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香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1日 (四) 09:00 (补救1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歷史 | 香港歷史年表
世紀 19世紀香港 | 20世紀香港 | 21世紀香港
年代 1910年代香港 | 1920年代香港 | 1930年代香港 | 1940年代香港 | 1950年代香港 | 1960年代香港 | 1970年代香港
年份 1941年香港 | 1942年香港 | 1943年香港 | 1944年香港 | 1945年香港 | 1946年香港 | 1947年香港 | 1948年香港 | 1949年香港
紀年 乙酉鸡年)、香港開埠104周年香港重光之年
1945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本條目為香港歷史系列之一
開埠初期
(1842年至1898年)
20世紀初歷史
(1898年至1941年)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地理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

1945年香港,隨着大日本帝國二戰中的實力不斷下降,盟軍香港的反攻於本年進入關鍵階段,除二月外的首七個月內均被有盟軍或美軍轟炸的痕跡,船塢、油庫、機場、發電廠、兵營、墳場、廟宇、集中營、船舶、醫院、學校等皆成襲擊對象,甚至誤炸人口密集樓房,釀成重大傷亡。惟香港市民因渴望日本盡快戰敗,結束香港淪陷,故一般不反對盟軍的轟炸。經過3年零8個月艱苦日子,黑暗歲月終露曙光,隨着美軍於8月初對日本先後投下2枚原子彈,及後日皇在電台裡的終戰廣播,使香港再次面臨政權移交,日軍在盟軍接管前則在梅窩犯下最後一宗殺害無辜港人案件。中英雙方就香港主權歸誰各執一詞,中方更率先派軍隊佔領九龍,最後在美國壓力下,中國領導人蔣介石終同意香港回歸英國並撤軍,英方隨即在香港成立臨時軍政府。香港重光雖然值得欣喜,但二戰後,香港滿目瘡痍,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百廢待興,人口由戰前160萬急降至60萬的低位,甚至出現「人吃人」慘劇。由於物價騰飛,物資嚴重不足,餓死人現象不斷發生,到1945年,饑荒更為嚴重,人食人事件在8月更發生多宗。狂歡過後的香港人亦要同時面對一大批問題:包括8成人口營養不足、醫療衛生條件極差、傳染病猖獗、大部份的適齡學童失學、不少房屋受到破壞又或日久失修等,此外香港原來居民及難民在日本投降後大量湧入,1945年底,人口已回升到100萬,使情況進一步惡化。軍政府成立後,香港的人口即以每月100,000人的速度急升。軍政府首要解決的是港人的温飽問題,由於貿易尚未恢復,所以能源和糧食均十分缺乏。有見及此,軍政府首長夏愨派員到廣東文萊印度和日本等地搜購能源與糧食。至於住房方面,戰後有72%外籍人士失去居所,而全港約600,000名居民當中,則共計有160,000人無家可歸,其中大部份私人房產是在日佔時期遭日軍強佔的。戰後建材十分短缺,夏愨又不願動用公共資金修復私人樓房,所以軍政府只能儘量將空置的建築物安置居民,以及徵用旅館作收容難民,因此港人對軍政府的住房政策感到相當不滿。交通方面,軍政府曾以貨車權充巴士,以解決戰後交通工具荒缺的局面。此外,港英軍政府宣佈日本軍票作廢,部份市民一夜間傾家蕩產。二戰結束至年底發生多宗由水雷引致的嚴重海難,使掃雷成為戰後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

