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冷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冷遹
個人資料
御秋
別名雨秋
出生冷曉嵐
(1882-06-22)1882年6月22日
 大清江蘇省鎮江府丹徒縣黃墟鎮
逝世1959年8月18日(1959歲—08—18)(77歲)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冷遹(1882年6月22日—1959年8月18日),本名曉嵐,字御秋,別署雨秋,男,江蘇丹徒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1][2][3]


生平

[編輯]

革命生涯

[編輯]

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七(1882年6月22日),冷遹生於江蘇省丹徒縣黃墟鎮。1902年冷遹考入安慶武備學堂,化名「雨秋」秘密參加柏文蔚領導的「同學會」,並且和「岳王會」有聯繫。1905年冬畢業,分配到南京新編陸軍第九鎮第三十三標第二營任右隊隊官。第九鎮內第二營管帶趙聲(後升任第三十三標標統)等革命黨人活動積極,冷遹在趙的影響下於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秋,冷遹被第九鎮解除軍職,後來投奔安徽新軍第31混成協,任管帶。1908年與「岳王會」骨幹熊成基等密謀利用太湖秋操之機,發動新軍起義,冷遹被推為起義總指揮。事泄,被捕入獄,經多方營救於1909年5月獲釋。1909年秋,冷遹得知趙聲香港策劃廣東新軍起義,便赴香港。1909年底,冷遹在香港遇到廣西新軍招聘人才,遂應聘到廣西任職。1910年任廣西陸軍小學提調。約1910年8月,中國同盟會廣西支部成立,耿毅任支部長,冷遹任副支部長,該支部成立了「軍事指針社」,編輯出版了《南報》(後更名為《南風報》)。[1][3]

1911年武昌起義,各地響應。冷遹任廣西民軍混成協幫統,率部援鄂。1912年初,廣西民軍被南京臨時政府編入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冷遹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授予中將軍階及文虎勳章,任第一軍第三師師長。同年5月,冷遹轉任第一軍第九師師長,駐徐州。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北洋軍馮國璋部和張勳辮子軍進犯徐州,冷遹寡不敵眾,放棄徐州,流亡日本。1915年冬袁世凱復辟帝制,冷遹立即從日本回國,投入討袁護國運動。1916年5月任岑春煊梁啓超廣東肇慶都司令部參謀處長。1916年6月,冷遹、黃炎培等人在上海創辦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冷遹歷任中華職業教育社評議員、常務理事及上海分社主任等職。1917年任孫中山廣東護法軍政府總參議,並代理內政部長。[1][3]

鎮江農村改進

[編輯]

1921年冷遹從廣州回到家鄉鎮江,獲陳光甫鄒秉文資助,集資創辦了江北鹽墾公司(又稱商記墾團)。此後他同陸小波嚴惠宇葛敬中合作,陸續創辦了益民蠶種場、均益蠶種場、三益蠶種場、永安蠶種場。1925年,應江蘇省省長兼江蘇軍務督辦韓國鈞之邀,冷遹出任江蘇省水陸警備司令,任內正逢五卅慘案發生,他制止了南京警察罷崗,支持了南京民眾的反帝愛國行動。1926年,冷遹、黃炎培、唐儒箴聯名發起創辦私立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冷遹任董事長。1928年春,冷遹同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農礦廳合作,在鎮江創建「鎮江黃墟農村改進試驗區」,冷遹任改進試驗區委員會主席。[3]

抗日民主鬥士

[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鎮江政府和民眾團體聯合設立支援前線的「民眾組織委員會」,縣長張清源任主任,冷遹、陸小波嚴惠宇任副主任。1937年冬,冷遹自鎮江赴武漢。冷遹、黃炎培、江恆源等人決定成立「江蘇省失業青年救濟委員會」,冷遹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實際負責該會的日常工作。1938年3月,正值台兒莊戰役前夕,黃炎培、冷遹、江恆源到徐州訪問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3]

