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江津县
江津區
江津城區景觀
江津城區景觀
江津區的地理位置
江津區的地理位置
重慶市的地理位置
重慶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9°17′04″N 106°15′07″E / 29.28437°N 106.25205°E / 29.28437; 106.2520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重慶市
政府駐地聖泉街道
下級行政區
26
政府
 • 區委書記李應蘭
 • 區長唐大軍
面積
 • 總計3,217.8 平方公里(1,242.4 平方英里)
人口(2017)
 • 總計1,496,552人(2,017)
語言
 • 母語方言岷江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23
行政區劃代碼500116
國內生產毛額¥1258.00億(2021)
網站www.jiangjin.gov.cn

江津區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主城區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重慶二環西南部。舊為四川省江津地區的和重慶市轄下的江津市。位於重慶西南長江之濱上,三峽庫區尾端。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因長江在其境內環鼎山繞了一個「几」字形的大彎,故江津老城區又名几江。江津區北靠九龍坡區大渡口區、璧山區,東鄰巴南區、綦江區,西接永川區。境內水陸交通便捷,是西南地區一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全區總面積3219平方公里,總人口150萬。預計到2020年,形成100平方公里城區和100萬城市人口[1]

歷史[編輯]

古為巴國屬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境內有兩處極具歷史價值的新石器時代「先巴文化」遺址。

  • 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為江州縣地。
  • 221年-223年設樂城縣。
  • 487年(南齊永明五年)江州縣治從郡城(現重慶)遷至溪口(今珞璜順江附近),自此單獨設縣。
    • 553年-557年西魏,置七門郡,改江州縣為江陽縣。
  • 557年(北周孝閔帝元年),縣治移至今址(几江鎮)。
  • 598年(開皇十八年)因縣城地處長江之要津而定名為江津縣,隸屬渝州。明清時,屬川東道重慶府。
  • 1681年,吳世璠在江津縣筍溪河之中咀置縣。[2]
  • 1949年11月28日江津被中共接管後,屬川東行署壁山專區。
  • 1951年更名為江津專區,縣治由几江鎮遷至白沙鎮。
  • 1956年遷回。
  • 1968年改為江津地區。
  •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區撤銷,江津縣劃歸重慶市[3]
  • 1992年8月4日,江津縣撤銷,江津縣級市設立[4]
  • 1997年重慶直轄後,歸重慶市轄。
  • 2006年10月22日,撤縣級市設立為重慶市的市轄區[5]
  • 2013年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提出的「五大功能區域」戰略中,江津區被劃分為重慶城市發展新區,並明確提出「推進几江—雙福片區融入都市功能拓展區」[6]
  • 2020年5月9日,納入重慶主城都市區。同時江津與長壽、璧山、南川作為同城化發展先行區[7]

地理[編輯]

江津位於長江中上游,三峽庫區尾端。地處東經105°49′—106°38′,北緯28°28′—29°28′之間,東西寬80公里,南北長100公里。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為主,分平階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區系雲貴高原過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帶,北部華蓋山等系華瑩山支脈。海拔最高處四面山蜈蚣壩為1709.4米,最低處珞璜鎮中壩為178.5米,相對高差為1530.9米。壩有中壩、稿子壩、几江壩、德感壩、柳林壩、苟洲壩等,坪有聖燈坪、鶴山坪、金紫坪、高家坪、登雲坪、篆山坪等。 長江流經北部橫貫東西,支流有綦江、塘河、津璧河、筍溪河、朱楊溪、驢子溪、清溪河、梅江河大小河流38條,可供開發水能400多萬千瓦。 全區有礦產10多種,有大中型礦體8處,優質石灰石儲量2億噸,淺層天然氣儲量500億立方米。


氣候[編輯]

江津氣候屬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無霜期長。市區几江鎮年平均氣溫18.4℃,冬季平均氣溫7.7℃,夏季平均氣溫28.5℃。年日照時數1273.6小時,年降雨量1030.7毫米,無霜期341天,年濕度81%,太陽總輻射量86.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水蒸發量小於降雨量,氣候濕潤。南部山區受地形影響,氣候的垂直變化明顯,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降水越多,冬季有雨雪天氣。