大事記

1月

  • 1月1日,當局頒佈實行物品稅令。[2]
  • 1月11日
  • 1月15日,駐重慶美軍於本年內首次空襲香港,上午9時10分,數十架美機作梯形侵入,歷時一小時,下午2時15分,以P-51戰鬥機P-38閃電式戰鬥機十餘架混合編隊而來,所投炸彈未有命中目標並墜入海中,日軍擊下美機3架及擊毀2架,其中一架化成火球墜落海上。[6]
  • 1月16日,一批日本軍艦剛從菲律賓開抵香港,美軍飛機300架隨後飛到香港上空,日方軍艦施放煙幕掩護逃走,但美機緊追轟炸,300架飛機投下大量重型炸彈,許多日艦被炸沉,有的炸為兩截,有的炸至船身翻轉,其中一艘12,000以上的軍用物資運輸船亦被炸沉。直至傍晚美機才撤走,日軍軍艦殘骸則佈滿維港,那艘被炸沉的運輸船躺在上環海面不遠處,像水面上一座大型平台。美軍18架戰機被摧毀[7],釀成29人喪生(包括14名機師及15名機員)[7],亦有有幾位飛行員跳傘後被東江游擊隊港九大隊救獲,送往後方。除日艦外,赤柱拘留營被美軍誤炸[8]戰俘14死6傷[9][10]。而中環太古船塢亦遇襲,中環災區一婦人生葬瓦礫堆中十日始被掘出[11]
遭美軍誤炸的赤柱拘留營,攝於1945年9月
太古船塢遇襲情形
遭誤炸並釀成嚴重傷亡的灣仔市中心(圖右中),攝於1960年代初
  • 1月28日,盟軍轟炸九龍,許多房屋炸塌,造成死傷。[14]
  • 1月,香港主要刊物之一新聞天地以月刊形式創刊,由於香港仍受日軍管治,該刊暫設在重慶,創刊初期困難重重,但由於辦得有特色,因此頗受當時讀者歡迎。[15]

2月

3月

  • 3月1日,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實行改組,民治部、財政部及交通部縮減為兩個部,改稱第1、第2部,兩部下共設6課1局,辦理一切行政事務。第1部以增強生產力為要務,下設3個課:總理民政、文教事宜;管理產業事宜;掌管財政事宜。另設1個衛生總局,管理一切衛生事宜。第2部以促進交易為要務,下設3個課:管理交易及航運事宜;管理造船事宜;掌管通訊、土木等事。此外,各部還設司政官3名,其他職銜則未作更改。[17]
  • 3月2日,頒令修改憲兵隊刑事即決處分令。[2]
  • 3月15日,一架美軍戰機在龍鼓灘附近墜毀,5名美軍喪生,村民暗地裡將遺體埋葬,其後三度搬墳,以免被日軍發現。[18]
  • 3月16日
    • 香港災區救濟委員會表示共44具屍體經由該會從1月21日空襲災場掘出。[19]
    • 5萬張春季馬票售罄。[20]
  • 3月29日,近100架美軍轟炸機大舉突襲香港,破壞啟德機場、運輸及軍事設施。[21]
  • 3月
    • 日軍政府表示,當敵機來襲時會按情況發出兩種不同警號,如屬騷擾性質的日間空襲將發「視號警報」,若較多敵機來襲或夜間任何規模之敵機來襲均發出「聽號警報」。視號警報即表示只有零星戰機入侵領空,當局將在各區區政所門前及各繁忙街道懸出視號警報之旗幟,並分為三種:「警戒」、「奇襲」及「侵入空襲」。若當局嗚出長短斷續聲響,則表示大量敵機行將侵入,屬聽號警報。如屬長嗚聲響則表示敵機已去,警號解除。當局同時呼籲市民在警號發出時切勿外出或走上天台瞭望,免生危險。[22]
    • 即日起日軍強化燈火管制,禁止露天夜市。[2]
    • 東亞晚報停刊。[23]

4月

  • 4月2日,美軍戰機襲港,被日方制空部隊還擊,2架被擊毀,其餘逃去。[24]
  • 4月3日11時40分至下午2時半,美軍派出B-24轟炸機為主在內的49架戰機再度襲港[24],日軍擊墜敵機3架,其餘逃去,九龍民房及深水埗以南[25]水域部份船舶被炸,造成死傷,其中九龍被炸毀房屋十餘間,釀成37死80傷[26]
遭轟炸的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建於1916年,攝於2013年

5月

  • 5月1日,當局准許民間成立「保衛團」。[2]
  • 5月12日,盟軍飛機302架空襲啟德機場[2]
  • 5月
    • 當局舉辦第4次日語檢定,212人合格。[35]
    • 英國制定香港一旦重光後的工作小組香港計劃小組增至38名官員。英國鑑於二戰東南亞被日本打敗,聲譽和地位日益降低,因此計劃英國奪回香港後要在政制上做一些改革,以挽回失去的威信。1943年10月,英國殖民地部設立「香港計劃小組」,研究及制定戰後香港的政策措施與工作計劃。[17]
    • 英國殖民地部官員建議未來香港政制採用市議會,設23個議席,內有華人議員7名、英國人議員9名,其餘7名由港督委任。[17]

