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hrome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6日 (六) 06:19 (补救89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Google Chrome
開發者谷歌
首次发布2008年9月2日,​15年前​(2008-09-02
当前版本
  • 126.0.6478.26 (2024年5月29日;测试版本;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1]
  • 126.0.6478.26 (2024年5月29日;测试版本;Android)[2]
  • 125.0.6422.141/142 (2024年5月30日;穩定版本;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3]
  • 124.0.6367.243 (2024年5月30日;延长支持版本;Microsoft Windows、macOS)[4]
  • 125.0.6422.147 (2024年5月30日;穩定版本;Android)[5]
  • 125.0.6422.145 (2024年5月30日;穩定版本;iOS)[6]
  • 126.0.6478.27 (2024年5月31日;测试版本;iOS)[7]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编程语言C++組合語言Javascript
引擎BlinkiOS版為WebKit)、V8
操作系统Windows 7或更高
OS X 10.11或更高
Linux(64位元,GTK 2.24或更高)
Android Lollipop或更高
iOS 12或更高
语言50種語言
类型網頁瀏覽器
许可协议Google Chrome 服务条款(Google瀏覽器的可執行程式碼版本[8]
原始碼和Chromium可執行程式碼版本BSD許可證
网站www.google.com/chrome

Google Chrome是由Google開發的免費網頁瀏覽器[8]。Chrome是化學元素」的英文名稱,過去也用Chrome稱呼瀏覽器的外框[9][10][11][12]。Chrome相应的開放原始碼計劃名為Chromium[13][14],而Google Chrome本身是非自由軟體,未開放全部原始碼[8][15]

Chrome程式碼是基於其他開放原始碼軟體所撰寫,包括Apple WebKitMozilla Firefox,並開發出稱為「V8」的高效能JavaScript引擎[16]。Google Chrome的整體發展目標是提升穩定性、速度和安全性,並創造出簡單且有效率的使用介面[17]CNET旗下的Download.com網站評出的2008年6月最佳Windows應用程序,其中Google Chrome排名首位[18]

StatCounter統計,截至2020年1月,Google Chrome在全球桌面瀏覽器中有69.89%的占有率[19]

Chrome 50结束了对Windows XPWindows Vista系统的支持[20],这两个系統上的最後版本為49.0.2623.112[21]

图標
3D 立體圖標在2008年至2011年3月使用。
從2011年3月到2015年10月的图標

歷史

Google執行長艾立克·史密特有六年時間都在反對開發網頁瀏覽器。他表示:「當時Google是一家小公司,他不想在瀏覽器大戰中輸得鼻青臉腫。」但是經過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賴利·佩吉聘用了幾位Mozilla Firefox開發人員演示Chrome的原型後,史密特承認:「這太好了,我不得不改變我的想法。」[22][23][24][25]

發布

發布公告原本預定於2008年9月3日舉行,並將寄給記者和部落客一則解說新瀏覽器功能的漫畫,該漫畫由史考特·邁克勞德英语Scott McCloud所繪製[26]。由於要送往歐洲的信件提早寄出,因此Google Blogoscoped英语Google Blogoscoped部落格的德國作者菲利普·藍森(Philipp Lenssen)[27]在2008年9月1日收到漫畫後就掃描並放上自己的網站[28]。隨後Google就將這則漫畫放到Google Books[29],並在自家的部落格中說明了提早釋出的原因[17]

Chromium早期的Linux版本,解釋Chrome和Chromium的差異

2008年9月1日,Google官方網誌撰文說,將於第二天在超過100個國家同時發布Chrome的測試版[30]。2008年9月2日,Google官方網誌宣布Chrome測試版已經開放下載。首次發布的第一個測試版本僅提供43種語言版本,並只適用於Microsoft Windows XP SP2以上版本[31]

Chrome的使用率迅速上升約1%[32][33][34][35]。在最初的激增之後,使用率下降,直到2008年10月跌至0.69%的低點。然後再次開始上升,至2008年12月,Chrome再次超過了1%的門檻[36]

