是神靈們的用膳時間。
- 台灣客家人通常敬三次酒,表酒過三巡。
- 台灣河洛人則等三炷香時間,大約十到二十分鐘。通常需要擲筊以詢問是否已用膳完畢,若未得聖杯則得等下去。但如此可能拖延良久,漸漸也有人採用直接告知祖先「再等多少分鐘」的方式。
- 化財:燒刈金(九金)、之後銀紙等。
- 燒金鳴炮後禮成收祭品。
參考資料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注釋
[編輯]- ^ 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萧 放) - 萧放的博客 -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中国民俗学网. [201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