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 (英語: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縮寫 :BUCT ),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大学,为教育部 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 ”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高校。[1]
历史沿革 [ 编辑 ]
最初选址有争论,一些人认为应该和其他学院一起建在高校密集的北京西北郊区,最后由康生 决定,选择化工部办公大楼附近的和平街北口作为校址(即现在的东校区)。1960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建校初期学校设有3个系1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150人,校舍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文革 ”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1970年5年间,学校停课,中断招生。期间曾经计划将学校南迁,并派出考察组前往湖南冷水江 考察,考察组最后决定放弃该计划。1971年10月与北京化纤工学院 合并,这期间进行了大幅度专业调整,停办了全部尖端绝密专业,增设了若干新专业,全院共设置5个系14个专业。1971年-1976年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
1977年10月恢复统一高考招生 制度,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招收首届研究生,同年10月北京化纤工学院分出。1994年2月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题写校名。1996年4月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为现在的西校区。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1年7月通过国家“211工程 ”“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2]
校园环境 [ 编辑 ]
北京化工大学现有东西北三个校区。已出售一个校区。
本科生新生于2017年起迁往南口镇 新校区,并将位于昌平南环中路的学生迁往此校区。预计自2019级起,本科生大四将不再迁回主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母校之光及逸夫图书馆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侯德榜塑像
东校区(主校区) [ 编辑 ]
始建于1958年。位于北京北三环和平街北口,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所在地。校园面积不大,绿地较少,建筑多为老式建筑,且校园东侧有大量老旧平房,占据了学校的宝贵地块。
校园内有三座较为知名的雕塑:
毛泽东 雕像:位于学校大门,文革中革命群众用了不长的时间树立,在塑像的手指处装有避雷针 。
侯德榜 雕像:位于科技大厦前的公共草坪,因侯德榜家人将其藏书捐献给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故立之。
母校之光雕塑:处于中心花园,纪念建校45周年所立,其形状曾参考某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有一说法是聚乙烯的链状分子结构)。
东校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北三环,西南角临近北京地铁5号线 及北京地铁12号线 (在建)和平西桥站 ,东侧与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邻,附近还有对外经贸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等数所高校。
在北京化工大学的未来发展计划中,东校区将被保留并作为研究生校区及实验室、行政机构的所在地。
西校区(大专部、部分国际班学生) [ 编辑 ]
北京化工大学西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占地147亩,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园 西侧,建筑面积90543平方米。西校区主要承担科学研究、国际教育与高端培训、成果推广与转化等三部分功能的校区功能定位,实施的是“校区统筹、条块结合、职能延伸”的管理模式。现有高精尖中心、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北化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校园区、北京化工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等驻区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MBA 、MPA 、MPAcc 等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综合类培训、国际教育合作等继续教育领域业务。[3]
昌平新校区(南口新校区) [ 编辑 ]
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位于昌平区 南口镇 ,距离市区40公里,近临虎峪风景区,远览八达岭 -十三陵 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1789亩。能够满足18300名学生及1500名教职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2014年6月12日,昌平校区全面正式启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15年9月28日启动一期单体项目建设。2017年9月2日,昌平校区正式启用。一期建筑总面积34.47万平方米,共包括第一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公寓、学生宿舍、食堂等10个单体建筑。
第一教学楼承担主要课堂教学工作,建有智慧教学系统,包含130间教室(其中云录播多媒体教室122间、8间全自动录播教室),另设有交流共享空间以及教师休息室等,基于“云端一体化”理念设计的智慧教学系统为国内首创。图书馆承担阅览和自习功能,同时设有研讨室、电影展播区、创客空间等多项特色功能分区。体育馆设有篮球比赛馆、游泳馆、网球馆等14个馆室。室外体育场包括篮球场20个,排球场6个,网球场10个。实验楼与工程训练中心是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48200平米的实验室,12000平米的金工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践基地,满足校区本科生的实验及实践需求。除此之外,校区还配套建设有超市、银行ATM、快递邮政和校医院等各种生活设施。[4]
北校区(昌平老北区) [ 编辑 ]
位于昌平区昌平县城南环中路。于2017年出售给中国石油大学 ,并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东校区。
学院设置 [ 编辑 ]
北京化工大学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侯德榜工程师学院、能源学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等15个学院。[5]
历任校领导 [ 编辑 ]
下列表格为历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6]
任别
姓名
在任时间
备注
1
李苏
1958.8-1960.12
2
马芳庭
1960.12-1968.3
受文化大革命 影响而空缺
3
陈鉴远
1982.6-1985.1
4
庞瑶琳
1985.1-1993.10
5
樊丽秋
1993.10-1997.8
1994年2月改北京化工学院为北京化工大学
6
王子镐
1997.8-2012.6
7
谭天伟
2012.6至今
知名校友 [ 编辑 ]
参考资料 [ 编辑 ]
外部链接 [ 编辑 ]
建设周期:1995年-2016年 (共112所)注1
华北 29+3 东北 11 华东 30+1 中南 18 西南 10 西北 13
华北 26-2 东北 12-3 华东 26 中南 15-1 西南 10-4 西北 9
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
下划线 :非本地备案学校。
* :非
中央部属高校 ,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
教育部直属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