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安德烈·韦伊: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Giggle2005留言 | 贡献
调整格式、排版 内容扩充
第1行: 第1行:
{{缺乏来源|time=2018-8-11}}
{{Refimprove|time=2018-8-11}}
{{Expand|time=2018-8-11}}
{{Expand|time=2018-8-11}}


[[File:Weil.jpg|thumb|220px|André Weil]]
[[File:André Weil.jpg|thumb|220px|安德烈·韦伊是继[[大卫·希尔伯特]]之后的又一位前沿数学领导者。]]
'''安德烈·韦伊'''({{lang-fr|'''André Weil'''}},{{bd|1906年|5月6日|1998年|8月6日|Weil}}),20世紀[[数学家]],[[尼古拉·布尔巴基|布尔巴基小组]]创办者之一。他[[家]][[西蒙娜·韦伊]]的兄长
'''安德烈·韦伊'''({{lang-fr|'''André Weil'''}},{{bd|1906年|5月6日|1998年|8月6日|Weil}}),法国[[数学家]],主要研究[[解析数论]]和[[代数几何]]。他参与创办并领导的数学团体[[尼古拉·布尔巴基|布尔巴基小组]]曾积极吸收和发展各色新兴的数学分支,助力法国数学界脱离学术退步的泥潭并重回巅峰,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主流数学发展方向,风光。他也以风格凝练的论著和对[[应用数学]]的轻视而闻名。他在1941年离开当时动荡的欧洲,后半生一直定居在美国

他的妹妹[[西蒙娜·韦伊]]是知名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 生平 ==
== 生平 ==
韦伊生於[[巴黎]],於巴黎、[[罗马]]和[[哥廷根]]学习,1928年獲博士學位。他是犹太人,也是良心的反抗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後,他從法國逃到[[芬兰]]。他的自传证实了一个有名的轶闻:他在芬兰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捕,着[[罗尔夫·奈望林纳]]的介入才免於被枪决。
韦伊生於[[巴黎]],於巴黎、[[罗马]]和[[哥廷根]]学习,1928年獲博士學位。他是[[犹太人]],也是良心的反抗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後,他從法國逃到[[芬兰]]。他的自传证实了一个有名的轶闻:他在芬兰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捕,芬兰数学家[[罗尔夫·奈望林纳]]的介入才免於被枪决。


战后韦伊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然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安定下来。
战后韦伊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然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安定下来。


1998年8月6日,92岁的韦伊在家中去世。<ref>{{cite news |url= https://www.nytimes.com/1998/08/10/nyregion/andre-weil-who-reshaped-mathematics-is-dead-at-92.html |title=Andre Weil, Who Reshaped Mathematics, Is Dead at 92 |trans_title=曾经重构数学的安德烈·韦伊死于92岁 |author=Ford Burkhart |website=''[[The New York Times]]'' |language=en |date=1998年8月10日 |access-date=2019年11月23日}}</ref>
他在许多领域都作出实质的贡献,最重要的要算是[[代数几何]]和[[数论]]的深刻连系。他的成就有数个[[韦伊猜想]](后来由[[伯纳德·德沃克]]、[[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和[[皮埃尔·德利涅]]证出),和[[函数域]]的[[黎曼猜想]]。他又为代数几何建立良好基础,并发现了[[韦伊表示]],之前Segal和Shale也把它引入[[量子力学]],它为理解[[二次型]]的经典理论给了良好框架。

== 研究工作 ==
他在许多领域都作出实质的贡献,最重要的要算是[[代数几何]]和[[数论]]的深刻连系。他的成就包括提出了多个[[韦伊猜想]](后来由[[伯纳德·德沃克]]、[[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和[[皮埃尔·德利涅]]证出和[[函数域]]的[[黎曼猜想]]。他又为代数几何建立良好基础,并发现了{{link-en|韦伊表示|Weil representation}},之前Segal和Shale也把它引入[[量子力学]],它为理解[[二次型]]的经典理论给了良好框架。


