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交易成本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6日 (二) 23:47 (补救8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交易成本(英語:Transaction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羅納德·寇斯在1937年提出论文《企業的本质》,以交易成本概念解釋企業規模,被视为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奠基者。

例子

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 搜寻成本(Searching Cost):包括寻找最适交易对象的成本及寻找交易目标物的成本。
  • 协议成本(Negotiating Cost):指交易双方为消除歧见,所进行谈判与协商的成本。
  • 订约成本(Contracting Cost):当双方达成共识而进行交易时,签订契约所投入的成本。
  • 监督成本(Monitoring Cost):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约执行的成本。
  • 执行成本(Enforcement Cost):指契约签订后,当交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为激励契约之履行所花费的成本。

理论

早期例证:交易成本理论最早的实例在十二世纪左右出现,具体表现为managerial hierarchy比市场可以更有效的配置资源。(Wren (2005))

  • 搜寻成本:依产品的属性而有不同的信息搜寻成本。[1]
  • 谈判成本:网络可降低交易中的谈判成本。[2]
  • 监督成本:网络的互动性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网络降低监督成本。[3][4]
  • 契约订定成本:因特网可减少缔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网络具降低缔约成本。[5][4]
  • 交易成本的衡量: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运输、售后服务。[6]

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6]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

  • 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
  • 购买行为阶段:包括协商及付款成本。
  • 购后行为阶段:包括运输成本及售后服务。

张五常的看法

根据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看法,这个概念叫做交易费用也叫“制度费用”,而Transaction Cost應譯作「交易費用」而非「交易成本」。

定义

  • 任何不会在一人经济(犹如鲁宾逊漂流记的状况)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经济组织。张氏亦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制度费用(Institutional cost)。
  • 任何不牵涉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交易,如隧道收费员的薪金,一方面包括了他提供收费服务的贡献,一方面包括了他提供管理及监管服务的贡献。另外,各种交易费用是不容易分开的。

如果交易费用等于零,一位免费的独裁者会出现。此独裁者会利用有形之手去处理收入分配及资源使用的问题。产权的选择将会是不确定,因为用任何种类的产权,也可以在毫无成本下达到交易。

例子

  • 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在社会中,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如安装门锁、闭路电视等)
  • 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师,所以在社会内,训练律师、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

参考来源

  1. ^ Degeratu et al. (2000)
  2. ^ O'Connor and O'Keefe (1997)
  3. ^ Papows et al. (1999)
  4. ^ 4.0 4.1 Dutta, Kwan and Segev (1998)
  5. ^ Tapscott(1997)
  6. ^ 6.0 6.1 Liang and Huang (1998)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