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拱範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麥寮拱範宮
海豐街天后廟 [1][2][3][4]
拱範宮
位置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建成时间 大清
康熙24年(1685年)創建[5]
乾隆7年(1742年)遷建
嘉慶5年(1800年)擴建[6]

日治臺灣

昭和5年(1930年)重建
当前用途舉辦時間:05:00-23:00
官方名称麥寮拱範宮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詳細登錄資料
材料木、磚
麥寮拱範宮
麥寮拱範宮廟景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坐标23°44′54″N 120°15′20″E / 23.748248°N 120.255573°E / 23.748248; 120.255573坐标23°44′54″N 120°15′20″E / 23.748248°N 120.255573°E / 23.748248; 120.255573
主神天上聖母 [7][8][9][10][11](開山媽祖) [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例祭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日(媽祖飛昇)
廟格國定古蹟
状态良好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三落九殿、一埕六院
建立时间 大清
康熙廿四年(1685年)
地圖
地圖

麥寮拱範宮,是臺灣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的一座媽祖廟,主要奉祀媽祖。前身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建於海豐港所的廟宇;乾隆七年(1742年),遷建於海豐莊現址。全國分靈廟宇約有四千餘間。每年媽祖誕辰皆有信徒前來朝拜[25]

歷史[编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純真禪師佩湄洲朝天閣媽祖,登陸於海豐港所(海豐村)創建「拱範宮」[26][27][28][29][30]乾隆七年(1742年),新虎尾溪水患,海豐港遭沖毀,遷廟於海豐莊現址(麥豐村)[31][32][33][34][35][36]

嘉慶五年(1800年),會長林長興、地主楊長利擴建。規模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前殿奉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 [37][38][39]贈「觀自在」匾額[40]。道光七年(1827年),會長林日茂、舉人林廷璋重修[41][42][43][44][45][46] [47][48]贈「神昭海表」匾額[49]

同治十三年(1874年),會長林樹楠、監生林欽若倡修。贈「保我子孫」匾額[50]。光緒七年(1881年),廈門人民、皇帝載湉拜謝[51]。贈「神昭海表」匾額[52]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會長林仁慈、區長林清池倡修。贈「水德配天」匾額[53]

昭和五年(1930年),會長林炮、庄長廖富淵重建[54]。贈「海晏河清」匾額[55]。有「王火艾林火寅、黃連吉、黃龜理、蔣九、陳天乞、姚自來、潘春源、林干傑」作品。 [56][57][58]

民國45年(1956年),主委林喬椿、院長于右任重修 [59]。贈「麥寮拱範宮」匾額[60]。民國66年(1977年),主委林是楢、總統蔣經國重修[61]。贈「開山媽祖」匾額[62]。有「徐燕飛、李長卿、蔣國振、蘇衛吉、啟壽、陳壽彝、莊椿昇」作品。 [63][64][65][66]

民國95年(2006年)6月,雲林縣政府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縣定古蹟,範圍包括「三川殿、前過水廊、拜殿、正殿」。12月發函增加範圍「後殿、開山殿、太歲殿、財神殿、後過水廊、龍虎門、文昌殿、神農殿」。 [67][68]

民國101年(2012年),文化部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國定古蹟,範圍包括「三川殿、前過水廊、拜殿、正殿、後過水廊、後殿」[69]。主委許忠富、縣長蘇治芬重修。

民国107年(2018年),主委張克中、縣長李進勇完成 。[70]

彰德祠[编辑]

彰德祠原本位於麥藔街西北,主祀文昌帝君[71]。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月,舉人丁捷三、生員張嘉言倡建。 [72]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洪水氾濫,彰德祠受損。其後五尊文昌神像遷祀於拱範宮左護室(今文昌殿),並將舊祠拆除後的磚石移至拱範宮墊高地基。該整修工程始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至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秋天竣工[73]

奉祀神祇[编辑]

地方文物[编辑]