6月

遭縱火的中環(圖中右下方樓群近中央部份),攝於事件發生前5年(1940年)

7月

8月

發生血案的梅窩香港大嶼山的位置
梅窩多年來的發展變化不大,至今仍保留鄉郊式低密度發展,近山位置由右至左隱約可看到白銀鄉、大地塘及鹿地塘3條村,近沙灘的屋宇則為涌口村

9月

日方代表在英、中、美、加4個同盟國代表面前於1945年9月16日在港督府聯合簽署香港的受降文件

10月

發生嚴重海難的果洲群島海域(圖中紅色島嶼附近)

11月

  • 11月2日香港郵政即日起恢復包裹投寄,惟街上郵箱仍未恢復投遞服務,市民如需寄信需直接到各郵局投寄。[60]
  • 11月7日晚上9時半發生嚴重車禍,一輛英軍軍車由太古船塢向西直駛,駛至鰂魚涌英皇道太古糖廠轉角處時,因天雨路滑撞及途人,造成4死4傷[61]
  • 11月8日上午8時半,由廣東開往香港,載有1,300人(內含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100人準備經香港北上應付國共內戰、政府工作人員19名、船員145名及船員家屬35名)的海珠輪在駛至東莞市虎門鎮三板洲海面時觸及水雷爆炸沉沒,釀成約1,000死150傷慘劇,另有約150人獲救無受傷。[62][63]
  • 11月10日晚上7時半,三號水警小輪在中環青洲英泥廠對出海面巡邏時,水鍋突然爆炸,船上10人先後不治,死者包括3名水警、3名工程師、3名鍋爐工及1名廚師。4人當場死亡,另6人送往瑪麗醫院救治,惟當中5人於同日稍後傷重不治,另一人則於11月11日離世。[64][65]
  • 11月13日
  • 11月15日九廣鐵路恢復直通車服務。[68]
  • 11月16日屏山村民反對興建機場,舉行大請願。[69]
  • 11月17日下午3時許,2名印度藉軍人乘吉普車駛經青山道時與一名騎單車華人相撞,華人被輾過不治,造成1死2傷。[70]
  • 11月18日,當局恢復戰前標準時間,全香港於凌晨2時撥慢一小時,渡輪每日提早開船。[71]
  • 11月20日下午6時,由港島統一碼頭開往大澳的客船民光輪在駛至東涌海面時,十餘名假扮搭客的匪徒突出拔出手槍指嚇船長及乘客,禁止呼救,並將拖帶的一艘米船纜索斬斷,勒令向伶仃洋駛去。正當落手搜劫乘客財物之際,適逢皇家海軍巡邏船駛到,見民光輪有異樣,乃用探射燈向其照射,並令停船調查。賊匪深知不妙,向海軍巡邏船開槍射擊,海軍亦開槍還擊,匪徒見形勢危急,其中一部份跳海逃生,海軍將賊匪制服後,將民光輪船員及搭客帶返金鐘海軍船塢扣留調查。是役中民光輪上有6男1女乘客中槍受傷,送往瑪麗醫院搶救,一名23歲男乘客傷重不治,造成1死6傷。[72]
  • 11月
    • 英國駐華大使政治顧問、怡和洋行總經理東尼·凱瑟克英國香港前途作出建議,英國遲早要承認香港的主權屬於中國,但不能在此時向中國提出香港問題,英國應大刀闊斧地改革香港政府,一洗戰前殖民地作風陋習,以求盡英國對香港人的義務。他建議英國政府就香港前途發表公開聲明,保證幾條原則,包括改變香港殖民地的稱呼;香港應正式命名為一個自由港;以民選制度取代委任議會;所有香港居民不分種族、膚色和宗教都應一視同仁。凱瑟克還表示,假如英方及中方能達成協議,中方願意保證英屬香港有充足食水供應和對鐵路、機場的使用權,英方此時便可考慮將香港交還中國。[67]
    • 月初,香港上海電報恢復,重開兩小時內收到的私人電報達200多封,收費與二戰前相若。[73]
    • 當局成立租務法庭,解決業主與租客間的糾紛。[74]

12月

發生水雷炸沉蝦艇事件的南丫島下尾咀海域(圖中紅色島嶼的西南角)