江津(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0.6
(51.1)
13.2
(55.8)
18.0
(64.4)
23.2
(73.8)
27.3
(81.1)
29.3
(84.7)
33.0
(91.4)
33.3
(91.9)
28.5
(83.3)
21.8
(71.2)
17.3
(63.1)
11.8
(53.2)
22.3
(72.1)
日均氣溫 °C(°F) 8.0
(46.4)
10.1
(50.2)
13.9
(57.0)
18.6
(65.5)
22.6
(72.7)
24.9
(76.8)
28.0
(82.4)
27.9
(82.2)
23.9
(75.0)
18.6
(65.5)
14.3
(57.7)
9.3
(48.7)
18.3
(65.0)
平均低溫 °C(°F) 6.2
(43.2)
7.9
(46.2)
11.1
(52.0)
15.3
(59.5)
19.1
(66.4)
21.8
(71.2)
24.3
(75.7)
24.1
(75.4)
20.9
(69.6)
16.5
(61.7)
12.2
(54.0)
7.6
(45.7)
15.6
(60.1)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8.7
(0.74)
20.3
(0.80)
38.3
(1.51)
94.1
(3.70)
133.6
(5.26)
157.8
(6.21)
168.8
(6.65)
123.3
(4.85)
97.8
(3.85)
80.4
(3.17)
44.6
(1.76)
23.2
(0.91)
1,000.9
(39.41)
平均相對濕度(%) 84 81 78 78 78 83 78 76 80 86 85 86 81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8]

行政區劃[編輯]

江津行政區劃示意圖,圖中紅星代表區政府駐地,圓點代表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駐地

江津區轄5個街道、25個[9]几江街道、​德感街道、​雙福街道、​鼎山街道、​聖泉街道、​油溪鎮、​吳灘鎮、​石門鎮、​朱楊鎮、​石蟆鎮、​永興鎮、​塘河鎮、​白沙鎮、​龍華鎮、​李市鎮、​慈雲鎮、​蔡家鎮、​中山鎮、​嘉平鎮、​柏林鎮、​先鋒鎮、​珞璜鎮、​賈嗣鎮、​夏壩鎮、​西湖鎮、​杜市鎮、​廣興鎮、​四面山鎮、​支坪鎮四屏鎮

區劃歷史[編輯]

  • 民國31年(1942年)1月,巴縣高歇場劃歸江津。
  • 1952年7月31日,江津縣與巴縣共管的馬鬃鄉劃歸江津縣[10]
  • 1952年10月3日, 江津縣十四區迴龍鄉黃角、龍虎、迴龍、新興等4村及1個特別編鄰(昌魚)劃歸合江縣[11]
  • 1953年6月1日,江津縣福壽鄉的福壽場半邊街、黑林村,高山村的1個居民小組劃歸巴縣[12]
  • 1953年10月30日,永川縣永安鄉第四村劃歸江津縣[13]
  • 1960年,江津縣羊石鄉虎頭村及河坪村一部分劃歸合江縣。
  • 1979年3月20日,江津縣朱沱區及所屬的朱沱、轉龍、大河、漲穀4個公社和朱沱鎮(共46個大隊、364個生產隊)劃歸永川縣[14]

城區範圍[編輯]

江津城區地處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圈層,位於重慶二環高速,主要包括几江街道,鼎山街道,德感街道,聖泉街道(濱江新城),雙福街道(雙福新區),支坪組團以及珞璜組團。截至2018年底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87.6平方公里,人口64萬。

几江街道[編輯]

江津區几江片區新街道

几江街道位於江津區北部,長江南岸,距重慶市44千米。原區政府駐地,為江津現有城區核心之一。几江街道是江津「母城」,歷來為江津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樞紐中心。辦事處目前管轄11個社區、1個行政村,面積約28.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173193人。街道歷史悠久,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滅巴,置巴郡,下至江州縣,治所江州,几江為江州屬地。街道鍾靈毓秀,旅遊資源豐富,有「萬里長江第一路」的濱江十里綠堤、開國元勛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陳獨秀舊居、江公享堂等名勝古蹟;商貿業態發達,有重百步行街、新世紀廣場、濱江路美食街等商圈地標,便民利民商貿服務網點眾多;水陸交通方便,有江津第一座公路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大橋和几江長江大橋。

鼎山街道[編輯]

鼎山街道是2011年9月根據行政區劃調整新設立的街道辦事處,轄高牙、仙池、雙萬3個行政村和東門、長風、琅山、濱江、艾坪5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3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10萬人。鼎山街道位於重慶半小時經濟圈的西南部,東鄰支坪鎮,南與先鋒鎮接壤,西接几江街道,北臨九龍坡區西彭鎮通過鼎山長江大橋相連。城市規模宏大,基礎設施完善,街道商賈繁榮、單位部門雲集、教科文衛匯聚,是江津區核心城區之一。

聖泉街道(濱江新城)[編輯]

