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杠子寮炮台

坐标25°08′41″N 121°46′47″E / 25.144658°N 121.779831°E / 25.144658; 121.77983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杠子寮炮台
杠仔寮堡垒
杠子寮炮台营区主要通道 地图
位置 台湾基隆市信义区
坐标25°08′41″N 121°46′47″E / 25.144658°N 121.779831°E / 25.144658; 121.779831
建成时间1904年
官方名称杠子寮炮台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炮台
评定时间1998年6月23日[1]
详细登录资料

杠子寮炮台,又称杠仔寮堡垒,是位于台湾基隆市信义区东北方杠子寮段的一处炮台遗址,过去曾是台湾日治时期基隆要塞司令部的要塞辖内设施,目前为中华民国文化部所管辖的国定古迹

历史

[编辑]

台湾1895年接受日本统治后,日军随即起调查和测绘基隆各炮台之标高和配备,台湾总督府筑城部基隆分部根据1899年《基隆要塞防御(永久)要领书》中,因应恐爆发之日俄战争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御炮台”防御工程。基隆要塞炮兵大队于1901年3月始建杠子寮炮台,完成于1904年10月[2][3],是台湾总督府筑城部基隆分部因应日俄战争修建的防御工程之一,属于日治时期基隆要塞所管辖区域,炮台的指挥部则于1903年4月开始备炮,1904年设有钢铜制九珊米速射加农炮[4],整体工事约在1908年3月正式完工,员额编制约180名,与邻近的牛稠岭炮台,为同时监控八斗子社寮岛制高点,以及至白米瓮炮台间基隆外海海域防御任务的重大要塞。[5]

1934年,根据根据要塞再整理修正计划要领之内容,杠子寮炮台遭到撤去。1938年3月,1936年,因应缩编军备原有2门的28厘米榴弹炮,连同2门的钢制9厘米速射加农炮一并撤离至高雄要塞

1941年大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美宣战,基隆重炮兵连队更名重炮兵第13连队,负责对于杠子寮炮台的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隆要塞与辖内设施均由中华民国国军所接收,1947年因配合基隆要塞缩减计划,杠子寮炮台隶属基隆要塞第三总台管理,后因编制而一度交由总台、第一大台、第一台、第二分台管理,直至1950年才在度交由第三总台管理。并进行增修阵地工事工程。

在被国军闲置之后,杠子寮炮台曾经荒芜多年,直到1998年6月23日台湾省政府公告为省定古迹[1]后才进行修复工程,并使用残迹保存原则,以达到维护古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保存。后在2009年重新公告为国定古迹,因而成为基隆市众多炮台之中较晚重整的古迹,同时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而使炮台保存更加完整。[6]

平面配置与构造

[编辑]

杠子寮炮台系统依照杠子寮山与周围地形而兴建,面积约2公顷,位居海拔约150米处,该前保留遗迹群是目前基隆市现存最完整的要塞设施系统,配置共分为四大区域,共为兵舍区、库房区、炮座区、观测区。其设施均由土堆和自然覆土所围绕,已达遮掩和防御效果。[7]

炮台入口处及最下面一层为第一兵舍区,由一般兵舍、将校官舍、卫兵所、士官官舍、军马厩舍、厕所和第一蓄水池构成,除了将校官舍外均由基隆就地取才砂岩构成,后以灰浆加工稳定其结构。此外建筑群多加提高基座和床架柱构,因基隆多雨潮湿气候而提高设施,将校官舍另设有猫洞提供地板通风对抗潮湿。另外设置火工作业区以抵御杠子寮山夜间潮湿之天气。

库房区除了设立与兵舍区相仿之军营建筑外,还设置一炮座营房。库房区另设有火药支库一栋,指挥所一栋,其屋顶为混凝土拱构造,厚达150公分,壁体为150公分厚之安山岩砌成。沿着营舍至库房的步道旁设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应躲避敌机轰炸的防御坑道。

炮座区共由三座榴弹炮座、一座平等炮座、四座地下掩体弹药库、指挥所及第二蓄水池构成、每一座榴弹炮座配有两座28口径炮盘。共能配备约六座榴弹炮,其炮座墙体结构设有10-15座凹槽贮弹孔,上方采用混拟土造拱。平等炮座则对向全区东南角,为防御瑞芳前往基隆陆路用处,因运炮路程较远,另设有附属炮侧库。[8] 地下弹药库全采混拟土半圆形拱顶所构成,以“每2门火炮设立1座炮侧库”为原则设立。并设有50公分厚混拟土墙作为防御功能,内部空间长约为5.37米、宽约为2.98米,最初作为置放火药、弹药等武器之场所[9]。此外观测台与炮座区子墙之间设有通话孔装置,能够借由该通知及时通知两地驻守人员。

观测区则由主要及辅助观测所、次观测所、通信及辅助通信库房、以“野战工事”新筑之探照灯库房、发电自动车库房构成。观测所作为观测基隆外海、通讯与防空作用。该结构为半圆形混拟构造,原设有铁堡,今已不存。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 基隆市政府,《基隆古迹情怀》
  • 《帝国相接:西班牙时期台湾相关文献及图像论文集》吕理政主编;南天书局出版, 2006年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 1626-1642:一项文艺复兴时代的志业及其巴洛克的结局》鲍晓鸥著;南天书局出版, 2008年
  • 《大台北古地图考释》 翁佳音;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出版, 1998年 , ISBN 9789570220841
引用
  1. ^ 1.0 1.1 台湾省政府. 〈公告指定「新竹火車站」、「槓子寮砲台」、「新竹州廳」為省定古蹟〉. 《台湾省政府公报》. 1998-07-02, 87 (秋2): 42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2. ^ 軍事機密 第二七号 基隆防禦槓仔寮第一堡塁建築ノ件.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3. ^ 砲密第八号1月14日 進第三号 軍事機密受第六号 基隆要塞槓仔寮堡塁砲具庫、弾廠装薬調製所及炸薬填實所改築竣功図書.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4. ^ 軍事機密受第二六八号 8月4日 本要第一五八号 明治37年8月4日. 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藏品资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 ^ 槓子寮要塞配置圖.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6.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槓子寮砲台 》. [201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7. ^ 杨蔚, 吴武易等人. 《基隆市省定古蹟:槓子寮砲臺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民政局. 2001 (中文(台湾)). 
  8. ^ 槓子寮平射砲台附屬砲側庫.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9. ^ 槓子寮砲台「中砲側庫立面、上方隔堆」.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