本年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繁體中文)望港粵當局合作清掃浮雷.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2月4日.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47. ISBN 9622321232. 
  3. ^ (繁體中文)香港占領地總督 田中久一中將繼任 希望香港人為完遂聖戰作進一步努力 招待會席上日華人民代表表明協力決意.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1日. 
  4. ^ (繁體中文)今日追悼 陳故代表廉伯.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1日. 
  5. ^ (繁體中文)陳廉伯追悼會 軍政長官各界致祭.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2日. 
  6. ^ (繁體中文)昨日本港制空部隊戰果 擊墮破敵機五架 下午一役一架化成火球墮於海上.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6日. 
  7. ^ 7.0 7.1 (繁體中文)毋懼毒蛇咬野豬撞 尋遺物慰烈士家屬 業餘二戰考古隊 填補香港歷史空白. 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4月5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8. ^ (繁體中文)昨日敵機三百擾港 擊墮毀約二十四機 報道部發表收獲大戰果 一般市民益深同仇敵氣.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7日. 
  9. ^ (繁體中文)敵猛炸軍抑留所 抑留者正義呼聲 占遜氏致函軍抑留所所長 請主持正義使停止此種襲擊行為.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12日. 
  10. ^ 10.0 10.1 (繁體中文)前日敵機 炸抑留所續詳 炸彈陳舊投彈術拙劣 軍醫出動施救殊迅速.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27日. 
  11. ^ 11.0 11.1 (繁體中文)中區兩災場 發掘中所見 古董珍品店損失大 一婦人生葬足十天.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27日. 
  12. ^ (繁體中文)昨日下午三時許 敵機二十餘架襲港 盲目投彈毀民房五百餘 炸斃市民約一千傷三千.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22日. 
  13. ^ (繁體中文)中區空襲災情 有關方面積極辦理善後 各方出動救助至為努力.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1月23日.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48. ISBN 9622321232. 
  15. ^ (繁體中文)陳昕 郭志坤. 《香港全紀錄(卷一)》. 中華書局. 1997年7月: 頁245. ISBN 9622318908. 
  16. ^ (繁體中文)追悼大會 一連四天.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2月6日.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49. ISBN 9622321232. 
  18. ^ (繁體中文)村民抱垂死美軍送暖意. 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4月5日. 
  19. ^ (繁體中文)災區救濟會發掘工作 得屍四四具 工作暫告一段落.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3月17日. 
  20. ^ (繁體中文)看誰奪得巨獎 明日春季馬票揭曉 競馬五場三十三馬報名參加.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3月17日. 
  21. ^ 21.0 21.1 21.2 (繁體中文)宋軒麟. 《香港航空百年》. 三聯書店(香港). 2003年: 頁142. ISBN 9620421884. 
  22. ^ (繁體中文)騷擾性質之日間空襲 祇發「視號警報」 較多敵機來襲始發聽號警報 夜間無論來襲敵機多寡皆發聽號警報.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3月31日. 
  23. ^ 23.0 23.1 (繁體中文)陳昕 郭志坤. 《香港全紀錄(卷一)》. 中華書局. 1997年7月: 頁244. ISBN 9622318908. 
  24. ^ 24.0 24.1 (繁體中文)昨日B24襲港 又損失三架 港中船舶有多少被害.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4日. 
  25. ^ (繁體中文)再請大家救災.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5日. 
  26. ^ (繁體中文)某地死傷頗多.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5日. 
  27. ^ (繁體中文)銅鑼灣避風塘災情 沉毀船舶逾百艘 艇戶死傷逾千數.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8日. 
  28. ^ (繁體中文)嬰兒死傷百餘.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5日. 
  29. ^ (繁體中文)死傷確數 在調查中.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6日. 
  30. ^ (繁體中文)當局慰問印僑.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5日. 
  31. ^ (繁體中文)印人廟堂墳場學校 被炸毀死傷多 基士那獨盟支部長表示憤恨.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7日. 
  32. ^ (繁體中文)昨日敵機 累計五十四架 在密雲上盲炸市區.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6日. 
