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24日) |
杨赐 | |||||||||
---|---|---|---|---|---|---|---|---|---|
东汉三公 | |||||||||
司空 | |||||||||
朝代 | 汉 | ||||||||
主君 | 汉灵帝 | ||||||||
字 | 伯献 | ||||||||
封爵 | 临晋侯 | ||||||||
氏族 | 弘农杨氏 | ||||||||
籍贯 | 弘农华阴 | ||||||||
出生 | 不详 | ||||||||
逝世 | 185年 | ||||||||
谥号 | 文烈 | ||||||||
| |||||||||
杨赐(?—185年),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大臣,出身自东汉世族“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杨赐以及儿子杨彪皆位至太尉,时人有“四世太尉”之称。
生平
[编辑]年少时因家学渊源,又师从桓焉[2],因此精通尚书,笃志博闻,常隐居教授弟子,不接受州郡礼命。后来被大将军梁冀征辟入府,因为志趣不投,外放出任陈仓令,也因病未就职。公车征不至,也连续辞让了三公礼命,最后才以司空高第,升任侍中、越骑校尉。
身为帝师
[编辑]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正值受学,于是诏令三公推荐一名精通尚书且有名望的人,三公们推荐了杨赐。于是杨赐开始在华光殿中替灵帝侍讲,成为了帝师,这段时间里,杨赐也升任少府、光禄勋。
直言进谏
[编辑]建宁二年(169年),一条青蛇出现在皇帝宝座上[3],灵帝以此问杨赐,杨赐因此上书表示祥瑞和灾祸不会凭空而来,蛇代表女子,因此蛇变出现代表后妃戚族掌握朝政,只要君王有所改进,灾难就会停止,转变为祥瑞发生[4]。
熹平二年(173年),杨赐代替宗俱升任司空,同年七月就因为灾异被罢免,后来又出任光禄大夫[5]。熹平五年(176年),杨赐代袁隗升任司徒。在杨赐司徒的任期中,因为朝政败坏,爵位的授予没有次序,灵帝又爱微服出游外苑,于是杨赐便上书劝阻[6]。后来因为征辟党人而被罢免,经府吏童恢力争[7]而改任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178年),白天有虹蜺出现在嘉德殿前,灵帝对此非常厌恶,于是召集了杨赐、马日䃅、张华、蔡邕、单飏等,并以王甫、曹节主持讨论[8]。杨赐上书抨击后宫婢女宦官以及鸿都门学的文人掌政以及灵帝爱好游玩导致朝政混乱[9],后来奏章被曹节等人看到,所幸杨赐因为身为帝师,才得以免罪。
光和二年(179年),杨赐代刘郃升任司徒。光和三年(180年),灵帝想要兴建毕圭苑和灵昆苑,杨赐也上书劝阻[10],灵帝本来也打算停止兴建,但是在乐松、任芝的怂恿下又决定继续兴建。光和四年(181年),杨赐因病被罢免,改任太常。
黄巾对策
[编辑]杨赐任司徒时,曾对于当时盛行的太平道提出见解,认为张角等人势力越发扩张,如果贸然使州郡搜捕,可能激起事态产生变化,不如先调查每个人的户籍,使离开本籍的人返回原籍,孤弱他们的力量,再诛杀其渠帅,便可以轻松平定可能的祸乱[11]。但奏章上呈之后,因为杨赐被罢免,奏章就留在皇宫中不了了之。光和五年(182年),杨赐代许戫升任太尉。中平元年(184年),因为直言黄巾之乱的实情,触怒灵帝,被以平乱不力而罢免。稍后,灵帝翻阅档案,才发现杨赐有关张角的奏章,因此封杨赐为临晋侯。
轶闻
[编辑]杨赐受封临晋侯,食邑五百户,杨赐上奏表示不宜单独受封[12],愿意分食邑给同是当年侍讲的刘宽和张济,因此灵帝便同样也封赏了刘宽和张济的儿子。
在任光禄勋时,尚书崔寔病卒,崔寔为官清廉,家无馀财,杨赐和袁逢、段颎等出钱为崔寔准备棺廓下葬[13]。
王允任豫州刺史时得罪宦官而下狱,杨赐为了不让王允遭受苦打,遣人劝告王允,并和何进、袁隗共同上书营救,才使得王允免于死罪。
后事
[编辑]后来杨赐升任尚书令,又转任廷尉,杨赐以非法家而推辞,灵帝特许杨赐以特进身分回府。中平二年(185年),杨赐代张温升任司空,没多久杨赐便病逝。死后灵帝特别著丧服服丧三日,赠东园棺廓及钱三百万、布五百匹,以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骠骑将军,谥文烈。安葬时,又让侍御史持节送丧,遣羽林骑轻车介士,前后鼓吹,又让骠骑将军下属和司空法驾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参加了葬礼,足见当时杨赐地位之崇高。
评价
[编辑]《后汉书》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脩虽才子,渝我淳则。”
汉灵帝:“故司空临晋侯赐,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乂宁。虽受茅土,未答厥勋,哲人其萎,将谁谘度!朕甚惧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14]