2009年6月4日,正式發布首個在Mac OS XLinux作業系統的開發者預覽版本,官方部落格聲稱由於遺漏許多功能,只作為早期反饋用途而非日常使用[37],同年12月,發布第一個同時支援Windows,Mac OS X和Linux作業系統的測試版[38][39]。2010年5月25日,發布的5.0版是第一個同時支持該三個作業系統的穩定版本[40]

Chrome是2010年提供給歐洲經濟區Microsoft Windows使用者的十二種瀏覽器其中之一[41]

在2012年2月7日,Google發布了Chrome於Android的測試版[42],該軟體只能在Android 4.0以上系统上運行。6月28日,Chrome的Android版本正式在Google Play上发布。6月29日,Chrome的iOS版本在App Store上架,可免費安裝,標誌著Google Chrome全面進軍行動平台。

2013年1月11日,Chrome Beta for Android在Google Play上架[43]

版本說明

目前,「Google Chrome」存在四个版本分支:

佔有率

發佈首日佔有率達3%,其後一度跌至1%,但稍後仍緩步上升。2009年Google Chrome佔有率共上升3.60%(取各大機構平均值),成為全年佔有率上升幅度最大的網頁瀏覽器[46]2010年2月,統計數據顯示Google Chrome在瀏覽器市場佔有率為6.16%(取各大機構平均值),超越老字號OperaSafari。截至2011年1月,統計數據顯示Google Chrome的市場佔有率達10.70%,僅次於Internet ExplorerMozilla Firefox,排名第3,較2010年12月上升了0.72個百分點。除2010年7月曾下跌0.08%外,Google Chrome在每月統計的市場佔有率未曾下跌。2011年7月11日,Chrome在英國的市場份額達到22.12%,而Firefox仅占21.65%,這是Chrome首次在地區的統計中超越Firefox[47]2012年5月21日,Chrome在全球范围内占有率達到33%,超越IE位居首位[48],而此紀錄持續時間至今,仍然一直上升,紀錄不斷,2018年7月下旬Google Chrome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7.6%。[49]

版本歷史

Template:Google Chrome release history

安全性

黑名单(Blacklists)
「Google Chrome」會定期地更新防止網路釣魚惡意軟體黑名單,並在使用者試圖瀏覽可能造成電腦損害的網站時予以警告。這項服務也可透過使用其他的免費自由應用程式介面來取得。在更新維護這些黑名單的同時,Google也會通知被列入的網站,以避免網站持有者本身不知道網站存有惡意軟體[28]
沙箱(Sandboxing)
「Google Chrome」中的每一個分頁都是一個沙箱,以防止「惡意軟體破壞用戶系統」或「利用分頁影響其他標簽頁」。遵守最小許可權原則,每個動作的權限都會被限制,僅能運算而無法寫入檔案和從敏感區域讀取檔案(如我的文件、桌面)。[28]沙盒小組(Sandbox Team)表示他們「使用了現有的執行程序限制,並讓這些限制變成一座監獄」,例如在其中一個分頁運作的惡意軟體,將無法竊取信用卡號碼、干擾滑鼠運作,或告訴系統在啟動時執行某個程序,並且惡意軟體會在分頁關閉時立即终止。[28]
外掛程式(Plugins)
外掛程式通常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且無法像分頁般沙盒化。這些通常需要執行在瀏覽器本身的安全等級或更高的等級。為了降低被攻擊的風險,外掛程式是獨立運行的。[28]
從5.0版本起,「Google Chrome」內置Adobe Flash Player以確保使用的為最新版本降低被攻擊的風險。其後在9.0版本將Flash播放器內建在沙盒中獨立運行。這項技術是Chrome安全性進步的一座里程碑。對Windows XP用戶特別重要,因為它是平台上唯一提供Flash嵌入沙盒執行的瀏覽器。
從8.0版本起,「Google Chrome」內建在沙盒中獨立運行的PDF閱讀器。
多處理程序(Multiprocessing)
能容許多個程序同時執行而互不影響,每個網頁標簽獨立於窗口程序存在,當資源過高或崩潰時,不會因為一個停頓而整個程序宕掉。
工作管理員(Task Manager)
非常有特色的工具,用戶可以查看哪些網站佔用了最多的記憶體、下載流量和CPU資源,有利於管理各個分頁與插件,也便於用戶終止惡意操作。[50]
詐騙和惡意程式保護
當「Google Chrome」偵測到瀏覽網站可能有害時,便會發出即時的警告。瀏覽器會將造訪網址的一部分傳送給Google,以瞭解該網址是否列在已知的詐騙與惡意網站清單中。(網路釣魚及惡意軟體的偵測功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動更新(Auto-updates)
為確保受到最新版安全性更新的保護,「Google Chrome」會定期檢查更新,以確保更新永遠為最新版本。更新檢查可確保會使用最新版的安全性功能與修正程式,瀏覽器自動更新新的版本,不需要使用者採取任何動作,更新後會在下一次啟動中自動生效。
列印/匯出PDF


