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虚空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虚空梵语आकाश罗马化:ākāśa),佛学术语,梵语原指称天空,后成为自然哲学中原子论的关键概念,指纯粹的空间,在其中可以容纳各种色法

梵语中的迦迦那gagana),也译作虚空,又音译作哦哦曩誐誐那等。

概论[编辑]

佛敎认为虚空的特性是没有阻碍性,也不是物体, 而且能够容纳色法在其中[1]。《品类足论》将其列为无为法[2]

四大种再加空界[3]、识界,被合称为六界说一切有部认为,空界不是虚空[4],其他教派有关于五大种的学说,即四大种加上虚空,部派佛教认为虚空不是大种,虚空与四大种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种”的含义: 无增无减、无损无益、无兴无衰,非先业异熟而生[5]

虚空是否实有法 这个问题在部派佛教教内一直是辩论的话题之一。

佛敎的一些信奉者认为如果虚空是指能够容纳所有物质的事物,那么它就是一个容器,而容器是一种实体,如果任何实体都必定被空间容纳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既然虚空是实体,就必须被更大的空间容纳才得以留存在此,这样虚空便需要依赖外缘来维持现状,故此, 虚空不是无为法,而是有为法

其他宗教的观点[编辑]

罗教[编辑]

罗教的开创者罗清把虚空等同于,他在其作品《苦功悟道卷》中宣称虚空是比无生老母更为真实的空性,能生天地万物,是常存自在的本原、众生不变的自性和他们终极的归宿等等。然而,早在罗教兴起 数百年前的公元八世纪印传佛教除馑商地嘚瓦论师在其著作《入菩萨行论》中就已经批驳了空间能够产生诸法 这个说法,他声称原因是空间缺乏运动[6],此外, 在大乘佛教教义中,空与虚空是不同的概念。一些佛敎徒对罗清所提出的这个说法提出了批驳意见[7]

作为数量单位[编辑]

虚空中文数字中的数量单位,相当于10-20,出自清代的《御制数理精蕴》,化用自佛教术语,日常生活中几乎未用到。中文数字中对应1020的单位是,因此虚空也可以表示为垓分之一。

科学家的看法[编辑]

量子力学家认为空间其实不是某种以神奇的方式容纳所有物质的场所,而是一种由量子所构成的,这与很多古典物理学家对于空间的看法十分不同[8]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障故,色于中行。”
  2. ^ 玄奘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无为云何?谓三无为。一虚空,二非择灭,三择灭。……虚空云何?谓体空虚。宽旷无碍,不障色行。”
  3. ^ 大毘婆沙论》:“问:空界云何?答:
    • 如契经说:‘有眼穴(chidda)空,有耳穴空,有鼻穴空,有面门空,有咽喉空,有心中空,有心边空,有通饮食处空,有贮饮食处空,有弃饮食处空,有诸支节毛孔等空。’是名空界。
    • 阿毘达磨作如是说:云何空界?谓:邻碍色,碍谓积聚,即墙壁等有色,近此名邻碍色,如墙壁间空,丛林间空,树叶间空,窗牖间空,往来处空,指间等空,是名空界。
    • 有作是说:此文应言,云何空界?谓:邻难除色。然色有二种,一者、易除,谓:有情数,二者、难除,谓:无情数。此空界色,多近非情,墙壁树等,而施设故,名邻难除色。
    • 旧对法者、及此国师俱说:空界,处处皆有,谓:骨、肉、筋、脉、皮、血、身份,昼、夜、明、暗、形、显等处,皆有此色。
    问:缘空界色,眼识生不?有说:缘此眼识不生,谓:空界色,虽眼识境,而此眼识,毕竟不生。复有说者:缘空界色,眼识亦生。问:若尔,何故见不明了?答:此空界色,昼为明所覆,夜为暗所覆故,眼虽见,而不明了。”
    俱舍论》:“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chidra),名为空界(ākāsa-dhātu),如是窍隙,云何应知?
    • 传说:窍隙,即是明暗,非离明暗,窍隙可取故,说空界明暗为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即此说名,邻阿伽(agha-sāmantaka)色。
    • 传说:阿伽,谓积集色,极能为碍故,名阿伽,此空界色,与彼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
    • 有说:阿伽(agha),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即阿伽色;余碍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
  4. ^ 大毘婆沙论》:“问:虚空、空界,有何差别?答:虚空非色,空界是色。……虚空无为,空界有为。……问:若尔,虚空有何作用?答:虚空无为,无有作用,然此能与种种空界,作近增上缘;彼种种空界,能与种种大种,作近增上缘;彼种种大种,能与有对造色等,作近增上缘;彼有对造色,能与心、心所法,作近增上缘。若无虚空,如是展转因果次第,皆不成立。”
  5. ^ 大毘婆沙论》:“有说为止外道所说,谓:外道说大种有五,即前四及虚空,今但说四,明虚空非大种。问:何故虚空不立大种?尊者世友作是释言:以虚空无大种相故,谓:有增有减,是大种相,无增无减,是虚空相;有损有益,是大种相,无损无益,是虚空相;有兴有衰,是大种相,无兴无衰,是虚空相,是故虚空不立大种。尊者妙音作如是释:虚空、大种,其相各异,谓:有情身中,所有大种,多是先业异熟所生,虚空体无异熟生义,由此虚空不立大种。大德说曰:虚空虽大,而体非种,不能生故,余有为法,虽能为种,而体非大,相不遍故,由此虚空不立大种。为止如是外道所执,及显自宗,故作斯论。”
  6. ^ Dargyay, Eva K. "The Concept of a 'Creator God' in Tantric Buddhism".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Volume 8, 1985, Number 1.
  7. ^ 陈兵. 〈論附佛外道〉.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31). 附佛外道经书中水平最高、最近禅语,曾被兰风和尚评颂的‘五部六册’,大略以未有天地之前的‘不动虚空’为当人自性、诸佛法身。《苦功悟道卷》载,罗祖自言他参禅时,蒙‘老真空发大慈悲,从西南放道白光,摄照我身,梦中摄省’,方得‘心地开通’。‘老真空’实际上是人格化的神明,又称‘无极圣祖’,后来更被进一步神格化。罗祖还反对净土信仰,混同儒释道,鼓吹‘三教原来只一般’。从宗门正见看,此乃错认光影,堕于忆想空,其所见‘真空’并非佛法所言缘起性空、本来空性,乃外道见解。当时高僧莲池大师及紫柏真可弟子密藏道开,曾予批驳,斥其‘假正助邪,诳吓聋瞽’。附佛外道教人的修炼功夫,往往须赌咒盟誓方得其传,其实不过杂糅释道修持法之皮毛,不得释道之真髓,如黄天教实以丹道诱人,然所传并非真正丹道,有些道门虽亦念阿弥陀佛,而不依净宗正旨。附佛外道还往往编造一些政治世变方面的预言谶记以煽惑人心。总之,附佛外道的教义终归以背离佛法正道、‘心游道外’为实质。 
  8. ^ 杜. 在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会消失吗?. 费油的时光机. 2024-01-25 [2024-06-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