又曰:“大司马杨赐,敦德允元,忠爱恭懿。”[15]
蔡邕:“赫赫烈侯,卓尔超伦,于惟杨公,乃华降神,故能明哲,德亚圣人。受兹介福,位极人臣,包罗五典,本道根真,为国之师,诲尚经文。频历乡校,五登鼎铉,建名著忠。磪越前贤,攘灾兴化,蟊蠈不臻。风雨以时,屡获有年,三叶宰相,应祚于天,临晋是侯。子子孙孙,亿兆不穷。如山之坚,四时洁祠,以承奉尊,祀事孔明,奉亡如存,馥馥芬芬,以慰显魂。”[16]
又曰:“巍巍圣猷,匪师不昭,小子困蒙,匪师不教,于皇文父,邈哉伊超。如玉之固,如岳之乔,钻之斯坚,仰之弥高,示我显德,授我无隐,正席传道,承帝之问,诲兹一人,万邦作顺。微微我徒,实赖遗训,文武作式,元勋既奋,光启爵土,垂统末胤,存荣亡哀,歾而不泯。”[17]
又曰:“天鉴有汉,诞生元辅,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化洽群心,泽漫绵宇,帝曰文烈。朕嘉君功,为邑河渭,建兹土封,申备九锡,以祚其庸,位此特进,于异群公。昔在申吕,匡佐周宣,嵩山作颂,《大雅》扬言。今我文烈,帝载用熙,参光日月,比功四时,身歾名存,永世慕思。”[18]
亲属
[编辑]曾祖父
[编辑]杨宝,“结草衔环”的“衔环”典故的主人翁,终生隐居未仕。
祖父
[编辑]杨震,东汉司徒、太尉,时人誉为“关西孔子”。
父辈
[编辑]杨牧,杨震长子,富波相。
杨秉,杨震中子,官至太尉。
杨奉,杨震少子,笃志博闻,议者以为能世其家。
同辈
[编辑]杨敷,杨奉子,早卒。
子辈
[编辑]杨彪,杨赐子,官至太尉。
杨琦,杨牧孙,官至侍中,曾助汉献帝逃亡洛阳。
杨觿,杨敷子,官至侍中,曾助汉献帝逃亡洛阳,以功封蓩亭侯。
孙辈
[编辑]杨修,杨彪子,汉末文学家,仕至丞相主簿。为曹操所杀。
杨亮,杨琦子,因杨琦功封为阳成亭侯。
曾孙辈
[编辑]玄孙辈
[编辑]后世
[编辑]杨佺期,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和殷仲堪共同反抗桓玄而败死。
注释
[编辑]- ^ 《后汉书》〈桓晔传〉:“晔字文林,一名严,尤修志介。姑为司空杨赐夫人。”
- ^ 《后汉书》〈桓焉传〉:“弟子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显贵。”
- ^ 据《后汉书》〈杨赐传〉记载为熹平元年,此从《资治通鉴》所载年分。
- ^ 参考《全后汉文》〈蛇变上封事〉:“臣闻和气致祥,乖气致灾,休征则五福应,咎征则六极至。夫善不妄来,灾不空发,必应行而至。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虽未形颜色,而五星以之推移,阴阳为其变度。以此而观,天之与人,岂不符哉?《尚书》曰:“天齐乎人,假我一日。”是其明征也。夫皇极不建,则有蛇龙之孽。《诗》云:“惟虺惟蛇,女子之祥。”故《春秋》书郑昭公时,两蛇斗于南门之外,其后昭公殆以女败;昔周康王承文王之盛,一朝宴起,夫人不鸣璜,宫门不击檄,《关雎》之人,见几而作。夫女谒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殷汤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惟陛下思乾刚之道,别内外之宜,崇帝乙之制,受元吉之祉,抑皇甫之权,割艳妻之爱,则蛇变可消,祯祥立应。殷戊、宋景,其事甚明。”
- ^ 据《后汉书》〈杨赐传〉记载为“代唐珍为司空。”《资治通鉴》则载:“七月,司空杨赐免,以太常颍川唐珍为司空。”被杨赐取代的,应是建宁四年上任的南阳宗俱,此处从《资治通鉴》。
- ^ 参考《全后汉文》〈上疏谏封爵过差游观无度〉:“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理,故立君长,使司牧之,是以唐、虞兢兢业业,周文日昃不暇,明慎庶官,俊乂在职,以立雍熙之化。顷闻拜爵过多,每被尚书劾,非众所归,或不知何人。昔尧用舜,犹尚先试,三载考绩,以观厥成。而今所序用,无他名德,有形势者,旬月之间,累迁高位,守道之徒,历载不转,劳逸无别,善恶同流,《北山》之诗,所为训作。又闻微行数出,幸诸苑囿,观鹰犬之势,极般游之荒,政事日堕,大化陵迟,忘乾乾之不息,勿屡省之钦哉。陛下不顾二祖之勤止,追慕五宗之高踪,殆非所谓光昭之美,而欲以望太平,是由曲表而求直景,却行而求及前人也。惟陛下绝慢游之戏,念官人之重,割超越之恩,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臣受恩偏厚,特忝师傅之任,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谨自手书。皂囊密上。”
- ^ 《后汉书·循吏列传》: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乃赐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恢独诣阙争之。乃得理,掾属悉归府,恢杖策而逝。由是论者归美。