DNS over HTTPS

Chrome从桌面版本v83和Android版本v85起加入对DNS over HTTPS的支持[51]

隱私權

無痕模式(Incognito mode)
Google Chrome包含了「隐身模式」(私密瀏覽(incognito),與FirefoxSafariOpera的「私密瀏覽」和Internet Explorer的「InPrivate」類似),這個模式可以「讓您在視窗內檢視的網頁不會在瀏覽記錄或搜尋記錄中顯示,關閉無痕式視窗後,也不會在電腦上留下其他痕跡,例如Cookie。但是,您下載的任何檔案或建立的書籤都會保留下來。並且這不意味著您完全隱身,您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雇主及網站本身依然能夠看見您的瀏覽活動並進行追踪。[52][17][53]在新標籤頁頁面上,「Google Chrome」亦提示用戶要小心:
清除瀏覽資料
隱私權偏好設定
  • 網址列中的建議
  • 釣魚網站和惡意程式防護
  • 針對瀏覽錯誤提供建議
  • 使用統計資料和當機報告
內容設定(Content Settings)
  • Cookie(4.1版本起)
  • 圖片(4.1版本起)
  • JavaScript(4.1版本起)
  • 外掛程式(4.1版本起)
  • 彈出式視窗(4.1版本起)
  • 位置要求(6.0版本起)
  • 桌面通知(6.0版本起)
  • 「不追蹤」(Do not track)功能(23.0版本起)
  • 啟用「不追蹤」即表示您的瀏覽流量會將此要求納入其中,其效用視網站是否回應要求,以及網站解讀要求的方式而定。舉例來說,某些網站收到這個要求後,將不會根據您先前瀏覽的其他網站顯示廣告。不過,許多網站仍會基於下列原因收集並使用您的瀏覽資料:強化安全性、在網站上提供內容、服務、廣告與其他推薦項目,以及產生統計資料報告。

