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洛磯山脈

座標39°07′03.90″N 106°26′43.29″W / 39.1177500°N 106.4453583°W / 39.1177500; -106.445358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磯山脈
Rocky Mountains
最高點
山峰埃爾伯特峰美國科羅拉多州
海拔14,440呎(4,400米)
座標39°07′03.90″N 106°26′43.29″W / 39.1177500°N 106.4453583°W / 39.1177500; -106.4453583
地理
國家加拿大美國
地區卑詩省亞伯達省愛達荷州蒙大拿州懷俄明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
山脈座標43°44′28″N 110°48′09″W / 43.741208°N 110.802414°W / 43.741208; -110.802414
所屬山脈北美山系
地質
岩石年代前寒武紀和白堊紀
岩石類型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
「Rocky Mountains」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落基山脈[1][2]
臺灣洛磯山脈
港澳洛磯山脈
星馬洛磯山脈

洛磯山脈(英語:Rocky Mountains)是北美洲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最東端的主要山脈,和其平行的有太平洋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內華達山脈

美國加拿大對洛磯山脈的具體地理定義有所不同。加拿大定義僅從西部卑詩省北部的利亞德河南岸開始向西南延伸(在加拿大境內的部分專稱加拿大洛磯山脈),跨過美加邊境穿越大平原西沿直到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里(3,000哩)。美國定義則更向西北擴展,從阿拉斯加布魯克斯嶺開始,穿過加拿大的育空西北地區後與加拿大定義的洛磯山脈相連,此外還包括了西側相鄰的一些山脈。

洛磯山脈的最高峰是埃爾伯特峰[3],位於科羅拉多州境內,高度有4,401米。羅布森山則是加拿大境內的最高峰,高度為3,954米。整個洛磯山脈系統是美國地文區的一大部份。

當時有許多板塊在北美洲板塊下移動。隱沒帶的角度很淺,因此造成北美西部廣闊的山脈帶。進一步的板塊構造活動及冰川的侵蝕,使洛磯山脈出現顯著的山峰及峽谷,在第四紀冰川時期結束時,人類開始在洛磯山脈居住。在歐洲人(例如亞歷山大麥肯齊英語Sir Alexander Mackenzie)及美洲人(如劉易斯與克拉克)發現此地區後,開始在此地採礦及打獵製作毛皮,不過洛磯山脈的人口還是不多。

現在的洛磯山脈中有很多地方是國家公園保護區及森林地,也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可以進行像露營遠足爬山賞楓釣魚打獵山地自行車滑雪單板滑雪等休閒活動。

地理

[編輯]

洛磯山脈的寬度在110至480公里不等,具體地理定義在加拿大美國之間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官方定義更為狹義,專指有「千峰峽谷」之稱的洛磯山脈地溝英語Rocky Mountain Trench以東、從卑詩北部的利亞德河谷向西南延伸到美國新墨西哥州格蘭德河中游的阿爾伯克基盆地東北,南北兩端的延伸算是美洲山地的一部分,不屬於洛磯山脈。不過美國地質學會對洛磯山脈的定義更加廣闊,向北還包括阿拉斯加布魯克斯嶺、加拿大育空西北地區麥肯基/塞爾溫山脈和理查森山脈,統稱「北極洛磯山脈」(Arctic Rockies)[4];以及在愛達華州蒙大拿州交界處的薩利希山脈英語Salish Mountains卡比尼特山脈英語Cabinet Mountains。而加拿大還將卑詩東南位於洛磯山脈地溝以西的哥倫比亞山脈視為獨立的山脈系統[5],更北面的奧米尼卡山脈英語Omineca Mountains則算作卑詩的中部山脈系統。

洛磯山積雪融化補充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占美國全部淡水水源的1/4,從洛磯山脈發源的河流流入三個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這些河流包括:

地質

[編輯]

洛基山脈的岩石形成時代早於洛基山脈的隆升時間。最早的前寒武紀變質岩構成北美大陸陸核。也有發現定年結果早於17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泥質板岩。古生代時期,北美大陸的西部屬於淺海相沉積環境,沉積有數公里厚的灰岩白雲岩[6]

古老的岩石通過約3億年前的賓夕凡尼亞紀造山運動形成洛基山脈南部,位於現今科羅拉多附近。此次造山運動形成了整個洛基山脈最原始的山脈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紀變質岩擠壓淺海相層狀灰岩隆升形成[7]。山脈經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風化剝蝕,會形成大量沉積型礦床。

