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豫州 (古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豫州,原为九州地理区划之一,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皖北与江苏丰、沛两县地。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南汝河西南岸)。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汝阴郡8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下辖10个郡国。东晋治所屡有迁徙,辖境伸缩无常,最大时有今苏、皖长江以西,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十六国前赵移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前秦改豫州为东豫州,另置豫州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南豫州,治所在于湖县(今安徽当涂县南),南朝齐除南豫州外,还另设有豫州,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北魏初改豫州为洛州(后改为司州,东魏又改为洛州),另改司州为豫州,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北周改豫州为舒州

隋朝初年,舒州复为豫州,仁寿四年(604年)又改为溱州大业二年(606年)再改为蔡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为汝南郡,改洛州为河南郡。唐初改河南郡为洛州,改汝南郡为豫州,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豫州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再改为蔡州。

隋朝行政区划变迁
区划 开皇元年
豫州 洧州 灊州 永州 息州
汝南郡 文城郡 初安郡 临颍郡 广宁郡 - - 城阳郡 汝南郡 新蔡郡 梁安郡
上蔡县
保城县
武阳县
灈阳县
安昌县 西平县 新蔡县 - - 义兴县
城阳县
真阳县
新息县
安阳县
白狗县
苞信县
长陵县
朗中县
区划 大业3年
汝南郡
汝阳县 吴房县 朗山县 西平县 新蔡县 城阳县 真阳县 新息县 褒信县 上蔡县 平舆县
唐朝豫州辖县
618年 汝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褒信县真阳县朗山县吴房县西平县新息县改属息州平舆县改属舆州
621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吴房县新蔡县褒信县改属舒州朗山县改属北朗州西平县改属道州
624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吴房县平舆县来属)
627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鲖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来属,废除吴房县平舆县
634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鲖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重设吴房县
642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废除鲖阳县
689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改名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
691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重设平舆县[1]西平县[2]
692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废除西平县
705年 汝阳县上蔡县淮阳县(改名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
723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3]吴房县平舆县
738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西平县[4]来属)
762年 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西平县

刺史

[编辑]
汉朝豫州刺史
曹魏豫州刺史
西晋都督豫州诸军事
晋朝豫州刺史
刘宋豫州刺史
萧齐豫州刺史
北魏豫州刺史
唐朝豫州刺史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