性能

JavaScript
利用內置獨立的JavaScript虛擬機V8」來提高運行JavaScript的速度。(通过即時編譯[54]JavaScript代碼为機器碼,内联,类型转换,垃圾收集等特性[55]。)
HTML排版引擎
Android團隊的建議下,「Google Chrome」使用WebKit引擎。WebKit簡易小巧,並能有效率的運用記憶體,符合Google理念,並且對新開發者來說相當容易上手。[28]但從28.0起,Google以Webkit引擎為基礎,為Chrome開發全新的Blink引擎,將比現行的Webkit引擎更簡化程式源始碼,並對多進程有更好的支援。Opera瀏覽器也宣佈將支援Blink引擎。
針對瀏覽錯誤提供建議
出現無法解析網址或未能成功連線的狀況時,「Google Chrome」會嘗試判斷想要前往的網頁,並提供建議。瀏覽器會將嘗試瀏覽的網頁網址傳送到Google,以便建議替代或類似的網頁。[56]
DNS預先擷取
DNS預先擷取是指「網域名稱系統」預先擷取。當瀏覽網頁時,「Google Chrome」可查詢或預先擷取網頁上所有連結的IP位址。瀏覽器使用IP位址來載入網頁,因此只要事先查詢這些資料,當按下網頁上的任何連結時,便可更快速地載入目標網頁。
表單自動填入
從6.0版本起,預設開啟「自動填入」功能,使用「自動填入」功能,只要按一下即可完成表單。
「Google Chrome」可儲存您的地址及信用卡資訊。首次填入表單時,瀏覽器會自動儲存所輸入的聯絡資訊,作為「自動填入」的輸入項目,例如名稱、地址、電話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
如果用戶明確授權,瀏覽器也可以儲存信用卡資訊。在表單上輸入信用卡資訊時,瀏覽器會在網頁頂端詢問是否要儲存資訊。
所輸入的每一組信用卡或地址資訊將儲存為不同項目。因此,可以將辦公地址和住家地址儲存為兩個不同的項目。[57]
按一下即可自動填入表單。填入表單時,「Google Chrome」會偵測正在輸入的文字是否符合「自動填入」項目中儲存的資訊。如果有符合項目的話,則在正填寫的欄位下方會出現下拉式選單,其中顯示與輸入內容相符的項目。
如要自動填入表單,請按一下要使用的項目。如果要先預覽「自動填入」功能如何填入表單,請先將滑鼠游標移至選單中的項目上,然後再按一下項目。可自動填入的欄位將會反白顯示。[57]
互動智慧搜尋(Instant,這個功能於研究室畢業)
從9.0版本起,使用者可設定類似Google Instant的互動智慧搜尋,即頁面會即時載入使用者在搜尋與位址列組合(Omnibox)中輸入的搜尋內容或網址,搜尋期間會提供橫向搜尋建議並會自動完成。
GPU硬件加速
當啟用GPU硬體加速時,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那些含有大量圖片之網站時可以更快渲染完成並使頁面滾動時不會出現影像破裂的問題。

