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克斯·布鲁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鲁赫
Max Christian Friedrich Bruch
出生(1838-01-06)1838年1月6日
普鲁士莱茵省科隆
逝世1920年10月2日(1920岁—10—02)(82岁)
德国柏林弗里德瑙
国籍德国
知名作品三部交响曲,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苏格兰幻想曲》,大提琴与乐队《晚祷》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管弦乐

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鲁赫(德语:Max Christian Friedrich Bruch,1838年1月6日—1920年10月2日),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布鲁赫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以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最为闻名。此外还作有小提琴与乐队的《苏格兰幻想曲》等。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布鲁赫出生于科隆,在那里他师从作曲家、钢琴家费迪南·希勒,接受早期的音乐教育。[注 1]早时布鲁赫的天分和进步受到伊格纳兹·莫谢莱斯的肯定。[1]布鲁赫9岁时,完成了第一首作品,是一首庆祝母亲生日的歌曲,这奠定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双亲对此也全力支持。该时期的作品有经文歌、诗篇、钢琴小品、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甚至还有一首管弦乐序曲,不过上述大部分的创作都已散佚,不知所踪。

1849年,父亲友人海因里希·卡尔·布雷登斯坦英语Heinrich Carl Breidenstein在波昂为布鲁赫上了第一堂音乐理论课。当时布鲁赫寄宿在贝吉施格拉德巴赫的一处宅邸,后来也在该处完成了许多作品。

职业生涯

[编辑]

离开波昂后,布鲁赫展开职业音乐家的生涯,除了教学之外,他也是一名指挥、作曲家。他的足迹在德国各地皆可得见:曼海姆科布伦兹松德斯豪森柏林、波昂等地。1880年-1883年间担任利物浦爱乐协会英语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指挥,可以说是他职涯的高峰。

从1890年到1910年退休之间,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培养出包括克拉拉·玛蒂尔达·费斯特英语Clara Mathilda Faisst在内的一批有名望的学生。

晚年

[编辑]

1920年布鲁赫在柏林弗里德瑙的家中辞世,他被葬在舍讷贝格旧圣马太教会公墓英语Alter St.-Matthäus-Kirchhof,就在早先去世(1919年8月26日)的妻子克拉拉墓旁。

作品

[编辑]

布鲁赫的作品多是繁复、结构工整的德国浪漫主义产物,后世音乐史家将他视为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为首的传统守旧阵营一员。[注 2]论其评价,生前的布鲁赫以其合唱作品的知名度更高一些,不过今人普遍认识的却是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1866年),以及《苏格兰幻想曲》等小提琴与乐队作品。[2]另外1880年为大提琴与乐队所作的《晚祷英语Kol Nidrei (Bruch)》(Kol Nidrei,作品47,或译“科尔尼德莱”)也有相当的能见度。布鲁赫较罕为人知的管弦乐作品,尚有三首交响曲、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英语Violin Concerto No. 2 (Bruch)(作品44,1878年)、第3号小提琴协奏曲英语Violin Concerto No. 3 (Bruch)(作品58,1891年),以及为单簧管、中提琴与乐队的复协奏曲英语Concerto for Clarinet, Viola, and Orchestra(作品88,1911年)等。

在室内乐领域他的涉猎不深,作品大都不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为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所作的八首小品(作品83,1910年),所采用的乐器编制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其中单簧管部分是为长子马克斯所量身订做的。在这之外,早年他还有七重奏(1849年)、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后者和舒曼的四重奏颇有近似之处。[注 3]任职于利物浦时期,布鲁赫则是写了一首钢琴五重奏(第2号)。1918年,布鲁赫开始构思一首为二组弦乐四重奏演奏所作的八重奏。这首B大调八重奏英语Octet (Bruch)于1920年完成,以当时的音乐主流来看,属于相当保守的作品。[注 4]

评价

[编辑]

个人生活

[编辑]

布鲁赫之母威廉明妮是一名歌者,父亲奥古斯都·卡尔·弗里德里希则是律师,在布鲁赫的少年时期启蒙他的法语、英语等语言。此外布鲁赫还有一个妹妹,名唤玛蒂尔德。[5]

1881年1月3日,布鲁赫和年方26岁的歌者克拉拉·图切克(Clara Tuczek)成婚。克拉拉来自音乐家庭,两人在柏林相识相恋。[注 5]婚后,他们居住在利物浦,其居所在塞夫顿公园一带。1882年,他们的女儿玛格丽莎出生。1884年5月31日再诞下一子,取名马克斯·菲利克斯。彼时布鲁赫家已离开英国,出生在弗罗茨瓦夫的马克斯则是同父亲般,拥有早慧的音乐天赋。在这之后,布鲁赫又添二子,分别是汉斯、埃瓦尔德。[7]

轶事

[编辑]
  • 由于《晚祷》的成功,有人猜测布鲁赫及其家族可能有犹太血缘,不过皆无实据,布鲁赫本人也否认这个说法。他的中间名“克里斯蒂安”,以及本身在新教信仰中成长的事实,也可作为说明。[5][8]
  • 纳粹掌政时期,由于上述的流言不断,当局限制了布鲁赫作品的演出,这点导致迄今德语地区对其音乐的关注度仍低[来源请求]

注释

[编辑]
  1. ^ 希勒是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英语Piano Concerto (Schumann)的被题献者。
  2. ^ 与之相对的,则是李斯特瓦格纳所代表的新音乐思潮。
  3. ^ 指舒曼作品41的三首弦乐四重奏(1842年)。
  4. ^ 例如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同时期的作曲家,即使使用的乐器和编制相近,在精神上致力于创新,布鲁赫则是完全反其道而行。
  5. ^ 图切克家还有费利西亚英语Felicia Tuczek这名作曲家。[6]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Fifield 2005,第25页.
  2. ^ Tully Potter, Hyperion Records CD CDA68168 (2017).
  3. ^ Donald Francis Tovey,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vol. 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4. ^ Koch Schwann, 3-6557-2, 1997.
  5. ^ 5.0 5.1 Fifield 2005,第15页.
  6. ^ Leopoldine Tuczek, Wikipedia, 2021-01-11 [2021-05-18] (德语) .
  7. ^ Why was composer Max Bruch considered "humorless, arrogant, egotistical"?. Interlude. 2020-10-21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Fifield 2005,第109页.
文献
  • Fifield, Christopher. Max Bruch: His Life and Works. Woodbridge: Boydell Press. 2005. ISBN 1-8438-3136-8.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