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菲利普·泰雷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奧爾格·菲利普·泰雷曼
原文名Georg Philipp Telemann
出生1681年3月24日儒略曆3月14日]
 神聖羅馬帝國勃蘭登堡-普魯士馬德堡
逝世1767年6月25日(1767歲—06—25)(86歲)
 神聖羅馬帝國漢堡
國籍 神聖羅馬帝國
知名作品管弦樂《宴席音樂英語Tafelmusik (Telemann)》,多部受難曲,大量協奏曲,12部無伴奏小提琴幻想曲,歌劇《平皮諾內英語Pimpinone》、《堅忍的蘇格拉底英語Der geduldige Socrates》等
所屬時期/樂派巴洛克
擅長類型歌劇,合唱,管弦樂,室樂,其他聲樂作品
簽名

格奧爾格·菲利普·泰雷曼(德語:Georg Philipp Telemann德語發音:[ˈɡeːɔʁk ˈfiːlɪp ˈteːləman];1681年3月24日儒略曆3月14日]—1767年6月25日),德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多種樂器演奏家,是當時德國最著名、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力旺盛,作品數量驚人,他的音樂融合了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民族風格,有時甚至受到波蘭流行音樂的影響。他始終站在所有新音樂潮流的前沿,他的音樂是晚期巴洛克風格和早期古典風格之間的重要紐帶。

生平[編輯]

早年(1681–1712)[編輯]

1681年,泰雷曼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馬德堡[1]。他的家庭並不是一個顯赫的音樂家族,只有曾祖父曾在Halberstadt擔任指揮。他的父親海因里希(Heinrich)是聖靈教堂(Heilige-Geist-Kirche)的執事,在泰雷曼四歲時去世,留下妻子一人管教子女。[2]

泰雷曼在10歲的時候開始接觸音樂,幾乎可以說完全是靠自學(只跟着當地的管風琴師學過兩星期的課)。儘管母親和親戚反對,禁止他的任何音樂活動,但泰雷曼私底下學習作曲,甚至在12歲時就創作了一部歌劇,[3]並擔任校內的音樂代課老師。

但是這項才能卻不被他的家人認同,他的母親害怕他將來會以音樂家作為職業,便把他的樂器全部沒收。在馬德堡采勒費爾德的學校學習之後,在1697年,他被送到位於希爾德斯海姆的著名的Gymnasium Andreanum學校學習,[2]他的音樂才華蓬勃發展,還得到了校長的支持。他還學會了管風琴小提琴雙簧管長笛直笛排簫低音提琴等樂器,大多數都是無師自通的。

1701年畢業後,在母親的堅持下,20歲的泰雷曼來到萊比錫大學,計劃學習法律。[4]然而他違背了母親的意願,最終成為了一位職業音樂家,定期為聖尼古拉教堂甚至聖多馬教堂創作作品。[4]1702年,他成為布呂爾市歌劇院歌劇院的導演,後來成為新基什音樂廳的音樂總監。泰雷曼為萊比錫貢獻了豐富的新音樂作品,包括幾部歌劇,其中一部是他的第一部主要歌劇《日耳曼尼庫斯英語Germanicus (opera)》。

1709年,他與普羅姆尼茨伯爵夫人和音樂家丹尼爾·埃伯林英語Daniel Eberlin的女兒阿瑪莉·路易絲·朱莉安·埃伯林(Amalie Louise Juliane Eberlin)結婚。[2]他們的女兒於1711年1月出生。不久後,泰雷曼的母親去世,使他沮喪和心煩意亂。[5]

法蘭克福時期(1712–1721)[編輯]

不到一年後,他找到了另一個職位,成為聖凱瑟琳教堂的音樂總監,[4]並於1712年3月18日搬到法蘭克福,當時他剛滿31歲。

1714年8月28日,在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三年後,泰雷曼與法蘭克福市議會書記員的女兒瑪麗亞·嘉芙蓮娜·特克斯(Maria Catharina Textor)結婚。[2]他們最終有了九個孩子。

漢堡時期(1721–1767)[編輯]

1740年至1750年間,泰雷曼的創作力有減退的跡象,這可能是因為他正在準備撰寫出版音樂理論叢書,或者迷上了當時在漢堡風行的一種異國風情花草栽種的緣故。1755年,74歲的泰雷曼又恢復成往日的量產型作曲家,不間斷的創作,直到86歲逝世為止。

以作曲家而言,泰雷曼打破了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的藩籬,使得音樂家服務的對象不再侷限於教會貴族。藉着定期舉辦公開的演奏會,將音樂推廣遍及一般的平民百姓,讓喜愛音樂的人有機會聽到不同類型的樂曲,其中也包括在特殊場合才聽得到的音樂。並且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為剛起步的出版業制定了較健全的音樂版權法令規範。

重新評價[編輯]

泰雷曼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主要作曲家之一[6]:據估計,他的全部作品包括超過3000首,其中大部分的作品自泰雷曼去世以來一直沒有演出過,至今有一半已經遺失。在18世紀後半葉,泰雷曼得到了同事和評論家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歐洲各地都受到歡迎。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都受其影響,且泰雷曼也與兩人交情匪淺,他同時還是巴赫之子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赫的教父。

直到二戰後,對泰雷曼作品的系統研究才開始。頻繁的論文發表對音樂史的評估發生了轉變。1952年漢斯·約阿西姆說:「幾年前他還只是作品平庸的多產作曲家,作品數甚至超過了巴赫和韓德爾的總和。他應該得到榮耀,甚至能對門上的標籤進行譜曲。現在因為許多作品的出版,他成為了那個時代,僅次於巴赫和韓德爾的,令人感興趣的大師。」

作品[編輯]

泰雷曼於1733年創作的《宴席音樂英語Tafelmusik (Telemann)》(又譯《餐桌音樂》),被後世認為是與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齊名的鉅作。這部作品由三組套曲所組成,顧名思義是作為貴族用餐時的背景音樂,泰雷曼運用不同的樂器編制與組合,使樂曲更富變化與趣味,在當時非常受歡迎。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Einstein, Alfred. Telemann, Georg Philipp. Hugo Riemanns Musik-Lexikon. 1929 (德語). 
  2. ^ 2.0 2.1 2.2 2.3 Hirschmann, Wolfhang. Telemann, Georg Philipp (Pseudonym Melante).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2016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3. ^ As Telemann claimed in his autobiography provided to and printed by Johann Mattheson (1681–1764) in the latter's Grundlage einer Ehren-Pforte (1740), p. 355: "... Ich eine ertappte hamburger Oper, Sigismundus, etwa im zwölfften Jahr meines Alters, in die Musik seßte, welche auch auf einer errichteten Bühne toll genug abegefungen wurde, und wohen ich selbst meinen Held ziemlich troßig vorstellte." [... About my twelfth year of age I took hold of a Hamburg opera, Sigismund, [and] set it to music, which was performed well enough on a home-made stage, and where I personally presented my hero pretty defiantly.]
  4. ^ 4.0 4.1 4.2 Bergmann, Walter G. Georg Philipp Telemann / German compose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2021-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英語). 
  5. ^ Rolland, Romain. Romain Rolland's Essays on Music. Allen, Towne & Heath. 2017: 109. ISBN 978-1-4437-3093-8 (英語). 
  6. ^ Profile on Classic FM website.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