功能

用戶介面

新分頁頁面(New Tab Page)
顧名思義,「新分頁」就是使用者在「Google Chrome」中開啟新分頁時所顯示的頁面。「Google Chrome」藉由這個設計取代了傳統瀏覽器在新開分頁時載入首頁,快速開啟喜愛的應用程式及網站。
「新分頁」分開3個部分:
  • 應用程式
從7.0版本起,在新分頁頁面中顯示會顯示已從「Chrome Web Store」安裝的「應用程式(Apps)」的圖示。只要按一下圖示,即可開啟應用程式。
從10.0版本起,使用者可以隨意調整應用程式次序。
  • 常用網頁
新分頁頁面中會顯示8個最常瀏覽網站的縮圖(可以自由增刪、更換位置)。只要按一下縮圖,即可瀏覽網站。
如要移除特定縮圖,將游標移至圖片上方,然後按一下外框右上角的「x」圖示,以後新分頁就不會顯示移除了縮圖。
  • 近期關閉分頁
按一下頁面底部「近期關閉分頁」列中的連結,即可還原關閉的分頁或視窗。[58]
另外,使用者可以將各部分最小化,只要按一下各個部分的標題即可。再按一次標題,即可展開該部分。
從7.0版本起,「近期關閉的分頁」只在適當時候出現。使用者也可以將一個部分完全隱藏起來,只要將滑鼠游標移至您想要隱藏的部分的標題上方(例如,如要將「常用網頁」部分從新分頁中移除,將游標移至「常用網頁」部分的標題上方),然後按一下右邊顯示的「x」圖示,即可將該部分從新分頁中移除。隱藏部分中的項目現在會顯示在頁面底部的新選單中。如要還原該部分,請按一下選單中的部分標題。
網址列(Omnibox)
在「Google Chrome」的搜尋與位址列組合(又稱為「網址列」)中,可輸入搜尋內容或網址。「網址列」會在您輸入搜尋內容與網址時提供建議,還提供自動完成功能,協助您輸入幾個字就可以找到所需的內容。此外還可以搜尋瀏覽記錄和已加入書籤的網站。在Windows XP系统的电脑上安装最新版的Chrome后,还可能会出现将Google搜索框与Omnibox结合的界面。
查看網頁警示
  • 安全警示
  • 彈出式視窗警示
當瀏覽器封鎖網頁的彈出式視窗時,會出現彈出式視窗警示圖示。按一下該圖示可查看已遭封鎖的彈出式視窗,或管理網站的彈出式視窗設定。
  • 擴充功能網頁動作
網頁資訊(Page Info Bubble,這個功能於研究室畢業)
從8.0版本起,網頁資訊改用類似擴充功能在網址列的彈出方式。
分頁(Tabs)
分頁是「Google Chrome」使用者界面中最重要的元素,為梯形設計,其位於視窗的最上方而非控制按鈕的下方。這項改變與許多目前的主流分頁瀏覽器做法不同。不同視窗的分頁可輕易的利用拖曳的方式交換位置。每一個標籤頁都有自己的控制按鈕組,包含稱為「Omnibox」的網址列[28]
主題(Theme)
從3.0版本起,使用者可為瀏覽器增添有趣的主題,讓瀏覽器的外表更漂亮。主題會出現在瀏覽器四週的邊緣,並成為「新分頁」頁面的背景。在官方主題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或「Chrome Web Store」的主題分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當使用者找到喜歡的主題時,按一下主題庫網頁上的「套用主題」/「安裝」,主題便會立刻出現。如果使用者此時改變主意,只需按一下出現在分頁頂端的訊息列中的「取消」,即可回復到前一個主題。整個過程無需重新啟動瀏覽器。
彈出式視窗(Popups)
彈出式視窗會在分頁內顯示,並不會在分頁內以外的地方出現,除非使用者將視窗拖曳至別處。[28]
網路應用程式捷徑(Application Shortcut)
網路應用程式可在特殊的簡化視窗中開啟網站,該簡化視窗不會顯示分頁、按鈕、網址列或選單[28]
現時只有Windows和Linux平台的「Google Chrome」才提供這項功能。
Gears(已停止開發)
Chrome包含了Gears,研發者可利用這項功能製作網頁應用程式(web applications,包含離線支援)[28]
由於大部份Gears的功能HTML 5都支援,Google已停止開發Gears的新功能。
HTML5支援
Chrome长期在The HTML5 T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测试结果中居于高位。
停止Flash支持
Chrome宣布2020年停止Flash在其浏览器上的应用。[59]