  • 道光十二年(1832年),貢生陳銓世捐獻旗杆 [75][76] ;民國63年(1974年),移作三川殿石柱、二神將底座 [77][78]
  • 大正八年(1919年)[79],湄洲祖廟迎回「金面四媽」神尊[80][81][82][83]

地方民俗[编辑]

  • 天公遶境:農曆1月9日
  • 元宵遶境:農曆1月15日
  • 主要香期:農曆2、3月
  • 五股遶境:農曆3月中旬
  • 五股迎神:農曆3月下旬
  • 中元法會:農曆7月15日
  • 飛昇遶境:農曆9月9日

音樂歌曲[编辑]

圖片[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1. ^ 文化部-麥寮拱範宮(海豐街天后廟).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 ^ 拱範宮志-母儀鎮海豐之勝千秋香火長存水德揚湄島之休萬里慈航永渡(對聯/海豐港所海豐港街海豐莊海豐街).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3. ^ 拱範宮志-天后聖母(香爐/天后廟).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4. ^ 國史館-天后廟拱範宮改築敘(石碑/天后廟) [2021-05-12]
  5. ^ 文化部-1685年建.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6. ^ 雲林縣採訪冊 清 倪贊元:拱範宮:在麥寮;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道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
  7. ^ 拱範宮志-拱範宮褒封天上聖母(牌匣/光緒帝). [2016-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9). 
  8. ^ 拱範宮志-神昭海表(匾額光緒帝廈門眾/秦璽楊太后太后陵) [2021-10-11]
  9. ^ 宋史-秦始皇(外人)傳國璽楊(巨娘/外人)太后 [2021-10-11]
  10. ^ 內藤湖南-厓山(宋代時期)中華(傳國璽) [2021-10-11]
  11. ^ 雲林縣採訪冊-觀音嶼(太后陵/麥寮公園) [2021-10-11]
  12. ^ 臺灣府志-宋(代時期/1279年)零丁洋(文天祥海豐五坡嶺/海豐港)敗遁者(興化話) [2021-05-04]
  13. ^ 彰化縣志-宋(代時期)後(后/媽祖)興化(話) [2021-05-04]
  14. ^ 拱範宮志-海豐港媽祖宮拱範(興化外語:洪範/皇權/宋代時期) [2021-05-04]
  15. ^ 拱範宮志-開(臺/宋代時期)媽祖 [2021-05-04]
  16. ^ 金山慈護宮-神(鎮殿媽)中神(開基/開山媽) [2021-05-04]
  17. ^ 拱範宮志-開山媽祖(匾額蔣經國/入神洪武媽) [2021-05-04]
  18. ^ 拱範宮志-(明代時期/1374年)洪武帝朝天閣媽祖(洪武帝青花留白蓮瓣雲肩金絲楠聖妃).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19. ^ 天后志-明(代時期)洪武帝朝天閣寶像.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0. ^ 故宮-明(代時期)洪武帝青花留白.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21. ^ 故宮-明(代時期)洪武帝蓮瓣雲肩.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22. ^ 博物要覽-明(代時期)金絲楠 [2019-08-06]
  23. ^ 大明律-明(代時期)洪武帝木(金絲楠) [2019-08-06]
  24. ^ 顯聖錄-明(代時期)洪武帝聖妃 [2019-08-06]
  25. ^ 官網-拱範宮.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6. ^ 拱範宮志-1685年純真. [201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27. ^ 鹿港龍山寺-純真.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28. ^ 官網-湄洲朝天閣媽祖.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9. ^ 拱範宮志-湄洲朝天閣媽(祖). [2016-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9). 
  30. ^ 國史館-1721年爐 [2016-05-09]
  31. ^ 中碑集成-1742年水患.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32. ^ 拱範宮志-拱範宮(海豐莊海豐街麥藔街麥豐村) [2021-01-14]
  33. ^ 雲林縣採訪冊-麥藔街拱範宮(麥豐村) [2021-01-14]
  34. ^ 雲林縣採訪冊-海豐(莊)麥藔街 [2021-01-14]
  35. ^ 雲林縣採訪冊-海豐(街)麥藔街 [2021-01-14]