大約3.5億年前的密西西比紀,北美大陸西緣的地塊開始與北美大陸西緣發生碰撞,即安特勒造山運動[8]。板塊碰撞作用在之後的2.7億年內都主要集中於北美大陸板塊邊緣,而遠離現今洛基山脈區域的西緣[8]。直至8千萬年前,板塊碰撞效應才開始作用於現今洛基山脈區域[9]

現今的洛基山脈隆升作用開始於8000萬年前至5500萬年前之間的拉拉米造山運動[9]。加拿大洛基山脈隆升原理就好比在實木地板上擠壓地毯[6]:地毯發生彎曲形成山脈一樣的褶皺。對於加拿大洛基山脈,地體的俯衝作用就好比擠壓地毯的作用力,古老的岩石類似地毯,而大陸板塊中心的加拿大地盾則起到了實木地板的作用[6]

再往南位於美國境內的洛基山脈增生可能是由法拉隆板塊低角度向北美大陸板塊俯衝形成的。低角度俯衝改變了俯衝熔融中心位置從而使美國境內洛基山脈比加拿大境內洛基山脈向東延伸300km-500km。低角度俯衝大大增加了俯衝板塊與上覆巨厚大陸地塊的摩擦力和其他相互作用力,陸殼堆積形成大量推覆構造,從而形成了相當寬廣高聳的洛基山脈[10]

現今的洛基山脈南部是由賓夕凡尼亞紀沉積岩和二疊紀時期原始洛基山脈的沉積殘餘擠壓造山形成。通常這些沉積殘餘沿着山體邊緣具有較為陡立的傾斜產狀,並在整個洛基山脈經常可見,尤其顯著出露於早白堊紀時期由砂岩地層構成的現今洛基山脈東側的達科他拱背區域。

拉拉米造山運動後很快洛基山脈就像西藏地塊一樣,隆升為高於海平面約6000m的高地。經過6千萬年的地表侵蝕運動,較高的山峰被夷平,下覆原始洛基山脈部分出露地表,形成了現今為我們所見的洛基山脈[6]

第四紀冰川時期開始於180萬年前至7萬年前的更新世至1.1萬年前的全新世,並在洛基山區域留下了大量的U型谷冰斗等冰川地貌痕跡。最近的冰期包括開始於15萬年前的Bull Lake Glaciation和貫穿整個冰川時期並結束於1.5-2萬年前的末次冰期[11]

以上所有的地質過程導致了現今我們可見的複雜的地表岩石構造。例如,660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古近紀新近紀火山岩出露於聖胡安山脈及其他地區;數千年嚴重的地表侵蝕作用使懷俄明盆地從山間盆地變成了相對平坦的地塊;提頓地區及其他中央北部地區發現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褶皺與斷層狀岩石披覆於12億年前至33億年前的元古代-太古代火成岩和變質岩之上[12]

人文歷史

[編輯]

從最後一個冰川時期開始,人類就已經到洛磯山脈地區,主要是美洲印地安人的各部落,包括肖肖尼、蘇、猶他、阿帕契、黑腳、平頭等,他們在洛磯山麓和河谷獵捕猛獁象和原始美洲野牛(比後來的美洲野牛要大20%),他們可能和後來的印地安人一樣,在秋季和冬季移居到平原地帶,在春季和夏季進入山區捕、獵鹿和採集漿果、塊根等。。最新科學研究認為當地印地安人的生活方式對維持哺乳動物種群數量是非常有效的。

1540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進入洛磯山區,隨之而來的士兵、傳教士、黑人奴隸帶來了、金屬工具、槍支、新型的疾病和不同的文化,戰爭、疾病、家園喪失使得原住民的人口迅速萎縮。

路易斯和克拉克在1804年-1806年的探險是第一次對洛磯山脈的科學考察,但實際在他們探險期間起碼碰到了11位來自歐洲白人,最早是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從1720年-1800年,他們到洛磯山尋找礦藏和毛皮。1802年以後,美國毛皮商大批湧入洛磯山,1832年,來自東部的車隊第一次從懷俄明山口穿越洛磯山。

1847年摩門教徒在大鹽湖落腳;1859年科羅拉多州發現礦;1869年橫穿美國的鐵路建成;1872年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採礦業和森林工業迅速發展。1891年-1892年設立了多處森林保護區,1905年保護區擴大到現在洛磯山國家公園的區域內。旅遊業也開始發展,宿營地被成農場,車站發展成城鎮,一些城鎮發展成大城市。

產業發展

[編輯]

洛磯山脈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包括天然氣石油油母頁岩,科羅拉多州的鉬礦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鉬礦,加拿大最大的煤礦也在洛磯山區。