擴充功能与應用程式

使用者自訂擴充功能
2009年9月6日,「Google Chrome」首次預設啟用擴充功能,並提供數款擴充功能[60]。在官方擴充功能中心中當使用者找到喜歡的擴充功能時,按一下網頁上的「安裝」,擴充功能便會安裝到使用者的「Google Chrome」。整個過程無需重新啟動瀏覽器。
2010年8月20日,「Chromium」開始支持側邊欄擴充功能API。
2010年8月25日,測試版「Google Chrome」開始支持右鍵菜單API、Omnibox API、Infobars API。
  • 右鍵菜單API:擴充功能可以指定菜單在點擊圖片或影片後才顯示,而非所有右鍵菜單都顯示。
  • Omnibox API:允許擴充功能將內容與瀏覽器的搜尋與位址列組合(Omnibox)整合。
  • Infobars API:允許擴充功能將信息顯示在標籤頁以上的位置,可以使用HTML來寫,可以做出互動的信息顯示欄。
2010年8月30日,「Chromium」開始支持語音輸入API、加速計API。
從7.0版本起,「Google Chrome」已經可以安裝「應用程式(Apps)」並會在新分頁頁面中顯示。
從9.0版本起,使用者可以隱藏「Google Chrome」上已安裝並顯示在網址列右方的擴充功能,此外「設定」圖示左上方會顯示新安裝並在背景運行的擴充功能/應用程式,同時在功能表內加入顯示在背景運行的擴充功能/應用程式的數量一行。
從10.0版本起,「Google Chrome」默認啟用語音輸入的API
從25.0版本起,「Google Chrome」開始支援語音辨識輸入API,並且在某些網站或程式要自動安裝擴充功能時,改為讓使用者手動確認是否安裝。
Chrome Web Store
Chrome Web Store,前稱「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
2009年12月9日,官方「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測試版)已有超過300款擴充功能[61]
隨著4.0穩定版本發佈,官方「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62]在2010年1月25日正式上線,並擁有超過1500款擴充套件[63]
2010年5月19日,GoogleGoogle I/O宣布「Chrome Web Store」。
截至2010年6月22日,官方擴充功能中心已有超過5000款擴充功能[64],其中25款為Google官方開發的擴充功能[65]
2010年8月19日,Google宣布官方「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向開發者註冊費用為一次性收取5美元。開發者在發布擴充功能、主題,以及未來的Web Apps之前必須繳納這筆費用。不過如果你在太平洋時間8月19日11:00前已經註冊了開發者帳號的話,可以不用繳交這US$5,不但之前上傳的擴充功能可以繼續維護,新上傳的也是沒有問題的。另外,「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加入域名驗證系統(類似Twitter官方驗證帳號),在新上傳的擴充功能開發者須將他們的作品與Webmaster Tools中的域名關聯[66]
2010年8月19日,Google宣布官方「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將被「Chrome Web Store」取代,而中心內的擴充功能將連同官方主題庫內的主題移到「Chrome Web Store」[67]
2010年12月7日,「Chrome Web Store」正式上線。
2011年12月9日,官方「Chrome Web Store」上線一年後,宣布擁有超過8500款擴充套件及超過1500款主題,超過三分之一使用者安裝至少一個擴充功能,同時共有超過7000萬擴充功能和主題被安裝[68]
瀏覽器內置的擴充功能
自動網頁翻譯
從4.1版本起,只要您瀏覽的網頁語言與選取的瀏覽器介面語言不同,就可以使用網頁頂端的藍色翻譯列。此功能目前可翻譯52種語言。[69]
同步功能
從4.1版本起,「Google Chrome」加入同步功能,將瀏覽器內的資料透過Google帳戶同步到Google文件內。
現時可選擇同步的資料型有:
  • 書籤(4.0版本起)
  • 偏好設置(5.0版本起)
  • 主題(5.0版本起)
  • 表單自動填入(6.0版本起)
  • 擴充功能(6.0版本起)
  • 應用程式(Apps,7.0版本起)
  • 已儲存密碼(10.0版本起)
  • 輸入的網址(未知)
  • 會話(Session)(未知)
  • 打开的标签页(19.0版本起)
從9.0版本起,「Google Chrome」加入同步數據的加密功能,採用的是Passphrase加密方法。
雲端列印連接器(Cloud Print Proxy)
從10.0版本起,「Google Chrome」提供印表機與「Google Cloud Print」的連線。當在設定中啟用「Google雲端列印連接器」,印表機就會自動設定完成,讓您可以透過支援「Google雲端列印」功能的網路與行動應用程式輕鬆進行列印工作。

Chrome://flags(研究室)

從7.0版本的開發版本起,「Google Chrome」(除正式版本外)加入研究室功能,將未完成或未完善的功能收集供使用者測試,此前所有測試功能都需要使用指令碼啟用。 由7.0至8.0(62681)版本,使用者可經「about:labs」進入研究室。從8.0(62682)版本起易名為「about:flags」或「chrome://flags」[70]