  33. ^ 33.0 33.1 (繁體中文)宋軒麟. 《香港航空百年》. 三聯書店(香港). 2003年: 頁65. ISBN 9620421884. 
  34. ^ (繁體中文)香港大澳線 民昇輪遭敵擊沉 搭客死傷甚眾 帆船四艘沉其二·各方赴救拯多人.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4月19日. 
  35. ^ (繁體中文)第四回日本語檢定 二百十二人合格 三十一日以前可往總督部領合格證書.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5月22日. 
  36. ^ (繁體中文)敵機襲港 B24 B29 P38彙計五十九架 第一次濫投燒夷彈 中區繁盛地點損失大死傷眾 B二十四三架被地上砲火擊墜.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6月13日. 
  37. ^ (繁體中文)救濟災區災民 救濟金明發放 災民每名三百元 後援會昨日議決.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6月24日. 
  38. ^ (繁體中文)強化內地米糧輸入 實行水陸雙方辦運 樂滿部長堤部長分別召見批發運輸商 實行擴闢來源考慮設置產米地連絡所 米商對陸路辦運請給予辦入證明.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6月21日. 
  39. ^ (繁體中文)中山萬頃沙西面 順德容奇市以南產米區域 准港商自由辦米 運米船舶可利用容奇市碼頭落貨.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6月22日. 
  40. ^ (繁體中文)一號風球 昨晚仍未撤下 水陸交通無何影響.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8日. 
  41. ^ (繁體中文)風球撤下 海上復原.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9日. 
  42. ^ (繁體中文)風雨連天 東區山邊里塌屋 壓斃一命 危樓極待修理 居民防患未然.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9日. 
  43. ^ (繁體中文)敵機行為暴虐 兩次炸抑留所 投彈九枚所中受傷七人 敵機此種行為莫不憤恨.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26日. 
  44. ^ (繁體中文)電氣廠利便商店招徠 許用光管招牌 裝飾電燈亦將一併許可 惟須注意燈火管制時間.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7月27日. 
  45. ^ (繁體中文)昨日懸出 一號風球.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8月8日. 
  46. ^ 46.0 46.1 (繁體中文)天文台懸出一號風球 本港天氣風雨不輟 下午風勢轉勁舟艇均駛入避風塘 白銀丸今日照航廣州.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8月25日. 
  47. ^ (繁體中文)陳昕 郭志坤. 《香港全紀錄(卷一)》. 中華書局. 1997年7月: 頁246. ISBN 9622318908. 
  48. ^ 48.0 48.1 (繁體中文)日寇梅窩大屠殺. 明報D6版. 2005年4月25日. 
  49. ^ (繁體中文)颶風經澳向東北吹去 離澳二百餘哩天文台除下風球. 華僑報. 1945年8月26日. 
  50. ^ (繁體中文)昨晨撤風球 船舶復業.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8月27日. 
  51. ^ (繁體中文)本港海軍當局舉行 最後慰靈祭. 華僑日報第貳頁. 1945年8月27日. 
  52. ^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50. ISBN 9622321232. 
  53. ^ 傅玉蘭. 《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 : 頁175. 
  54. ^ 54.0 54.1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51. ISBN 9622321232. 
  55. ^ (繁體中文)本港重光後初次懸風球 颶風信號悉從舊制 與日治時期方法完全不同 昨日海面各船艇紛紛避風.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9月25日. 
  56. ^ (繁體中文)本港天文台 恢復氣象報告 各儀器由海空軍供給.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5日. 
  57. ^ (繁體中文)港汕線祥發輪被焚 百餘人失蹤慘情 貨物損失達國幣一億元 船上設備不全招致大禍.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0月29日. 
  58. ^ (繁體中文)港汕輪禎祥號爆氣喉 二百餘客又失踪 一百二十三人被漁船救回.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0月29日. 
  59. ^ (繁體中文)建築屏山機場 夏愨總司令解釋理由 此舉純為本港繁榮地勢適合 鄉民損失耕地祖墳悉予補償.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1月9日. 
  60. ^ (繁體中文)郵局恢復收寄包裹 郵費概照戰前規定.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3日. 
  61. ^ (繁體中文)英皇道上 軍車失事 四死四傷.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1月9日. 
  62. ^ (繁體中文)海珠輪職員歸述 沙角遇事經過 時間為八日上午八時十分 全船人數合共一千三百人.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1月12日. 
  63. ^ (繁體中文)漁民及僑領捐款在沙角建立 八軍遇難將士紀念碑 打撈結束會議中蔣科長報告一切.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2月19日. 
  64. ^ (繁體中文)中環水警小輪 水鍋爆炸 死四人傷五人. 華僑日報第叁頁. 1945年11月11日. 
  65. ^ (繁體中文)紀念因公殉職的皇家香港警隊及香港警隊成員. 香港警務處. 2004年10月27日 [2015年8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22日). 