  36. ^ 文化部-1777年聯 [2021-01-14]
  37. ^ 雲林縣採訪冊-1800年建.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38. ^ 文化部-(林)長興 [2017-03-05]
  39. ^ 文化部-(1800年)楊長利 [2017-03-05]
  40. ^ 文化部-1800年匾 [2017-03-05]
  41. ^ 雲林縣採訪冊-(1827年)修.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42. ^ 南碑集成-1805、1835、1846年林日茂(同名行號) [2017-03-05]
  43. ^ 中碑集成-1818、1834、1840年林日茂(人名) [2017-03-05]
  44. ^ 文化部-1827年林日茂(行號) [2017-03-05]
  45. ^ 官網-1827年林日茂(人名) [2017-03-05]
  46. ^ 泮水蓮香-1830年林日茂(人名) [2017-03-05]
  47. ^ 雲林縣採訪冊-1834年林日茂(人名) [2017-03-05]
  48. ^ 中研院-1838年林日茂(行號) [2017-03-05]
  49. ^ 官網-1832年匾.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50. ^ 國史館-1874年匾 [2017-03-05]
  51. ^ 官網-1881年謁 [2017-03-05]
  52. ^ 拱範宫志-1881年匾 [2017-03-05]
  53. ^ 文化部-1908年匾 [2017-03-05]
  54. ^ 官網-1930年建.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55. ^ 文化部-1932年匾 [2017-03-05]
  56. ^ 文化部-(1930年)王火艾林火寅黃龜理蔣九(1936年)陳天乞姚自來(1937年)潘春源 [2020-01-30]
  57. ^ 文化部-(1930年)黃連吉 [2020-01-30]
  58. ^ 雲縣府-(1936年)林干傑 [2020-01-30]
  59. ^ 泮水蓮香-1956年修 [2017-03-05]
  60. ^ 文化部-1962年匾 [2017-03-05]
  61. ^ 國史館-1977年修 [2017-03-05]
  62. ^ 拱範宫志-1979年匾 [2017-03-05]
  63. ^ 文化部-(1977年)徐燕飛李長卿蘇衛吉臺南啟壽 [2017-03-05]
  64. ^ 雲縣府-(1966年)陳壽彝(1977年)蔣國振(1979年)莊椿昇 [2017-03-05]
  65. ^ 泮水蓮香-1966年畫 [2017-03-05]
  66. ^ 嘉市府-赤崁人(陳壽彝) [2017-03-05]
  67. ^ 雲縣府-2006年古蹟 [2017-03-05]
  68. ^ 官網-古蹟.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69. ^ 文化部-2012古蹟.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1). 
  70. ^ 蘋果日報-2018年完成. [2019-01-01]. 
  71. ^ 福建通志臺灣府-1709年(彰德)社祠 [2017-03-05]
  72. ^ 雲林縣採訪冊-1834年建.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73. ^ 官網-1906年修.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74. ^ 國史館-1765年觀音(太后像) [2021-05-04]
  75. ^ 官網-1832年旗杆 [2017-09-30]
  76. ^ 拱範宮志-旗杆. [2017-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77. ^ 官網-(1974年)底座 [2019-06-30]
  78. ^ 官網-底座. [201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79. ^ 拱範宮志-1919年謁 [2019-05-03]
  80. ^ 拱範宮志-祖廟媽祖(青花留白蓮瓣雲肩).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81. ^ 天后志-洪武祖廟寶像.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82. ^ 故宮-洪武青花留白 [2019-08-06]
  83. ^ 故宮-洪武蓮瓣雲肩 [2019-08-06]
  84. ^ 官網-音樂.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85. ^ 官網-音樂.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86. ^ 官網-音樂.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87. ^ 人間福報-拱範宮MV [2017-02-02]

外部連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