韦伊懂得[[欧洲]]多国语言,他采用挪威语字母Ø代表[[空集]]。他也有深刻造诣於[[数学史]],这从布尔巴基的《数学史》可以看得出来。布尔巴基出版《数学史》是他提出的。
韦伊懂得[[欧洲]]多国语言,他采用挪威语字母Ø代表[[空集]]。他也有深刻造诣於[[数学史]],这从布尔巴基的《数学史》可以看得出来。布尔巴基出版《数学史》是他提出的。


== 个人生活 ==
韦伊在1979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翌年获得[[斯蒂尔奖]],1994年获得[[京都基础科学奖]]。
=== 逸闻 ===
晚年的韦伊在接待访客时,喜欢拿出报纸看,以证明自己还没有衰老到丧失阅读能力。但是他其实经常把报纸拿颠倒了看却不自知。<ref>见{{harvnb|Shimura|1999|p=432}}。</ref>

== 著作 ==
* {{cite book |title=''Number Theory: An approach through history from Hammurapi to Legendre'' |author='''Andre Weil''' |editior= |publisher={{link-en|桦树屋出版社|Birkhauser|Birkhauser}} Boston |location=[[Boston]] |edition= |isbn=9780817631413 |language=en |year=1987}}
** 汉译版:{{cite book |title=''Number Theory: An approach through history from Hammurapi to Legendre'' |trans_title=数论 —— 从汉穆拉比到勒让德的历史导引 |author='''André Weil''' |editor= |others=胥鸣伟 (汉译者); [[王元]] (校对) |publisher=[[高等教育出版社]] |series=数学翻译丛书 |edition= |isbn=9787040292138 |language=zh-cn |year=2010}}
* {{cite book |title=''Basic Number Theory'' |trans_title=基础数论 |author='''Andre Weil''' |editor= |publisher=Springer |series=Classics in Mathematics |edition= |isbn=9783540586555 |language=en |year=1995}}
* {{cite book |title=''Foundations of Algebraic Geometry'' |trans_title=代数几何基础 |author='''Andre Weil''' |editor= |publisher=[[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series=Colloquium Publications |edition= |isbn=9780821810293 |language=en |year=1946}}

== 传记 ==
=== 自传 ===
* {{cite book |title=''Souvenirs d'apprentissage'' |trans_title=学徒经历回忆 |author='''André Weil''' |publisher={{link-en|桦树屋出版社|Birkhauser|Birkhauser}} |series=''Vita Mathematica'' |edition=1 |isbn=978-3764325008 |language=fr |year=1991}}
** 英译版:{{cite book |title=''The Apprenticeship of a Mathematician'' |trans_title=一名数学工作者的学徒生涯 |author='''André Weil''' |publisher=Birkhauser |edition= |isbn=9783764326500 |language=en |year=2002 |orig-year=1991}}

== 评价 ==

== 荣誉 ==
韦伊在1979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翌年获得{{link-en|勒罗伊·斯蒂尔奖|Leroy P. Steele Prize}},1994年获得[[京都基础科学奖]]。


== 参见 ==
== 参见 ==
* [[韦伊配对]]
* [[韦伊配对]]
* [[除子|韦伊除子]]
* [[除子|韦伊除子]]
* [[韦伊上同调]]
* {{link-en|韦伊上同调|Weil cohomology}}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 补充来源 ===
* {{cite book |title=''The Map of My Life'' |trans_title=我人生的映射 |author=[[志村五郎|Goro Shimura]] |publisher=[[Springer]] New York |location=New York |edition= |isbn=9781441927248 |ref={{harvid|Shimura|2009}} |language=en |year=2009}}
* {{cite journal |title=André Weil as I Knew Him |trans_title=我所认识的安德烈·韦伊 |author=Goro Shimura |journal=''Notices Of The AMS'' |volume=46 |issue=4 |ref={{harvid|Shimura|1999}} |language=en |year=1999}}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MathGenealogy|id=6385}}
* {{MathGenealogy |id=6385}}
* {{britannica|id=Andre-Weil|type=biography}}
* {{britannica |id=Andre-Weil |type=biography}}
* {{Goodreads author |id=317463.Andr_Weil}}
* {{cite web |url= https://www.ecured.cu/André_Weil |title=安德烈·韦伊在古巴红色百科上的页面 |author= |website=[[EcuRed]] |language=es |date= |access-date=2019年11月23日}}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第35行: 第64行:
[[Category:20世纪数学家]]
[[Category:20世纪数学家]]
[[Category:法国数学家]]
[[Category:法国数学家]]
[[Category: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Category:数]]
[[Category:代数几何学者]]
[[Category:尼古拉·布爾巴基]]
[[Category:尼古拉·布爾巴基]]
[[Category:沃尔夫数学奖得]]
[[Category:京都奖获得者]]
[[Category: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Category: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Category:古根海姆]]
[[Category: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Category:圣保罗大学教师]]
[[Category:巴黎大學校友]]
[[Category:巴黎大學校友]]
[[Category:羅馬大學校友]]
[[Category:羅馬大學校友]]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校友]]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校友]]
[[Category: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友]]
[[Category: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友]]
[[Category:圣保罗大教师]]
[[Category: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Category:京都]]
[[Category: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Category: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Category:古根海姆学者]]