1938年7月,國民參政會成立,黃炎培、冷遹、江恆源均以個人身份任參政員,他們三人被稱為國民參政會內的「職教派」(即中華職業教育社派)。此後冷遹任歷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9年11月,黃炎培、冷遹、沈鈞儒章伯鈞梁漱溟張瀾等人在重慶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3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上清寺特園秘密召開了成立大會,冷遹等13人當選中央執行委員。[3]

‪1945年7月1日,章伯鈞等六位參政員為商談國共兩黨團結、共建國內和平問題飛抵延安,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等到延安機場歡迎併合影。圖中自右至左為:毛澤東黃炎培褚輔成章伯鈞、冷燏、傅斯年左舜生朱德周恩來王若飛

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上,冷遹支持林伯渠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同月,冷遹、黃炎培等人在《國訊》和《憲政月刊》上聯名發表了《民主與勝利獻言》,提出了九項主張,向中國國民黨要求民主。1945年1月,冷遹、黃炎培等六十多人聯名發表了《時局獻言》。同年5月,冷遹、黃炎培等聯名提出恢復國共談判;6月,褚輔成、黃炎培、冷遹、王雲五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鈞七人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呼籲就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問題進行商談。6月22日,七人收到邵力子轉交的毛澤東、周恩來的復電。6月27日下午,蔣介石同意七人訪問延安。1945年7月1日,褚輔成、黃炎培、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鈞六人乘飛機赴延安訪問,此後他們同中共中央領導人就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問題進行商談。[3]

1945年7月14日,冷遹、黃炎培、江恆源聯名發表了《關於不參加國民大會問題討論的書面聲明》,反對中國國民黨執意單方面召開國民大會,並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有關國民大會問題的討論,支持中共提出的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同年10月,國共簽訂雙十協定[3]

遷川工廠聯合會理事長胡厥文等民族資本家要求國民政府修改其經濟政策,保護民族工商業。黃炎培、胡厥文、楊衛玉、冷遹策劃組織政團,並邀章乃器施復亮等人共同籌備。1945年12月16日,民主建國會重慶白象街實業大廈舉行成立大會,冷遹當選常務監事。[3]

1945年10月,冷遹自四川返回鎮江。回到鎮江後,他參與成立了鎮江善後救濟委員會。1946年,經冷遹倡議,鎮江的四個蠶種場合併成立四益農產育種場(簡稱「四益農場」),成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冷遹任董事長,陸小波任常務董事,嚴惠宇任總經理。1946年3月冷遹以「考察戰時運河被敵破壞情況」為理由,訪問解放區高郵寶應淮陰等地,為解放區送來大批包括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內的物資。[3]

1947年,冷遹任江蘇省臨時參議會議長,1948年冬辭職,避居上海。他還列名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49年9月,冷遹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並於同年10月1日參加了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冷遹、胡厥文等人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提出《擬請政府集中國內並延聘國外各種科學家、工程學家,統一規定各種農工、交通、機械、設備、器材及一切物器的名稱、標準,並儘量編譯各種科學技術的新書,考察改正現有國內生產機構內差異,以利經濟建設案》。1950年3月,冷遹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水利部長。1952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籌建,冷遹為三位副主席(後改稱副省長)之一。1954年4月,民建江蘇省工作委員會成立,冷遹任主任委員。1956年5月,射陽閘竣工,冷遹到射陽主持了射陽閘放水儀式。在「三反」運動中,冷遹受到華東軍政委員會表揚。他還曾任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理事、民建第一屆中央常委等職。[1][2][3]

1959年8月18日,冷遹在南京因急性心肌梗塞病逝。[1][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宋紫雲. 冷遹先生轶事. 中國民主建國會. [2003-07-01].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冷遹逝世,人民日報1959年8月20日,第4版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蘇建軒. 冷遹小传. 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委員會. [200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1).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