聖泉街道成立於2017年,現區政府駐地,街道轄6個社區2個村(聖泉社區、三五三三社區,中渡社區、三河村、陡石村,長嶺社區、土堡社區、享堂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地濱江新城學堂路1號(滸溪苑小區)。街道幅員面積約50.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92萬餘人,其中濱江新城中心城區規劃建設面積19.8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8萬人,已建成中心城區面積10平方公里,2017年規劃入住人口5萬人,轄區內工程職業學院、北師大附屬學校、中建橋梁六局等重點學校、企事業單位流動人口1.6萬餘人。濱江新城是規劃建設中的江津區主城新核心區。

德感街道[編輯]

德感街道地處江津北部,是江津城市經濟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宜居宜業美麗濱江城區、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富硒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全街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沿江岸線18.6公里,轄牌坊、篆山坪、南華、東方紅、草壩、高橋溪、楊林、臨峰、長沖、重濰、蘭港、重磷12個社區和紅豆、和愛2個村,75個居民小組,9個村民小組。2017年末戶籍人口37604戶,69269人,其中農業人口12510人,占18%。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境內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世界500強企業11家。

雙福街道[編輯]

雙福新區又名雙福街道辦事處,地處江津區北大門,位於(重慶西部新城核心區)這裡的重慶西部新城指(江津片區)與主城區的西部新城並未提到雙福片區,但同於處重慶西部新城之上。被納入重慶「半小時經濟圈」,是重慶市正在建設的七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雙福緊鄰大學城、西永微電園、璧山工業園、九龍工業園等產業園區,與重慶主城區緊密相連、融為一體。重慶最大車管所(第九車管所),重慶汽車4S城[15]等落戶雙福。雙福擁有西部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

支坪鎮[編輯]

支坪鎮地處江津主城東部,距離几江片區15分鐘車程,重慶核心區半小時車程。東有江津市的三大槽口(龍門槽、碑槽、華蓋槽)之一的龍門門槽山脈,西有太公山,綠蔭滴翠,連綿20多公里,形成兩道綠色屏障。全辦事處幅員面積100.5平方公里。

珞璜鎮[編輯]

江津區珞璜鎮地處重慶主城區西南邊緣長江之濱,三峽庫區尾部,江津區東部。與巴南區接壤,與大渡口、九龍坡區一江之隔,鎮域面積148.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珞璜鎮是江津甚至重慶的工業重鎮,珞璜工業園是重慶千億級工業園區之一。

交通[編輯]

江津北距重慶中心區42公里、僅半小時車程,距江北國際機場70公里,境內水陸交通方便。位於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圈層。重慶市規劃的「三環十射」公路網涵蓋江津;緊臨G75 渝黔高速公路中國高速鐵路成渝高速公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成渝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渝黔鐵路交匯江津境內達135公里;180公里的G5001 重慶繞城高速公路在江津境內有 28.6公里、渝滇高速公路在江津境內有47公里;鐵路總里程達135公里,有火車站15個,其中三級站3個,擬建的城市鐵路南北貫穿全境,規劃的城市輕軌5號線直達江津,把江津主城與重慶主城緊密連接。此外,長江黃金水道127公里東西貫穿全境,有國家級深水良港5個,常年可停泊5000噸以下的船舶和萬噸級船隊,全區水域通航里程超過350公里。

融入重慶主城交通建設[編輯]

江津緊連都市功能拓展區,全區有200平方公里的區域在二環周邊,與西彭、高新區、白市驛、重慶大學城等主城組團連成一片,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廣闊的發展腹地、較強的產業基礎和人口承載能力,是城市發展新區的「前沿口岸」。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部署,江津區加快了融入主城步伐,狠抓公路、橋梁、隧道、立交等內聯外通快速幹道建設,相繼建成九江大道、西江大道、鼎山長江大橋、小壪立交、珊瑚立交、雲篆山隧道等一大批骨幹交通工程。目前,已在繞城高速公路沿線建有珞璜、支坪、小壪、濱江新城、雙福、珊瑚等6個互通口。其中,鼎山大橋的通車標誌江津融入重慶主城[16]

橋梁[編輯]

全區境內有多座長江大橋:油溪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鼎山長江大橋(預留重慶軌道交通)、地維長江大橋几江長江大橋外環江津長江大橋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永川長江大橋等。

城市軌道交通[編輯]

重慶軌道交通規劃3條途經江津境內。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編輯]