- ^ 《蔡中郎集》〈荅诏问灾异〉:“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䃅、议郎张华、蔡邕、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署门内,南辟帏中为都座,漏未尽三刻,中常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东面。十门刘宠庞训北面,赐南面,日䃅、华邕、飏西面,受诏书各一通,尺一木板草书。两常侍又谕旨,朝廷以灾异忧惧,特旨密问政事所变改施行,务令分明,赐等称臣,再拜受诏书,起就坐。五人各一处,给财用笔砚为对。”
- ^ 参考《全后汉文》〈虹蜺对〉:“臣闻经传所载,或得神以兴,或得神以亡。国家休明,则鉴其德;邪辟昏乱,则示其祸。今嘉德殿所见黑气,考之经传,应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蝃𬟽者也。于《中孚经》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今复投蜺,可谓孰矣。案《春秋谶》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加四百里之期,亦复垂及。昔虹贯牛山,管仲谏桓公无近妃宫。《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疑妾媵之中,有因爱放纵,左右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驩兜、共工,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郄俭、梁鹄,俱以便辟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搢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谷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不念《板》《荡》之作,虺蜴之诫。殆哉之危,莫过于今。幸赖皇天垂象谴告。《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唯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内亲张仲,外任山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留思庶政,无敢怠遑。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㥪㥪之心哉!”
- ^ 参考《全后汉文》〈上书谏作林泉毕圭苑〉:“臣闻使者并出,规度城南民田,欲以为苑者。昔先王制囿,裁足取牲,以备三驱,薪采刍牧者往焉,故《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传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皆被其德政,而乐所为如此。至六国之际,取兽者有罪,伤槐者被诛。孟轲为梁惠王极陈其事。先帝之制,左开洪池,右作上林,不俭不泰,以合礼中。今猥规都城之侧,以为苑囿,坏沃野,废田园,驱居人,以畜禽兽之物,非所以保养民庶赤子之义。筑郎不时,《春秋》有讥,盘于游田,周公作戒。其城外之宛,已有五六,足用逞情意,顺四时,何必变革旧制,以罢民力?楚兴章华,郢人乖叛,秦作阿房,黎甿愤怨。宜思夏后卑室之意,太宗露台之费,慰此下民劳止之歌。”
- ^ 参考《资治通鉴》:“角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 ^ 参考《全后汉文》:“臣前与故太尉刘宽、司徒张济并被侍讲,俱受三事;张角谋乱,又共陈便宜,而独蒙师傅之泽,茅土之祚,而宽济不蒙云雨之润。乞减赐户,以封宽、济。”
- ^ 《后汉书》〈崔寔传〉:“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 ^ 语出《后汉书》〈杨赐传〉
- ^ 语出《全后汉文》〈封杨赐等诏〉
- ^ 出自《蔡中郎集》〈司空临晋侯杨公碑〉
- ^ 出自《蔡中郎集》〈文烈侯杨公碑〉
- ^ 出自《蔡中郎集》〈司空文烈侯杨公碑〉
参考文献
[编辑]政府职务 | ||
---|---|---|
前任: 宗俱 |
东汉司空 173年 |
继任: 唐珍 |
政府职务 | ||
---|---|---|
前任: 袁隗 |
东汉司徒 176年-177年 |
继任: 袁涣 |
政府职务 | ||
---|---|---|
前任: 刘郃 |
东汉司徒 179年-181年 |
继任: 陈耽 |
政府职务 | ||
---|---|---|
前任: 许戫 |
东汉太尉 182年-184年 |
继任: 邓盛 |
政府职务 | ||
---|---|---|
前任: 张温 |
东汉司空 185年 |
继任: 许相 |
大司马 | |
---|---|
太尉 | |
加*者为汉末与太尉同置之大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