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城外聖保祿大殿

座標41°51′31″N 12°28′38″E / 41.85861°N 12.47722°E / 41.85861; 12.4772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城外聖保祿大殿
Basilica Sancti Pauli extra mœnia (拉丁文)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意大利文)
基本資訊
位置義大利 義大利 羅馬
座標41°51′31″N 12°28′38″E / 41.85861°N 12.47722°E / 41.85861; 12.47722
宗教羅馬天主教會
祝聖公元4世紀
功能狀態特級宗座聖殿
官方網站官方網站
建築詳情
建築類型教堂
奠基公元4世紀
竣工1840年
詳細規格
正立面朝向西微北
長度150公尺(490英尺)
寬度80公尺(260英尺)
中殿寬度30公尺(98英尺)
最高高度73公尺(240英尺)
地圖
地圖
羅馬歷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權的羅馬教廷建築和城外聖保祿大殿
世界遺產
城外聖保祿大殿
官方名稱Historic Centre of Rome, the Properties of the Holy See in that City Enjoying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and San Paolo Fuori le Mura(英文)
Centre historique de Rome, les biens du Saint-Siège situés dans cette ville bénéficiant des droits d'extra-territorialité et Saint-Paul-hors-les-Murs(法文)
位置 義大利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文化:(i)(ii)(iii)(iv)(vi)
參考編碼91
登錄年份1980年(第4屆會議
擴展年份1990年

城外聖保祿大殿拉丁語Basilica Sancti Pauli extra mœnia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位於意大利羅馬,是羅馬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另外三座為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為了紀念宗徒保祿

建築學

[編輯]

此建築屬於西歐中世紀建築。西歐中世紀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西羅馬末期 - 10世紀末,稱為早期基督教時期(Early Christian Period);10世紀末期 - 12世紀,稱為羅曼時期(Romanesque);12世紀(部分國家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稱為哥特時期(Gothic)。城外聖保祿大教堂屬於早期基督教時期(Early Christian Period)的代表作,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樣式與東歐的希臘十字樣式相對,各自與天主教和正教的教義和儀式相對應。與之有相同代表性的教堂還有羅馬城裡的聖約翰教堂(St.Giovanni in Laterano,313年)。在未擴建的原始教堂平面上可以看出其結構特點屬於古羅馬時期的繼承發展,並未出哥特時期(Gothic)的骨架券。

歷史

[編輯]

城外聖保祿大殿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建立,而這座教堂就建於聖保祿埋葬地的上方。在386年,狄奧多西一世下令擴建這座教堂。在五世紀時,城外聖保祿大殿甚至比舊聖伯多祿大殿還大。基督教詩人Prudentius,曾為這座教堂寫下了幾句,詩名為basilica trium Dominorum 。此外,在教宗額我略一世的統治下(590年至604年),這座教堂再度擴建。在這時期,有兩座修道院在這座教堂附近。

在937年,聖奧多來到羅馬時,斯波萊托的艾伯里克二世邀請修道院及教堂到他聚會去。當時,教宗額我略七世為修道院院長。就在那時候,阿馬爾菲的潘達萊奧內(Pantaleone of Amalfi)向人們展示了教堂的青銅門(出自君士坦丁堡的藝術家之手)。而修道院優美的迴廊就於1220年至1241年間建造。

在1823年7月15日,一位工人的疏忽引起了一場大火,城外聖保祿大殿在這場大火中幾乎被完全破壞,並於1840年重開。此外,很多國家在重建時都提供了幫助,例如埃及的副總督送了許多由雪花石膏製成的柱子,俄羅斯皇帝則送了珍貴的孔雀石及青金石,而教堂的正面就由意大利政府完成。

內部

[編輯]
教堂內部

在教堂前的門廊是教堂於十九世紀重建時建的。而二十世紀的大門就包含了舊教堂正門的元素。大門的右面是聖門(只在紀念日開放)。此外,新教堂也保留了舊教堂的結構(一個中殿及四條走廊)。

教堂中殿的八十根柱子及精緻的天花板建於十九世紀。舊教堂在發生火災後,只留下了內部的後殿。這後殿的馬賽克卡瓦利尼 (Pietro Cavallini)的作品,這些鑲嵌畫在火災時被嚴重破壞。而新教堂內五世紀的鑲嵌畫都是舊教堂在發生火災後留下的。此外,在舊教堂內的圓柱上都有歷代教宗肖像的浮雕。

教堂的南邊為修道院,這修道院曾被稱為「中世紀其中一座最漂亮的建築物」[1]。修道院擁有不同形狀的雙柱,而有些柱子則鑲入了金色及其他顏色的鑲嵌畫。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Hinzen-Bohlen,第441頁

來源

[編輯]
書籍
  • Hinze-Bohlen, Brigitte. Kunst & Architektur-ROM. Cologne: Könemann. 
  • Rendina, Claudio. Enciclopedia di Roma. Newton & Compton. 2000: 867–86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