重慶軌道交通延長線跳蹬至江津段(即江跳線)是江津境內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它起於重慶主城軌道5號線跳蹬站,途經華福路、九江大道、南北大道,止於江津濱江新城,全長26.7公里(其中,大渡口區4.4公里,九龍坡區6.5公里,江津區15.8公里),設跳蹬、石林寺九龍園雙福享堂江津高鐵聖泉寺7個站點,而位於江津老城區的几江和鼎山兩個車站正在建設中。

江跳線於2022年8月6日下午1點58分正式通車,僅用28分鐘即可從江津到達位於大渡口區的跳蹬。運營時間為早上6:30到晚間8:30,運營時長14小時。[17]

區劃人口[編輯]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江津區常住人口為123.31萬人。

性別[編輯]

2010年,江津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62.85萬人,占總人口的50.97%;女性為60.46萬人,占總人口的49.0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95。

年齡[編輯]

2010年,江津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0.14萬人,占總人口的16.33%;15-64歲的人口為85.07萬人,占總人口的68.99%;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10萬人,占總人口的14.68%。

長壽之鄉[編輯]

江津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百歲老人分布最均勻的長壽之鄉,也是重慶唯一獲此殊榮的區縣。

經濟[編輯]

江津境內擁有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達264萬千瓦的珞璜電廠);重慶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年產180萬噸優質水泥的 江津水泥廠);江津城內目前擁有的數控加工設備和齒輪加工設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江津已形成裝備製造、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新型材料、電子信息、雲計算、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導產業。以濰柴、重齒為代表的裝備製造、以潤通、東風小康等為代表的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以龍煜銅管、玖龍紙業等為代表的新型材料三個集群產值均突破百億元。江津生豬生產名列全國前茅:糧食生產進入全國百強:目前綜合經濟實力在重慶40個區市縣中排名中上,在31個郊區區縣中名列第6位。著名特產為米花糖,為米、核桃、芝麻、玫瑰等製作的一種傳統地方食品,占有米膨化食品類全國50%以上的市場份額;白酒有江津老白乾,在重慶及川東川南地區鄉鎮知名度較高;水果有柑橘,江津是全國三大柑橘產區之一,所產甜、紅等從前在西南地區比較具有名氣,當前由於市場占有率低而正進行改良。

2006年江津主要農產品產量:小麥28765噸,豆類13786噸,稻穀309788噸,紅苕55705噸,蔬菜715231噸,花椒9791噸,水果106686噸(其中柑桔62193噸),生豬出欄104.32萬頭,小家禽出欄12975200隻,禽蛋1039噸,水產品15712噸。

據2011年統計,地區生產總值383.8億元,工業總產值76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9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694元。被評為「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城市」。

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54.66億元[18]。,同比增長12.8%,高出全市1.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5.4個百分點。總量在重慶市各區縣排名第9,在城市發展新區中居第2位;增速在全市和城市發展新區中均居第3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9.5億元,增長4.4%,比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0%,拉動GDP上漲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49.86億元,增長1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76.2%,拉動GDP上升9.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298.28億元,增長1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60.2%,拉動GDP上漲7.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35.3億元,增長1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9.8%,拉動GDP上漲2.5個百分點。

2015年上半年,全區工業投資累計達184.7億元,投資總量連續3個月排名全重慶市第一位[19],工業投資占全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4.9%。江津工業投資始終保持強力衝勁,1-6月,全區工業投資增速突破60%達到61.3%,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38.2個百分點。區經信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配套完善汽摩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鏈條,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裝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軟體和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共引進工業項目103個,協議總投資205.4億元。目前,全區共有在建工業項目127個,其中北汽西南特種汽車生產基地、重慶水輪機整體搬遷建設、江電特高壓鋼管塔和特高壓大角鋼鐵塔等重點工業項目預計將在年內投產。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2.3億元、增長10%,增速全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13億元、增長10.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2億元、同口徑增長10%,其中稅收48.7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7.4億元、增長10.2%,其中工業投資269.2億元、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億元、增長12.7%;完成進出口108.8億元、增長84.9%,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397元、18248元,分別增長9.2%和9.3%。

2019年江津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2.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94.5億元,增長10.4%(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449.7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9.6億元,增長7.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4.1%、69.8%、26.1%,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7.2%。三次產業比重為9.9:57.3:32.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4452元(10792美元),比上年增長7.7%[20]

文化[編輯]