2019年11月23日 (六) 17:38的版本

安德烈·韦伊是继大卫·希尔伯特之后的又一位前沿数学领导者。

安德烈·韦伊(法語:André Weil,1906年5月6日—1998年8月6日),法国数学家,主要研究解析数论代数几何。他参与创办并领导的数学团体布尔巴基小组曾积极吸收和发展各色新兴的数学分支,助力法国数学界脱离学术退步的泥潭并重回巅峰,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主流数学发展方向,风光一时。他也以风格凝练的论著和对应用数学的轻视而闻名。他在1941年离开当时动荡的欧洲,后半生一直定居在美国。

他的妹妹西蒙娜·韦伊是知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生平

韦伊生於巴黎,於巴黎、罗马哥廷根学习,1928年獲博士學位。他是犹太人,也是良心的反抗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後,他從法國逃到芬兰。他的自传证实了一个有名的轶闻:他在芬兰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捕,靠着芬兰数学家罗尔夫·奈望林纳的介入才免於被枪决。

战后韦伊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然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安定下来。

1998年8月6日,92岁的韦伊在家中去世。[1]

研究工作

他在许多领域都作出实质的贡献,最重要的要算是代数几何数论的深刻连系。他的成就包括提出了多个韦伊猜想(后来由伯纳德·德沃克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皮埃尔·德利涅证出)和函数域黎曼猜想。他又为代数几何建立良好基础,并发现了韦伊表示英语Weil representation,之前Segal和Shale也把它引入量子力学,它为理解二次型的经典理论给了良好框架。

韦伊懂得欧洲多国语言,他采用挪威语字母Ø代表空集。他也有深刻造诣於数学史,这从布尔巴基的《数学史》可以看得出来。布尔巴基出版《数学史》是他提出的。

个人生活

逸闻

晚年的韦伊在接待访客时,喜欢拿出报纸看,以证明自己还没有衰老到丧失阅读能力。但是他其实经常把报纸拿颠倒了看却不自知。[2]

著作

传记

自传

  • André Weil. Souvenirs d'apprentissage [学徒经历回忆]. Vita Mathematica 1. Birkhauser英语Birkhauser. 1991. ISBN 978-3764325008 (法语). 
    • 英译版:André Weil. The Apprenticeship of a Mathematician [一名数学工作者的学徒生涯]. Birkhauser. 2002 [1991]. ISBN 9783764326500 (英语). 

评价

荣誉

韦伊在1979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翌年获得勒罗伊·斯蒂尔奖英语Leroy P. Steele Prize,1994年获得京都基础科学奖

参见

参考资料

  1. ^ Ford Burkhart. Andre Weil, Who Reshaped Mathematics, Is Dead at 92 [曾经重构数学的安德烈·韦伊死于92岁]. The New York Times. 1998年8月10日 [2019年11月23日] (英语). 
  2. ^ Shimura 1999,第432頁。

补充来源

  • Goro Shimura. The Map of My Life [我人生的映射]. New York: Springer New York. 2009. ISBN 9781441927248 (英语). 
  • Goro Shimura. André Weil as I Knew Him [我所认识的安德烈·韦伊]. Notices Of The AMS. 1999, 46 (4)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