  66. ^ (繁體中文)昨一日間 海陸兩告火警 電油艇一死四傷損失大 柴車被焚一人燒傷入院.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14日. 
  67. ^ 67.0 67.1 (繁體中文)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53. ISBN 9622321232. 
  68. ^ (繁體中文)廣九火車 直通後之第一日情形 二百餘人上省購票秩序良好 返港者較多盼小輪加開班次.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16日. 
  69. ^ (繁體中文)屏山機場區 鄉民代表團請願詳情 請謁夏愨總司令會督及周將軍 致送呈文請收回建築機場成命.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17日. 
  70. ^ (繁體中文)青山道車禍 死一傷二.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18日. 
  71. ^ (繁體中文)今日恢復標準時間 今晨二時時鐘撥後一點 各線渡海小輪提早開行.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18日. 
  72. ^ (繁體中文)海上軍匪激戰搭客一死數傷 賊黨圖刦民光輪續詳 假扮搭客半途出槍勒令他駛 海軍巡船馳救帶返本港核辦.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22日. 
  73. ^ (繁體中文)港滬電報恢復第一日 拍發者甚眾 收費悉根據戰前徵收.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5日. 
  74. ^ (繁體中文)租務法庭下週成立 主客糾紛可望解決 法官人名約共三十名.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1月9日. 
  75. ^ (繁體中文)金銀場今恢復 買賣黃金.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2月3日. 
  76. ^ (繁體中文)漁拖誤觸浮雷 二十九人衹一人回歸.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2月14日. 
  77. ^ (英文)JUNK BLOWN TO PIECES. 德臣西報第一頁. 1945年12月15日. 
  78. ^ (繁體中文)筲箕灣對開海面 浮船遇雷沉沒 結果死二人傷六人.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2月24日. 
  79. ^ (繁體中文)二十五日起纜車復駛 至梅道收三毫至山頂收五毫 對開二十五回上落同價不分級.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5年12月23日. 
  80. ^ (繁體中文)惠康簡介. 惠康超級市場. 2013年 [2015-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81. ^ (繁體中文)一代奇女子 狄娜病逝.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4月1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9日). 
  82. ^ (繁體中文)出席者簡介.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12年4月27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14日). 
  83. ^ (繁體中文)個人資料. 香港演藝人協會. [201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4. ^ (繁體中文)個人資料. 香港自由黨.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4). 
  85. ^ (繁體中文)蘇澤光決辭地鐵主席. 星島日報. 2003年2月13日. 
  86. ^ (繁體中文)泰迪羅賓 揀擇. 星島日報. 2012年5月11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12日). 
  87. ^ (繁體中文)沈殿霞生平. 明報. 2008年2月19日. 
  88. ^ (繁體中文)東瑞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網頁. 
  89. ^ (繁體中文)個人資料. tvmao.com.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90. ^ 90.0 90.1 90.2 (繁體中文)臨時立法會議員簡歷. 香港立法會. 
  91. ^ (繁體中文)陳觀泰:甄子丹現在是NO.1 成龍再撐會完蛋. 重慶晨報. 2010年2月28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10日). 
  92. ^ (繁體中文)永恆的清麗…井莉.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 2010年4月25日 [2015年8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93. ^ (繁體中文)副主席: 阮兆輝. 八和會館. 
  94. ^ (繁體中文)完全上官小寶大圖鑒. ivan-ho.com.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95. ^ (繁體中文)董事局成員. 香港青年音樂訓練基金.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96. ^ (繁體中文)馮國經簡介. 鳳凰網. 
  97. ^ (繁體中文)寧要殘破古迹 不愛千萬鑽飾 包陪慶苦求特首保牛棚. 頭條日報. 
  98. ^ (繁體中文)Crazy Steve 李家鼎. 頭條日報. 
  99. ^ (繁體中文)八爺 袁和平. 頭條日報. 
  100. ^ (繁體中文)毋忘民國王化民. 亞洲週刊. 2003年1月6日. 
  101. ^ (繁體中文)何百里簡介. 抱趣堂.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102. ^ (繁體中文)楊牧谷牧師簡介. 楊牧谷牧師紀念基金.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