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中国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日裔中國人 在中日本人 | |
---|---|
總人口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 140,134 (2018) 香港特別行政區: 27,429 (2018)[1] 澳門特別行政區: 4,200 (2018)[2] 中華民國 (臺灣): 24,280 (2018)[3] | |
分佈地區 | |
北京、蘇州、上海、廣州、香港、澳門、臺北、高雄 | |
語言 | |
普通話、廣東話、日本語 | |
宗教信仰 | |
佛教、神道教 | |
相关族群 | |
在港日本人 |
日裔中國人或在華日本人,是指具有日本血统,取得中國國籍的人。
歷史[编辑]
第二次中日戰爭[编辑]
日本侵華期間日本政府計劃向滿洲國與内蒙移民500萬。在這十年中,生活在滿洲國和日本在中國其他占領的地區的日本國民由46000增至127000人,在中國佔領區領土上出生的移民子女亦是日本國民。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在中華民國領土之内,尚有近400萬日本僑民和俘虜。與聚居中國東北地區的朝鲜人(前滿洲國朝鲜人[a])不同,絕大多數日本僑俘被國民政府陸續遣返回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政府延續原有政策,承認朝鮮族為少數民族,朝鮮人為中國公民,但不承認日本人為中国公民。自1950年代起,新政府再度開啟集體遣返,將中國僅餘的4萬名日本僑民[4]和千餘名日本戰俘遣返回國。集中遣返後,遺華日僑主要是中國東北地區家庭收養的戰爭遺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約2,800名日本遺孤分階段回國。最終,極少數[b]的遺華日僑留居中國,並獲得中國國籍。
21世紀[编辑]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2014年8月,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约120多万日本人定居海外,其中,约有14万人定居中国,在所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排第二[5]。
居住在中國的日本國民人數(包括香港)[6]
上海是大中華區日本人最集中的地方。[6][7] 截至2018年10月,有40,747名日本人居住在上海。[6] 第二大集中城市是香港,第三大集中城市是臺北。[6]
著名的日裔中国人[编辑]
- 佐佐木敦子: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的夫人。
- 嵯峨浩(1914-1987):爱新觉罗·溥杰之妻,著名中日友好活动家。
- 叶绮(1929-2004):日裔中国著名外科大夫。
- 蒋佐梅(1890-1978):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之妻,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的岳母。
- 伊藤郁子(1925-2016):原日军女护士,日籍解放军之一。
- 中村京子(1925-):原日军女护士,日籍解放军之一。与中国著名德裔外科专家汉斯·米勒(1915-1994)结婚。
- 杨治国(1943-):日本遗孤之一。
- 于德水(193?-):日本遗孤之一。
母系[编辑]
- 蒋緯国:戴季陶與日裔女友重松金子之子,後過繼給蔣中正。
- 鄭成功:鄭芝龍与日本人田川氏之子,原名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荷蘭語: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
父系[编辑]
备注[编辑]
注释[编辑]
- ^ 海外在留邦人数調査統計 [Annual Report of Statistics on Japanese Nationals Overseas] (PDF).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1 October 2010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13) (日语).
- ^ Macau Population Census. Census Bureau of Macau. May 2012 [22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 ^ Ministers for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4.0 4.1 徐志民. 《抗战胜利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研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省广州市: 暨南大学). 2015, (2015年第5期): 10–19. ISSN 1000-50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简体中文).
- ^ 日本外务省:在华长期居住和定居日本人数量约14万 减少逾10%. 观察者网,来源:日本共同社. 2014-08-17 [201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简体中文).
- ^ 6.0 6.1 6.2 6.3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inistry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Japanese making Shanghai their home. CNN. 10 December 2010 [29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4).
|