正在開發的獨立項目

以下為將加入Chrome的功能(目前是獨立的開源項目);除了用於Chrome內,亦同時可以整合到其他軟件。

其他

瀏覽器標準測試

Chromium 3.0.192.0滿分通過整個Acid3測試。
差異對照 版本 分數
上個舊版本 83.0.4103 528
目前版本 84.0.4147 528

参考文献

  1. ^ Chrome Beta for Desktop Update. 2024年5月29日 [2024年5月29日] (英語). 
  2. ^ Chrome Beta for Android Update. 2024年5月29日 [2024年5月29日] (英語). 
  3. ^ Stable Channel Update for Desktop. 2024年5月30日 [2024年5月30日] (英語). 
  4. ^ Extended Stable Channel Update for Desktop. 2024年5月30日 [2024年5月30日] (英語). 
  5. ^ Chrome for Android Update. 2024年5月30日 [2024年5月30日] (英語). 
  6. ^ Chrome Stable for iOS Update. 2024年5月30日 [2024年5月30日] (英語). 
  7. ^ Chrome Beta for iOS Update. 2024年5月31日 [2024年5月31日] (英語). 
  8. ^ 8.0 8.1 8.2 Google Chrome本身並非自由軟體,也未開放原始碼。 (見谷歌浏览器服务条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2:除非經過法律明確許可或要求,或是經過Google明確書面許可,否則您不得(亦不得允許他人)複製或修改軟體或軟體任何部分,或是就軟體或軟體任何部分建立衍生作品、進行逆向工程或解譯,或是以其他方式擷取軟體或軟體任何部分的原始碼)。
  9. ^ Dougerty, Conor. Sundar Pichai of Google Talks About Phone Intrusion. New York Times. 2015-07-12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10. ^ J CHIANG. Google Chrome OS究竟是什么东西?. Engadget中国版. 2009-11-20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5) (中文(中国大陆)). 最后(其实一开始就讲了XD)技术还有提到铬浏览器的延伸套件功能即将正式释出。 
  11. ^ Aimo. 真的改名“酷容”?Chrome中文名再现. 太平洋电脑网. 2012-05-12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6) (中文(中国大陆)). 
  12. ^ 红薯. Chrome“谷歌浏览器”真的变为“酷容浏览器”. 开源中国. 2012-05-05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中文(中国大陆)). 
  13. ^ Paul, Ryan. Google unveils Chrome source code and Linux port. Ars Technica. 2008-09-02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 
  14. ^ Welcome to Chromium. blog.chromium.org.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15. ^ Explaining Why We Don't Endorse Other Systems. gnu.org.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英语). The central part of Chrome OS is the nonfree Chrome browser. 
  16. ^ 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 Google. [200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17. ^ 17.0 17.1 17.2 Scott McCloud and Google Chrome team. Google Chrome By the Google Chrome team, comics adaptation by Scott McCloud. Google Books.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18. ^ (英文)The best new Windows programs of 2008. Download.com. 2008-12-29 [200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19. ^ 最新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出炉 Chrome屠榜 国产UC排名靠前.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英语). 
  20. ^ Cunningham, Andrew. Chrome 50 ends support for Windows XP, OS X 10.6, other old versions. ArsTechnia. 2016-04-14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英语). 
  21. ^ XP系统最后版本Google Chrome 49.0.2623.112 官方下载地址. 和金网络科技.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中文(中国大陆)). 
  22. ^ Wired. Chrome瀏覽器開發內幕. 2008-09-02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Inside Chrome: The Secret Project to Crush IE and Remake the Web 
  23. ^ 谷歌Chrome開發團隊成員亮相. 2008-09-03 [2008-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24. ^ Niall Kennedy. The story behind Google Chrome. 2008-09-03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25. ^ Sun Valley: Schmidt Didn’t Want to Build Chrome Initially, He Says. 2009-07-09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7). 
  26. ^ Scott McCloud. Surprise!.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27. ^ Philipp Lenssen. Google Chrome, Google's Browser Project.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28.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Philipp Lenssen. Google on Google Chrome - comic book.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1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29. ^ Google Chrome. Google Books. 2008-09-01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30. ^ 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 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2008-09-02 [200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7). 
  31. ^ Google Chrome now live. 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2008-09-02 [200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32. ^ Pichai, Sundar; Upson, Linus. 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 Official Google Blog. Google. 2008-09-01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33. ^ Needleman, Rafe. Google Chrome update: First screenshot, and live-blog alert. CNET. CBS Interactive. 2008-09-02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34. ^ Google launches Chrome web browser. The Canadian Press. Associated Press. 2008-09-02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9). 