江津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類的印跡就深深地烙在江津這片熱土上。古鎮文化、楹聯文化、名人文化、僚人文化、先巴文化、移民文化和以塘河婚俗、愛情天梯為重點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賦予了江津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獨特魅力。自古以來,江津城鄉都非常崇尚耕讀世家、詩書傳家。在清代,江津有許多私辦聚奎書院,如育才書院、雙峰書院、志城書院,蓮峰書院、桂林書院、餘慶書院、鳳鳴書院、文峰書院、鐘山書院、清風書院等,江津是重慶府中書院最多的縣,清末江津才子鍾耘舫題了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的《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共用了1612字(不計自序)。抗日戰爭時期,重慶被定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陪都」, 包括陳獨秀等在內的一大批文化名人相繼遷來江津,大批的教育文化機關遷來江津,大中學校達36所,有的還是名校,他們大多在白沙,國立編譯館中央圖書館國民黨中央黨史研究室等文化機相應遷來。當時轄區內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曾一度與重慶沙(沙坪垻)磁(磁器口)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教育[編輯]

截止2013年底,江津區有高等教育學校9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普通中學50所、小學17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717人,普通中學教師5176人,小學教師3916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1人。

江津區境內高校主要有: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江津校區(在建)、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電訊職業學院、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航天職業學院,重慶能源職業學院,重慶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

方言[編輯]

江津方言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

名人[編輯]

江津人才輩出,較著名的有數十人,涉及政經文法軍事領域。

旅遊[編輯]

  • 大園洞國家森林公園黑石山--滾子坪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南部,橫跨三鎮兩鄉,面積125平方公里,由黑石山、滾子坪、大圓洞、塘河水域和清源宮5個獨立景區單元組成,其中黑石山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
  • 駱崍山市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東部,由駱崍99峰、龍登山、紫荊山和天台湖等景區組成,龍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難之所,駱崍山上的豬嘴洞曾為田紀雲同志當年露宿之地。
  • 碑槽山市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北部,主要景觀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門大佛寺、聶榮臻故居、石筍山、雲霧坪、利濟橋等。
  • 石門大佛為長江邊第一大佛、中國第九大佛和世界最大的觀音菩薩石刻造像。
  • 清溪溝市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南部,以湖、瀑景觀為主。
  • 古老的几江城區,集中了聶帥母校聶帥陳列館聶帥陳列館原址是位於江津長江大橋的南橋頭,當時的選址占用了原陳獨秀的原墓地,在即將建好聶帥陳列館時,該位置上方的艾坪山大量塌方,淹沒了幾乎建好的聶帥陳列館,當地人民相信,是陳獨秀的冤魂在找聶榮臻算帳,淹沒了他的紀念館[來源請求],事實上聶榮臻在共產黨的地位難以和陳獨秀相提並論,聶帥陳列館後來遷址一公里以外的江津中學上方後才方可安家)、陳獨秀故居、陳獨秀原某址、天下第—長聯、江公享堂、聖泉寺遺址、石佛寺、蓮花石以及鼎山、幾水等眾多高質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一日游」選擇線路的最佳日的地之一。

特產[編輯]

江津花椒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友好城市[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新華網. 江津打造“双百”城市. 重慶. [2011-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8) (中文(簡體)). 
  2. ^ 「江津縣誌沿革志資料補遺」,鄧少琴 《江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2輯》,江津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第46頁
  3. ^ 永川地区并入重庆. 新華網. [200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3) (中文(簡體)).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2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號)批覆:撤銷江津縣,設立江津市。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連結至維基文庫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的批复. 維基文庫. 2006-10-22. 
  6. ^ 江津:在加快“融城”中转换发展动力. 重慶日報. [2015年1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7日) (中文(簡體)). 
  7. ^ 常暢 周晏如. 聚焦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 重慶人大. 公民報.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8. ^ 江津-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中文(中國大陸)). 
  9. ^ 2023年江津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10. ^ 1952年7月31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35號】批覆
  11. ^ 1952年10月3日內務部【內民字第494號】批覆
  12. ^ 1953年6月1日江津專署【專民行字第381號】批復
  13. ^ 江津專署【專民行字第505號】批復
  14. ^ 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川革函46號】批復
  15. ^ 重庆汽车4S城落户双福. 重慶日報. [2014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1日) (中文(簡體)). 
  16. ^ 一桥飞架南北 江津融入主城. 鳳凰網. [2013年6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18日) (中文(簡體)). 
  17. ^ 楊鈮紫; 周渝文. 江跳线昨日正式通车,市民点赞——平稳舒适便捷,28分钟即到中心城区 (PDF). 重慶日報 (第25556期)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2022-08-07. 
  18. ^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4.66亿元.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門戶網. [2015年1月22日]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19. ^ 今年上半年江津工业投资排名全市第一.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門戶網. [2015年7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20. ^ 江津區人民政府. 产业经济2019.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