礦山排放的尾礦和有毒廢物污染了整個洛磯山區,例如開採了80多年的鋅礦污染北科羅拉多州的伊溝河英語Eagle River (Colorado),使得水藻和鱒魚迅速減少,使水質降低,也影響當地的旅遊業,如果要恢復原有生態環境,大約需要耗費230萬美元。1983年科羅拉多州總檢察院狀告鋅礦股東賠償480萬美元環境保護費用,5年以後生態系統才有所恢復[13]

洛磯山脈附近的天然氣鑽井

洛磯山脈有許多富含煤層氣沉積盆地。煤層氣是由煤層產生的天然氣,可能因為細菌作用或是因為高溫而產生。煤層氣約佔美國天然氣用量的7%。洛磯山脈最主要的煤層氣產地是在新墨西哥州及科羅拉多州的聖湖安盆地英語San Juan Basin以及懷俄明州的粉河盆地英語powder River Basin,預估共蘊藏有380億立方呎的天然氣。煤層氣的提煉可透過將煤床脫水,將水和煤層氣分離,或是在煤床中注入水,使煤床破裂,釋放天然氣(稱為水力壓裂[14]

農業林業也是洛磯山區的主要產業,農業包括旱地作物、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牲畜經常在高海拔的夏季牧場和低海拔的冬季牧場之間遷徙。

洛磯山區人口密度不高,平均為每平方公里4人,有幾個超過5萬人口的城市,但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洛磯山區人口發展很快,蒙大拿州增加了30%,而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增加了150%,有的城鎮在40年內人口翻了一倍。

旅遊業

[編輯]

洛磯山區每年吸引成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成為夏季主要旅遊景點。

融化的雪水流入科羅拉多的一座水庫

美國境內的洛磯山脈景點有:

加拿大境內的洛磯山脈景點有:

冬季洛磯山是滑雪聖地,主要滑雪場有:

4346米高的隆斯峰積雪

相關條目

[編輯]

氣候

[編輯]
夏天鳥瞰洛磯山科羅拉多州部分
冬天鳥瞰洛磯山科羅拉多州部分

洛磯山處於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為6 °C,7月份溫度最高,平均為28 °C,1月份平均溫度為零下14 °C,年平均降雨量為360 mm。

洛磯山區夏季溫暖乾燥,冬季寒冷濕潤。

腳註

[編輯]
  1. ^ 周定國 (編). Rocky Mountains 落基山脉 [美、加].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簡體中文)
  2. ^ 蔣長瑜. 落基山脉.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3-03-01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中文(中國大陸)). 
  3. ^ Enright 2009,第12頁.
  4. ^ Madole, Richard F.; Bradley, William C.; Loewenherz, Deborah S.; Ritter, Dale F.; Rutter, Nathaniel W.; Thorn, Colin E. Rocky Mountains. Graf, William L. (編). Geomorphic Systems of North America. Decade of North American Geology. Volume 2 Centennial Special.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7-01-01: 211–257 [2021-06-22]. ISBN 9780813754147. doi:10.1130/DNAG-CENT-v2.211. 
  5. ^ Cannings, Richard. The Rockies: A Natural History. Greystone/David Suzuki Foundation. 2007: 5. ISBN 9781553652854. 
  6. ^ 6.0 6.1 6.2 6.3 Gadd, Ben. Geology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Columbias (PDF). 2008 [2010-01-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4-20). 
  7. ^ Chronic, Halka. Roadside Geology of Colorado. 1980. ISBN 0-87842-105-X. 
  8. ^ 8.0 8.1 Blakely, Ron. Geologic History of Western US.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2). 
  9. ^ 9.0 9.1 English, Joseph M.; Johnston, Stephen T. The Laramide Orogeny: What Were the Driving Forces? (PDF).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04, 46 (9): 833 838 [2020-09-13]. doi:10.2747/0020-6814.46.9.83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6-07). 
  10. ^  本條目引用的[1]。材料來自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的文檔:Geologic Provi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Rocky Mountains. [2006-12-10]. 
  11. ^ Pierce, K. L. History and dynamics of glaciation in the norther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rea. Washington, D.C: U.S. Geological Survey. 1979: 190. Professional Paper 729-F. 
  12. ^  本條目引用的[2]。材料來自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的文檔:T.J. Stohlgren. Rocky Mountains. 
  13. ^ Brandt, E. How much is a gray wolf worth?. National Wildlife. 1993, 31: 412. 
  14. ^ Coal-Bed Gas Resources of the Rocky Mountain Region. USGS. [2014-08-15]. USGS fact sheet 15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8).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