  35. ^ Come on Google... Chrome for Mac?. November 2008 [2008-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36. ^ Gruener, Wolfgang. Google Chrome crosses 1% market share again. Chicago (IL), United States: TG Daily. January 3, 2009 [July 1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0). 
  37. ^ Danger: Mac and Linux builds available.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38. ^ Mark Larson. Beta Update: Linux, Mac, and Windows. Google. 2009-12-08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39. ^ Google Chrome for the holidays: Mac, Linux and extensions in beta. Googleblog.blogspot.com.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40. ^ A new Chrome stable release: Welcome, Mac and Linux!. Google Chrome team. 2010-05-25 [201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41. ^ Microsoft offers browser choices to Europeans. BBC News. 2010-03-01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42. ^ Google Chrome Beta arrives on Android. Engadget.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43. ^ Chrome beta for Android登錄Google Play,使用Chrome V25内核. [2013-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44. ^ 存档副本.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45. ^ 存档副本. [201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46. ^ 参见網頁瀏覽器的使用分佈条目
  47. ^ (简体中文)Chrome超越Firefox成為英國第二流行的瀏覽器. 2011-08-02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1). 
  48. ^ (英文)Top 5 Browsers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6, From Week 20 2011 to Week 20 2012.
  49. ^ [StatCounter網路瀏覽器使用分析(英文).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StatCounter網路瀏覽器使用分析(英文)]
  50. ^ Aditya. Google Chrome and the Blue Screen of Death. 2008-09-05 [200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51. ^ Chrome on Android 开始支持 DNS-over-HTTPS (DoH). 
  52. ^ Megan. 使用隐身模式进行私密浏览. Google. [2017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5日). 
  53. ^ 存档副本. [201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6). 
  54. ^ Why Is the New Google V8 Engine So Fast? [Part 2]. Nikkei Electronics Asia. 2009-01-14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英语). 
  55. ^ Why Is the New Google V8 Engine So Fast? [Part 3]. Nikkei Electronics Asia. 2009-01-15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英语). 
  56. ^ 瀏覽錯誤建議.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57. ^ 57.0 57.1 網頁工具:表單自動填入. Goog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3). 
  58. ^ Philipp Lenssen. Google Chrome Screenshots. Google Blogoscoped. [200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59. ^ 一个时代结束!Adobe宣布2020年彻底停止Flash更新. 腾讯网.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60. ^ Aaron Boodman. Extensions Status: On the Runway, Getting Ready for Take-Off. Google. 2009-09-09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61. ^ Erik Kay. Extensions beta launched, with over 300 extensions!. Google. 2009-12-08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62. ^ 官方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中心. [201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6). 
  63. ^ Nick Baum. Over 1,500 new features for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Blog. 2010-01-25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9). 
  64. ^ Google Docs Blog. [201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5). 
  65. ^ Google官方開發的擴充功能. [201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9). 
  66. ^ 存档副本.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1). 
  67. ^ 存档副本.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68. ^ 存档副本. [201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69. ^ 網頁:自動網頁翻譯.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70. ^ Rename about:labs to about:flags, part 3/3.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71. ^ 存档副本. [200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5). 
  72. ^ 華軍資訊.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8). 
  73. ^ 存档副本. [201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74. ^ 存档副本. [2012-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75. ^ THE HTML5 TEST官方統計.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